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2017年
- 格式:pdf
- 大小:154.30 KB
- 文档页数:2
一、中国古代文学(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作品艺术特色、文学流派、文体发展、文艺思潮等等)★《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高教版《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复旦版《中国文学史》(四册)游国恩人民文学版《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北大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文学》卷所列四本文学教材可彼此参照使用,以便拾遗补缺。
对于古代文学史来说,既要面面俱到,又得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得出文学演变的轨迹,方为关键。
袁本较全面,资料翔实,且以描述性语言贯之,脉络分明。
章本时发小论,观点鲜明,论之有据,为评论性文学史。
袁本与章本正好互为补充,推荐为重点教材。
游本虽政治、阶级观点有时过于直露(如对宫体诗),然毕竟是当年数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领衔编写的,又长期作为高校教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许多方面影响以后文学史的编写,不可偏废。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三先生的《纲要》本虽为电大教材,但毕竟是三位的专著,简略有余而也时有可观之处。
如果学有余力,建议看一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作为工具书,条目清楚,案例分明,且包揽无余,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既有总论,对于作家、作品又颇有定论。
正好与文学史教材参照使用,跳出大文学的圈子,从细处考之,不至于万一碰上偏题,无从下手。
另论之需有据,中文考研网提醒大家,对于答题体系大方面掌握后,还是多读原著吧,以便做论述题时不只空空其谈。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本试卷皆是问答题,间或有名词解释,包括古代文论、中国通史、现当代文学二、古代文论★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张少康主编《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对于古代文论,感觉还是从两本文论选入手较好,先读原著,再看分析,一目了然。
至于三本教材,以为张本作为个人专著,似乎有些琐碎,且大量用白话译文,读来稍感味淡;郭本用半白话运之,虽有神韵,然表面上枯淡得很,似乎都不适于作为自学教材。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材第一讲、视频教学课件第一讲。
】《诗经·大雅》中的五篇周民族史诗是《生民》、《公刘》、《绵》、《皇矣》、《》。
A. 大元B. 大明C. 大清D.标准答案:B2. 【教材第二讲】根据什么书的记载,屈原的作品有5篇:《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
A. 《楚辞章句》B. 《汉书·艺文志》C. 《史记·屈原列传》D.标准答案:C3. 【教材第二讲、视频教学课件第二讲。
】以下哪部作品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加工写成的?A. 《九歌》B. 《九章》C. 《天问》D.标准答案:A4. 【教材第三讲】《孔雀东南飞》讲了焦仲卿和()的爱情悲剧?A. 花木兰B. 秦罗敷C. 刘兰芝D.标准答案:C5. 【教材第三讲】“相和歌辞”是汉代从各地搜集来的民间俗乐,以()为主:A. 吴声B. 楚声C. 汉声D.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6. 【教材第四讲。
】朱熹评价陶渊明的风格说:“陶渊明诗平淡,出于()”。
(《朱子语类》卷一四〇)A. 非凡B. 绮丽C. 自然D.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7. 【教材第五讲、视频教学课件第五讲。
】李白,字太白,号()。
A. 白莲隐士B. 青莲居士C. 红莲道士D.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8. 【教材第六讲。
】杜甫的《三吏》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
A. 《潼关吏》B. 《咸阳吏》D.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9. 【教材第七讲】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代表作是干宝的《》。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试题(答案)——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错别字每个字扣半分):1、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建安时期()所作的()。
2、()(字仲宣)被称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登楼赋》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名篇,有人将其与《洛神赋》并提。
3、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陈王”“陈思王”“东阿”“平原”都是对建安时期著名诗人()的别称。
5、正始时期著名诗人()所创作的《咏怀八十二首》是著名的五古咏怀组诗,对后代诗歌产生过深远影响。
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段文字出自()的()。
