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558.57 KB
- 文档页数:2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规律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围绕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
方向自西向东(东边日出早),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
顺时针
自西向东
产生的地理现
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四季变化二、地球公转基本知识
三、北半球两分两至光照图
春分/秋分光照图夏至光照
图冬至光照图
四、地球上的五带
五带范围阳光照射的特点气候特征
北寒带北极圈以内(66。
5°N)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北温带北极圈至北回归线(23.5°N)之间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四季分明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温带南回归线(23.5°S)至南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四季分明
南寒带南极圈(66。
5°S)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难点突破】
1、在地球表面的光照图上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光线能够照到的地方是白天,不能照到的地方是黑夜;
(2)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在若干照射点上做地球的切线,如果切线和太阳的平行光线垂直,那么太阳就直射在该点;
(4)某点的昼夜长短判断:以某点所在的纬度为准,把该点的昼弧长度和夜弧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昼弧长度大于夜弧长度,则该点这一天昼长夜短,依次类推。
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情况:。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转轴和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两极以及连接两极的轴线。
地球自转速度是指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每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
2. 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和地球上出现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2.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出现的黄道带等现象。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倾斜导致了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季节变化的特点季节变化的特点包括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四个季节点的出现,以及不同季节中各地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地球的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大小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差异。
2.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差别。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潮汐现象是指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洋水位周期性的升高和降低。
地球的潮汐现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中、小潮和引潮力潮汐现象包括大潮、中潮和小潮,以及引潮力对潮汐产生的影响。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潮汐现象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表现为潮汐周期和潮汐差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以多种方式运动着。
了解地球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地球运动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同,赤道上的自转速度最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两极附近的自转速度最慢,约为每小时0公里。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日夜交替的现象,使我们能够感受到昼夜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以近乎椭圆的轨道进行公转,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
地球的公转轨道被称为黄道,而根据黄道的倾角,我们也能够观察到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接近太阳时,夏季来临;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冬季到来。
三、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形成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度,被称为地球的倾斜。
这个倾斜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季节的交替变化。
当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半球时,北半球经历夏季;而当太阳直射地球的南半球时,南半球经历夏季。
四、地球的黄道倾角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形成一个约23.5度的角度,被称为黄道倾角。
黄道倾角的存在使得我们在观测天空时能够看到太阳、月亮和行星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运动还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潮汐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升降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潮汐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为了精确定位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位置,人们引入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形成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纬度则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通过这种坐标系统,我们能够准确地表示和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总结:地球的运动是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日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地球的倾斜和黄道倾角也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地球的运动还与潮汐现象有关,并通过地理坐标系统帮助我们准确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了解宇宙和天体运动的重要对象。
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转等等。
要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以下是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它的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有关。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是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还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风向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与地球上的地理时区的设立有关。
地球自转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的作用所导致的。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倾角,使得地球看起来像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椭圆。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这决定了我们的一年有365天,隔一年有一个闰年。
地球的公转还决定了地球在黄道面上的位置,这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3. 四季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地区离太阳更近时(近日点),就会有春夏两季,当地球某一地区离太阳更远时(远日点),就会有秋冬两季。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春夏秋冬。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它的自转轴的倾角导致了这种季节变化。
4. 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两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它们发生在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倾角和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决定的情况下。
春分和秋分发生的时间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重合的时候。
这时,地球上的昼夜长度相等,同时也是春季和秋季的开始。
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地球上的阳光会垂直射到赤道上,使得全球范围内都会出现昼夜时间相等的现象。
5. 黄道和赤纬黄道和赤纬是地球上重要的天文角度概念。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轨迹,它是地球上的公转轨道与天球之间的交叉。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各种方式运动着。
地球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以及潮汐等现象。
本文将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轨迹。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通过南北两极,且相对于地球其他部分保持稳定。
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会经历一天的白天和一天的黑夜。
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夜晚与白天的时间长短不同,这是由地球自转和倾斜轴所决定的。
二、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了季节的更替。
地球公转的轨道被称为公转椭圆轨道,离心率约为0.0167。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
为了弥补这个0.25天,我们会在4年中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就是闰年的原因。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和两个回归线之间移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季节不同。
三、倾斜轴和季节的关系地球的倾斜轴是指地轴相对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轴倾斜的存在影响了地球各地的季节。
当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太阳光照会在不同季节集中在不同地区。
当北半球冬至时,地轴使得北半球离太阳最远,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寒冷的冬季。
而当北半球夏至时,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则处于温暖的夏季。
与此同时,地球的自转也导致了昼夜时间的差异。
当地球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即连续数周不见夜晚。
而冬至时则会出现极夜,即连续数周不见白昼。
四、潮汐现象地球的运动还会产生潮汐现象。
潮汐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和月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海水的周期性升降。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海洋会朝着引力强的方向靠拢,形成两个涨潮。
而在月球引力作用相对较弱的地方则形成两个落潮。
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1. 地球在自转呀,你知道吗?就像个超级大陀螺一直在转呢!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会看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这可就是地球自转搞的鬼呀!
2. 地球还绕着太阳公转呢,这就像我们绕着操场跑步一样坚持不懈。
你想想看,四季的变化不就是地球公转带来的嘛,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3. 哎呀,地球自转的速度可快啦!我们感觉不到,可它就是那么厉害。
就好像一个默默努力的运动员,一直在奔跑却不被我们轻易察觉。
你说神奇不神奇?
4. 地球公转的轨道可不是随便的哦,它是有规律的。
这就好比我们上学走的路一样,每天都差不多。
那为什么会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呢,你不好奇吗?
5. 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可大啦!没有自转哪来的正常作息,没有公转哪来的不同季节感受呢。
这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呀,想想都觉得很重要呢,对吧?
6. 你知道吗,地球运动要是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
就好像一部机器的关键零件坏了,整个系统都会受影响呀。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它的正常运动呢,不是吗?
7. 地球运动是如此的奇妙呀,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不停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变化和惊喜。
我们要认真去了解、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一切呀!
结论:地球的运动非常重要且神奇有趣,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而是与之倾斜23°27',这个倾斜称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
这个自转轴倾斜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例如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2. 自转方向地球绕自转轴以西向东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然日为一次自转周期。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较快,导致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4. 自转不均匀性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自转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例如地球椭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等,这就是自转不均匀性。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实际上是一个椭圆。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2. 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地球有分布着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等重要位置。
3.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公转不均匀性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的,其公转速度会因受地球椭球形状、其他星球和月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是地球的公转不均匀性。
三、地球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原因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2. 四季变化地球的四季分别为春、夏、秋、冬,这些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轨道上不同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所致。
3. 不同地区季节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季节与其所在的纬度有关。
距赤道越近的地方,所受到的日照时间越长,因此气候更加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方,则会有更长的白夜和黑夜的交替。
四、地球的日照现象1. 白昼与黑夜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每天地球上都会有大约12小时的白天和12小时的黑夜。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三、北半球两分两至光照图
春分/秋分光照图夏至光照图冬至光照图
四、地球上的五带
1、在地球表面的光照图上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光线能够照到的地方是白天,不能照到的地方是黑夜;
(2)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在若干照射点上做地球的切线,如果切线和太阳的平行光线垂直,那么太阳就直射在该点;
(4)某点的昼夜长短判断:以某点所在的纬度为准,把该点的昼弧长度和夜弧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昼弧长度大于夜弧长度,则该点这一天昼长夜短,依次类推。
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