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收集清运路线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13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设计目的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
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
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
垃圾分类处理与清运方案设计摘要本文通过深圳市南山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分别在现有垃圾转运站规模与位置不变条件下和转运站允许重新设计的条件下对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求得清运路线方案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随着人口的增长,居住环境的密集化,城市的垃圾急需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收集与处理。
对于问题一,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中转站的位置及数量,所以首要的是对垃圾处理中心的数量进行一定的假设,其次根据大小型橱余垃圾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各自的投资额比例,再结合实际初步确认大型橱余垃圾设备的个数,并以此为入口点,对拥有大型设备的中心,考虑垃圾转运站的聚集情况和日垃圾量。
可以通过坐标表示聚集情况,而日垃圾量也可通过附录2的资料查出,这样就可以初步圈定垃圾处理中心负责的垃圾转运站。
然后通过重心选址法,确定中心处理站的位置,自然清运路线方案也出来了。
对于问题二,实际上是问题一的推广,只是增加了转运站的选址问题,后面的操作可参照第一问。
求解转运站的位置时,考虑实际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以给转运站设定每天最大转运量,利用每天转运站所负责片区的垃圾量和当地的人口分布数量成正比的关系,分情况讨论,利用最优矩阵求法确定其个数,然后采用重心选址模型求出转运站的分布。
最后再根据模型一来求解最优清运路线方案。
关键字:设备处理能力坐标法重心选址法人口密度与垃圾量成正比最优矩阵求解1、问题的重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城市的垃圾分类化处理市场已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逐步迈向成熟期。
在中国每年1亿多吨的城市年产生活垃圾中,其中填埋占70%,焚烧和堆肥占10%,剩余20%难以回收。
在废弃资源和回收再利用加工过程中,不但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同时降低了垃圾排放,顺应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虽然我们在垃圾的合理利用比以往进步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不同人口密集度,不同职能区域等因素影响下,为了更好的分配回收和处理垃圾设备资源、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佳环保效果,如何设置合适的转运站和垃圾处理中心。
垃圾清运作业方案(总1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项目方案及标准一、项目建设规模1、项目建设服务范围结合江苏警官学院浦口校区内实际情况,将现场进行分区管理;2、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二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铜、废有色金属、饮料瓶、碎玻璃、废报纸、纸箱、废纸、废旧家电等可进入废品回收环节,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三是建筑垃圾,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废弃物,送至指定地方填埋处理;四是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能堆肥的垃圾,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进入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垃圾采用定点收集与定时收集相结合的直收直运型的收集方式,使用密闭垃圾运输车等, 将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作业结束后保养工具和车辆。
、垃圾转运:垃圾中转站运营管理,对辖区内各垃圾收集点、上门收集的垃圾经压缩处理后,集中转运到生活废弃物处置中心处理。
承包期内如遇到修路、雨雪天封路、垃圾场升级改造等原因造成垃圾不能运至垃圾填埋场的,需经采购人同意后,进行处置。
、定点收集方式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点,一天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为在校师生、领导服务。
要求:(1)收集点应靠近住宅、办公区,便于使用,不影响学校风貌,不妨碍交通,靠近垃圾清运车辆的收集路线,不过分增加清运车辆的工作量;(2)收集容器适度,具有密封性能,有一定的外结构件与清运车上的自动倾倒设备配合,使收运过程实现机械化。
、定时收集方式不设置固定的垃圾收集点,直接用垃圾清运车收集垃圾。
将垃圾定时定点倒入车内完成收运过程;3、垃圾转运的运输质量要求:、对每日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装车密闭运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撤桶上户收集垃圾运营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地收集垃圾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存在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提出了撤桶上户收集垃圾的新方案,以期提高垃圾收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撤桶上户收集垃圾方案内容1.撤桶上户收集垃圾概述–通过在居民户外放置垃圾桶,实现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减少垃圾中转环节,提高收集效率。
2.实施步骤–第一步:确定收集区域范围,进行居民宣传和准备工作。
–第二步:布置和设置垃圾桶,确保每个居民都能方便地投放垃圾。
–第三步:制定垃圾收集时间表和人员分配,确保垃圾可以及时清理。
–第四步:监督和管理,对垃圾收集过程进行监测和改进。
3.收集垃圾的方式–定时收集: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垃圾收集。
–定点收集:在指定地点设置垃圾桶,方便居民投放。
4.运营方案–人员配置:根据居民数量确定收集人员数量,保证垃圾及时清理。
