关于电梯数量的相关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小区电梯配置标准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352)和《电梯
与自动人行道安装规范》(GB 7588-2003)的规定,小区电梯的配置标准如下:
1. 建筑高度在18米(6层)以上的住宅楼应配置电梯,楼高
在12米-18米(4层-6层)的住宅楼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配置
电梯。
2. 每栋楼宇应至少配置一台电梯,建议配置两台,其中一台可以是杂物电梯,供物品搬运使用。
3. 电梯应具备适应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包括设置手动轮椅上下坡道、安装楼层标示盲道等。
4. 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应根据住户数量和使用需求合理确定,一般建议不低于630kg。
5. 电梯内部空间应足够宽敞,能容纳轮椅和婴儿车等大型物品。
6. 电梯的速度和停靠楼层数量应根据楼层高度和住户数量合理设计,以便满足住户的出行需求。
7. 电梯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和紧急照明设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和疏散。
8. 电梯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定期进行维
护保养,确保使用安全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的标准配置,具体的小区电梯配置标准还需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电梯规范要求电梯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垂直交通方式。
然而,电梯的设计和使用也需要符合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关于电梯的规范要求。
1. 电梯设备要求首先,电梯的设备本身需要符合相应的要求。
电梯设备应该经过专业认证,并符合国家标准,如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梯的结构、材料、控制系统、安全装置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2. 电梯尺寸要求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根据其功能和人员流量的需求,电梯的尺寸也存在差异。
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人员的数量和流动情况来确定电梯的尺寸。
比如,办公楼通常需要较大的电梯,以容纳较多的员工和办公用品。
而住宅楼则可能采用较小型的电梯,以适应居民的日常需求。
3. 电梯载重要求电梯的载重能力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电梯的类型和用途不同,载重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货梯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运送货物的重量和体积。
而乘客电梯则需要根据所在建筑的人员流量和服务需求来确定载重。
4. 电梯数量要求建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电梯的数量。
根据建筑物的总面积、人员流量和使用需求,要合理确定所需的电梯数量。
此外,为了保证建筑内的人员流动效率,还需要考虑电梯的布置位置、电梯之间的间距等因素。
5. 电梯安全要求电梯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安全要求。
首先,电梯需要设有紧急救援设备,如紧急停车装置、应急通话装置等,以应对意外情况。
其次,电梯内应标明载重限制,警示乘客合理使用。
另外,电梯井道、轿厢门等需要设有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人员的误入和意外伤害。
6. 电梯可达性要求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梯的可达性要求。
建筑物应设置无障碍通道,保证这些人群能够方便地使用电梯。
7. 电梯维保要求最后,建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电梯的维保要求。
电梯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和正常运行。
电梯数量确定方法一、一般指标一般,决定电梯输送能力的主要参数为电梯数量、承载能力与额定速度。
1、输送能力能满足5分钟高峰期的乘梯要求,就可以认为电梯的选用是合理的。
2、电梯到达门厅的时间间隔不应太长,一般要求不应超过2-3分钟。
简单的估算办法:电梯从底层直达顶层应不超过45—60s——同时符合了消防电梯要求。
3、候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应尽量缩短。
这是为了满足乘客的心理要求。
比较能接受的限度是:候梯时间不超过30s,乘梯时间不超过90s。
二、规范指标《住宅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电梯的规定4、《住宅设计规范》4.1.7 条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4.1.9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的规定,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3.1条规定,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中应设消防电梯。
第6.3.2条规定,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是为了使用方便,但为了节约投资允许设站间层不超过两层。
减少电梯设站有利于节约电梯造价,简化电梯管理及减少损坏率。
在《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解释: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目前基本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按公式计算,另一种按经验确定。
关于电梯计算公式,国外的一般很复杂,有很多未知数需测定,即使按公式计算,也只是一个近似值。
为简化设计、方便选用,北京、上海等地设计院大都根据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数据。
最近,首规委住宅专家组讨论,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6.3.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住宅楼电梯配置标准