7、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这两句中提到的这位诗人是南齐的(),“澄江净如练”出自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这句诗的上一句是()。
8、南齐时期,在沈约、周颙等人的倡导下,许多诗人开始将新发现的汉语四声的规律运用于诗歌创作。
同时还吸收了魏晋以来日渐发展的骈偶形式,发展出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史称()体,又称新体诗,这是唐代律诗的雏形。
9、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骈赋名篇《》长约五千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
10、南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这一手法来传情达意。
《西曲歌·青阳渡》“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
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这四句诗的后两句中,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的应该是()这个词组,它双关的应是()一词。
11、卢照邻《行路难》中“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这两句诗的对仗属于“八种对”中的()。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历年考研试题北京大学1997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两都赋与二京赋明清文学短篇小说狭邪小说雷锋塔传奇二,论述1,屈原与老子作品艺术特色比较2,南唐五代词对北宋词的影响北京大学1997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1)评价钟嵘《诗品》(2)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3)评价朦胧诗(4)试论汉初的“文景之治”与“休养生息”政策北京大学1998年古代文学专业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郊寒岛瘦、温李班马常州词派元曲选二,论述a,黄庭坚诗论及其创作艺术成就b,大小谢山水诗成就及地位c,《三》《水》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d,《诗经》《离骚》比兴手法异同北京大学1998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神韵说甘露之变词源新旧党争二,论述a,评论汉武帝b,从“诗言志”到“诗缘情”c,评述曹禺,闻一多的创作成就北京大学1999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5/30)1,二南2,吴声西曲3,《诗式》4,神魔小说5,花部与雅部6,《雷锋塔传奇》二,论述1,简论《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2,陈子昂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试结合诗歌发展史加以评论。
3,论辛弃疾词的成就及其对南宋词坛的影响3,对比分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北京大学1999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一,论述1,简评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2,简述从汉代到唐代选举制度的变迁。
3,为什么鲁迅把自己“五四”时期的创作称为“遵命文学”?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
4,试分析汪曾琪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1,淝水之战2,陈桥兵变3,〈艺概〉4,〈文学改良刍议〉北京大学2000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0/40)1、《诗经》六义(六文)。
2、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3、谈谈宋词中的“易安体”。
4、“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理论之对立(汤显祖与沈颢在戏剧创作上有何不同主张)。
二、标点,并解释下加横线的词语(10分)三、论述题(选做两题,25/50)1、《楚辞》与《汉赋》的联系。
2017年综合考试第一部分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5题)1、马氏文通是根据____的基础上,结合古文编写而成的。
A. 文言文B. 英文C.拉丁文2、首部以部首查字法检索的字典是____.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C.<不记得了>3、下列和汉语最类似的语言是____.A.英语B.日语C.泰语4、z和ch的是_______不同.A. 发音部位B.发音方法C.音高5、中文借助什么来表明语法功能A、实词B、虚词二、名词解释(5选3,每题3分)金文声母轻声谚语连读音变三、改病句(每题2.5分,共5分)1、2、天上哗啦啦地下起鹅毛大雪。
四、古文断句翻译(16分)<战国策·选段> (具体是哪一部分没找到,内容是孟子和君王的对话)五、现代文语言特点分析(20分)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
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
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
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
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