–设备投入:购置足够的垃圾桶和清理工具,确保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信息公示:向居民宣传垃圾收集时间表和规定,提高居民的配合度。
三、效益分析1.提高收集效率–减少垃圾中转环节,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确保垃圾定时清理,减少垃圾滞留现象。
2.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减少居民投放垃圾的不便,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
–降低垃圾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环境。
四、结语撤桶上户收集垃圾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垃圾收集方式,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有望提高垃圾收集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政府和社区可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和推广这一方案,共同创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XX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XX大学城一期工程占地5600亩,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远景规划面积2万亩。
城内六所院校分别是江苏工业学院(规模约1万人)、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1万人)、XX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
8万人)、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1万人)、XX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XX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一、二期的总人数为50000人.XX大学城规划图见图1图1 XX大学城规划图3。
垃圾产生量预测估计大学城垃圾的产生量参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通用公式:Y n=y n P n×10—3×365(1-1)式中,Y n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t/a; y n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率或产出系数,kg/(人·d);P n为第n年城市人口数,人。
由(1—1)式得Y n=y n P n×10—3×265(1—2)式中,Y n为第n年大学城生活垃圾生产量,t/a;y n为第n年大学城生活垃圾的产率或产出系数,kg/(人·d);P n为第n年大学城人口数,人。
265为学生在校的天数.从(1—2)式不难看出影响大学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因数是大学城垃圾产率和大学城人口数。
其中,大学城垃圾产率受多种因数的影响,而大学城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经课程设计小组的调查研究,得出2004、2005、2006三年内大学城的垃圾产率分别为1。
020 kg/(人·d)、1.022 kg/(人·d)、1.030 kg/(人·d)。
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大学城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对稳定,产率也基本稳定。
取y n=1.030 kg/(人·d);P n=50000人,得:大学城生活垃圾年生产量:Y n =1.030×50000×265=13647。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规范⽣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程的规划、设计、施⼯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验收除应执⾏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及规模2.1选址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l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
4满⾜供⽔、供电、污⽔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l⽴交桥或平交路⼝旁。
2⼤型商场、影剧院出⼈⼝等繁华地段。
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及形式进⾏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常⽣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2.2.1转运站的设计⽇转运垃圾能⼒,可按其规模划分为⼤、中、⼩型三⼤类型,或Ⅰ、Ⅱ、Ⅲ、Ⅳ、Ⅴ五⼩类。
表 2.2.1转运站主要⽤地指标注:1表内⽤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地。
2⽤地⾯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的市政绿地和园林⽤地。
3及相邻建筑间隔⾃转运站边界起计算。
4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型⽔⾯的城市⽣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2.2.2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定的时间和⼀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井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2.3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2.2.4转运站的设计规摸可按下式计算:Q D=K s·Q c(2.2.4)式中Q D—转运站设计规模(⽇转运量),t/d;K s—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Q c—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实测值时,可取 1.3~1.5。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设计项目:蔡家关校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学院:资环学院专业:环境科学姓名:吴盼盼学号:0127年级:06 级任课教师:刘方2009年6月20日目录一、蔡家关校区设计资料 (1)1、概述 (1)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1)3、垃圾产率 (1)4、贮存容器 (1)5、垃圾收运系统 (2)二、蔡家关校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的设置 (2)三、蔡家关校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的设置 (2)四、垃圾中转站设置 (4)1、位置的选择 (4)2、设计规模 (4)3、垃圾中转站的类型 (5)五结语 (5)参考文献 (5)附图 (6)一、蔡家关校区设计资料1、概述(1)地区概述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阿哈湖畔,是贵州大学主校区之一。
