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开产前后的管理要点
- 格式:pptx
- 大小:62.35 KB
- 文档页数:10
2021.3作者简介:曹旺(1965.10-),男,内蒙古兴和县人,大学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饲养、饲料营养、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
蛋鸡如何做好开产前的饲养管理曹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013650)摘要:蛋鸡规模化养殖为我国鸡蛋市场消费提供了保证,养殖者除了关注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外,开产前的饲养管理也应重视。
育雏阶段要紧抓入雏后的饲料营养调配及疾病免疫防控,同时做好舍内温湿度的管控,通过营养、光照调控使体成熟和性成熟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为开产做准备,另外,开产前应重视兽药的科学使用,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蛋鸡;育雏;育成;饲养;管理争斗,在个体地位与从属关系确立后笼养蛋鸡才会停止战斗。
一些存在恐惧感的笼养蛋鸡也会发生互啄,胆子越小的蛋鸡越容易被其他蛋鸡欺负,严重影响笼养蛋鸡的生长发育。
除此之外,鸡舍环境条件也会引发笼养蛋鸡互啄,如鸡舍空间有限,笼养蛋鸡之间密度过大,相互拥挤中会产生鸡啄。
鸡舍通风不良、光照过强、鸡舍为卫生差,以及蛋鸡过于肥胖等都会引发笼养蛋鸡互啄。
再者,由于霉菌病肠炎引起的笼养蛋鸡营养不养,蛋鸡体内存有羽螨等也会造成笼养蛋鸡互啄。
3.2鸡啄癖防治措施饲养员要尽快查明啄癖原因,并做好应对措施。
如加强鸡舍光照管理,合理控制笼养蛋鸡饲养密度,科学供给笼养蛋鸡饲料,及时给笼养蛋鸡剪喙,给笼养蛋鸡带上小眼镜,以加强控制。
笼养蛋鸡饲养员在日常饲喂上可在鸡饲料中添加1.1%~2.1%的石膏粉,连续饲养15d 可有效预防笼养蛋鸡啄癖。
在笼养蛋鸡饲料中混合0.3%~0.5%的食用盐也可预防笼养蛋鸡产生脱水的现象,进而降低笼养蛋鸡互啄概率。
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可配合使用啄毛灵等药物治疗啄癖。
当笼养蛋鸡因体外存有寄生虫而发生互啄时,饲养员可使用一定剂量的药物消灭体外寄生虫,如杀螨1号,缓解笼养蛋鸡互啄情况。
此外,对鸡群发生互啄情况,蛋鸡饲养员可在鸡舍上方悬吊一些蛋鸡喜欢食用的蔬菜或青草供其啄食,以转移笼养蛋鸡的注意力,不断降低笼养蛋鸡的互啄概率,保证笼养蛋鸡的存活率。
蛋鸡开产前的管理工作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养鸡技术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对开产后产蛋性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
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加强日常的管理,做好育成鸡开产前的转群上笼工作以及疾病的预防工作。
现对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工作以及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给大家!1、做好转群上笼工作蛋鸡在开产前要经过从育成鸡转群上笼。
为了使育成鸡提前适应新的环境,要提前将育成鸡转群上笼,这样对蛋鸡开产后产蛋率的上升有利。
转群上笼的时间要根据饲养的品种以及鸡的生长发育情况来确定,一般白壳蛋鸡品系要早于褐壳蛋鸡品系,通常在17 -18周龄时转群上笼,最晚不超过22周龄。
做好转群上笼前的准备工作。
在转群前要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以及笼内的其他设施设备是否完好,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
对鸡舍以及舍内的工具、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提前将饲料、用具、药品以及器械等准备好,并安排好固定的工作人员。
上笼前的挑鸡工作。
母鸡在上笼前要对群体内的育成鸡进行调整,挑出健康状况良好的母鸡。
对于精神状态不佳、患病的鸡要隔离治疗,失去治疗价值的病弱鸡则要及时的淘汰。
对于体重偏低、生长缓慢的鸡要加强营养,单独饲养,使体重尽快达到标准。
转群上笼时要选择在气候较为适宜的时间,夏季避免在温度较高的时段转群,应选择在较为凉爽的清晨或者晚上进行,冬季则要在中午较为暖和时进行。
在转群抓鸡时动作要尽量的轻,避免粗暴,防止出现应激。
上笼时舍内的光线要暗一些,减少惊群。
2、加强日常的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
鸡舍的最适温度要保持在15-25℃,相对温度保持在60%-65%之间,温度和相对湿度不适宜会影响产蛋率。
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做好舍温的调控工作,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冬季则要加强保暖。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防止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一般保持每只鸡有10 cm 左右的槽位即可。
