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四个专题折页
- 格式:pdf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8
附件2: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行为,预防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标准、规范,结合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轨道交通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
第四条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指导监督。
各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有限空间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规范性文件,依法承担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第六条各参建单位应充分应用《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事前风险识别,提前研判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定级后,采取相应的有限空间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第七条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包括:(一)密闭设备:贮罐、槽罐、容器、管道、烟道、锅炉、密闭舱室等;(二)房屋建筑工程有限空间:人防工程、人工挖孔桩工程、消防水池、泵站、电梯井、通风井、采光井、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料仓等;(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地下管廊、隧道、施工竖井、雨污水井、电力井、热力井、电信井、燃气井、集水井、污水池、沼气池、化粪池等。
应急管理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4个专题系列折页1非进入式救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非进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的一种救援方式。
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通过对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件:气体检测报警仪大功率机械通风设备照明工具盲目施救问题非常突出,近80%的事故由于盲目施救1.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超过50%的为救援人员。
因此,必须杜绝盲目施救,挂点可靠连接。
避免伤亡扩大。
2.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应急预案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通讯设备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管理部令第2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2进入式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的要求,结合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风险,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有限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应急演练内实施救援。
进入式救援风险很大,一旦救援人员防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
因此,实施进入式救援时,应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
演练结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束后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全、有效。
例如,救援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组织1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应全身式安全带、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才能进入救援。
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演练。
严禁无防护开展进入式救援!若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及时拨打119和120,借助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强应急救援装备三脚架救援系统侧边进入系统便携式吊杆系统行施救。
致6人死亡,关于近期两起有限空间中毒事故讨论发言稿2022年6月23日,济南市莱芜区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6人死亡。
经初步了解,事故企业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未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此次有限空间作业未履行“先通风、再检测、后进入”基本要求,发生事故的污水操作工在无三脚架、安全绳、空气呼吸器等安全保护措施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另外一名事故人员在无安全保护措施情况下盲目进入施救。
事故暴露出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危险作业管理流于形式,对污水池等有限空间风险辨识、管控措施不落地,全员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一线员工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部分地区监督检查不力,工贸行业重点领域重大隐患“清零”核查工作不严格不到位,作风不深入不扎实等问题。
为深刻吸取有限空间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从根本上防范化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现就加强工贸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责任。
有限空间作业广泛存在于蔬菜腌制、皮革、毛皮、羽毛(绒)加工,造纸和印染等诸多工贸行业企业。
各地要在前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排查梳理本地区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对不准确、不清晰的地方集中调度,逐一核对有限空间作业企业设备设施、风险因素等情况,建立全覆盖、无遗漏的清单台账,确保底数清晰、数据精准,为加强工贸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打好基础。
要高度关注和深入分析本地区重点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特点,以落实“八抓20项”创新举措为总抓手,将有限空间作业整治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重大隐患“清零”行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责任链条,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各项措施落实。
二、迅即行动,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
轻工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是今年应急部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地要按照《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轻工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应急厅函〔2022〕1号)要求和全国工作视频会议的具体部署,组织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工作。
•娈全为2020年第47期特殊作业安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连载)(上接第46期第9页)3.5 安全器具3.5.1 通风设备移动式风机(图3-7)是对有限空间进行强 制通风的设备,通常有送风和排风2种通风方 式。
使用时应注意:(1) 移动式风机应与风管配合使用。
(2) 使用前应检查风管有无破损,风机叶 片是否完好,电线有无裸露,插头有无松动,风机能否正常运转。
行沟通时,应使用对讲机(图3-9)等通讯设备,便于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
图3-9 对讲机图3-7 移动式风机和风菅3.5.4 围挡设备和警示设施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常用的围挡设备如图3-10所示,常用的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如图3-11所示。
3.5.2 照明设备当有限空间内照度不足时,应使用照明设备。
有限空间作业常用的照明设备有头灯(图3-8a )、手电(图3-8b )等。
使用前应检查照明 设备的电池电量,保证作业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
有限空间内使用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等潮湿环境的有限空间和金属 容器中作业,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12 V»图3-10 围挡设备闻未经许可严禁进入! 工严禁盲目施救!A A △* ***1'理*. .,,注意安全图3-11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4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与事故隐患排查(a )头灯 (b )手电图3-8 照明设备3.5.3 通讯设备当作业现场无法通过目视、喊话等方式进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4.1.1 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CHEMICAL SAFETY & ENVIRONMENT ——• 5•特殊作业安全•耍全占%僥2020年第47期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一、说明1.1 作为企业员工,在进行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的规定,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有限空间作业而编写的一本手册,内容包括有限空间的定义、作业人员的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等信息。
