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政治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15
专接本政治知识点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专接本政治知识点。
专接本政治是我国为了加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政治素养,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项政治教育活动。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逐步详细解释这一知识点。
1. 专接本政治的定义和意义专接本政治是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强调了公民应该了解和学习的基本法律知识、国家安全知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专接本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
2. 专接本政治的内容和方式专接本政治的内容包括宪法、法律、国家安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旨在让公民了解和遵守法律,增强国家安全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专接本政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通过政府举办的宣传活动、培训班等形式来进行。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专接本政治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让公民进行在线学习和参与相关的讨论。
3. 专接本政治的重要性和效果专接本政治对于公民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专接本政治教育,公民可以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遵守法律规定,形成守法意识。
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专接本政治还可以增强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国家安全防范能力。
公民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关注国家的发展,就能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做出贡献。
4. 专接本政治的推行与挑战专接本政治的推行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专接本政治的宣传力度,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学校应该加强对专接本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管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家庭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政治问题。
然而,专接本政治的推行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1、哲学与方法论:(1)把世界观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3)哲学既描述和解释世界,又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所以说哲学又是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本体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没有说明本原是什么样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这个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以孤立、静止和僵死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1)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把实践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
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主张理论要为实践服务。
(2)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内容上具有客观真理性,在逻辑形式上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
它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3)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哲学表现,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服务的,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由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决定,同时也取决于中国的现实要求。
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的必然,根据时代的需要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去解决自己国家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最卓越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最辉煌的成果。
第二章:物质与意识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年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个重点————————————————————————————————作者:————————————————————————————————日期:2018年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50个必考重点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五大发展理念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五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答: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6、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7、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8、一带一路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9、互联网+答: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两学一做答:“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2、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答: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专插本政治考试大纲专插本政治考试是针对专科生升入本科院校的重要考试之一,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方面知识。
以下是专插本政治考试的大纲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2.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 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应用和意义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经验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4.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3. 法律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意识4. 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五、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分析和理解2. 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的贯彻实施3.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4. 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六、考试形式与要求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3. 分值分配:选择题占总分的3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40%4. 考试时间:120分钟5. 考试要求:考生需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复习建议1. 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理解其内在逻辑和联系2. 关注时事政治,提高政治敏感性和分析能力3.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5. 通过模拟考试和历年真题练习,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八、考试注意事项1. 仔细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和重点2.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3.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避免死记硬背4. 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保持冷静和自信5. 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应考通过以上大纲内容的学习,考生可以全面掌握专插本政治考试的知识点和要求,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专插本学习计划政治第一部分:政治理论基础政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学科。
政治学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方法论、比较政治学等多个分支。
在专插本学习中,政治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现代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想在专插本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们需要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
在政治学的理论基础学习中,我们将主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政治学概论: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论;2. 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代表性思想家及其代表作,了解政治哲学对于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了解经济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4. 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现代政治体系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政治理论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政治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对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分析能力,为以后的专插本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成果。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专插本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重点内容包括: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战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观点;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3. 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4. 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总体要求和重大意义。
专插本政治大题重点1、邓小平理论就是本人的理论。
(错误)①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具有独特的贡献,但是其他中央领导人,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个理论的创立都作了贡献。
他们在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经验和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思想和重要决策,都融入邓小平理论中。
②全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也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土壤,为这一理论的正确性提供了检验。