在住宅楼中,电梯的配置标准是确保住户能够方便、安全地使用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梯配置标准:
1. 电梯数量:根据《住宅设计规范》规定,7层及7层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对于超过12层的住宅楼,至少设置2台电梯。
如果一栋楼有2个及2个以上的电梯群,任意2台电梯之间,应能实现开合联动。
2. 电梯规格和尺寸:电梯的载重量应在630千克以上,速度应为每秒1.75米。
轿厢的尺寸应根据设计人数进行计算,最小的有效面积应不小于每人0.3平方米。
如果每层楼的人数超过8人,应选择1台载重量在1050千克以上的电梯。
3. 候梯厅深度:为了方便乘客使用,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米。
4. 消防功能:所有电梯均应配备消防功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5. 特殊要求:对于老年人公寓、残疾人住宅等特殊建筑,应设置无障碍电梯,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总之,在住宅楼中,电梯的配置标准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设置,以确保住户的使用方便和安全。
在购买房屋时,购房者也应注意了解电梯的配置情况,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1 客梯1 电梯设置原则电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梯不应作为安全出口;2、电梯台数和规格应经计算后确定并满足建筑的使用特点和要求;3、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宿舍建筑的电梯台数不宜少于2台,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的电梯台数不应少于2台,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的规定;4、电梯的设置,单侧排列时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时不宜超过2排×4台;5、高层建筑电梯分区服务时,每服务区的电梯单侧排列时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时不宜超过2排×4台;6、电梯不应在转角处贴邻布置,且电梯井不宜被楼梯环绕设置;7、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
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8、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否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9、电梯机房应有隔热、通风、防尘等措施,宜有自然采光,不得将机房顶板作水箱底板及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10、专为老年人及残疾人使用的建筑,其乘客电梯应设置监控系统,梯门宜装可视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有关规定。
2 电梯设置要求1、哪些情况必须设置电梯(部分列举)住宅建筑1)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2)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3)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4)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办公建筑四层及四层以上或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2m的办公建筑应设电梯。
综合医院1)二层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2台;2)供患者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3)医院住院部宜增设供医护人员专用的客梯、送餐和污物专用货梯;4)电梯井道不应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
电梯轿厢设计规范第1部分:电梯安装要求汇总:各建筑物电梯安装要求1。
住宅建筑设计中使用的电梯层数及功能规范:电梯层数必须至少设置在七层及以下。
室外设计地面入口房间的高度必须超过16m。
注:室外设计从底层开始,包括商店底部、空气层、跳楼和中间层。
:12楼以上不少于2部电梯,其中一部可容纳担架。
:每层设车站,无车站的楼层不超过两层。
塔式和走廊式应该组合在一起。
当模块化高层住宅每单元只有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连通走廊。
:候车厅的深度不得小于多部电梯轿厢的最大深度。
老年建筑设计规范:四层及以上设置电梯。
:电梯轿厢的外围和高度应配备辅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定:1、4及以上的门诊、病房建筑必须设置不少于2套;当病房建筑高度超过24米时,应安装土梯。
电梯应该用病床梯,病人应该用土梯。
三。
电梯井道不得与主楼相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观察室与急诊室不在同一层且无电梯的急诊室,应设置坡度不大于1:10的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
*根据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电梯应安装在4楼以上。
资料来源:收藏中应该有一部货运电梯。
: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堆垛室应配备起重设备。
四层及以上的起重设备不少于两套。
6层以上应配备专用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位于四层及以上阅览室的图书馆应配备客梯或货梯。
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文化中心内设置电梯,5层及以上设置群众活动室、导学室。
档案建筑设计规范:档案室、业务室、技术室设计为五层以上时,应安装电梯,两层以上档案室应安装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楼设计规范:六层及以上的办公室应配备电梯。
建筑高度超过75米的办公楼电梯应分段或分层使用。
宿舍楼设计规范:当生活楼与入口楼之间的高度超过20米时,应提供电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电梯安装规范》:下列高层建筑应当配备消防电梯:一级公共建筑和其他高度在32m以上的二级建筑,塔式住宅。
