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微博舆论生成的四种模式及引导_周洋
- 格式:pdf
- 大小:140.30 KB
- 文档页数:2
热点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研究作者:任彩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3期【摘要】微博作为社会化的媒体极大地改变着中国互联网舆论的广度和深度。
本论文以2014年3月的文章“周一见”作为热点事件,监测其在微博平台的舆论始末,并对其舆情特点、传播特性和舆论导向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自己的反思意见。
【关键词】微博;热点事件;舆论;文章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27-01一、微博与热点事件的舆论研究综述对于微博与热点事件以及公共突发事件的舆论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学术热点,目前学者针对微博与热点事件舆论研究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舆情角度分析。
吴怡然在《微博在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建构》一文中着重探究了微博热点事件中舆论主体、舆论中心人物、舆论反映的焦点和舆论的效果所呈现出的特点。
二是从舆论引导角度分析。
周洋在《热点事件微博舆论生成的四种模式以及引导》一文中提出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中心辐射模式”“V+媒与V+V 双膨胀扩散模式”“扁平去中心化模式”与“社交场域模式”四种模式,并以此探求对微博舆论的有效引导。
三是从热点事件的微博信息挖掘角度进行分析。
王政霄在《基于微博热点事件的挖掘与情感分析》一文中主要利用微博信息的挖掘技术对微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微博热点事件抽取和情感分析两方面做了研究。
二、文章“周一见”事件的微博舆情传播分析(一)舆论形成期(2014年3月28日20时至2014年3月30日零点)。
事件开始于南都娱乐周刊主编称周一将有重大新闻发布,涉及明星出轨丑闻,矛头直指文章和姚笛。
29日上午第一波文章姚笛亲密照提前曝光,#周一见#话题的搜索量飙升达到一个高峰值,百度搜索显示为88564。
30日下午当事人当街拥抱图片及出轨细节曝光,至此微博已经哗然一片,#周一见#已然跃居为热门话题榜单第一名,搜索量达到峰值143733。
(二)舆论高潮期(爆发于2014年3月31日零点4分)。
新媒体时代微博的舆论生成与舆论引导策略作者:牛路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12期摘要从2010 年微博开始出现以来,便因其能够整合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实现网友的实时交流与互动以及帮助每一个独立的网民成为“自媒体人”等重要优势,使其迅速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目前微博月用户数已经达到了3.4 亿人次,成为全世界用户规模最大的独立社交媒体公司。
在新媒体时代下,微博庞大的影响力也使其经常成为各种舆论的中心阵地,因此文章着重围绕新媒体时代下微博的舆论生成与舆论引导策略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微博;舆论生成;舆论引导策略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022-02在新媒体时代下,作为其最为典型的代表,微博能够通过快速整合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并利用多种多样的信道和传播类型,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的扩散式传播,而其在加速信息传播、改变传播形式的同时,也成为了社会舆情的“重灾区”,如若不能对微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将极有可能影响微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有必要对新媒体时代下微博舆论的生成以及舆论引导策略进行探究。
1 新媒体时代微博舆论的生成1)事件曝光,开始形成舆论。
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博,其在获取信息资源时不仅仅是通过微博用户的“爆料”或是原创,同时也会从其他媒体当中获取相关信息,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微博的转发、评论数量超过500 条时将极有可能形成微博舆论[1]。
譬如说最近微博上热议的“北电事件”,正是由一名微博名叫“北电侯亮平”的网友实名制发布了一条举报北电教授欺辱女学生的长微博,而后迅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其微博转发数和评论数过万,并开始吸引主流媒体、微博大咖等关注,由此开始在微博当中形成舆论。
2)意见汇集,微博舆论爆发。
在微博当中,随着事件被进一步曝光,关注的人逐渐增多,且舆论已经开始蔓延至其他媒体平台时,将会有各路人马加入到事件的传播、评论队伍当中,此时会有各种意见汇聚在微博当中,并开始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微博舆论。
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策略探析——以“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为例作者:张潜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8期张潜摘要:文章以“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该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形成与演变,最后针对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引导提出对策:一是政府加强管控,成立政务微博管理部门;规范信息发布机制、信息公开;加强法制建设。
二是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建立传统媒介微博联动机制,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
三是微博运营商强化自身的管理,创新微博舆情监测技术,加强辟谣机制的建立。
四是微博用户素养提升,培养积极的意见领袖,提高用户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公共热点事件微博舆论“长春长生问题疫苗”2017年11月,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共生产了65万余支百白破疫苗,被指出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和使用不合格产品,责令查明疫苗流向。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冻干人狂犬病疫苗存在欺诈行为。
紧接着,吉林食药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再次掀起波澜,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问题疫苗“百白破”被曝出大量流入市场。
随着新闻及舆论的发酵,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恐慌,公众开始担心是否会危害到自身的人身安全。
微博舆论的形成与演变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冻干人狂犬病疫苗存在欺诈行为。
该通告成为事件曝光的源头,紧接着,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由于其事件涉及的人员众多、范围广大,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经媒体曝光瞬间发酵引发全民关注。
对于事件发生原因、波及范围、处理方法等焦点问题引发微博舆论热搜。
这一事件在微博上迅速发酵,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公众积极地加入讨论中。
随着各种意见的发酵,公众所讨论的焦点在不断变化,从对企业“问题疫苗”的追责到全盘否定国产疫苗,从解析讨论“疫苗三巨头”再到“疫苗女王”,从深扒“网红儿媳”隋嘉琪的个人信息到抨击其奢靡的私人生活,各种不同观点在微博平台上扩散,形成新的舆论。
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及实现途径探析作者:吴甜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4期【摘脠】蜠章阐述了微博传播的特性以及问题所在,探讨了实现微博舆论引导的途径。
