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发展简史共48页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48
家具人中国家具发展简史中国家具发展史目录:1.夏、商、周时期家具2.秦汉时期家具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4.隋唐五代时期家具5.宋元时期家具6.明清时期家具7.民国时期家具8.近现代家具01夏、商、周时期家具(公元约前16世纪~公元前249年)从旧石器时代的居无定所,到新石器时代的日出而作,我们的先民终于能够基本定居下来。
但当时的居住条件极其简陋,由于房屋的低矮和狭小,于是诞生了传统的席地坐卧的起居方式且延续了数千年。
木构建筑出现,人类脱离原始的穴居生活,家具得到新发展。
从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中,可以看到像几、俎、禁这样的青铜礼器成为后世家具几、案、桌、箱、橱的母体形象。
此时期青铜家具的特点是质朴浑厚、神秘威严,以饕餮纹、蝉纹、云纹等为主的装饰纹样和图案同样有力而凝重。
此时的坐具还只是席、筵,用篾编织,技术熟练。
——青铜俎——青铜云纹禁02秦汉时期家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髹漆工艺已达到相当水平,漆木家具开始出现。
当时的低矮型漆木家具色彩艳丽,以黑色为底,配以红、黄等颜色,装饰以浮雕的四方连续图案。
秦汉时期,家具的类型又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发展到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
但由于席地而坐,几、案、衣架和睡眠的床、榻都很矮,几在春秋战国时多置于床上作凭倚之用;案到汉代多设于床前或榻的侧面,案面逐渐加宽加长;屏风呈两面或三面形,置于床的后边和侧边。
至东汉后期,胡床也由西域传入中原,人们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开始向以床榻为中心的生活起居方式转变,家具的品种和样式也由低矮型家具向渐高型家具演变。
0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公元220~581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教派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家具在形制与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和吸收。
高型家具的发展:西北少数民族陆续入主中原,多民族的大融合,胡床、椅子、方凳、圆墩等高型坐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与中原家具相融合,出现了渐高型家具,如扶手椅、方凳等,床、塌亦开始增高加大,四面围置可拆卸矮屏,下部多以壸门为饰。
我国家具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家具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那时的国家处于战后重建时期,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迫切,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于家居生活的需求也开始增多。
于是,国家具行业开始起步。
起初,我国家具行业主要是以手工艺为主,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种类单一,很多家具还需要进口。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家具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多,人们对家具的质量与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推动了家具行业转型升级。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市场逐渐开放,家具行业也开始涌现出一批新兴企业。
与此同时,一些外国家具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的家具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国内一些家具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并且开始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
这些努力推动了我国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家具行业进一步加大了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力度。
国内一些大型家具企业开始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一些小型企业也逐渐崛起,注重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家具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一些企业通过与国外知名设计师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设计精良的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高度认可。
这些企业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了国内家具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如今,我国的家具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国内家具市场也在不断壮大,消费者对于家具的品质和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家具企业也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的力度,努力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需要承认的是,我国家具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环保问题是当前家具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些家具产品存在甲醛释放过高、使用环保材料不足等问题,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风险。
因此,加强环保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是我国家具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总的来说,我国家具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家具专题设计姓名:学号:班级:09级工设2班指导老师:陈佳佳中国家具发展分期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矮型家具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
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
南北朝至唐代——矮型与高型并存时期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
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方式交替消长。
宋代至元——高型家具普及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
至此,中国传统家。
明代至清初——成熟时期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晚期清代家具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
席——床榻之始先民在筑巢而居的远古时代,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用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作为坐卧之具,这就是最古老的家具--席。
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作坐具与卧具,可谓床榻之始祖。
《周礼注疏》中曾记载“王大旅上帝,则设毡案……”唐代贾公彦疏曰:“案谓床也。
”究竟周时的案什么模样不得而知。
俎、几——桌案之始俎是古时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牲和陈牲之用具。
俎的历史最久,其对后世家具的影响也最深。
据文献记载,在传说的远古部落有虞氏时代,便有了俎。
俎为后世的桌、案、几、椅、凳等家具奠定了基础,实在可谓桌案类家具之始祖。
俎的资历最深,在《礼记·明堂位》里说:“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
”可见俎早已有之,只是每个历史时期叫法不同。
《三礼图》中绘有历代俎的形象。
禁——箱柜之始禁是商周时的礼器,祭祀时是放置供品和器具的台子。
扆——屏风之始扆,斧扆,或写作“黼依”,是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在周朝,是天子专用的器具。
它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这是天子名位与权利的象征。
另外,周天子在冬至祭时,背后"设皇邸"--即屏风。
此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
中国家具历史发展简述家具,作为生活用品,在中国已有很漫长的历史了。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家具从最简单的原始雏形逐渐演变为实用与审美价值都高度成熟的形态,每一件优雅、精美的家具都凝结了中华民族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那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式家具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王世襄旧藏南官帽椅原始时期“席地而坐”的习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时间,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变。
这种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家具的形制,所以原始时期的家具大多是低矮的。
夏商周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比原始社会进步了很多。
贵族阶层互相攀比附庸,讲究家居日用器物的排场。
《周礼》中记载了十分繁缛的有关席、几的使用规矩。
另外,从已有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资料看,还出现了青铜制作的床、案、豠(chú)及置放酒器的禁等家具。
▲春秋战国·云纹铜禁春秋时期手工业发达,社会分工更细,家具的种类不断增多。
这一时期出现了凭几,衣架,柜,箱,案几以及四周装有栏杆的矮床等家具。
漆髹(xiū)工艺在当时已经趋于成熟,用漆来保护家具,装饰家具,并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因此,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当时被漆保护完好的家具文物。
▲汉代·彩绘银平脱奁汉代经济发达,国力雄厚,各行各业都兴旺,家具的种类也更加丰富。
几、案、屏风等家具开始形成富有意义的起居空间和接待中心。
东汉末年可以折叠的胡床又传入中原地区。
如《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床,胡帐胡服…”可见此时已有对垂足而坐和高足家具的崇尚。
这一时期家具的装饰也进一步多样化,手法也日趋复杂。
▲唐朝·《胡服美人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战乱时期,也是南北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时期。
这种交流影响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随着胡床出现后,方凳、圆凳、束腰凳及带扶手的靠背椅等高型家具的出现则是中国家具史上的重要标志。
至此家具由低到高开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