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296.09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 —————————————→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着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文学史则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
因此,文艺学的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全书章节·课后习题·归纳整理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特色当代性[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活动】[基本概念]·生活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本体论·劳动说·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基本概念]·文学的含义·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祥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基本概念]·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人民性[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第9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关系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三种文学类型的形成,是人类文学创作活动的历史产物。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①定义及特征不同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②创作过程不同
现实型文学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以夸张、虚构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段,
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性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
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它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法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2.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以鲁迅为例,其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
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l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特征,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
其主要特征是:(1)主观性。
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客观现实,追求个人主观情感不受任何限制的充分表现,强调非理性的、心理化的、梦幻的现实。
(2)假定性。
现代主义文学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
作品中充满非常态的、极度夸张的变形形象和荒诞的情节、朦胧的象征意蕴。
(3)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4.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1)凝练性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它反映生活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
它吟咏的是使人最激动的生活事件。
它要求精选生活材料,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现象,用极概括的艺术形象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反映。
(2)跳跃性
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
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
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
在动作、形象、图景之间的跳跃性结构方式,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
(3)节奏韵律性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
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诗的韵律,也称押韵,是指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
诗的押韵,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为了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答:散文与报告文学都要求以真实的生活现象为表现内容。
但二者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特点。
(1)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侧重真实的事件
报告文学的叙事成分、记人成分大大多于抒情与议论。
对真实事件发生过程的形象描述
是其突出特征。
(2)散文的真实性侧重于真实的感受
散文无论叙事、写景、记人,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对这些事、景、人的真切情感。
作品重在创造一种抒情气氛。
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占有极大比重。
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1)相同点
小说与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2)不同点
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
它那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
剧本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和浓缩性。
特定的舞台时空限制,要求剧本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单纯的情节将生活内容概括浓缩地进行反映,并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来增强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