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静女黍离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36
诗经《静女》课件一、诗经概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共160篇,分为十五国风;“雅”是宫廷正声,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静女》文本解读《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属于“邶风”部分。
这首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男主人公的叙述,描绘了一位美丽、纯洁、温柔的女子形象,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她的爱慕之情。
全诗共四章,每章四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1.第一章:男主人公赞美女子的美貌,以“静女其姝”开篇,表现了女子美丽动人的外貌。
接着,男主人公以“俟我于城隅”表达了自己急切地想与女子相见的心理。
2.第二章:男主人公描述了女子的品德,以“静女其娈”表现了女子的温柔可爱。
男主人公表示愿意为女子“搔首踟蹰”,展现了自己对女子的深情。
3.第三章:男主人公再次赞美女子的美貌,以“静女其茂”形容女子的美丽。
同时,男主人公以“彤管有炜”比喻女子的品德,表达了自己对女子的敬仰。
4.第四章:男主人公表达了自己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以“匪女之为美”强调女子美丽的外表并非他爱慕的唯一原因,更看重女子的品德。
男主人公表示愿意与女子共度余生,以“及尔偕老”作结。
三、《静女》艺术特色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诗歌大多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
《静女》一诗,男主人公通过对女子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自己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同时,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彤管有炜”、“匪女之为美”等,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2.重章叠句的结构:诗经中的诗歌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使诗歌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静女》讲课稿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
其中有许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木瓜》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吗?《诗经》。
下面我们首先来一起回顾一下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3)《诗经》共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4)《诗经》中表现的“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是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5)《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地方的民间歌谣。
“风”本来是什么意思呢?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一边敲一边唱歌。
后来把“风”作为民歌的代表。
《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风”是最低级别的一种歌谣,但是从文学史上看,“风”的成就是最大的,文学地位是最高的。
“雅”是贵族的宫廷乐曲。
“颂”是宗庙祭祀祖先的颂歌。
《诗经》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这一部分。
“赋”的意思是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文学手法中的叙述白描法。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静女》就是使用了“赋”的艺术手法:“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首诗一开篇就直接描叙,没有任何的修饰铺设,一下子就把一个男女约会的甜蜜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比”者,“以彼物喻此物”,也就是比喻象征法。
我们来看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卫风·硕人》描写齐女庄姜出嫁时的美貌,刻划了她高贵,美丽的形象。
我们来读一下:“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静女》教案谢美玲美图欣赏。
大家知不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一首古诗啊?——静女那刚刚看了那么多美女图,大家觉得静女应该是怎样子的啊?自由回答。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的静女是怎样子的好不好?先找几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重点字词解释:踟蹰.(chí chú)姝. (shū) 俟. (sì) 贻(yí)彤.(tóng)管.炜.(wěi)说怿.(yì)娈.(luán)归.(kuì)荑.(tí)洵.(xún)诗经简介:这首诗是选自《诗经·邶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也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譬喻叫比;就是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也就是托物起兴,先说其他的事物或者事情,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本篇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民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静女》。
先看题目,静女是什么意思啊?——文雅的姑娘全诗共分三章。
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姝”,“其”字是形容词的词头,是没有意义的。
下面的“静女其娈”中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
但“姝”是什么意思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