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户户了。
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上海,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
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汇总(1)先秦文学:①原始歌谣与神话:1993-17a.原始猎歌《弹歌》载于《吴越春秋》;1993-16.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
2003-8.搜集我国上古神话最多的一部先秦典籍是《山海经》。
2001-27.现存最早的盘古神话文本是《艺文类聚》中保存的《三五历记》佚文。
②《诗经》与《楚辞》:1995-9.一下哪首诗出自《诗经·小雅》:A.《燕燕》B.《鸳鸯》C.《蟋蟀》D.《黄鸟》1991-4、指出下列四组中篇数全对的:A.《九歌》9篇、《九章》9篇、《九辩》9篇B.《九歌》9篇、《九章》11篇、《九辩》1篇C.《九歌》11篇、《九章》9篇、《九辩》9篇D.《九歌》11篇、《九章》9篇、《九辩》1篇2002-28.《九歌》共有11篇。
1990-2.《九歌》的作者是屈原,《九辨》的作者是宋玉。
1996-15.下列作品都属于《九歌》的一组是:A.《云中君》、《山鬼》、《少司命》、《招魂》B.《抽思》、《云中君》、《东君》、《礼魂》C.《礼魂》、《东君》、《山鬼》、《河伯》D.《国殇》、《招魂》、《大司命》、《少司命》1994-7.下列作品中都属于《九章》的一组是:A.《惜往日》、《哀郢》、《怀沙》、《抽思》B.《思美人》、《惜往日》、《东君》、《卜居》C.《橘颂》、《哀郢》、《怀沙》、《抽思》D.《悲回风》、《怀沙》、《哀郢》、《卜居》1987-16.屈原的《抽思》是他的组诗《九章》中的一篇,《礼魂》是他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
③先秦散文:2002-27.《庄子》一书分为内、外、杂三篇。
1990-1.《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撰。
(2)秦汉文学:①秦汉散文:2001-21.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的代表作是陆贾撰写的《新语》。
1997-3.贾宜的《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两篇文章曾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北大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大题汇编]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试题二、本文简要回顾了汉代经进文学派和晚清经进文学派。
(15分)三、你经常使用的古代目录书有哪些?试举出其中的三种,并分别说明它们的类属和价值。
(15分)四、清代的考据学派是什么?如何评价清代考据学的成就与局限?(15分)五、古文献学主要包括什么内容?它与古代文史及文化的研究有什么关系?试简要论述之。
(10分)北京大学中文1991年古代文学专业试题二、要u述h代今古文w派,并e出代表著作。
(15分)三、唐代的主要作品是什么?唐书和C有什么共同点?如何理解唐书的成就和局限?(15分)四、清代考w有哪流派?各有什麽特c?(10分)北大中文1992古文献专业试题二、查考宋以前古的流髑r有哪些目可供利用?@些目各有什麽特c?是怎有蕹傻模浚15分)三、维吾尔语Y“小W”是什么?“Y”的例子应该描述“小W”在古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I.(10点)IV.区分魏和贪吃的方法是什么?E给出了三部重要的有区别的作品,H给出了作者、内容和R值。
(15分)五、戴震曾f^:“由字以通其~,由~以通其道”,@是什麽意思?并要h明@^c在古文iw上的r值。
(10分)六、它c下文,用新式它c,并加c(人名、地名、朝代名等用______,名用~~~~~~)。
然後指明其中х娇虻谋苤m字避何人之m。
(20分)正文(略)出自清s汝成《日知集》。
北大中文1993古文献专业试题二、问答题:(68分)1.什么是文字学?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2分)2、何谓版本?版本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读书必重版本?(14分)3.中国的图书四部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将于何时正式确立其在参考书目中的地位?描述四本描述性书籍的概况?(15分)4、重要的考古文献有哪些?试述考古文献对史学研究工作的意义。
(12分)5.请选择您阅读过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之一,简要介绍其版本、作者、版画或印刷形式、编辑风格、记录内容等(15分)北京大学中文1996年古代文学专业试题二、什麽是版式?古刻本的n主要有哪些?按不同分收f明之。
北大中文大综合10000题——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大综合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全本)古代文学(包括古代文论及古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1.先秦时期:(1)萌芽时期:2003-22.“诗言志,歌咏言”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1998-21a.“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
1992-13a.“诗言志”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2)儒家:1993-1.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解作品的方法是“以意逆志”,提出的一个批评原则是“知人论世”。
1995-1.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著作是:A.《典论·论文》B.《孟子》C.《荀子》(3)道家:1998-21b.“大音希声”出于《老子》。