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对提高舍内的新鲜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重要。
蛋鸡开产的影响因素及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蛋鸡开产是指蛋鸡到达开产期并开始产蛋的阶段。
蛋鸡的产蛋水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环境、饲料、饮水、疫病控制等方面。
在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也非常重要,能够为蛋鸡产蛋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健康生长。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蛋鸡开
产的影响因素及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营养是影响蛋鸡产蛋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充足、均衡的营养能够促进蛋鸡的生长发育,维持它们正常的新陈代谢,并提供产蛋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蛋鸡在开始产蛋前的
几周内应当逐渐增加饲喂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饲料,以满足它们产蛋时的能量需求。
环境条件也对蛋鸡的产蛋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蛋鸡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来
保持身体健康和产蛋水平。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蛋鸡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影响产蛋。
饲舍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也是非常重要的,过高浓度的氨气会对蛋鸡的健康产生
负面影响。
在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也非常关键。
在这个阶段,应当给予蛋鸡一段充分的休养期,使其身体恢复和适应产蛋的过程。
需要加强疫病预防控制,确保蛋鸡的健康状态。
饲养管
理人员对蛋鸡的观察也变得尤为重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蛋鸡的产
蛋水平。
蛋鸡开产的影响因素及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蛋鸡的开产是指蛋鸡进入产蛋期,开始产蛋的过程。
蛋鸡开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品种、年龄、性别、环境、饲养管理等。
开产前的饲养管理是确保蛋鸡顺利开产的关键,具体包括饲养环境的准备、饲养管理的调整、营养管理的优化等方面。
1. 品种:不同品种的蛋鸡开产时间和产蛋率有差异。
某些种蛋鸡品种的早熟性较好,一般在20-22周龄即可开始开产;而某些其他种蛋鸡品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开始产蛋。
2. 年龄:蛋鸡的开产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蛋鸡的性成熟期为20-24周龄,当蛋鸡达到一定年龄后,就会进入产蛋期。
年龄过小或过大都可能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因此需要在饲养管理中掌握好合适的开产时间。
3. 性别:蛋鸡的性别对其开产有着重要影响。
母蛋鸡是能够产蛋的,而公蛋鸡不具备产蛋能力。
在蛋鸡的选育和饲养中,必须精确区分公母,将公蛋鸡剔除。
4. 环境因素:蛋鸡的生长环境对其开产也有一定影响。
合理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利于蛋鸡的正常生长和开产。
特别是光照对蛋鸡开产的影响较大,光照不足会延缓蛋鸡的开产时间,而过长的光照时间则可能导致蛋鸡开产太早而产蛋率低下。
5. 饲养管理:蛋鸡饲养管理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关系到蛋鸡的开产效果。
饲养管理包括饲养环境的准备、饲料的选择和供应、养殖标准的落实等方面。
开产前的饲养管理:1. 饲养环境准备:要确保蛋鸡的饲养环境整洁、卫生,养殖场内外的消毒工作要做到位。
要保持鸡舍内的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蛋鸡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
2. 饲料管理:开产前适当调整蛋鸡的饲料配方,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以满足蛋鸡开产期的营养需求。
要注意饲料的质量,确保饲料的新鲜和正确存放方式。
3. 光照管理:通过合理的光照管理,控制蛋鸡的开产时间。
一般来说,在蛋鸡即将开产前的1-2周,逐渐增加光照时间,目的是提前刺激蛋鸡的性成熟和产蛋。
4. 健康管理:在开产前,要加强蛋鸡的健康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蛋鸡的健康状况,及时预防和控制鸡病。
