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小麦的一生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46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精选3篇(一)班级:幼儿园中班课题:社会教育《小麦的一生》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3. 培养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小麦的一生》绘本;2. 视频或图片资料:小麦的种子、发芽、生长、结实的过程;3. 实物:小麦种子、小麦苗、小麦穗等;4. 笔、纸、水彩笔、色彩纸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引入:1. 教师展示小麦的种子,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种子的形状和颜色。
2.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种子吗?它能变成什么呢?”探究:1. 教师出示《小麦的一生》绘本,与幼儿一起读故事,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观看小麦种子发芽、生长、结实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3.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颗小麦种子,让他们亲手埋种并进行观察记录。
4. 利用实物展示小麦苗、小麦穗等,引导幼儿触摸、感受小麦的不同阶段。
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小麦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小麦的种子长成了什么?小麦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小麦结出了什么果实?”2. 教师向幼儿解释小麦的用途,并强调小麦的重要性。
展示与评价:1. 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绘制小麦的生长发展图或制作小麦的手工作品。
2.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
拓展活动:1. 参观农田或农场,实地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民或专业人员来幼儿园,讲解小麦的种植与收割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亲手埋种小麦、制作手工作品等方式,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设计思路:麦子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分析: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
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
第二节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
(二)生育时期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以月/日表示)。
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返青1.生长中心: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小麦的一生,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掌握小麦的生长特点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植物、关注环境、从小事做起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小麦的一生与人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种子的一生”,复习种子的功能和生长过程。
2.提问:小麦是怎么来的?小麦的一生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积极思考。
Step 2:呈现知识1.展示小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麦植株。
2.导入视频《小麦的一生》,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
学生并且要注意观察小麦的生长特点。
Step 3: 探究讨论1.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小麦的生长环境有哪些要求?-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小麦的生长特点有哪些?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找寻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
Step 4: 综合归纳1.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2.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适当引导和总结,梳理出小麦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
Step 5: 拓展延伸1.邀请一位农民来学校为学生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讲座,让学生亲身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组织学生到校园农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检查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小麦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的把握程度。
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掌握小麦的生态习性与适应环境;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了解小麦成长的必备条件;3.引导学生学习团队合作,感受农业生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导入(5min)•播放小麦生长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小麦是怎样生长的?小麦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小麦的生长环境是什么?了解小麦的生态习性与适应环境(10min)•分组观察小麦的生态习性,让学生了解小麦的适应环境及生长条件;•让学生分组在卡片上搜集关于小麦的信息,然后让学生分享出来,进行整理并进行展示。
实践体验小麦的成长过程(25min)•将种好的小麦草移到花盆中,进行模拟种植小麦的过程;•让学生亲手完成浇水、施肥、松土等环节;•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感受小麦的成长并了解小麦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温度和一定的肥力”。
形成规律,总结小麦的生长过程(10min)•教师总结引导,帮助学生用一种直观易懂的方式来形象描述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明白收获的过程需要经过努力的经验和努力的坚持;•快速练习,让学生对小麦的成长过程进行模仿,让学生通过动作一步一步的模拟小麦的成长过程。
团队合作,完成小麦种植的展示(15min)•将小麦种植过程和小麦的生长经历,让学生分组来完成展示;•队长进行带领讲解,其他队员进行辅助,课堂上其他的伙伴对自己展示的部分进行提问和答辩。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小麦的一生教案”为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生态特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整节课程设计完全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通常靠读教材或听老师讲课来掌握知识,但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更集中。
尤其在实践环节的时候,老师提供教材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主选择操作的时间,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思想,培养了孩子的实践环节。
小麦的一生说明书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它的一生经历了从种子发芽成苗,再到生长发育,最终成熟收割的过程。
下面是小麦的一生说明书。
第一章:种子发芽小麦的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种子才能顺利发芽。
一般来说,小麦的发芽温度为15℃左右,湿度要求在20%~30%之间。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氧气,因此在播种前要浸泡种子,等待种皮完全湿透后再进行播种。
第二章:生长发育小麦发芽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在光照适宜的条件下,小麦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来自阳光的能量,合成有机物质来供给自身生长。
同时,小麦的根系也不断扩展,向土壤深处延伸,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随着生长的进行,小麦植株逐渐长高,形成茎和叶子,同时开始分蘖,形成新的侧蘖。
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养分,这些养分可以通过施肥来进行补充。
第三章:开花结果小麦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开始开花。
小麦的花序较为特殊,呈穗状,上面有许多小花。
小麦的花期一般在生长周期的后期,当温度适宜的时候,小麦会迅速开花。
小麦花的授粉过程主要依赖风力,而不是昆虫传粉。
雄性花轴上的花会在风力的作用下释放出花粉,然后风吹到雌性花轴上,进行授粉。
授粉后,小麦的花蕾逐渐膨大,形成籽粒。
籽粒逐渐变硬,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是否成熟。
第四章:成熟收割小麦成熟后,就可以进行收割了。
小麦的成熟程度可以通过观察麦穗颜色的变化和拿取一粒籽粒用牙齿咬试是否易碎来判断。
成熟的小麦往往呈金黄色,籽粒坚硬。
收割小麦可以使用收割机进行自动化操作,也可以手工进行收割。
收割后的小麦要进行晾晒,确保水分含量在安全范围内,然后进行储存。
第五章:运用与加工小麦收割之后,可以进行饲料、食品或者酿造等多种用途的处理。
小麦可以加工成面粉、面包、面条等食品,也可以用于制作饲料和酿造啤酒等。
小麦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碾磨、筛分、混合等工序,将小麦加工成适合使用的形式。
