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配套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四个配套问题,分别是:购物问题、速度问题、利润问题和工程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解法的步骤。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四个配套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配套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次教案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并逐渐掌握了基础的数学运算和方程、函数等的基础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他们来说理解和掌握数学配套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种问题在实际生活和数学运用中都很常见。
二、教学目标1.理解配套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掌握解决简单配套问题的方法;3.能够将配套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配套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通过实例掌握简单配套问题的解法;3.将配套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配套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配套问题的解决方法;3.实际问题的应用。
方法1.教师讲解:通过简单的配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配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组内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配套问题的解法,并提出问题;3.组间答辩:各组展示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4.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情境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五、教学过程1. 铺垫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比例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出配套问题。
2. 讲解教师简单介绍配套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图表和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组内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配套问题的解法,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4. 组间答辩各组进行答辩,展示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5.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情境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配套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答辩,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了解决配套问题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提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套”问题》教案1一. 教材分析《“配套”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配套问题的解法和相关应用。
本章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配套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成套物品的搭配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和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面对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配套问题的解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配套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配套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配套问题的解法进行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红球和2蓝球,他想用这些球组成不同颜色的组合,请问他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从而引出配套概念。
例如,将红球和蓝球看作两个集合,求解两个集合的组合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配套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精讲精练1. 配套问题等量关系:各种物品的总数量比等于一套组合中各部分的数量比。
比如:螺栓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桌子与椅子的配套等等。
2. 工程问题。
等量关系:(1)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合作效率=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3)总工作量=甲工作量+乙工作量注意:(1)我们常把总工作量看作1,此时工作效率可以用工作时间的倒数来表示,即;(2)多个人(或单位)合作时,合作效率=多个人(或单位)效率之和;(3)有时还会利用“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人数”的关系列方程。
例题1 (西安月考)某种仪器由1个A部件和1个B部件配套构成,每个工人每天可以加工A部件1000个或加工B部件600个。
现有工人16人,应该怎样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生产的A部件和B部件配套?思路分析:找准要配套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关键。
本题中的相等关系是“每天生产A 部件的数量=每天生产B部件的数量”。
题中的数量列表如下:答案:设安排x人生产A部件,安排(16-x)人生产B部件根据题意,得1000x=600(16-x),解得x=6,所以16-x=16-6=10。
答:应安排6人生产A部件,10人生产B部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A部件和B部件配套。
例题2 (江门期末)某制衣厂接受一批服装订货任务,按计划天数进行生产。
如果每天平均生产20套服装,就比订货任务少生产100套;如果每天平均生产23套服装,就可超过订货任务20套。
问这批服装的订货任务是多少套?原计划多少天完成?思路分析:设这批服装任务为x套,可以利用计划天数不变找等量关系,由第一个条件可以表示计划天数为,由第二个条件可以表示计划天数为,这两个天数相等列出方程。
答案:设这批服装的订货任务为x套。