畜禽养殖Livestock Breeding蛋鸡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宋强(绥滨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黑龙江鹤岗156200)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20)08-0084-01蛋鸡养殖中的产蛋期通常发生在20周龄左右,做好开产前、开产后的科学饲养管理,有助于通过光照、饲料、驱虫等措施更好满足蛋鸡生理变化需求,避免蛋鸡产蛋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是提升产蛋质量和数量的有效方法。
为了实现蛋鸡产蛋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开产前与开产后多方面细节入手,解析蛋鸡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总结如下。
1关注母鸡产前变化养殖人员如果没有根据母鸡产前变化,做好合理转群,很容易令母鸡出现转群后的体重下降、精神紧张等应激反应,不利于蛋鸡顺利开产。
所以关注母鸡产前变化非常必要,一般来说母鸡产蛋前期骨骼和体重都有所增长,其中骨骼增重15-20g,体重增重400-500g,母鸡自16周龄发育到性成熟,开始有雌激素从成熟卵泡中释放出来,此过程雄激素和雌激素发生协调作用,形成了骨腔中的髓骨,小鸡和未性成熟的母鸡不具有髓骨,可将其视为母鸡性成熟特有标志。
母鸡产蛋前开始发育输卵管和卵巢,此时起持续受到应激,肝脏有增大变化,应激直到产蛋高峰季结束。
养殖人员根据以上变化进行鸡群调整,将没有生产价值、发育较差、体重较轻的鸡果断淘汰,使母鸡生产群处于整齐、均匀水平。
选择17~18周龄开始转群,保证母鸡能够很好的熟悉新环境,注意转群不可在高温天气进行,避免抓翅抓颈,采取抓脚方法,迅速且轻柔抓鸡,尽量不给鸡群造成刺激和惊扰,可以在减暗灯光、夜间开始转群,降低应激.将多维素和抗应激药物在转群前3d与转后3d添加到饲料内,把电解质适量添加到饮水中.育成鸡鸡舍温度与产蛋鸡舍温度避免过大悬殊,为转群鸡提供充足清洁饮水。
2日粮更换要点转群后母鸡日粮要进行相应更换,产蛋期日粮的提供从鸡群达到5%产蛋率开始,时间通常在19周龄左右,注意换粮过渡时间为7d,这主要是母鸡已经很适应原来饲料,一旦饲料突然改变,很容易导致母鸡胃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引起多种疾病。
蛋鸡的饲养技术蛋鸡如何养殖?这是养殖人员都想要问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上笼的准备工作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
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转群上笼(1)入笼日龄。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
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
(2)选留淘汰。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
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3)分类入笼。
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
产蛋鸡的饲养技术有哪些(1)饲养方式:采用三层阶梯式笼养,自由饮水、人工给料的方式。
(2)进鸡前的准备。
设备要维修、调试完好,用具齐全。
进鸡前3天监测鸡舍、设备及用具的消毒效果。
进鸡当天给料槽上料、水槽放水。
(3)产蛋鸡舍环境的控制。
根据表中的技术指标控制产蛋鸡舍的环境。
(4)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
①根据新产母鸡的生理特点,在鸡群开始产蛋之时起,应让母鸡自由采食,直至产蛋高峰过后两周为止。
②检测鸡群体重并与鸡种体重标准对照。
如18周龄时达不到体重标准,对原为限制饲养的转为自由采食,自由采食应提高饲粮的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
并推迟1周延长光照时间。
③开产前增加光照时间1周后(或达5%产蛋率)将生长饲粮改换为产蛋饲粮。
改换饲粮前为给开产前的鸡补钙,可在生长饲粮中加一些贝壳粉,任其自由采食。
(5)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①根据不同产蛋期的蛋白质需要量采取三段饲养法,在产蛋率80%以上、80%-65%、65%以下三个不同时期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饲粮,采购商品料时应选择相应的料号。
②经常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倾听鸡只呼吸有无异常音;检查设备;及时观察淘汰不合格蛋鸡。
③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环境,严格执行科学的鸡舍管理程序,减少突发事故。
④注意保持舍内环境卫生,要经常洗刷饲喂用具,并定期消毒。
⑤产蛋鸡每天喂料4次,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尽量保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浪费。
每天料量控制在120-130克之间。
⑥全天供应干净、清洁饮水。
饮水系统不能漏水,每天清洗水槽。
⑦鸡蛋收集及包装运输:每天收蛋3次,盛放鸡蛋的蛋箱或蛋托应经过消毒,集蛋人员集蛋前要洗手消毒。
