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环境学1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101
第一章绪论原生环境:天然形成,并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次生环境:人为影响下形成的人工改造的环境环境(WHO):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现实或远期作用食环学中的环境: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空间及外部条件现代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六大因素;自然毒素微生物致病营养失调环境污染物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物质其他不确定的饮食风险食品环境学的基本任务:利用环境科学,农业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成果来揭示“食品——环境——人类”系统的本质联系,研究该系统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调控食品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生产出安全优质的食品,促进食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并最终造福人类。
食品环境学的内容:食品环境质量的基础理论食品环境污染控制与防治食品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食品污染与人体健康危害食品加工废弃物的处理与再利用食品环境学的特点: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理论性第二章环境科学基础第一节环境与环境系统环境要素的特性——最差(小)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和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环境系统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差异性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危害作用的时滞性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
(3)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三个阶段的核心问题:①.“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人口的大量增加;原始植被的大量破坏②.“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米糠油事件)近年来六大公害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厂二恶英扩散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泄漏事件、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市农药厂化学品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瑞③第三阶段即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⑴区域性环境污染扩展到全球⑵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危险废弃物污染与越境迁移臭氧层破坏可能造成结果:A 地球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增大,危及到人类和生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