校区以本科、研究生教学为主,有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
现有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八个学院、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一批科研和研究中心、三个本科教学楼及一个研究生教学楼、十栋学生公寓及相关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平方米。
(2)垃圾成分现状概述蔡家关校区的垃圾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居住人口产生的生活垃圾,这是主要源;二是附近农民进行生产活动产生的农业垃圾;三就是校区绿化产生的绿化垃圾。
根据蔡家关校区地形图,环卫部门提供的资料及对该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调查分析,其垃圾成分有如下特点:垃圾成分以果皮,纸屑,树木,厨余为主;纸屑、玻璃、塑料、金属、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较大;校区周围部分居民以烧煤为主,垃圾中煤灰比例相对不高。
按照以上垃圾成分特点,经以其他同类城市的垃圾成分进行类比分析,设计该校区垃圾成分为玻璃、塑料、纸屑、废电池等废品占30%,煤渣土砂石等无机物为35%,厨余垃圾等有机物为35%左右。
本设计暂以上述资料为基础进行技术分析。
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该校区现状占地平方米,有在校生14000余人。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姓名覃秋阳学号29学院城市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404指导教师王湖坤2017 年 6 月7 日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工程1404班姓名:覃秋阳分数:一、设计目的本次设计是针对南湖小区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及清运,通过小区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设计最便捷的垃圾清运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小区垃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设计原则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的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筒的过程(运存)。
第二阶段是垃圾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容器和其他储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转至垃圾转运站。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制垃圾远途运输。
(一)垃圾产生源的清运管理针对不同特点和类型的垃圾源,一般采用不同的垃圾清运管理方式。
本次设计中,在每栋居民楼下设置垃圾桶,由垃圾车统一收集清运。
(二)垃圾贮存管理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三个操作行为构成的使一个具有一定时间间隙的过程,所以,需要对垃圾进行科学的储存管理。
(三)垃圾贮存方式家庭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和转运站贮存。
(四)垃圾贮存容器的一般要求1、具有一定封闭隔离性,防止造成污染。
2、具有足够耐压强度,保证垃圾投放和倾倒过程中容器不会损坏。
3、容器制作材料应与所装垃圾相容,不会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
4、容器应耐腐蚀,难燃烧,满足垃圾类型多样性,防止火灾防止火灾发生。
5、方便、美观耐用,造价适宜,便于机械化装车。
(五)垃圾贮存容器的类型容器式垃圾贮存容器应用广泛,这类贮存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使用方式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按容器形状分为方形、圆形和柱形等类型;按制作材料分为塑料和金属贮存容器两大类;按贮存时间长短分为临时、长时间贮存容器;按容量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贮存容器。
(六)清运操作方法1、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垃圾卸空后再将空容器送回原处[图2-1(a)]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图2-1(b)],如此重复循环进行垃圾清运。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工程垃圾收集清运及转运方1.1垃圾收集、清运垃圾收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收贮,由产生垃圾的住户或单位将垃圾送至贮存处;第二阶段是收集和清运,主要是垃圾的近距离运输,用清运车辆沿一定路线收集清运容器或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第三阶段是转运,将转运站贮存的垃圾转至大容量运输车上,运往垃圾处理场。
垃圾收集、清运示意图见图3-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将逐步减少直至淘汰桶装垃圾的收集方式,经收集清运方案比较,根据寻甸县城的具体情况,不同垃圾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收集和清运。
老城区生活垃圾:此区域居民住房一般不高,住户密集,地点狭窄,机动车通行困难,此区域目前应以人力车辆、垃圾袋装化收集为主,袋装化垃圾可由环卫人员定时上门收集,也可由住户按时自行负责投送,有条件时还可改用微型机动收集车。
由于此区域上水管网和下水道不完善,一般还不宜设垃圾容器间或垃圾房,否则会造二次污染。
单元户住宿楼群或居民住宅小区:此类房屋一般都是多层,以前为方便住户往往还设有垃圾道,由于会造成鼠害,蚊、蝇、蜂螂滋生和二次污染,旧的垃圾道现在基本都经封闭;新设计的住宅一般都开始实行垃圾袋装化收集,并由住户自行负责投放,住宅楼多于4幢的小区,一般都设有垃圾收集房或垃圾收集容器。
该类垃圾由小型压缩式垃圾车转运道垃圾收集转运站。
机关、学校和各种集体单位:一般维持现在的委托关系,但将逐步取消原来的垃圾桶和垃圾坑,改用符合卫生标准,定时开放的密封式垃圾房或垃圾容器间,该类垃圾由环卫站负责用人力车辆或者小型机动垃圾收集车转运到垃圾收集转运站。
