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材料所NIMTETODAY-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格式:pdf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12
宁波材料所在镰基超导氧化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第3期附在ABO2(A为稀土元素/碱土金属元素,B为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顶点位置(如上页图3所示),那么体系的电子、磁性结构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通过计算包括SrVO2>LaNiO2>CaCuO2等数十种氧化物体系中H原子的束缚能,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ABO2氧化物对H原子的束缚能差别很大。
其中,对于SrVCh等体系来说,H原子极易被吸附,这解释了在SrVO3的还原实验中得到SrVO2H的现象;而在NdNiO2和LaNiO2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H原子的束缚现象。
这表明实验团队在NdNiO3和LaNiO3的还原反应中,实际得到的体系为NdNiO2H与LaNiO2Ho 为了研究掺入的H原子对体系电子结构的影响,研究人员对LaNiO2和LaNiO2H两种体系进行了动态平均场近似下的电子结构计算。
如图4表示, H原子的掺入会极大地改变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LaNiCh为单带的3d9组态,基态电子结构为强关联金属态,而LaNiO2H为双带的3d8组态,基态为莫特(Mott)绝缘体态,这为实验中难以制备出银基超导体提供了理论解释。
此外,该研究还给实验上应如何观测银基超导现象提出了建议:①严格控制锂(Sr)原子的掺杂浓度是调控H原子束缚能的关键;②面内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控H原子的束缚能;③实验样品的制备以及测量温度也会对H原子的吸附产生影响。
该工作发表于Phys.Rev.Lett.124,166402(2020),司良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钟志诚研究员和维也纳技术大学Karsten Held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综上所述,该系列工作不仅系统性地研究了鎳基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同时也对镰基超导体中的超导现象在实验中难以重复的情况给出了解释,并对H原子吸附现象进行了预测。
该系列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对镰基超导起源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为实验团队在如何合成银基超导样品及如何发现更多的银基超导体系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推进的新阶段,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一个新的直属科研机构。
xx年4月20日,经过一年多酝酿,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正式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协议书》,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设置研究机构“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还就研究所建设的具体事宜共同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设 ___》。
宁波材料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
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第一届理事会于xx年5月29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所的《章程》。
《章程》中规定,宁波材料所将报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事业法人单位,纳入“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范围。
宁波材料所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制定的办所方针,通过集成技术、整合资源,为 ___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促进成果转化的一个动态平台。
目前,在中科院及浙江省和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波材料所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预计xx年底全面完成各项基本建设,xx年初开始投入正常使用。
与此同时,研究所将以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组织项目,边建设、边运行,力争使“硬件”设施建成验收之日,即为部分“软件”成果取得收获之时。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宁波材料所必将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研究机构,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校代码:99999所在省市:浙江学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区沧海路181号火炬大厦三楼___:学校传真: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专利名称:一种难熔高熵非晶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韩飞,杨晓东,霍军涛,王军强
申请号:CN202111307143.3
申请日:20211105
公开号:CN114058981A
公开日:
20220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难熔高熵非晶合金材料包括难熔金属元素:Ti、Zr、Hf、V、Nb、Ta、Cr、Mo、W、Re中的三种以上,以及非难熔金属元素:Al、Si、Co、B、Ni中一种或两种,所述难熔高熵非晶合金材料为非晶态结构。
该难熔高熵非晶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难熔高熵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所述难熔高熵非晶合金材料各元素的原子分数进行配料,熔炼均匀,制成母合金锭;将母合金锭熔化后喷射到转动的铜辊表面,制得难熔高熵非晶合金条带。
该方法简单、高效,能够应用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
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难熔高熵非晶合金材料在核反应堆和核动力,腐蚀环境中管道运输的应用。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31520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官西路121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诚午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硅烷疏水改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垚垚,裴学良,何流,黄庆
申请号:CN201910521315.3
申请日:20190617
公开号:CN110229340A
公开日:
201909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硅烷疏水改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气凝胶领域。
所述疏水性聚酰亚胺气凝胶结构中含有10~30wt%的聚硅氧烷。
疏水性聚酰亚胺气凝胶可通过两种方法制得,方法一是可先将含氨基的烷氧基硅烷结构引入聚酰亚胺结构中,生成含烷氧基硅烷侧基的聚酰亚胺,再与含羟基的聚硅氧烷经水解、缩合反应制备得到;方法二是同时将氨基的聚硅氧烷结构和含氨基的烷氧基硅烷结构引入聚酰亚胺结构中,经水解、缩合反应制备得到。
所述的聚酰亚胺气凝胶密度小于0.4g/cm、比表面积大于200m/g且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20°。
本发明制备的聚酰亚胺气凝胶疏水性好,对单体无选择性,且制备方法简便。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31520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大道51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诚午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碳纤维表面改性方面取得新进展
佚名
【期刊名称】《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年(卷),期】2012(037)004
【摘要】日前,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先进
制造技术研究所在碳纤维表面改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该所复合材料研究团队所设计的碳纤维新型制备方法,为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
【总页数】1页(P66-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42.3