电梯数量:≤1500m2,≤1500m2 1台;≤4500m2,2台;4500m2及以上;3台;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消防电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台。
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要求的说明该帖被浏览了1379次| 回复了6次4.1 楼梯和电梯4.1.1 目前国内住宅楼梯间绝大多数是靠外墙布置的,这有利于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排烟,也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使用及防火疏散的要求。
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当受平面布置限制不能直接对外开窗时,则须设防烟楼梯间,采用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排烟措施,以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4.1.2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要说明的一点是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m ,原因是:①过去,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 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目前单元式住宅都趋向一梯二套,服务套数少,相应楼梯间面积也可减少,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m2左右使用面积,而砖混住宅2.40m开间楼梯间,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它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从各地调查中看,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很普遍,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前苏联规定不小于1.05m,台湾省规定不小于0.90m,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但七层和七层以上单元式住宅或所有走廊式、塔式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应为1.10m。
4.1.3 原规范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0.25m,高度不大于0.18m,其坡度为37.75°而偏陡,与国外标准相差很大,居民上下楼颇感费力,尤其是老年人。
现将踏步宽度修改为不小于0.26m,高度不大于0.175m,坡度为33.94°,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
房地产电梯最小标准一、房地产电梯的概述电梯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在房地产项目中,电梯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衡量建筑品质的重要标志。
因此,了解房地产电梯的最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二、房地产电梯最小标准1. 电梯数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高层住宅建筑的电梯数量应满足以下要求:(1)每层至少设置一部电梯;(2)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应设置两部及以上电梯;(3)在住宅建筑的地下室、裙房、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等特殊部位,应设置电梯。
2. 电梯速度电梯速度是衡量电梯性能的重要指标。
根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2011)规定,高层住宅电梯的速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电梯的速度不应低于1.0米/秒;(2)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电梯的速度不应低于2.0米/秒;(3)在特殊情况下,如住宅建筑的层数较多,电梯的速度可适当调整。
3. 电梯容量电梯容量是指电梯能够容纳的乘客数量。
根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2011)规定,高层住宅电梯的容量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电梯的容量不应小于8人;(2)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电梯的容量不应小于13人;(3)在特殊情况下,如住宅建筑的层数较多,电梯的容量可适当调整。
4. 电梯运行时间电梯运行时间是指电梯从一层到另一层所需的时间。
根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2011)规定,高层住宅电梯的运行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电梯的运行时间不应超过60秒;(2)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电梯的运行时间不应超过45秒;(3)在特殊情况下,如住宅建筑的层数较多,电梯的运行时间可适当调整。
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要求的说明该帖被浏览了1379次|回复了6次4.1楼梯和电梯4.1.1目前国内住宅楼梯间绝大多数是靠外墙布置的,这有利于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排烟,也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使用及防火疏散的要求。
