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际旅游市场及国际客流规律
- 格式:pptx
- 大小:320.21 KB
- 文档页数:54
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概况重点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1、欧洲市场:总体不平衡,欧洲旅游业最发达,一直处在领先地位。
随着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欧洲市场还在扩大。
2、美洲市场:以美加(北美、加勒比)为主,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仅次于欧洲和亚太地区3、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旅游市场:亚太国际旅游业发展迅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4、非洲市场:整体水平最低,南强北弱。
5、中东市场:最不稳定,国际旅游业在二战进入快速发展。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1、旅游业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大产业的地位。
2、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向东转移的速度加快。
3、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4、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
5、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
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
6、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海外)客源市场分析:1、亚洲客源地持续增长且基数大。
2、欧洲客源地发展基本平稳。
3、美洲客源地持续平稳增长。
4、大洋洲和非洲客源地属于发展中的客源市场,是较为薄弱的地区中国入境旅游面临的严峻挑战:1、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2、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3、旅游设施、服务水平较低4、促销缺乏力度5、旅游业现行体制不健全。
为此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1.优化旅游大环境2.要深入研究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加大旅游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改进老的旅游产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推出旅游精品,改善产品结构;3.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4.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旅游服务质量上档次。
5.建立与国际旅游业相适应的的管理体制,它是提高中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保证。
6.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境外旅游促销,加大宣传力度。
亚洲旅游区东北亚旅游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东南亚旅游区(即东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东帝汶南亚旅游区: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马尔代夫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亚(中东):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亚洲旅游区是现代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以色列)、佛教以及印度教、儒教、犹太教、道教等宗教的起源地和最大的传播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极具特色。
一、填空1、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 WTO)是联合国所属专门负责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是目前政府间最主要的全球性国际旅游组织。
WTO前身最早是:国际官方旅游宣传组织联盟。
1947年更名为国际官方旅行组织联盟。
1967年的联合国大会上被纳入联合国体系之内,并将1967年定为世界旅游年。
1975年正式改名为世界旅游组织并将总部由日内瓦迁到马德里。
从1980年起每年的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
2、中国国际旅游发展阶段:起步阶段(1966年以前)、停滞阶段(1966-1976年)、发展阶段(1977-至今)。
国家旅游局是在起步阶段成立的。
3、世界旅游组织的成员:正式成员、联系成员、附属成员4、日本:面积(37.78万)国旗:“日之丸旗”或“日章旗”、国鸟:绿雉、国花:樱花。
行政区划:47个管辖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
日本人出国旅游首选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
日本的茶道创始人是千利休。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变革:大化改革和明治维新。
5、韩国:面积(99408)国鸟:鹊、国花:木槿花(无穷花)、国树:松、国兽:虎、国歌:爱国歌、国旗:太极旗,主要由太极和八卦的图案组成。
货币:韩元。
首都:首尔。
国徽中央为一朵盛开的木槿花。
景福宫则是韩国的代表。
6、泰国:面积(513.115)国花:睡莲、国树:桂树、国教:佛教、首都:曼谷。
分为北部山区、中部平原、东北部高原和南部半岛。
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是泰国。
泰国有黄袍佛国之称。
国旗:长与宽之比为3∶2。
由红、白、蓝三色的五个横长方形平行排列构成。
货币:泰铢。
国徽:一个深红色的大鹏的图腾图案。
泰族为主要民族,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和山地民族。
泰语为国语。
佛教为国教,还有少数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泰国原名:暹罗。
泰国三大国宝:玉佛寺、卧佛寺和金佛寺。
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世界旅游市场出现新格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
东亚太经济的崛起,为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转移创造了经济平台。
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世界的份额从1995年的14.2%上升为2010年的21.7%,超过美洲(2010年为15.9%),位居世界第二。
欧、美主宰世界旅游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全球旅游市场已形成欧、亚、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30年世界各主要旅游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世界的份额分别为:欧洲41.1%,亚太地区29.6%,美洲13.7%,中东地区8.2%,非洲7.4%。
(二)世界旅游的休闲化趋势。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旅游的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放松休息、陶冶生活情趣等转变,度假旅游活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
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休闲经济在21世纪的头20年将占有世界GDP的半壁江山。
(三)世界旅游的生态化趋势。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纷纷从社会进程中逐渐认识到发展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成为所有产业包括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
不仅仅欧美国家大力推出生态旅游,拉美、非洲各国也纷纷把生态环境保护同人类休闲娱乐相结合,把旅游文化传播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相协调。
如阿根廷的“南极探险”、旅游创汇大国巴西的“亚马逊流域生态游”、墨西哥的“蝴蝶之家”等等,走向自然、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的生态旅游必定在全球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世界旅游的区域一体化趋势。
由于地缘和文化的原因,对大部分国家来说,邻近市场仍将是本国旅游客源的主体市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会以其“地利、人和”的优势,推动区域旅游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旅游市场的规律与发展趋势一、市场规律的概念和含义旅游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像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等。
市场规律作为商业活动的基本规律,旅游市场也不例外。
市场规律是指市场运行所具备的客观规律性,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其规律性始终存在。
在旅游市场中,这些规律始终存在,影响着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旅游市场规律1、供需关系供给是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旅游市场的供给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
需求是旅游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需求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旅游市场价格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
2、价格规律价格是旅游市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价格变化直接影响着市场的供求关系。
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供应增加,价格下降则会导致需求增加、供应下降。
旅游市场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3、竞争规律竞争是旅游市场不可避免的现象,竞争不仅来自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来自于其他行业的挤压。
竞争的结果是市场成员之间价格的竞争和产品质量的竞争,市场竞争也会导致市场成员的生存和发展。