1996-1.提出“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说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汉魏六朝时期:(1)两汉经学时代:1989-3.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人是: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1997-10.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士不为”的人是: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2002-30.称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自于《汉书·艺文志》。
2001-2.《汉书·艺文志》中将辞赋分为四类。
(2)魏晋玄学时代:1991-18a.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论文是曹丕(谁)的《典论·论文》。
1990-14.三国时期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文学主张的是曹丕(作者名)的《典论·论文》(文章名)。
1998-4.“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来的。
2003-23.“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论点。
1994-2.中国古代史学中对风格理论做出贡献的是:A.曹丕B.陆机C.司空图D.王国维1997-9.我国古代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见解。
北师大2017年中国民间文学考研真题720民间文学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是一个族群对相似性认同的一种主观信念,一种在特定聚落范围内的共同记忆。
2、同一类型的故事之间在枝叶、细节和语言上都有所差异,这类不同的文本称之为“”。
3、中国最早的歌谣大概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到的“黄歌断竹”,传说起源于黄帝时期的。
4、唐代讲唱艺术的有文字、图画形式的底本称为。
5、真正的民间文学文本是一个表演的过程,构成表演空间的诸多互动因素称之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母题素2、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3、表演的新生性4、神话主义5、道具戏6、日常禁忌语三、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1、有一段材料,内容大概是这样:某位学者(记不清名字了)认为,神话是人们对宗教、战争、原始信仰等社会现象的戏剧性记忆,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讲述故事能算是口述史吗?四、论述(每题40分,共80分)1、结合材料阐述“传统”的特性。
材料大概内容是:提夫人的部落非常重视家谱的作用,他们常因为家谱而发生纠纷,因此第一代英国殖民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去搜集提夫人的家谱并记录下来。
四十年后,当一位人类学家去做田野调查的时候,发现当年的记录不再被提夫人所承认,但殖民者官方却对前任的记录坚信不疑,反而觉得是这些目不识丁的人不懂事实的真相。
其实双方都没有认识到,家谱要想持续得到大家的认同,就需要不断变化。
2、如何用民间文学视角分析微信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934民俗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汤姆斯2、《金枝》3、文化遗留4、《菊花与刀》5、填箱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民俗与法律、政令的区别。
2、民俗为什么具有流传惯性。
三、讨论(每题25分,共50分)1、给出了一段材料,内容是英国民俗学家班尼的《民俗学手册》中的两段话,第一段话是:“民俗实际上是古人的心理表现。
不管是在哲学、宗教‘科学和医药等领域,在社会的组织或礼仪方面,还是在历史、诗歌和其他文学部门等更严格意义上的知识领域方面。
中外文学基础
名解
1、民间四大传说故事
2、《人间词话》
3、母题
4、形象思维
5、敦煌变文
6、不可靠的叙事者
简答
1、卡夫卡《变形记》的叙事艺术。
2、鲁迅说《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谈谈你的理解。
3、艾略特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人的影响。
4、你认为文学的意义取决于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论述
1、韩孟诗派诗歌史背景及艺术特色。
2、结合具体作品(至少两篇)谈谈你对“赵树理方向”的理解。
中国古代文学
名解
1、《河岳英灵集》
2、《录鬼簿》
3、南戏
4、《两都赋》
论述
1、屈辞和《庄子》艺术特色比较。
2、元好问评价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试论述陶渊明在晋宋时代的独特成就和艺术特色。
3、谈谈宋人的“以赋为词”。
2、《三国志演义》和历史的异同及意义。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招生目录系所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招生总数70人。
系所说明拟录取推荐免试生38人(推免生总数中含硕博连读生(3年+3年)5人),总名额中含新加坡班6人。
本系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复习资料和往年试题。