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当受平面布置限制不能直接对外开窗时,则须设防烟楼梯间,采用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排烟措施,以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4.1.2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要说明的一点是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m,原因是:①过去,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目前单元式住宅都趋向一梯二套,服务套数少,相应楼梯间面积也可减少,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m2左右使用面积,而砖混住宅2.40m开间楼梯间,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 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它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从各地调查中看,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很普遍,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 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前苏联规定不小于1.05m,台湾省规定不小于0.90m,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但七层和七层以上单元式住宅或所有走廊式、塔式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应为1.10m。
4.1.3原规范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0.25m,高度不大于0.18m,其坡度为37.75°而偏陡,与国外标准相差很大,居民上下楼颇感费力,尤其是老年人。
现将踏步宽度修改为不小于0.26m,高度不大于0.175m,坡度为33.94°,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
各种住宅楼电梯设置标准
住宅楼电梯的设置标准通常受到当地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的约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住宅楼电梯设置标准:
1. 载重能力:电梯的载重能力应根据当地规范和建筑设计要求确定,通常在1000公斤至2000公斤之间。
2. 速度:住宅楼电梯的运行速度通常不应超过每分钟1.5米,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3. 电梯数量:电梯数量应根据住宅楼的层数、住户数量和流量需
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多层住宅楼应至少设置两部电梯,以
确保乘客的便利和减少拥堵。
4. 停站:电梯的停站数量应根据住宅楼的设计需求和使用人群的
需求确定。
一般来说,电梯应能够停在每个住户楼层,以满足乘
客的需要。
5. 门口宽度:电梯的门口宽度应满足当地规范和无障碍要求,通
常应不小于800毫米。
6. 安全装置:电梯应配备各种安全装置,如电梯门触板、重力传
感器和紧急停车装置等,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7. 空调和照明:电梯内应有良好的空调和照明系统,以确保乘客
的舒适和安全。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的场地条件和用户需求来确定电梯的设置标准。
在一些高层住宅楼中,还可能需要考虑到消防安全和紧急疏
散的要求。
综上所述,电梯的设置标准应充分考虑到乘客的安全、舒适和便利。
电梯轿厢设计规范第一部分:电梯设置要求摘要:各种建筑物中电梯设置要求1.电梯设置楼层数和住宅建筑设计使用功能代码:必须设置七层以上或以下室外设计地面入口房间的高度超过16m。
注意:室外设计始于底层,包括商店的底部,空气层,跳楼,中间层。
:在12楼以上不得少于2部电梯,其中一部可以容纳担架。
:应在每层上设置站,没有站的层数不得超过两个。
塔式和走廊式应分组在一起。
当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每个单元中只有一部电梯时,应使用连接走廊。
:候车厅的深度不得小于多梯间轿厢的最大深度。
老年人建筑物设计规范:应在四楼及以上提供电梯。
:升降机轿厢应在其周边和高度上配备辅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守则:1,4及以上的门诊及病房大厦,须设置不少于两套;病房建筑物高度超过24m时,应设置污物梯;2.电梯应使用医院病床梯,患者应使用污物梯。
三,电梯井不得与主楼相邻。
综合医院建筑物设计规范: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建筑物,观察室和急救室不在同一层且无电梯的急诊室,应设置坡道,坡度不大于1:10,应采取防滑措施。
*根据疗养院建筑物设计规范,电梯应安装在四层以上。
资料来源:馆藏中应有货梯。
:两层或更多层的堆叠室应配备起重设备。
在四楼及以上,应不少于两套起重设备。
六层及以上的堆叠室应配备专用的电动(货物)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位于四楼及以上的阅览室的图书馆应配备乘客电梯或货物电梯。
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应在文化中心设置电梯,并在五楼及以上楼层设置群众活动室和学习指南。
档案建筑设计规范:档案室,商务室和技术室的设计为五层以上时,应设置电梯,并为两层以上的档案室设置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楼设计规范:六层及以上的办公室应配备电梯。
建筑物高度超过75m的办公楼电梯应分段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起居楼与入口楼之间的高度超过20m时,应提供电梯。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消防电梯设置规范》:下列高层建筑应配备消防电梯:高度超过32m的I类公共建筑和其他II类建筑,塔式住宅单元高层建筑物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数量:≤1500m2,≤1500m21套;≤4500m2,2套;4500m2以上;3套;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消防电梯应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室中;2.消防电梯大厅应配备:住宅楼面积不少于m2的前室,公共建筑面积不少于﹤m2的前室与防烟楼梯合用时,其面积不少于m2公共建筑不少于10平方米。
---------------------------------------------------------------最新资料推荐------------------------------------------------------ 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要求的说明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要求的说明该帖被浏览了 1379 次| 回复了 6 次 4. 1 楼梯和电梯 4. 1. 1 目前国内住宅楼梯间绝大多数是靠外墙布置的,这有利于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排烟,也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使用及防火疏散的要求。