【相关文献】
1.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碳化硅复合材料绿色低成本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 [J], 中
科院宁波材料所
2.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复杂异型孔的激光加工方面取得进展 [J], 中科院宁波材料
所
3.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碳化硅复合材料绿色低成本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 [J], 中
科院宁波材料所;
4.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探索高效磁制冷方面取得进展 [J],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5.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直接电解海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奠基
蓝山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8月18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在宁波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标志着由中科院、浙江省政府和宁波市政府共建的首个落户浙江的中科院研究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共同为宁波材料所奠基碑揭幕.中科院副院长、宁波材料所理事长施尔畏,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副省长茅临生等领导出席典礼并致辞.
【总页数】1页(P29)
【作者】蓝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
【相关文献】
1.实用和前沿两手抓——记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左国坤 [J], 刘慧
2.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在铁磁性块体非晶合金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J],
3.学习与分享之十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暨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
简介 [J], 《液压气动与密封》编辑部
4.中科院宁波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在宁波奠基 [J], 李家鸣
5.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开发的生物基无醛木材胶粘剂技术实现了成果转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待遇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成立于2003年。
作为宁波市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该研究所致力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创新。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的待遇。
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该研究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材料学专家和研究人员。
研究所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为科研人员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
研究所根据科研人员的工作表现、学术成果和职务层次等因素,制定了相应的薪酬政策。
科研人员在薪酬方面享受公平、合理的待遇,激励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科研工作。
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福利待遇。
研究所为科研人员购买了全面的社会保险,确保他们在工作期间享受到合法权益的保障。
同时,研究所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办公设施和实验条件,为他们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为科研人员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论坛,提高学术水平。
同时,研究所还建立了科研成果评价和晋升制度,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清晰的晋升路径和发展方向。
总结一下,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对待人才十分重视,为科研人员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丰富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
研究所致力于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创新,为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如果您对材料科学感兴趣,并且希望获得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不妨考虑加入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
资讯Information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实验室一直致力于通过微观组织调控和先进制备加工技术优化,以获得支撑磁性和非磁性能的平衡要素点。
宁波材料所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实验室实现了高性能镧铁硅磁热材料的公斤化制备,批量生产的速凝片经过1天时间的退火,可基本获得纯相。
速凝片破碎后通过聚合物粘接或金属热压成型,批量获得可用于制冷样机的块材或片材,对材料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在样机系统中,为实现低磁场驱动高磁热效应,需要设计低硅含量的材料成分。
但低硅含量的单相成分在相图中区域极窄,很难合成。
并且,较低硅含量的化合物需要更长的退火时间形成镧铁硅1:13相。
团队通过相图精确定位,找到一种富稀土镧的非化学计量比成分范围。
发现在该类成分内仅需要数小时即可快速形成镧铁硅主相,这将有利于缩短制备周期,节约批量化生产的成本。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扩散偶方法,对这种富稀土合金的相形成机理、相形貌和位相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一种二元La5Si3过渡相使得主相生长为层片状结构,减小了扩散距离,从而缩短退火时间。
另外,主相的低硅含量也使得材料磁热性能有所提高,加速了其在制冷器件上应用的工业化进程。
在样机中,磁热材料的磁热效应伴随着周期性磁场驱动的磁结构相变产生。
镧铁硅作为金属间化合物,其本征脆性难以克服,相变时体积的不断收缩膨胀也是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服役周期的重大考验。
团队在铸态合金中引入内生的第二相α-Fe,制备了α-Fe/La-Fe-Si双相磁热材料,可以加工成比表面积大的片材,在后续的吸氢处理中仍能保持初始形状。
所获得的双相氢化合物相比于单相合金,室温导热系数升至三倍,并保持良好的磁热性能(1.9T下绝热温变5.5K)。
更为重要的是,该种双相合金的三点弯曲强度为60MPa,是聚合物粘接体的两倍,在经历10万次磁场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形状。
该结果初步达到了高磁热、高导热和高强度的磁工质要求。
宁波材料研究所怎么样宁波材料研究所是一所具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其成立于1982年,是由宁波市政府主办的综合性研究所。
多年来,宁波材料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宁波材料研究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
他们在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化学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同时,研究所还与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合作网络,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科研方面,宁波材料研究所主要围绕新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等方向进行研究与开发。
在新材料领域,研究所致力于开发具有优异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如高性能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在功能材料领域,研究所着重于研究具有特定功能和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光电材料、磁性材料、传感材料等;在结构材料领域,研究所关注的是具有优良结构和稳定性能的材料,如建筑材料、航空材料、海洋材料等。