指出,媒体微博要坚持新闻本身的真实、客观标准,应严格对待网络流传的信息,把好关;要引导微博意见领袖发挥正面作用,通过设置议题,改变舆论进程中的议题走向;要建立微博信息预警机制,实现互律,制定微博法律法规,进行他律。
【关键词】微博;传播特性;舆论引导;议程设置;实现途径一、微博传播的特性以及问题所在现如今,微博的使用越来越广,使用人群也逐年增加,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播模式,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闻和感悟,也有人人皆记者的信息传播平台,但是这种自媒体在满足用户言论自由,信息交流的需求同时,各种因为把关不严,虚假不实、以及淫秽色情的信息,对社会带来危害的信息也在微博传播中影响到人们生活。
微博集各大Web2.0的交流工具优点于一体,如论坛的跟帖留言、博客的记事、SNS的好友添加、聊天室的即时滚动、即时通信的快速交流,并且集中在140个字表现出来,既满足了“快餐时代”的需求,又能方便快速的传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张力。
微博用户的迅速增长也体现出自媒体的普及,人人都能成为编辑,都能受到关注,既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能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微博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
其开放性决定了从个人发布信息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公共媒体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存在于复杂人际网络中的信息源,每一个微博在信息发布、接受、转发等行为中实际上已经参与了内容的建设和传播。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
对于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由于其自身的传播特性导致了政府的“把关”功能被削弱,但是媒体面对海量信息也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把关”,实现舆论监督和引导。
网络进行议程设置的手段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手段,一种是详细报道、快速跟踪;一种是新闻排序。
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策略探析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微博成为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平台,也成为了舆论引导的重要途径。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的运用,能够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态度,甚至对事件的进展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微博舆论引导的一般方法入手,探讨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一、微博舆论引导的一般方法1. 选择合适的微博账号和话题:微博账号的活跃度和粉丝数是选择的重要因素。
话题选择要与事件相关并引起公众关注。
2. 发布引导性微博:微博内容要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陈述清晰,表达简单易懂,注重标题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3. 操作账号粉丝:在微博上发布引导性微博后,需要调动自身的粉丝,让他们转发和评论相关内容,以扩散引导的效果。
4. 利用微博互动特性:微博的信息传递速度、互动频率和信息可信度能够有效影响公众的看法和行为,适当发起一些互动活动能够创造更有号召力的社交氛围,增强引导的效力。
1. 运用话题引导策略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的关键是选择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让人们关注与讨论这个事件。
完美结合话题和事件的引导策略非常重要。
比如,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限流”事件的引导策略中,微博账号选择了 #上海迪士尼园门口限流# 这个话题,并且发布了一篇预测园门口限流的微博,引起公众的关注,并成功地引导了这个事件的舆论趋势。
在引导话题的选择上,要紧密结合事件的特点和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点和疑问背景进行选择和设计。
2. 运用数据调查策略数据是微博舆论引导的重要支撑和工具,其准确性和权威性直接关系到微博引导策略的效果。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账号通过数据调查,收集对事件的关注度和态度,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比如,在“深圳坍塌事故”事件中,微博账号发布了一篇题为“防止深圳‘千年一遇的大雨’成为千年一遇的悲剧”的微博,并配合丰富的数据调查,引导公众对事故的再次关注,以及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评价。
微博舆论形成演变机制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微博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媒体,尤其是在中国的社会中,微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舆论阵地。
针对微博舆论形成的演变机制,本文将从微博传播的特点入手,探讨微博舆论形成的演变机制。
一、微博传播的特点1、快速性:微博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微博的信息可以通过转发、点赞等方式快速传播,形成信息的流动。
2、即时性:微博信息发布的时间非常即时,用户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接受到信息。
3、交互性:微博不仅能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传递信息,同时也提供了评论、@等方式进行互动。
4、信息爆炸性:微博上的信息非常丰富,千变万化,用户可以通过关注感兴趣的话题或人物进行信息获取。
二、微博舆论形成的演变机制1、事件爆发:微博舆论形成的前提是有事件爆发,即某个事件或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个问题可能是社会问题、娱乐圈话题等。
2、信息汇总:微博上的信息非常分散,因此需要一些人或机构进行信息的汇总,对于某个话题进行归类整理,例如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就能够反映当前各类话题的热度和趋势。
3、话题引领:当事件成为热点话题后,就会有很多人在微博上讨论,此时就需要一些媒体或大V引领话题,对于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带动更多的用户参与讨论。
4、交互互动:在微博上,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等方式进行互动,这些互动的信息可以带动更多的用户参与话题。
5、影响扩散:当微博舆论形成后,意见领袖和关注者的意见将会引领更多的人参与讨论,用户将会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将信息传递出去,形成舆论的扩散和影响。
6、舆论反哺:当微博舆论形成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关方面将会对事件做出回应和处理,有时事件可能会有产生结果的反哺作用。
三、微博舆论的影响力由于微博的特点和舆论形成的机制,微博舆论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1、舆论引导:微博上有一些影响力的大V,他们的言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在微博上的言论往往可以引导舆论走向。
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策略探析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依赖程度的增加,微博成为了公众讨论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引导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的角度,对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