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当受平面布置限制不能直接对外开窗时,则须设防烟楼梯间,采用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排烟措施,以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4. 1. 2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要说明的一点是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 1m ,原因是:①过去,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 1. 10m,一般采用 2. 70m或 2. 60m(不符合 3 模)开间楼梯间,目前单元式住宅都趋向一梯二套,服务套数少,相应楼梯间面积也可减少,如采用 2. 40m 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 1m2左右使用面积,而砖混住宅 2. 40m 开间楼梯间,楼梯宽度只能做到 1m 左右;②2. 40m 开间符合 3 模,与 3 模其它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 3. 60m 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从各地调查中看,采用 2. 40m 开间楼梯间很普遍,据分析,只1 / 12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 2. 40m 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前苏联规定不小于 1. 05m,台湾省规定不小于 0. 90m,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 1m ,但七层和七层以上单元式住宅或所有走廊式、塔式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应为 1. 10m。
常用建筑电梯数量确定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大厦不断涌现,建筑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承载着大量人员垂直运输的重任。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合理确定电梯的数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建筑电梯数量确定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1. 根据建筑用途确定基本电梯数量:对于办公楼、商场和公共建筑等人流量相对较大、用途较为单一的建筑,可以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按照单位人数来确定基本电梯数量。
一般而言,每1000人需要配备1台电梯。
当然,还需要考虑到电梯运行时间、高峰时段人流量等因素进行具体调整。
2. 考虑建筑规模和楼层数:建筑规模和楼层数对电梯数量的确定也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建筑规模越大、楼层数越多,所需电梯的数量也越多。
这是因为大型建筑通常会有更多的人员需求和运输需求,而楼层数的增加则相应增加了电梯的分布密度。
3. 考虑建筑布局和流线:建筑的布局和流线对电梯数量的确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减少电梯的使用量。
例如,将相似功能的区域放在相邻楼层,可以减少人员的垂直运输需求。
同时,合理规划出入口和通道,可以降低人员峰值时段的压力,从而减少电梯的数量。
4. 根据峰值人流量确定额外电梯数量:峰值人流量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建筑内人员集中出现的高峰时段。
根据峰值人流量的大小,可以预测在此期间电梯的使用需求,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电梯数量。
通常情况下,建筑内的人流量较大,或者存在特定的高峰时段(如上下班时间),都需要考虑增加电梯的数量,以提高人员运输效率。
5. 考虑电梯的技术参数:最后,选择适当的电梯技术参数也是影响电梯数量的因素之一。
例如,电梯的速度和容载量等参数,会影响一个电梯的运输效率。
如果建筑设计较高,人群密集且峰值人流量大,可以考虑选择较高速度和容载量的电梯,以满足更高的运输需求,从而减少电梯的总数量。
综上所述,常用的建筑电梯数量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建筑用途、考虑建筑规模和楼层数、考虑建筑布局和流线、根据峰值人流量以及考虑电梯的技术参数等。
以依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及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条文说明(这里说的很详细):4.1.4 调查中,发现各地很多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上、下班时间拥挤不堪,并影响办公工作效率。
故对电梯的数量作了规定,根据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对电梯数量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文见表1:表1 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标准数量额定额定载重量速度建筑类别经济级常用级舒适级豪华级(kg) (m/s)按建筑面积6000 5000 4000 <4000m2/台 m2/台 m2/台 m2/台 630 0.63办按办公有效3000 2500 2000 <2000 800 1.00使用面积m2/台 m2/台 m2/台 m2/台 1000 1.60按人数 350 300 250 <250 1250 2.50公人/台人/台人/台人/台 1600注:本表的电梯台数不包括消防和服务电梯。
表1中,建筑标准分为四级,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对办公建筑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常用级”作为最低限是合适的,故本条规定电梯数量一般应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设一台,此处“办公建筑面积”是指电梯所服务的总建筑面积,不包括裙房中商场、营业厅等面积。