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畸形蛋单独存放,不作为鲜蛋销售,可用于蛋品加工。
纸蛋托盛放鸡蛋应用纸箱包装,每箱10-12盘,纸箱可重复使用,使用前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运送鸡蛋的车辆应使用封闭货车或集装箱,不得让鸡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进行运输,车辆事先要彻底消毒。
蛋鸡产蛋前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蛋鸡产蛋前期指的是鸡开始产蛋到产蛋率达到80%之前这段时间,这个时期产蛋率增长很快。
我们今天了解一下这个时期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蛋鸡产蛋前期的特点此阶段的目标是减少各种应激,让鸡群顺利生产并迅速进入产蛋高峰期。
主要特点:1、鸡群产第一枚蛋开始至产蛋期的第六七周,为产蛋上升阶段。
2、前两周产蛋不规律,表现为产蛋间隔时间长,产双黄蛋、软壳蛋、异状蛋和小蛋。
3、在蛋鸡饲养员培训教材产蛋率达到5%以后,产蛋率每周上升很快,成倍增长,即5%,10%,20%,40%,80%。
蛋重、体重增加也较快,生理上更进一步发育成熟。
二、预产期管理要点从转入产蛋鸡舍到鸡达到产蛋率50%这段时间称为鸡的预产期。
预产期在管理和饲料方面必须有以下变化。
1、增加光照:至少从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目的是刺激鸡的性腺发育,促进卵泡成长。
2、更换预产鸡料:一般饲料中含钙量应达到2%,粗蛋白质含量为16%~17%,这对增加蛋鸡钙的储备和性成熟阶段体重迅速增加有利。
3、开产阶段鸡群会出现采食量增高、产蛋率升高和死亡率升高现象。
出现死亡率升高的原因是有些鸡的产道狭窄,产出鸡蛋带血,引起其他鸡只啄肛。
减少啄肛的方法是鸡的体重达标,光照增加适度,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和补液盐。
三、产蛋前期应注意的问题1、给予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及时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由18周龄的2%逐步添加至3.5%。
3、如果鸡只体重增长迟缓或停止增长甚至下降,产蛋率就会停止上升或下降。
所以,应注意鸡群体重及产蛋率、蛋重的变化。
4、刚开产的鸡群、产蛋率达到50%的鸡群以及上到高峰的鸡群,由于开产后蛋在输卵管中旋转下行,易造成输卵管炎症。
所以,应投药预防输卵管炎症。
5、产蛋鸡最佳舍温是18℃~27℃,一般控制在10℃~30℃范围内对产蛋性能的影响就不大。
6、产蛋率上升期切忌更换饲料或接种疫苗,以免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
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蛋鸡产前的饲养管理(接上期)五、创造适宜环境产蛋鸡鸡舍的最佳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60%~65%。
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蛋率的提高。
日温差较大时,白天要注意降温,夜间要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还要做好清扫粪便、通风换气等工作。
六、重视光照控制光照对鸡的繁殖机能影响极大。
一般来说,对于体重符合要求或稍高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可在其16~17周龄时将光照时数增至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20分钟,直至光照时数达到16小时;对于体重偏低的鸡群,则应在其18~20周龄时开始进行光照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光照时数应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加长,否则易引发脱肛;光照强度要适当,不宜过强或过弱,过强易引发啄癖,过弱则无法起到刺激作用。
对于在密封舍育成的后备母鸡,由于育成期光照强度较弱,因而其开产前后的光照强度以10~15勒克斯为宜;对于在开放舍育成的后备母鸡,由于育成期光照较强,故其开产前后的光强度要保持在15~20勒克斯,否则刺激效果较差。
七、强化饲养管理1.适时更换饲料。
为获得高产,一般从17周龄起把后备母鸡日粮中的钙含量由0.9%提高到2.5%,在鸡群产蛋率达20%~30%时换喂钙含量为3.5%的产蛋鸡日粮。
2.保证采食量。
开产前应让鸡群自由采食,使其吃饱,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产蛋率上升。
一般每100只鸡每周补喂砂粒500~1000克。
3.保证饮水。
开产时,鸡只的需水量会增大,要保证充足饮水。
饮水不足不仅会影响产蛋率的上升,还会引发脱肛。
早晨应先饮水后喂料;秋初饮凉水,秋末饮温水。
4.密度适度。
养殖密度不宜过高,每只鸡应占有10厘米左右的槽位。
八、尽量减少应激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应激。
转群上笼和免疫接种最好在晚上进行,捉鸡、运鸡和入笼动作要轻。
入笼前,要先在料槽中加上料,在水槽中注入水,并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