一、消息源消息源即微博作者的身份和权威性。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作者成为了舆论的代表和发声者,消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对于引导舆论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具有权威身份的微博作者或者媒体账号更受认可和信任,同时能够对话题的发酵和传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因此,公共热点事件涉及的当事人、职业人士、权威机构等都成为了微博舆论的重要消息源,在微博平台上可以通过发布消息平衡舆论和促进舆论发展。
二、话题设置话题设置是微博舆论引导的基础,其直接影响着微博用户对于事件的关注和参与度。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用户通常会关注和参与到激情和热情较高的话题中,因此,对于微博话题的精细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话题的热度追踪和分析,微博平台和微博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关注到公共热点事件,追随和参与话题讨论和引导舆论发展。
此外,在话题的设置过程中,关键词、标签等元素的运用和挖掘也可以起到促进话题发展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三、内容发布内容发布是微博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其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与否直接影响着微博用户的情绪和态度。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用户通常对于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影响比较关注,对于消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比较高的要求。
此时,微博内容的发布者就要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和客观的消息,防止引导不良舆论的出现。
而对于公共热点事件中涉及的敏感话题,内容发布者则需要慎重考虑和控制,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
四、话语权控制话语权控制是微博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其能够影响微博用户对于事件的认识和态度。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用户通常会参考主流媒体和知名人士的意见和观点,通过对话语权的控制和引导,微博用户对于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也会随之反应。
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策略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参与讨论的重要平台。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而对微博舆论的引导策略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析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如何进行微博舆论引导,以及引导策略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一、公共热点事件下的微博舆论特点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常常呈现出高度关注、观点多元、情绪激烈等特点。
公共热点事件通常涉及社会民生、政治经济等重要领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微博上涌现出大量讨论相关话题的帖子和评论。
微博用户的观点多元,他们有不同的身份、背景、立场和情绪,因此在微博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由于公共热点事件常常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因此微博舆论也往往带有情绪化的倾向,情绪化的评论和言论很容易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出现。
二、微博舆论引导的策略针对公共热点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可以采取一系列引导策略来引导微博舆论的发展方向。
这些引导策略包括:1. 增加信息透明度在公共热点事件中,信息的透明度对于引导微博舆论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发布相关权威机构的消息、数据、调查结果等信息,来提供更多的信息透明度,引导微博用户从更全面、客观的角度理解事件。
增加信息透明度也可以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降低舆论的情绪化倾向。
2. 引导理性表达由于公共热点事件往往会引发微博用户的强烈情绪,所以引导微博用户理性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发布理性客观的信息、引导讨论焦点、提倡平和理性的言论等方式,来引导微博用户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言论。
3. 加强舆论引导帖子在微博上发布一些舆论引导帖子,引导微博用户对事件进行理性、客观的讨论和评论,对于引导微博舆论是非常有效的。
这些舆论引导帖子可以是权威机构发布的官方声明、权威专家撰写的分析评论,也可以是普通微博用户的理性观点和分析,它们都可以对调整和引导微博舆论发挥积极作用。
4. 设立互动平台为了更好地引导微博舆论,可以设立互动平台,让微博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和反馈。
从微博热点事件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井忠勇摘要:通过热点的微博事件分析了微博舆论概念的使用现状,通过考察舆论概念的流变,结合对微博自身特性的分析,界定了微博舆论的概念,并剖析了其构成要素和特征。
分析了微博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以具体事例中微博舆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切入点考察微博舆论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形态分布和生成模式。
关键词:微博舆论,引导与控制,生成模式一、舆论概念及微博舆论概念的延伸关于舆论概念,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视野进行了阐释:政治学者和历史学家主要从舆论对于决策的影响方面来界定舆论;心理学则主要关注公众意见表达时的心理过程;社会学把舆论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考察舆论形成的社会化过程;而社会心理学则侧重舆论行为中人的知觉、感触,并以此来理解和界定舆论。
我国学者对舆论概念的界定也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概有以下三种:一是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二是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三是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
陈力丹老师后又在其著作《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中,综合以上三种定义,重新界定了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如果把微博舆论看作舆论的基本形态之一,它应该同时具有舆论的基本特征,这为我们界定微博舆论概念提供了参考。
我们尝试对微博舆论作出如下界定:“微博舆论是舆论在信息时代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是公众以微博为介质和表达方式的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