招生专业及人数050101文艺学7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050103汉语言文字学21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7050105中国古代文学9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17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4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试科目系所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招生总数70人。
系所说明拟录取推荐免试生38人(推免生总数中含硕博连读生(3年+3年)5人),总名额中含新加坡班6人。
本系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复习资料和往年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050105) 人数:9研究方向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隋唐文学03.宋元文学04.明清近代文学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3 618中国古代文学4 854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基础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全国重点学科,依时序分为 4 个研究方向,涵盖面广,目前在岗的教师13 人,博导8 人,其中50 岁以下的教授5 人,中青年在不同学科分支上已经形成各自的学术格局。
其中先秦方向的特色是侧重文学现象与相关的社会思想史研究,近年有《儒家经典与文化》(褚斌杰)、《秦汉士史》(于迎春)以及《诗经全注》(褚斌杰)、《汉赋辞典》(费振刚)等一批厚重的著作;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方向是本学科的“亮点”,有袁行霈、葛晓音、钱志熙等一批名家,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研究》(袁行霈)、《汉唐文学的嬗变》、《八代诗史》(葛晓音)、《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 登科记> 考》(孟二冬)等一批重头的著作,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已经成为各校普遍采用的教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这两个方向突出的成果除了《全宋诗》(76 卷)的整理出版,还有《三国演义考评》(周强)、《近代文学史》(孙静)、《晚期社会与文化》(夏晓红)等一批著作。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历年考研试题北京大学1997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两都赋与二京赋明清文学短篇小说狭邪小说雷锋塔传奇二,论述1,屈原与老子作品艺术特色比较2,南唐五代词对北宋词的影响北京大学1997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1)评价钟嵘《诗品》(2)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3)评价朦胧诗(4)试论汉初的“文景之治”与“休养生息”政策北京大学1998年古代文学专业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郊寒岛瘦、温李班马常州词派元曲选二,论述a,黄庭坚诗论及其创作艺术成就b,大小谢山水诗成就及地位c,《三》《水》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d,《诗经》《离骚》比兴手法异同北京大学1998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神韵说甘露之变词源新旧党争二,论述a,评论汉武帝b,从“诗言志”到“诗缘情”c,评述曹禺,闻一多的创作成就d,评述“寻根派”文学北京大学1999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5/30)1,二南2,吴声西曲3,《诗式》4,神魔小说5,花部与雅部6,《雷锋塔传奇》二,论述1,简论《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2,陈子昂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试结合诗歌发展史加以评论。
3,论辛弃疾词的成就及其对南宋词坛的影响3,对比分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北京大学1999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一,论述1,简评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2,简述从汉代到唐代选举制度的变迁。
3,为什么鲁迅把自己“五四”时期的创作称为“遵命文学”?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
4,试分析汪曾琪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1,淝水之战2,陈桥兵变3,〈艺概〉4,〈文学改良刍议〉北京大学2000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0/40)1、《诗经》六义(六文)。
2、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3、谈谈宋词中的“易安体”。
4、“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理论之对立(汤显祖与沈颢在戏剧创作上有何不同主张)。
