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生物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2 生物与环境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561.00 KB
- 文档页数:13
教案(总第课时)
课题生物与环境课型复习课日期200 年月日上
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目标1、了解种群、群落、植被的概念
2、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涵义,气温、降水和降水量的概念,季风的涵义和成因
3、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4、生物因素的概念、生物系统的概念、成分和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点
难点
理解种群、群落;天气、气候、生态系统;食物网;生态平衡等
教学过程:1、种群、群落、植被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5、天气、气候的涵义
某个地区在较短的时间里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叫天气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叫气候
6、气温(最高气温、最底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降水和降水量的概念,季风的含义和成因
7、理解纬度位置(受热不均)、海陆分布、地貌(垂直变化、水平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8、理解我国气温(6个温度带)和降水的特点
降水特点:一是大部分地区降水比较丰富,二是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三是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年
际间也不稳定
9、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
10、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11、了解进行生态系统成分调查的方法、
12、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
时
)。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因素分为___生物因素___和___非生物因素_。
(1)非生物因素:阳光、热能、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当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①定义: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②关系:___捕食__关系、竞争关系等。
生物与环境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二)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种群与群落1.种群的概念(1)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2)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2.生物群落(1)生物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2)群落的物种组成: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生存。
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的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三、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群落⎩⎪⎨⎪⎧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3.生态系统的类型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温度和降水量,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类型。
总体上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1)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2)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4.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按中考考纲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一、显微镜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二、生物的多样性⒈生物的分类(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1)细菌真菌和病毒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
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
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生物与环境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5、*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物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6、*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如: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
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具体表现。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
(2)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3)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可以划分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三类,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生产者。
(4)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三类.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生物与环境、
食物链和食物网
来源。
的。
一般来说,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七、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命题趋势:
B
(第.2题图)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
海水含盐量不同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
A.小麦 B.鼠 C.
.“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光 B.
.下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
.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2)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可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
)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地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她的一切,她为我们提供食物,为我们提供能源。
但随着工业的
广东沿海曾经
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
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
,他对校园内的两个池塘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池塘内有下列生物:草履虫、水螅、河虾、鲫鱼、鲤鱼、青蛙、黑藻、睡莲和其它一些不知名的水草。
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两个塑料容器中。
完全培养液。
发利用不合理,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能
答问题.
对话的主要内含是什?
)非生物种无机盐
)生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