注意保持工作程序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过渡期。
2.使用抗应激添加剂。
开产前应激因素较多,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缓解应激,常用的抗应激添加剂有维生素C 、速溶多维、延胡索酸等。
蛋鸡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措施开产前后是指开产的前几周到约有80%的鸡开产这段时间。
小母鸡在开产前后生理变化很大。
这种变化除了来源于外界转群、饲养环境与饲养方式的改变而造成的应激外,还来源于自身的生理刺激,主要有生殖系统的发育、性激素的刺激、体内肝脏的增大和髓骨的形成等。
为了适应鸡体的生理性变化,配合鸡群向产蛋期转换,为以后的高产稳产做好准备,应采取以下饲养管理措施。
一、做好开产前的准备工作1.产蛋鸡舍的整理与消毒当小母鸡即将达到性成熟而由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时,事先必须对产蛋鸡舍及设备按如下程序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即喷洒消毒(用百毒杀、1210或过氧乙酸等普通消毒剂对舍内进行喷雾预备消毒)--清理设备(移出用具并在舍外指定地点进行冲刷、晾晒、消毒)一鸡舍清扫--用水冲洗--火焰消毒--设备复位--喷洒消毒(封闭门窗及通风孔,选用2%~3%的火碱水或10%的石灰水等烈性消毒药品按地面--顶棚--墙壁--鸡笼及设备--地面的顺序进行喷洒)--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21克高锰酸钾密闭熏蒸24小时,待进鸡前3天打开门窗散发气味)。
2.整顿鸡群鸡群在转群上笼或转入其它饲养方式的产蛋鸡舍之前要进行整顿,严格淘汰病、残、弱、瘦、小的不良个体,并对全群鸡只进行驱虫,主要驱除肠道线虫。
针对育成鸡的发病历史,全群投药1~2次,疗程3~5天。
3.适时转群转群时间一般在17~18周龄,最迟不要超过20周龄。
具体时间要避开阴雨天气,选择气温适宜的夜间进行转群,以减少应激。
在转群前两天内,为加强鸡体的抗应激能力,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双倍的多种维生素及电解质,如维生素C、速补-14等。
转群后要立即使鸡群饮水、采食,饲料或水中添加倍量的多种维生素和适当的抗生素2~3天。
4.药物净化鸡只转群后,在开产之前必须经过1~2次药物净化,使开产鸡群健康无病。
若出现新城疫抗体效价不高或不均匀现象时,应立即注射一次新城疫油剂灭活疫苗或饮一次弱毒疫苗,也可肌注新城疫一减蛋综合症一肾型传支三联灭活疫苗。
蛋鸡出栏前的管理制度一、前言蛋鸡出栏前的管理制度是指在育成期或产蛋期结束时,为了保证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措施和检疫工作,将蛋鸡安全地转出到下一个生产环节中。
二、疾病防治1. 定期健康检查:蛋鸡出栏前,应当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检测疫病、寄生虫、细菌等,确保蛋鸡的身体健康状况。
2. 预防接种:在育成期或产蛋期完毕时,应当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以预防传染性疾病,提高蛋鸡的免疫力。
3. 检疫隔离:对于有疫病症状的蛋鸡,应当进行隔离治疗,确保疫病不传播。
4. 卫生管理:保持鸡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杀菌,防止疾病的传播。
5. 饮水卫生:保证蛋鸡饮水的干净卫生,定期更换饮水器,保持饮水通畅。
三、饲养管理1. 合理饲料:在蛋鸡出栏前一段时间,应当给予合理的饲料,保证蛋鸡的饥饿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2. 控制饲养密度:在出栏前,应当控制鸡舍内蛋鸡的饲养密度,避免因过度拥挤导致的压力增加和疾病的传播。
3. 饮水管理:确保蛋鸡的饮水量充足,保证蛋鸡的正常代谢和产蛋水平。
4. 环境温度:控制鸡舍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蛋鸡的生理紊乱。
5. 日常观察:对蛋鸡的生长情况、行为表现和排泄情况进行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四、产蛋管理1. 控制产蛋周期:在蛋鸡出栏前,应当适当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让蛋鸡有充足的恢复时间。
2. 提高产蛋率:采取适当的营养管理、饲养管理和健康管理措施,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3. 鸡蛋收集:及时收集蛋鸡产下的鸡蛋,保持鸡蛋的干净卫生,避免蛋品质量下降。
4. 产蛋记录:对蛋鸡的产蛋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产蛋数据,确定产蛋水平和产蛋质量。
五、出栏程序1. 准备工作:在蛋鸡出栏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运输工具、人员和相关设备。
2. 分拣蛋鸡:对蛋鸡进行分类,将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的蛋鸡分类出栏。
3. 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蛋鸡有充足的通风、饮水和饲料,避免蛋鸡的伤亡和生理紊乱。