由题意,得去分母,得23(x-100)=20(x+20),去括号,得23x-2300=20x+400,移项,得23x-20x=400+2300,系数化为1,得x=900,所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配套问题1.某工厂甲、乙两个车间共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如果甲车间的人数比乙车间的人数多4人,那么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2)如果1个螺钉需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匹配,工厂应安排其中多少人生产螺母?2.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m3木材可制作15个桌面,或者制作300条桌腿,现有12m3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最多能制作多少张桌子?3.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0.03m3,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0.002m3.现做一批这样的桌子,恰好用去木材3.8m3,共做了多少张桌子?4.某中学有住宿生若干人,若每个房间住8人,则有3人无处住;若每个房间住9人则有两张空床位,问该中学有宿舍多少间,住宿生有多少人?5.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期间,电子体温枪成为最重要的抗疫资源之一.某品牌电子体温枪由甲、乙两部件各一个组成,加工厂每天能生产甲部件600个,或者生产乙部件400个,现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该种电子体温枪,则甲、乙两种部件各应生产多少天?6.某车间有84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6个大齿轮或10个小齿轮,已知1个大齿轮和2个小齿轮配成一套,为使每天生产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工人各多少名?一共可以配成多少套?7.某车间有技术工人58人,平均每天每人可加工甲种部件16个或乙种部件10个,1个甲种部件和3个乙种部件配成一套,问加工甲、乙两种部件各安排多少人才能使每天加工的两种部件刚好配套?并求出加工了多少套?8.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5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1个才能配成一套,现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9.东方红机械厂加工车间有90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20个或小齿轮15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一天可以生产多少套这样成套的产品?10.某车间有工人85人,平均每人每天可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又知二个大齿轮和三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应如何安排劳力使生产的产品刚好成套?11.某车间为提高生产总量,在原有16名工人的基础上,新调入若干名工人,使得调整后车间的总人数是调入工人人数的3倍多4人.(1)调入多少名工人;(2)在(1)的条件下,每名工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柱或2000个螺母,1个螺柱需要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桩和螺母刚好配套,应该安排生产螺柱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12.某车间有75个工人,生产甲、乙两种零件,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甲种零件15个或乙种零件20个.已知每1个甲种零件和2个乙种零件配成一套,问应分配多少人生产甲种零件,多少人生产乙种零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这两种零件刚好配套?13.机械厂加工车间有68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刚好配成1套,那么需要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14.某车间每天能制作甲种零件500个,或者制作乙种零件250个,甲乙两种零件各一个配成一套产品,现要在30天内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则甲种零件制作多少天?15.某班统计数学考试成绩,平均成绩是84.3分:后来发现莉莉的成绩是97分,而被错误地统计为79分.重新计算后,平均成绩是84.7分.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16.配制一种黑色火药,硫磺、硝、木炭的比为1:2:3,要配火药1218千克,各需多少千克硫磺、硝、木炭?(设未知数,只列方程)17.某中学为了表彰在书法比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购买了钢笔30支,毛笔45支,共用了1755元,其中每支毛笔比钢笔贵4元,求钢笔和毛笔的单价各为多少元?18.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19.制作一张桌子要用1个桌面和4条桌腿,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24立方米木材,要使桌面和桌腿正好配套,应分别计划用多少立方米木材制作桌面和桌腿?20.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几个工人加工乙种零件?。
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会找出配套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进一步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找出配套问题中表示相等关系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2、注意:(1)、设未知数及作答时若有单位的一定要带单位。
(2)、方程中数量单位要统一。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抢答 1、有下面的句子你可以得到什么相等的式子? (1)、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
(2)、1个A部件和3个B部件配套。
(3)、1件上衣配1条裤子。
(4)、1个桌面配4个桌腿。
2、你还能举出其他的实例吗?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
例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 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分析:1、问题求的什么?你可以怎么设未知数?
2、哪句话中隐含等量关系?怎么理解配套的意思?
3、怎么列方程?
螺钉数为个,生产的螺母数为个,
螺母数= 螺钉数。
完整过程为:
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 依题意得:解方程,得:答:应安排名工人生产螺钉,名工人生产螺母.
活动三:以上这个问题聪明的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方法?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三、合作与尝试
1、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一种螺栓和螺帽,平均每人每小时
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帽18个,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帽,才能使生产出的螺栓和螺帽刚好配套(每一个螺栓要配两个螺帽)?
2、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3、某家具厂生产一种方桌,设计时1立方米的木材可做50个桌面,或300条桌腿,现有10立方米的木材,怎样分配生产桌面和桌腿,使用的木材使桌面、桌腿刚好配套,并指出共可生产多少张方桌?(一个桌面四条桌腿)
四、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先想一想,然后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作业与提高
(1)、必做题:教材P106 习题3.4:2,3题。
(2)、预习:教材P102: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3)、选做题:
1、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2、有群鸽子和一些鸽笼,若每个鸽笼住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连同原来的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有多少只鸽子和多少个鸽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