1.3 所有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在进行作业前仔细阅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并严格按照手册的规定进行操作。
二、有限空间的定义2.1 有限空间是指具有开口有限、进入和离开通道有限、按体积有限的特性和其他特殊条件的封闭和半封闭空间。
2.2 具体的有限空间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储液罐、封闭舱室、地下室、通风管道等。
三、作业人员的管理3.1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合格作业人员进行,并且必须配备专职的作业监护人员。
3.2 作业人员必须通过相关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及应对措施。
3.3 作业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并且必须佩戴防护装备。
四、安全操作规程4.1 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周围环境检测,包括氧气含量、有害气体浓度、温度和通风状况等。
4.2 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头盔、防护眼镜、防护服、手套、防护鞋等。
4.3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禁止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包括喧哗、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等。
4.4 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向监护人员报告作业进展及发现的异常情况。
五、应急处理措施5.1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如发现作业人员晕厥、中毒、意识丧失等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将作业人员救出有限空间并进行急救。
5.2 如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情况,作业人员必须立即采取避险措施,并向监护人员报告情况,等待救援。
5.3 作业人员在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时,必须掌握相应的急救技能,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六、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的遵守6.1 作业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的规定。
全市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近年来,全市工贸企业同类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反复发生、屡禁不止,充分暴露出我市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督促企业落实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各项要求,不断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推动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一是摸清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底数和安全管理现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相关要求,提高安全素质,杜绝违规违章作业行为。
三是督促有关工贸企业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程,配齐配全必要的防护用品,提升安全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探索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提升监管服务水平。
五是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全市范围内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
突出冶金(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有色(铝加工(深井铸造))、建材(水泥、石灰、耐火材料制造)、轻工(食品、造纸、酒类生产加工、皮革制品制造)、机械(铸造、焊接、涂装)、纺织(棉纺、染整)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三、重点整治内容(一)台账资料方面。
1.主要负责人是否依法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职责。
2.是否组织开展有限空间安全风险排查、辨识、评估,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3.是否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六个方面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4,是否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常识;是否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含外来劳务人员、外包单位作业人员等)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是否有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的。
5.是否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目录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知识 (1)1.1有限空间定义和分类 (1)1.1.1有限空间的定义和特点 (1)1.1.2有限空间的分类 (2)1.2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和分类 (3)2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 (5)2.1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类别 (5)2.1.1中毒 (5)2.1.2缺氧窒息 (6)2.1.3燃爆 (8)2.1.4其他安全风险 (8)2.2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辨识 (9)2.2.1气体危害辨识方法 (9)2.2.2其他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10)2.3常见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辨识示例 (11)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12)3.1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12)3.2呼吸防护用品 (13)3.2.1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 (13)3.2.2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15)3.3坠落防护用品 (15)3.4其他个体防护用品 (16)3.5安全器具 (17)3.5.1通风设备 (17)3.5.2照明设备 (17)3.5.3通讯设备 (17)3.5.4围挡设备和警示设施 (18)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与事故隐患排查 (19)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19)4.2有限空间作业过程风险防控 (21)4.2.1作业审批 (21)4.2.2作业准备 (22)4.2.3安全作业 (26)4.2.4作业完成 (27)4.3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隐患排查 (28)5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 (29)5.1救援方式 (30)5.2应急救援装备配置 (31)5.3救援注意事项 (32)。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近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印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应救协调〔2021〕5号,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了科学有效地指导,我们要将“安全”常记心中,避免此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为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提升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能力,防范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保障救援人员安全与健康,制定本指南。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也称受限空间或密闭空间)作业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救援行动。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4、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5、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指南的通知(应急厅〔2019〕62号)6、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299号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8、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三、应急准备(一)日常应急准备。
1.风险辨识。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辨识结果、个体防护要求、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
2.预案编制。
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编制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或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入本单位综合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确定事故应急处置流程,落实救援装备和相关内外部应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