改革开放中形成的重大决策和措施,都是来自群众的实践,都是在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③所以,邓小平理论即是邓小平本人的杰出贡献和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统筹兼顾。
(错误)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马....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马...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另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酝酿产生时期。
②第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形成。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78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框架的时期。
专插本政治知识点总结必备一、政治制度1.1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各种政治组织、政治职能和政治规则的总和。
政治制度是政治组织和规则的外在形式,不同政治制度反映着不同政治组织和规则的特点。
1.2政治制度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划分,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按国家的政体形式分,可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议会总统制等类型;按国家的行政形式分,可分为中央集权制、联邦制和地方自治制等类型。
1.3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同时,中国政治制度还包括国家主席制度、国务院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度等。
二、政治权力2.1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施支配和控制的能力。
政治权力通常表现为国家权力、政府权力和党的领导权力等形式。
政治权力通过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来行使,实现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
2.2政治权力的来源政治权力的产生有两种途径,即合法和非法途径。
合法途径包括宪法规定、法律授权和选举产生等,而非法途径包括暴力等。
通常情况下,政治权力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进行产生和使用。
2.3政治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政治权力的分立是指国家政权职能的分拆和分工,使得行使权力的机关和人员相对独立。
政治权力的制衡是指国家政权中各种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制衡,使得政治权力不得滥用、超越约束。
三、政治经济3.1政治经济的概念政治经济是国家政权和经济管理的关系,是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
政治经济不仅包括政治对经济的支配和调控,也包括经济对政治的制约和反作用。
3.2政治经济的形式政治经济的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两种形式。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和私有制,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则强调公有制和分配制度。
3.3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形式。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2024年广州专插本政治参考书目在2024年广州专插本政治参考书目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理论和实践,这些内容对于考生的政治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理论和实践。
一、政治理论1. 《基本原理概论》在政治理论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本书系统阐述了的理论基础,涵盖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理解当代政治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本书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等内容,是理解我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重要参考书目。
3.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政治学习中,了解我国近现代史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轨迹,对于理解我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治实践1. 《我国法制史》在政治学习中,了解我国的法制史是必不可少的。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我国法制史的演变和发展,包括了我国古代法制、封建法制和近现代法制等内容,对于理解我国法制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这本书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包括了我国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等内容,对于理解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 《我国当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这本书对我国当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包括了我国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等内容,对于理解我国当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2024年广州专插本政治参考书目的全面评估和文章的撰写,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
掌握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政治学习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内容,不断丰富我们的政治知识和提高我们的政治素养。
2024年广州专插本政治的参考书目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教材,详细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在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书,考生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则是本门课程的辅助教材,主要涉及思想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书中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在学习这两本教材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同时,还要注意把握考试的要求和命题规律,通过做题、模拟考试等方式提高应试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备考2024年广州专插本政治考试,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两本教材的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专插本政治知识点总结
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国家行政管理结构与功能及社会关系、法律法规的总和,它提供了一个指导国家各项活动的总体框架。
2、政治制度化:政治制度化是指一种通过细化政治制度,使国家机构获得足够的自治权力,从而使其行使其法定职能的过程。
3、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以国家、社会和政治制度为中心,指导国家行政管理和全社会运行方向的总和。
4、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总和,包括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各类表决组织和政治关系的构成和運作模式。
5、政治伦理:政治伦理是指一种以民主政治为基础,制定的基于公民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这些规范及准则旨在共同营造一个社会正常运作和社会安宁的气氛。
专插本政治答题必背内容
专插本政治答题前必背的内容包括:
1. 政治制度与政权性质:了解不同的政治制度,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专制制度等,以及不同政权性质的区别,如资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政权等。
2. 国家组织形式与职能:了解国家的组织形式,如议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以及它们各自的职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国家权力机关及其运行机制:掌握国家权力机关的分工和职能,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它们的权力运行机制,如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等。
4. 政治意识形态:了解各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理论思想,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以及它们对社会运行和政治实践的影响。
5. 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掌握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6. 政治法律制度与公民权利保障:了解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宪法的制定和修订、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以及它们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维护。
7. 国际政治关系与国际组织:了解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如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等,以及它们对世界政治格局
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8. 政治思想家和政治事件:熟悉不同政治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理论,如孔子、孟子、洛克、卢梭等,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和其影响。
以上是专插本政治答题前必背的内容,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解答各种与政治有关的问题,并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专升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复习重点★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五章是复习重点,所占分数的比例较多,需要灵活掌握,融会贯通。
之前校内辅导所讲每章书的知识点也要掌握好。
每章课后思考题复习重点:★第一章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P15~19)、邓小平理论(P25~26)和“三个代表”( P30~31)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8~39)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答案要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理论体系间的关系表现为,前面的理论体系是后面的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理论体系是前面的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层层递进。
第二章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48)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59)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⑴四者是辨证统一的。
⑵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保证。