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试题1.三通、九通 2.十驾斋养新录3.考信录 4.考据、义理5.别录、七略 6.影宋、覆宋7.史记三家注8.释事忘义9.不校校之10.审辞气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七略 2.右文3.四部 4.小令5.錯簡 6.監本7.平水韵8.四六文9.四書五經10.一條鞭法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试题1.解老喻老(4分) 2.以意逆志(2分)3.望文生訓(2分) 4.釋事忘義(3分)5.不校校之(3分) 6.版式(3分)7.讀若、讀曰、當為(6分)8.四部正訛(2分)9.讖緯(3分)10.尚書古文疏證(2分)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春秋外傳(2分) 2.以訓詁代本字(2分)3.史注二體(4分) 4.疏不破注(3分)5.二重證據法(3分) 6.互著,別裁(4分)7.覆宋、影宋(4分)8.玄學(3分)9.廣雅疏證(2分)10.七緯(3分)北大中文1992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錯簡 2.底本3.租庸調 4.三家詩5.黨錮之禍 6.九流十家7.六朝8.四書9.黃巾起義10.樂府古詩北大中文1993古文献专业试题伏生2、司马迁刘歆4、梅颐(赜)孔颖达6、朱熹7、阮元8、张元济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试题1.春秋内外傳 2.周官(2分)3.先鄭后鄭 4.底本之是非,立說之是非(4分)5.詩本義 6.玄學(3分)7.剩文、奪文8.一聲之轉(3分)9.疏不破注10.影宋本(3分)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簡答下列著作的著者或編者,成書的朝代(10分)楚辭章句 2.文選經典釋文4.一切經音義5.史通6.通典7.唐詩三百首8.古文觀止9.讀書雜誌簡明解釋下列詞語的内容要點,不作評論1.律賦 2.八股文3.十家九流4.三教九流5.六藝6.四書7.郡國8.花甲9.五行相生10安史之亂北大中文2002古文献专业试题1.离经释意2.影宋覆宋3.一声之转4.石渠奏议5.互训递训6.桐城派7.汲古阁8.五德终始9.三豕涉河10.三体石经写出著作的著者及其年代周易正义 2.书集传诗集传 4.诗三家义疏春秋左传诂 6.尔雅义疏7七经小传8. 潜夫论9.酉阳杂俎10.杜诗详注北大中文2002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祓禊2.四库全书3.次韵4.三家分晋5.郭店楚简6.三舍法7.庙号8.祠禄9.安史之乱10.三省六部写出下列人物的著作王应麟王引之钱大昕刘向洪迈刘知几司马光王夫之阮元北大中文2003古文献专业试题1.理校2.大题小题3.刊成不统4.中秘书5.疏不破注6.始一终亥7.轻唇音8.顾广圻9.十驾斋养心录10.元典章校勘释例北大中文2003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博士弟子2.三统历3.安史之乱4.门阀士族5.九流十家6.四库全书7.居延汉简8.三辅9.五行10.类书北大中文2004古文献专业试题1.鱼尾2、七志3、七录4、汲古阁5、殿本6、不校校之7、汲冢书8、史志目录9、一声之转10、蝴蝶装11、六艺12、天一阁13、七略写出下列古籍著述者十三经注疏 2.文选六臣注3.史记三家注北大中文2004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传记博士2、三公九卿3、古文运动4、五声八音5、宛述6、七科谪7、祆教8、三正9、正始石经10、叶音11、敦煌遗书12、孤平拗救13、五服写出下列著作作者、朝代,有注疏的也要写出(26分)1、《樊川诗集注》2、《孟子正义》3、《楚辞集注》4、《申鉴》5、《华阳国志》6、《天下郡国利病书》7、《古文四声韵》8、《六书音韵表》9、《新论》10、《广宏明集》11、《册府元龟》12、《洛阳伽蓝记》13、《剑南诗稿》北大中文2005古文献专业试题1.刘向2.九品官人制3.二重证据法4.续修四库5.日知录6.永乐大典7.百衲本8.丛书北大中文2005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一、写出著作的著者及其年代1.白虎通义2.后汉书3.直斋书录解题4.诗古微5.唐音癸籖6.广雅疏证7.九家集注杜诗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9.夷坚志10.唐诗别裁集11.古文辞类篡12.乐府诗集13.玉海14.说苑二、名词解释1.九品中正2.党锢之祸3.科制4.墨辨5.秘阁6.古本竹书纪年7.宋明理学8.改土归流9.九流十家10.四书五经北大中文2006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一、寫出下列古籍的編著者及其時代1.春秋繁露2.山帶閣注楚辭3.水經注4.獨斷5.詩序辯說6.河岳英靈集7.桯史8.抱樸子9.三朝北盟會編10一切經音義11顏氏家訓12容齋隨筆13詩本義14唐音癸籤15郡齋讀書志二、名詞解釋1.《七略》2.讖緯3.類書4.會要5.《曲禮》6.十三經7.租庸調8.涵芬樓9.三省六部10.天干地支寫出下列古籍的編著者及其時代1.经韵楼丛书2.粤雅堂丛书3.文选楼丛书4.雅雨堂丛书北大中文2007古文献专业试题1.校雠學2.轉注3. 叶音說4.右文說5.影宋覆宋6..乾嘉考據學7.二重證據法8.郭店楚簡北大中文2007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名词解释1.谥号2.经折装3.平水韵4.玄武门之变5.元祐党争6.台谏写出朝代作者1.广弘眀集2.十七史商榷3.香草校书4.十六国春秋5.韩诗外传 6 .杜诗详注7.万首唐人绝句8.诗人玉屑9.经义述闻北大中文2009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名词解释1.居延汉简2.辨伪学3.征辟4.平水韵5.理校6.藩刻本7.《七略》8.三体石经9.《经典释文》,2、写时代及作者1.《玉海》2.《国史经籍志》3.《史略》4.《集古录》5.《尚书古文疏证》6.《辍耕录》7.《紫微诗话》8.《少室山房笔丛》北大中文2009古文献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1.《周髀算经》2.天一阁3.十通4.他校5.《春秋左传旧注疏证》6.义训7.银雀山汉简8.旋风装9.《史记》三家注10避讳二、时代及作者1.《带经堂诗话》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3.《五代会典》4.《辍耕录》5.《玉函山房辑佚书》6.《史略》7.《楚辞通故》8.《孟子章句》9.《桓子新论》10.《玉海》11.