通过不懈努力,研究所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科研工作,宁波材料研究所还积极参与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研究所不断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同时,研究所还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总的来说,宁波材料研究所在科研、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所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宁波材料研究所在宁波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中,汇聚了一大批杰出的科研人才。
他们分别从事着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金属材料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型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的金属材料,以满足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等领域的需求。
在聚合物材料方面,研究人员则专注于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涉及到塑料、橡胶、纤维等多个方面。
而在复合材料领域,研究人员则致力于研究不同材料之间的复合应用,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宁波材料研究所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
研究所建有一批先进的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材料测试设备和分析仪器,能够满足不同材料研究的需求。
同时,研究所还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项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交流平台。
在科研成果方面,宁波材料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在材料制备、表征、性能测试等方面,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支持,并获得了多项专利技术。
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国家的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科研工作,宁波材料研究所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产业转化工作。
研究所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材料技术的转化应用,推动了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同时,研究所还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宁波材料研究所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了国内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力量。
未来,研究所将继续深化科研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拓扑绝缘体的自旋极化电子源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杨秀富,肖绍铸,何少龙
申请号:CN202121730654.1
申请日:20210728
公开号:CN215644381U
公开日:
202201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拓扑绝缘体的自旋极化电子源,包括:圆偏振光生成部件、设有玻璃视窗的真空壳体和设于真空壳体内的拓扑绝缘体及静电透镜;所述圆偏振光生成部件生成左旋或右旋的圆偏振光,所述圆偏振光通过玻璃视窗进入真空壳体内,斜照射于所述拓扑绝缘体的表面激发自旋极化电子,所述静电透镜的光轴与拓扑绝缘体表面圆偏振光入射点处的法线方向重合,所述自旋极化电子通过静电透镜得到自旋极化电子束。
本实用新型的自旋极化电子源结构简单,满足高效率获得束斑较小的自旋极化电子束的实验需求。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31520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官西路121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诚午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宁波材料研究所
宁波材料研究所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所重要科研机构。
成立于1988年,是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也是宁波市高新技术研究院和宁波市先进材料研究院的组成部分。
宁波材料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表面与界面科学、能源材料与装备、高性能金属材料、聚合物与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
研究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其中包括诸多博士生导师和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科研人员。
研究所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
宁波材料研究所致力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研究所积极开展科技合作,推动高科技产业化发展。
研究所与企业合作研发多种高性能材料,如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此外,研究所还注重人才培养,有着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种学术交流平台。
研究所设立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点,为研究生提供了优良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条件。
研究所还定期举办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
宁波材料研究所秉承着“创新、协作、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宁波材料研究所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继续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为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宁波中科院材料所
宁波中科院材料所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以材料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
成立于1998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科院材料所已经成为国内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机构之一。
该所下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材料工程研究室、表面科学与技术研究室、高性能功能材料研究室、复合材料研究室等多个研究室。
这些研究室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人员,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深入研究,致力于解决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中科院材料所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性能的表征与测试、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研究、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科学等。
该所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能源领域的燃料电池材料研究、光电材料的研究、环境污染物的吸附与催化降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同时,中科院材料所与多家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该所的研究人员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外顶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合作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科院材料所还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和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该所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宁波中科院材料所以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和科研成果
而闻名,为国家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科院材料所将持续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推动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