如果消防电梯或服务电梯是独立设置,那么该电梯无法与其他电梯共同发挥作用,故不能计算在电梯数量内,反之,可以计算在内。
电梯载重量建议选择1000kg和大于1OOOkg,因办公建筑上下班人流较为集中,大容量电梯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电梯速度建议采用 1.60m /s以上,大型高层或超高层办公建筑应采用中速或高速电梯。
多规上并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的多大面积应设几台消防电梯.高规上说的很清楚.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楼梯及电梯的数量电梯的数量11——只做一部电梯的最高层数18——只做一部楼梯,以及不用做前室的最高层数26——超过80米抗震等级提升,结构成本增加;施工资质提升33——多几层变成超高层,审批时间和建造成本大幅上升1. 18层以下的高层住宅或每层不超过6户的19层以上的住宅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2. 18层以上(高度100米以内)高层住宅每层8户和8户以上的住宅设3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
3. 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电梯不能小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捕电梯时,采用联系通廊.4.12f以上的住宅要求其中一部电梯可以容纳担架11层:7层以上就要有载人电梯,11层以上就要有消防电梯,防火门达到乙级。
因此能赚得多又花得少的就是造11层(电梯都没有的7层多是学校宿舍楼层)18层:11层以上开始需要安全出口,18层以上就要两个了,且11-18层楼梯间还要设计封闭的。
因此赚钱又少花钱少麻烦的的就是18层26层:19层开始就是一类防火建筑类型了(之前都是二类),两部防火电梯(也有说三部电梯一部防火)和两个防烟楼梯的节奏。
现下很多发展快的城市会有住宅高度限制,比如80米(机场高度限制,微波通道,城市的天际线控制,城市的规划要求神马的)。
80/3=26层,于是就是同时满足住宅限制与利益最大化的层数33层:那没有上述限制的呢?再往上呢?算一层3米,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国外还要满足40层以上),33层再往上超100米了,无论从规范还是安全性都是另一个标准了。
因此赚钱多又少麻烦的就是33层了。
(我的叔叔住在一个没有机场的小城市,33层妥妥的~)决定一栋建筑层数的分界点来源多个方面。
有城市规划指标和环境影响的要求,有考虑人的生理因素要求,考虑消防因素,以及结构因素。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或入口屋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 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一、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落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3.1.5: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
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第3.1.8条电梯。
一、二级旅馆建筑3层及3层以上,三级旅馆建筑4层及4层以上,四级旅馆建筑6层及6层以上,五、六级旅馆建筑7层及7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
二、乘客电梯的台数应通过设计和计算确定。
三、主要乘客电梯位置应在门厅易于看到且较为便捷的地方。
四、客房服务电梯应根据旅馆建筑等级和实际需要设置,五、六级旅馆建筑可与乘客电梯合用。
五、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关于电梯数量的相关设计规范
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6.8.1 电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梯不得计作安全出口;
2 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
3 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2×4台;电梯不应在转角处贴邻布置;
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6.3.2.2 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
6.3.2.3 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
6.3.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三、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
4.1.7(条文解释)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如何确定,目前基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公式计算,另一种按经验确定。
目前北京、上海大都采用后一种方法。
关于电梯计算公式,国外的一般很复杂,有很多未知数需确定,国内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各种不同计算公式不下五、六种。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计算所规定的未知数亦不一样,而且不少系数是按经验或实测而定,因此即使按公式计算,也只是一个近似值。
为简化设计,方便选用,北京、上海等地设计院大都根据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数据。
如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资料表明:每台电梯的服务户数为,板式住宅在66~120之间;塔式住宅在56~84户之间,认为每台电梯服务100户是合理的。
上海市的资料表明,在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中,每台750 kg速度为1m/s的客梯可服务60~100户。
最近,北京首规委住宅专家组讨论,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总结:本项目保障房共161户,25层(含两层裙楼)。
标准层面积389平方米,每层七户,使用两台电梯(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是满足设计要求的。
佛山市德富恒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