产蛋鸡的阶段饲养是指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和饲料配方,以实现高产蛋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产蛋鸡一般分为育成期、产蛋期和淘汰期三个阶段,下面将对每个阶段的饲养要点进行简述。
1.育成期饲养:育成期饲养是指从小鸡出壳到开始产蛋之前的阶段,一般包括0-18周龄。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主要目的是促进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育,为鸡的正常生长奠定基础。
•饲料:育成期饲料需满足小鸡的营养需求,一般采用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方。
早期可使用优质全价熟料,逐渐过渡到全料饲养。
注意保持饲料的新鲜度,避免发霉变质。
•环境:育成期鸡舍要保持干燥、温暖和通风良好。
温度一般维持在30-33摄氏度,随着鸡龄增加逐渐降低。
鸡舍要保持干净,定期消毒,避免疾病传播。
•免疫:育成期要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和疫苗注射,防止常见的鸡族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疾病。
2.产蛋期饲养:产蛋期饲养是指鸡开始产蛋后的阶段,一般从19周龄开始,持续到鸡开始断蛋为止。
这个阶段的饲养要点是保证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
•饲料:产蛋期饲料需满足蛋鸡高能量、高蛋白和矿物质的需求。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在16-18%左右,能量含量也要适中。
可使用高产蛋日粮,适量添加鸟嘌呤、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环境:产蛋期鸡舍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
保持鸡舍内的通风和清洁,避免粪便积聚。
•免疫:产蛋期鸡要定期接种疫苗,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原体等。
同时进行定期的疫病监测和消毒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3.淘汰期饲养:淘汰期饲养是指蛋鸡产蛋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将鸡进行出售或淘汰的阶段。
淘汰期饲养主要包括鸡的预淘汰和正式淘汰。
•饲料:淘汰期鸡的饲料要进行相应调整,适当减少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纤维素和矿物质的含量。
可以使用淘汰期饲料,有助于鸡的逐渐淘汰。
•环境:淘汰期鸡舍的管理要注重通风和卫生,定期清洁鸡舍,避免疾病传播。
新母鸡下蛋前期的管理及注意事项母鸡下蛋之前需要注意什么?早春孵化的雏鸡,到9~10月即将陆续开产。
新开产的母鸡产前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开产母鸡的产蛋量。
因此,养鸡户要特别注意即将下蛋母鸡的管理,以便提高鸡下蛋量和增加经济效益。
这里,小编就为养殖户讲一讲新母鸡下蛋前期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一、及时合理转群转群是母鸡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一般母鸡在18~20周龄,即开产前2周就可转入经过消毒的产蛋场合内饲养。
以便使鸡群有一段适应期,使之熟悉新的环境条件,增加产蛋量。
否则,便会推迟产蛋期,影响产蛋。
鸡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因此,转群时要注意温度变化,在温差小时转群,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在转群前2周,要对鸡群进行一次驱虫和注射一次鸡新城疫I系疫苗;鸡转群前要给鸡饲喂一定数量的镇静剂,使鸡群安静。
抓鸡转群的动作要轻而准确,不伤鸡体,尽量减轻对鸡的刺激。
二、合理调整日粮一般育成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只要有14%就可满足需要,而产蛋鸡的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则要有16~18%。
因此,鸡转群后要及时调整饲料,把育成鸡的饲料及时调整为蛋鸡饲料,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鸡产蛋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体态过肥的母鸡,应适当减少饲料的饲喂量,增加运动量,以免因鸡体过肥而影响产蛋。
对于体态瘦弱的母鸡,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以便使鸡快速增肥,尽早产蛋。
三、合理调整光照饲料营养丰富,光照时间不足,会使鸡体过肥,影响下蛋。
因此,在鸡转群后更换日粮的同时,对光照条件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当逐渐延长光照时间。
一般的鸡从18周龄开始,光照时间应由9小时延长到12小时;21周龄后,每周延长光照0.5小时,直至延长到14~16小时为止,但不能超过17小时,因为光照时间过长,会使母鸡的生理机能素乱,从而影响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