4、信息规律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信息规律指的是旅游市场的信息流通所受到的限制和影响。
好的信息传递能够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市场发展。
三、旅游市场发展趋势1、定制化趋势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定制化旅游就产生了。
定制化旅游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还对旅游目的地推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许多相应的定制旅游服务平台,定制化旅游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2、低碳环保环保已成为了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旅游需求。
旅游业也开始追求低碳环保发展。
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低碳旅行也将得到更多的推广。
3、分享经济分享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概念,也逐渐影响到了旅游市场。
通过分享经济的模式,旅游市场的消费者可以分享旅游资源,更加便利地旅行。
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一、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规律欧洲不但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中心接待地区,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
其次,美洲也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重要客源地。
在产生客源方面居第三位的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中东地区各国虽然在经济上较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加之居民的旅游传统问题,所以在客源市场中占有的比例不大。
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有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奥地利、荷兰、挪威、加拿大、瑞典、瑞士、科威特、澳大利亚、委内瑞拉、丹麦、比利时、墨西哥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国际旅游支出,大约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总额的78%。
目前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国际旅游业,其中18个经济发达国家(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日本、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瑞士、瑞典、澳大利亚、挪威、丹麦、爱尔兰、芬兰)不仅产生了国际旅游客源总数的90%,而且其中80%的国际旅游客源也主要流向这18个国家。
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客流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使国际旅游客流的地里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旅游客流的总体发展趋势,目前及今后国际旅游客流的主流仍然相对集中于发达国家。
二、国际旅游客流的空间移动规律第一,在全世界的国际旅游中,近距离的境外旅游,尤其是去周边国家,一直占据着压倒性的比重。
以旅游人次计算,这种近距离出国旅游约占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的80%。
以80年代上半期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的分布情况为例,美洲出国旅游者中有70%是在美洲地区各旅游目的地旅游,前往区外目的地的只有30%。
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出国旅游人次总计的75%是在本地区内的旅游目的国游览,去区外目的地旅游的人次仅占25%。
在欧洲的比例则分别为79%和21%。
其次,从流动情况来看,特别是在远程国际旅游方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和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这两个地区是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计划和目的地。
旅游客流规律与发展趋势旅游客流规律与发展趋势旅游客流规律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旅游者的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了解旅游客流规律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
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旅游客流规律:1. 季节性规律:旅游客流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般来说,春夏季节是旅游旺季,因为天气宜人,多数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行。
秋季是旅游淡季,因为学校开学和工作繁忙导致人们出行减少。
冬季一般是境外旅游的旺季,人们喜欢选择温暖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天。
2. 周期性规律:旅游客流在一周内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周末是旅游高峰期,因为人们在工作日忙碌之后希望放松身心,选择出行。
而工作日是旅游低谷期,因为大部分人都需要上班上学。
3. 节假日规律:节假日是旅游客流的重要因素。
在节假日期间,人们通常有更多的休假时间,更愿意选择旅游。
春节、国庆节和中秋节是中国的三大黄金周,这些时段是旅游的旺季,旅游景区和酒店通常会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客流峰值。
4. 地区性规律:旅游客流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一些知名的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有一些地方在特定的时间会迎来客流高峰,如长江三峡地区的游船旺季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海南岛的旅游高峰期在每年的冬季。
旅游客流规律的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
以下是一些主要趋势:1. 个性化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客流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人们更加注重体验和个人兴趣,注重定制化的旅行服务。
旅游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科技驱动的旅游: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线预订、移动支付、智能导游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正在改变旅游行业的运作方式。
旅游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的挑战,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境内旅游的发展: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网络的完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旅游客流规律与发展趋势旅游客流规律与发展趋势旅游客流规律和发展趋势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变化和发展方向。
以下是对旅游客流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旅游客流规律1.季节性规律:旅游客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通常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较为集中,而在工作日和淡季时则相对较少。
例如,中国的黄金周和春节期间,以及欧美地区的暑假和圣诞节,旅游客流量都会大幅增加。
2.地域性规律:旅游客流的地域分布不均衡,通常集中在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或景点,而对于偏远地区或次要景点的客流则相对较少。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中国的长城等知名景点通常吸引了大量的旅游客流。
3.正向规律:旅游业的发展往往带来更多的旅游客流,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某个地区旅游景点的建设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而这些游客的到来又会促进相关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正向的发展规律。
4.消费水平规律:旅游客流的消费水平与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客流的消费水平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较低。
这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和差异化发展的机会。
二、旅游客流发展趋势1.多样化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客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宽泛,涵盖了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海岛旅游等多个维度,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旅游景点。
2.体验式趋势:旅游客流逐渐向体验式的转变。
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观光旅游,而更注重与当地文化和社区的互动,追求更加深入和个性化的旅行体验。
这也推动了农家乐、民宿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3.数字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逐渐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人们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旅游信息获取、行程规划和在线预订,旅游客流数据也得以更加准确地采集和分析,这为旅游企业和目的地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洞察和经营决策支持。
4.可持续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旅游业也逐渐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