《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北大中文2010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1.丛书2.金石学3.百衲本4.六艺5.六义6.乙转7.如字8.《困学纪闻》9.《中经新簿》10.宫内厅书陵部二、写著作时代及作者1.《读书敏求记》2.《诗本义》3.《风俗通义》4.《孟子章句》5.《逸雅》6.《酉阳杂俎》7.《龙龛手鉴》8.《学林》9.《毛诗古音考》10.《义门读书记》北大中文2010古文献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1.科斗文2.皕宋楼3.覆刻本4.阙文5.千顷堂书目6.正始石经7.类书8.校雠通义9.谶纬10.汲冢书二、写著作时代及作者1.流沙坠简2.说文答问3.周礼汉读考4.匡谬正俗5.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6.春秋左传诂7.论语义疏8.小学绀珠9.滹南遗老集10.楚辞章句北大中文2011古文献专业试题名词解释(50分)1.以意逆志2.等韵3.递修本4.辟雍5.彖传6.古逸丛书7.乾嘉学派8.孔壁书9.宋监本10.义疏二、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年代1.《古今书录》2.《十七史商榷》3.《五经异义》4.《挥麈录》5.《集古录》6.《三代吉金文存》7.《藏园群书经眼录》7.《清朝续文献通考》8.《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北大考博历史文化真题汇编】北大中文2111年博士生古典文献专业古代歷史文化考試科目:古代歷史文化(不分導師)一、名詞解釋。
(3分×10)1.藩府本2.鐵琴銅劍樓3.四始六義4.九品中正制5.改土歸流6.貢生7.凌廷堪8.內藤湖南9.《永樂大典戲文三種》10.李約瑟二、寫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
(1分×10)古文辭類纂廿二史考異楚辭章句新語佩文韻府六經正誤四六談麈折獄龜鑒臺海使槎錄(缺一個,疑是《墨子閒詁》)三、問答題。
(20分×2)1.列舉五本清代以前及清代重要的《論語》研究著述,并說明其主要內容、特點。
2.近年來出土了一批新的簡帛材料,談談其對學術研究的重要價值。
四、標點并翻譯。
(20分)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北大中文2009博士生古典文献专业古代歷史文化一、名詞解釋(2分*10個)四始六義、麻沙本、六書、靜嘉堂文庫、武威漢簡、因声求义、载记、校勘四法二、寫作者及時代增補元史藝文志、文淵閣書目、五燈會元、唐音癸籤、四書賸言、校勘學釋例、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三、簡答題(三選二,30%)1、新出土簡帛文獻對古籍整理研究的影響。
201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考研试题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共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悲士不遇赋》2、《楚辞补注》3、方回4、《饮冰室诗话》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1、论左传的叙事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2、论初盛唐的复古诗学的理论和实践3、王夫之曾说说苏轼“除却书本子,更无诗”,请联系苏轼作品做出评价4、以《四声猿》为例,论明杂剧对元杂剧体制上的突破三、赏析题(从以下两首诗词中选一首进行赏析,共30分)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姜夔《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亿、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课试题(共150分):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二、选择题:(25分,每题1分)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声无哀乐论》2、端平更化3、刘熙载4、《山洪》四、论述题(共80分)1、论稷下学宫的学术意义和历史影响2、论明清小说评点理论中的人物论3、论五四时期文学社团的兴起201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考研试题中外文学试题(每题30分,共150分)一、简论爱玲作品的在当代的流行二、试论《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性三、论述博尔赫斯作品中的典型意象四、简论《西游记》中的宗教影响五、试具体分析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还乡主题中外文论试题(每题30分,共150分)一、论述亚里士多德《诗学》对于西方文论的影响二、举例分析海外华人作品种的身份认同问题三、从文学理论的角度阐述下列文本的意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四、比较分析尼采的“上帝之死”,福柯的“人之死”,罗兰·巴尔特“作者之死”之间的关系五、试论跨文化比较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201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考研试题文艺学方向专业课试题(共150分):一、简答题(共75分)1、简要说明刘勰“隐秀”的内涵(15分)2、比较清代前期“神韵说”和“性灵说”的差异(15分)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15分)4、简述二十世纪西方的“语言学转向”及影响(15分)5、简评解构主义文论(15分)二、论述题(共75分)1、论文学的社会性和历史性(25分)2、论文学中的情感因素(25分)3、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现状及前景(25分)文艺学方向专业基础试题(共150分):