除了采取以上的方法收集垃圾,还应对现有垃圾容器进行全面检修和油漆,并根据城市发展和住宅区建设新设一批垃圾收集点,配合转运站的建设,逐步完善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对乱倒乱丢垃圾的个人和单位按照有关法规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属的管理单位分别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赔偿经济损失,并处以罚款。
目录前言 (3)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任务书 (4)第一节确定相关点数据 (6)第二节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6)一、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列表 (6)二、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集路线 (7)三、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据的最远距离 (9)第三节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9)一、每日垃圾收集安排 (10)二、收集路线 (10)三、从B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距离和最远距离的计算 (11)第四节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 (12)第五节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 (12)第六节结论和建议 (15)第七节关于本次设计的一些想法 (16)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增长迅速,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因此,依靠科技进步,使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系统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实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任务。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垃圾运输成本最低,即荷载运输路线最短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但在实际运行中两者不可能同时满足。
因此综合考虑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及各路段的居民环境要求,对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分别赋予权重,并考虑区域环境目标要求不同,给垃圾运输对各区域的环境影响赋予权重,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比较各路线的目标函数值,获得垃圾收集最佳路线。
本设计采用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设计清运路线。
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
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
装车又分为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之分,本设计采用人工操作。
某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二、设计原始资料下图是为某生活区设计的移动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容器收运系统。
总共有36个收集点。
垃圾运输保洁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有效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本项目拟实施垃圾运输保洁施工。
二、项目目标1.建立高效、快捷、环保的垃圾运输系统,提升城市垃圾处理能力。
2.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3.降低垃圾处理成本,优化资源利用。
三、施工内容1.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在小区、商场、学校等集中人口区域建设垃圾分类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分类桶、可回收物回收箱、有害垃圾收集器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分类投放条件。
2.垃圾收集车辆更新更新垃圾收集车辆,引进环保型垃圾车辆,采用电动或混合动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运输效率。
3.垃圾运输路线规划根据各个区域的垃圾产量和垃圾分类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垃圾运输路线,最大限度地减少行驶里程,降低运输成本。
4.垃圾处理站建设在适当的位置建设垃圾处理站,配备垃圾压缩设备、垃圾焚烧炉等设备,将垃圾按照分类进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5.环卫工人培训对参与垃圾运输保洁的环卫工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环保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6.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垃圾运输保洁的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排放情况和相关环境指标,确保施工过程与环保要求相符。
四、项目实施计划1.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分阶段建设,预计完成时间为6个月。
2.垃圾收集车辆更新:逐步更新垃圾收集车辆,预计完成时间为1年。
3.垃圾运输路线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垃圾运输路线,预计完成时间为3个月。
4.垃圾处理站建设:根据需求建设垃圾处理站,预计完成时间为2年。
5.环卫工人培训:根据需求进行专业培训,预计完成时间为半年。
6.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预计完成时间为1年。
五、项目预算本项目的预算为X万元,具体费用包括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费、垃圾收集车辆更新费、垃圾处理站建设费、环卫工人培训费、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费等。
六、项目效益1.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