加工后的小麦制品可以供人们食用,同时也可以作为饲料用于养殖业。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麦的一生》含反思(合集)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麦的一生》含反思中班教案《小麦的一生》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的密切关系,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麦的一生》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重难点分析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1、按照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秆工艺品活动过程一、律动《开火车》引入在音乐声中,教师做开火车的动作入场:嗨,小朋友们好!我是“丰收号”列车的列车长,想邀请小朋友们乘坐我们的列车,你们愿意去吗?(孩子们马上欢呼雀跃,有的迫不及待的从小椅子上站了起来,有的马上跑过来拉着我的衣角……)教师当火车头,带领幼儿开火车来到了野。
(情境设置:一副大的图画上呈现一片丰收的麦田情境)[评:活动一开始,教师就给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使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这样幼儿才能在以下的活动中快乐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出示实物,介绍小麦1、师:看看你们的脚下,还真的有小麦呢!快把它拿起来看看吧!(孩子们既高兴又好奇的把小麦拿在小手里。
)2、师提问:你发现什么了吗?幼儿1:它是黄颜色的!幼儿2:麦穗刺在手指上很疼!……3、教师拿着小麦讲解它的外行特征和组成部分:这是麦子的根;这是它的茎,又叫麦秸,空心的,而且有节,摸起来很光滑;这个是叶子,窄长的,茎的顶端长者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成熟的时候才是黄色的。
小麦的一生(生长周期)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
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
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
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
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
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
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一)根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
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
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
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
当第—l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
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
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
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
根系一般人士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
根系人士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
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
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
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
中班社会活动小麦的一生教案与反思一、教案设计1. 主题本次教案主题为“小麦的一生”,通过学习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规律。
2. 目标通过本次社会活动,幼儿能够: - 了解小麦的生长需要的条件及过程; - 理解种植与收割小麦的重要性; - 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探究植物的生命周期。
3. 材料小麦种子、土壤、盆、水壶、剪刀、浇水壶、放大镜、笔记本和笔等。
4. 活动流程1.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小麦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2.分发小麦种子,让幼儿在盆里种下小麦种子;3.按照科学家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可以拿放大镜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4.分别由不同小组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它的生长过程,如:第一天、第七天、第十四天等;5.让幼儿讨论小麦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自己、爱护生命。
6.观察并记录小麦的果实,收割并保存它们。
5. 注意事项•活动过程应有老师的指导和看护;•小麦盆的放置应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注意浇水和通风。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成功本次教学小组的幼儿们在种植和观察小麦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同时,在讨论小麦与我们自己生命联系的环节中,幼儿们表现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这也充分展示了本次教学的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加强道德教育的成功。
2. 教学失误本次教学小组的幼儿们在收割小麦的过程中有些担心自己会伤害生命,这也导致了他们的收割动作较为谨慎,收割效率也不高。
这一点值得我们在后续教学中作为补充教材加强幼儿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
3. 教学展望通过本次小组的教学实践,幼儿们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更进一步地探索如何让幼儿们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更好地掌握科学和道德教育的知识,向更高的标准发展。
同时,我们也向着更好的道德、科学教育方面努力,让幼儿们成为更好的公民。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麦的一生》含反思一、教案背景幼儿园中班《小麦的一生》教案,是一节关于农作物的课程。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让孩子们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保护环境、珍爱粮食资源的紧要性,培育其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探究如何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理解。
在课程反思中,发觉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再次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等;2.简单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3.了解小麦的作用,紧要性以及使用的领域;4.运用多种方式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5.课程结束后让孩子们更加珍惜粮食资源,懂得环保真谛,从而让环保意识落地。
三、教学准备1.小麦的实物或图片;2.小麦生长的图片或视频;3.一些绘本或玩具等游戏道具,帮忙孩子们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流程1.引入(10分钟)①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今日的主题为“小麦的一生”,然后问孩子们知不知道小麦是什么?在哪里生长?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让孩子们思考。
②接着,呈现一下小麦的实物或图片给孩子们看,并让孩子们触摸和闻一闻,了解小麦生长的形体和味道。
2.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40分钟)(1)通过绘本或游戏等方式,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①种子发芽②小苗初生③茎叶生长④坚固结实开花(2)让孩子看几幅小麦生长的图片或视频,深入浅出的让孩子认得到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
(3)运用比较的方式,让孩子们认得前期发芽时小麦的说明与初生的小苗不同,在茎叶生长时又有不同,这些不同点是怎样的。
比较后,让孩子们发觉本身的一些想法和判定,并讨论,归纳出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区分。
3.叙述小麦的作用和紧要性(10分钟)让孩子们通过简单的叙述了解小麦的作用和紧要性,让孩子们明白小麦不仅是食物的原材料,还广泛用于其他领域。
4.启发思考,培育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20分钟)(1)通过环保小常识的讲解,让孩子们知道小麦是等保的资源,必需珍惜它。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含反思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含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应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1、自制PPT课件;小麦头饰;饼干面包图片(打印);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配套课件:中班社会课件《小麦的一生》PPT课件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含PPT课件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草绳、草包等。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
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饼干面包的图片贴在幼儿胸前)。
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
”“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出示PPT图片:早稻、玉米、高粱、红薯……)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