⑶四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相承,是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9)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6~78)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2~85)第四章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101)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02~103)第五章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重在理解)(P117~121)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125)5、如何理解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P126~127)第六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P137)3、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P147~149)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P151~152)第七章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63~165)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166~167)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P170~171)★第八章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82~18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P187)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P188~192)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202)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P203~206)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社会主义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P207~208、211、212、215~216)★第九章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220~221)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P236)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P236~237)?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P242~246)答题思路:⑴解释民主、自由、人权的概念。
广东专插本cb398政治重点笔记
1.政治体制
广东的政治体制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成的。
2.社会主义制度
广东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行全民所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民主法制
广东建立了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坚持以宪法为核心,推进普法,加强司法保障,维护公平正义,尊重人权和民主自由。
4.改革开放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批试验区之一,是全国最早、最大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注重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5.生态文明
广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6.民生福祉
广东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依法治省
广东坚持依法治省,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廉政建设,深化反腐斗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广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尊重多元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强化文化软实力。
9.国家安全
广东坚持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边防和海上安全防范,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0.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推进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第二部分《政治理论辅导资料》复习重点第一章三、辨析题:1、毛泽东思想是……的总和。
2、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的。
3、马克思主义……具体化。
四、简答题: 1、简述……的科学内涵。
5、科学……内容。
6、科学……意义。
第二章三、简答题:1、简述……的辩证关系。
2、邓小平……思想路线?3、实事求是……关系。
四、论述题:1、2、3题,重在理解。
第三章三、辨析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四、简答题: 1、2、4题(当选择题复习)。
3、简述……纲领。
7、如何理解……的关系?五、论述题:1、如何认识……的重大意义? 2、如何理解……相互关系?第四章三、辨析题:2、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转变。
4、建国初期……建立的。
四、简答题:1、简述……的基本内容。
3、简述……的成功经验。
(当选择题复习)五、论述题:2、为什么说……的社会?3、我国……是什么?4、如何认识……的重大意义?第五章:四、简答题:3、为什么要提出……结合?五、论述题:1、社会主义……什么重大意义?★3、如何……要务?(记熟)第六章三、辨析题: 2、新世纪……阶段。
3、社会主义……阶段。
四、简答题:1、简述……的含义。
3、简述党……目标。
4、如何理解……统一。
5、简述我国……及其意义。
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这一论断?3、十七大……是什么? 4、如何理解……联系和区别?第七章四、简答题:2、怎样理解……的关系? 3、简述中国……的原因。
五、论述题:如何理解……抉择?第八章三、辨析题:5、现代化建设……发达国家。
四、简答题: 3、如何理解……的多样化? 4、如何促使……健康发展? 5、什么是……道路? 6、如何……发展?五、论述题: 2、试述……分配制度。
4、为什么……国家?★5、建设……的重大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重点)第九章三、辨析题: 3、发展社会主义……当家作主。
四、简答题: 2、简述……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
(2)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
(3)“三个代表”:以江泽民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党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两次理论飞跃:一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1)其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其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
(了)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体系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专插本政治考试知识
专插本政治考试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政权和政党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政权的目的和作用、国家政权的来源和形式、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类型、政党的定义和作用、政党的组成和发展、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等。
2.宪法和法律:包括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宪法的修正和解释、宪法的实施和监督、法律的概念、法律的种类和功能、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权威和效力等。
3.人权和公民权利:包括人权的概念和特征、人权的保护和促进、公民权利的定义和内容、公民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限制和约束等。
4.国家治理和政府工作:包括政府的职能和任务、政府的组织和领导、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政府的监督和问责、国家治理的体制和机制等。
5.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政治制度的类型和演变、政治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变迁、政治文化的影响和作用等。
6.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包括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国际政治的主体和行为、国际关系的类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外交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等。
以上是专插本政治考试知识的一些基本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准备。
另外,还可以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广东专插本政治考纲
广东专插本政治考纲包含以下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科学发展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
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与制度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核心价值观
四、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的国家制度与宪法
2.中国的行政制度和民主制度
3.中国的司法制度和法律
五、中国的政治外交
1.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
2.中国在多边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六、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与环境问题
1.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2.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改革
3.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创新
4.中国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七、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1.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趋势
2.主要国际问题和国际组织
3.中外人权理念比较及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以上是广东专插本政治考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考生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另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八、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九、“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十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十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国情:近代(1840)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争取革命的需要)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权;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有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49-1956)“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如何进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选?第一,积极引导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环渐进的步骤。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三、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化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马分肥”: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五、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基本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引起过激烈的争论;3、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4、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5、使占有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要义基本原理;2、是对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们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民主政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六、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
一、改革开放的性质?1、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