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二、选择题:(25分,每题1分)三、简答题:(共40分)1、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及地位(10分)2、简述“江西诗派”的理论主张及创作实践(10分)3、简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内容及形式特色(10分)4、简述二十世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0分)四、论述题(共60分)1、论盛唐诗歌的成就及地位(30分)2、论述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色及成就(30分)文艺美学方向专业课试题(共150分):一、试论艺术本体论的发展历程和危机意识(50分)二、试论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太空文明对文艺发展的影响(50分)三、试论中国思想对当代生态美学发展的影响(50分)文艺美学方向专业基础课试题(共150分):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二、选择题:(25分,每题1分)三、论述题:(共40分)1、论《大学》中三纲八目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试论“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的取境特征3、试分析歌德、席勒在艺术分析上的不同理论取向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课试题(共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1、修辞立其诚2、辞达3、浮声切响4、温柔敦厚5、理事情6、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二、论述题(共90分)1、论孔子文艺思想(30分)2、刘勰钟嵘文艺思想比较(40分)3、李渔戏剧理论(20分)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基础试题(共150分):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二、选择题:(25分,每题1分)三、论述题:(共100分)1、试分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20分)2、比较白居易《长恨歌》和《琵琶记》的艺术特色(15分)3、简述《老残游记》艺术成就(15分)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文学的读者接受(25分)5、谈谈近年来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25分)201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学专业考研试题古文献学专业课试题(共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科斗文2、皕宋楼3、覆刻本4、阙文5、千顷堂书目6、正始石经7、类书8、校雠通义9、谶纬10、汲冢书二、写出下列著作时代及作者(每题1分,共10分)1、流沙坠简2、说文答问3、周礼汉读考4、匡谬正俗5、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6、春秋左传诂7、论语义疏8、小学绀珠9、滹南遗老集10、楚辞章句三、九流十家是什么?各家主张是什么?(20分)四、汉代以来《尚书》的研究著作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及成就?(20分)五、结合具体文献谈谈马王堆帛书在古文献学上的意义(20分)六、标点下段文字并译成现代汉语,再结合材料谈谈春秋时代的礼制(40分)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公不听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左传·桓公二年》古文献学专业基础试题(共150分)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二、选择题:(25分,每题1分)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丛书2、金石学3、百衲本4、六艺5、六义6、乙转7、如字8、《困学纪闻》9、《中经新簿》10、宫内厅书陵部四、写下列著作的时代及作者(每题1分,共10分)1、《读书敏求记》2、《诗本义》3、《风俗通义》4、《孟子章句》5、《逸雅》6、《酉阳杂俎》7、《龙龛手鉴》8、《学林》9、《毛诗古音考》10、《义门读书记》四、标注平仄韵脚(10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专业课资料研发中心
《跨考考研专业课通关宝典·历年真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2017年
(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20分
二、论述题130分
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
(回忆版)
——跨考教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
1.《两都赋》
2.《河岳英灵集》
3.《录鬼簿》
4.南戏
二、论述题
1.分析比较屈原辞与《庄子》的艺术特质(30分)
2.元好问评价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联系晋宋诗坛背景,讨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的艺术追求与艺术特色(30分)
3.分析宋人的“以赋为词”(35分)
4.分析《三国志演义》小说文本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异同,讨论其意义(35分)
来源:跨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