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技术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0
色谱技术简介发布者:杭州科晓化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07年1月30日Audo look6.0下载引言色谱法是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Michael Tswett将含有有色的植物叶子色素和溶液通过装填有白垩粒子吸附剂的柱子,企图分离它们时而发现并命名的。
各种色素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子,从而彼此分开。
分离开的色素形成不同的色带而易于区分,由此得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
其后的一个重大进展是1941年Martin 和Synge 发现了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puid(partition)Chromatography,简称LIC]。
他们用覆盖于吸附剂表面的并与流动相不混溶的固定液来代替以前仅有的固体吸附剂。
试样组分按照其溶解在两相之间分配。
Martin 和Synge因为这一工作而荣获1952 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使用柱色谱的早期年代,可靠地鉴定小量的被分离物质是困难的,所以研究发展了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简称PC)。
在这种“平面的”技术中,分离主要是通过滤纸上的分配来实现的。
然后由于充分考虑了平面色谱法的优点而发展了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在这种方法中,分离系在涂布于玻璃板或某些坚硬材料上的薄层吸附剂上进行。
在Stah-l于1958年进行了经典性的工作将技术和所用材料加以标准化之后,薄层色谱法方赢得了声誉。
为了帮助提高纸色谱法或薄层色谱法对离子化合物的分离效率,可以向纸或板施加电场。
这种改进了方法分别称作纸上电泳或薄层电泳。
新近发展起来的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Martin和James于1952 年首先描述的,现已成为所有色谱法中最高级和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特别适用于气体混合物或挥发性液体和固体,即便对于很复杂的混合物,其分离时间也仅为几分钟左右,这已属司空见惯。
高分辩率、分析迅速和检测灵敏等几种优点之综合使气相色谱法成了几乎每个化学实验室要采用的一种常规方法。
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分析技术,它结合了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优点,能够对复杂的生物样品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
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技术,它通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根据其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然后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色谱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分辨率高,能够分离出非常接近的组分。
质谱技术是一种鉴定技术,它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电荷比,来确定样品中离子的组成。
质谱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组分。
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药物代谢研究、疾病诊断、病理生理研究等。
例如,通过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可以准确地测定人体内药物的浓度,从而指导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分析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物,来诊断疾病或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然而,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样品前处理复杂、仪器成本高等。
因此,如何提高样品处理效率、降低仪器成本、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是当前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分析技术,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色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从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色谱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意大利科学家托皮莫•赛维盖尼发现了物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并提出了通过这种方式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 A.J.P. Martin 和 R.L.M. Synge 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分离了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奠定了现代色谱技术的基础。
此后,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大分支逐渐发展起来。
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或移动相中的分配作用,实现混合物中化学物质的分离。
按照固定相的不同,色谱技术可以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相是用于填充色谱柱的固体材料,样品在气相中进行分离。
而在液相色谱中,固定相通常是高效液相色谱柱上的吸附材料,样品在液相中进行分离。
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化学分析中,色谱技术可以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快速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在生物学研究中,色谱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核酸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
在医药领域,色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在环境监测中,色谱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水质、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未来,色谱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仪器设备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将得到提升。
其次,人们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需求越来越高,对分离和纯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进一步推动色谱技术的发展。
此外,随着化学合成和医药研发的进一步推进,对药物和药物代谢产物的快速分析和定性定量的需求也将增加,色谱技术将在这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已经在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药物分析中的色谱技术应用于药物质量控制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药物质量控制方面。
通过色谱技术,我们能够准确测量和分析药物中的各种成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其对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 色谱技术简介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的方法,通过样品溶液在某种载体上的运移速度不同,从而使各种成分分离出来。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
这些技术基于不同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分析。
2. 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1 药物成分分析药物往往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色谱技术可以对这些成分进行准确的分离和分析。
例如,LC可以用于测量药物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确保其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GC则可以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残留溶剂和杂质,保证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2.2 药物稳定性研究药物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分解或降解的程度。
色谱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定量分析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降解程度,可以确定其最佳储存条件,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性。
2.3 药物含量测定药物的含量测定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色谱技术可以准确测定药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这对于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疗效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GC测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正确的药效。
3. 色谱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药物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安全和有效的关键环节。
色谱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同时,色谱技术还可以帮助识别和鉴定药物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确保患者的安全。
4. 色谱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和精确。
例如,液质联用技术(LC-MS)的发展使得对药物中低浓度成分的检测变得更加容易。
色谱chemistry
色谱(Chromatography)是一种在化学和生物化学中常用的分
离技术,它能够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并确定它们的相对含量。
色谱
技术在实验室分析、制药、食品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
应用。
色谱技术根据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
不同来实现分离。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和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等。
在色谱分析中,样品首先被注入到色谱柱中,然后通过柱内的
固定相与移动相的相互作用,不同成分会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从
而实现分离。
分离后的成分可以通过各种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
测器等。
色谱技术在分析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广泛应用于药
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化学等领域。
通过色谱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色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它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解决复杂混合物的分析和鉴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一、色谱技术的原理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方法,通过物质在固体或液体载体上的运移速率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色谱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样品的进样在色谱分析中,样品通常以液体或气体的形式进样。
进样的方式包括注射、蒸发、吸附等。
通过进样将待分析的混合物引入色谱柱。
1.2 色谱柱的选择色谱柱是色谱分析的核心部分,根据待分离的混合物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气相色谱柱(GC柱)和液相色谱柱(LC 柱)。
1.3 色谱柱的填充物色谱柱的填充物对色谱分离起到关键作用。
填充物通常是固体或液体,根据分离需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填充物。
常用的填充物有气相色谱柱上的二氧化硅和聚甲基硅氧烷,液相色谱柱上的聚苯乙烯和矽胶等。
1.4 色谱柱的分离机制色谱分离的机制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亲和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分子筛色谱等。
分离机制的选择需要考虑待分离物质的性质和分离效果的要求。
1.5 色谱柱的检测器色谱柱后方的检测器对分离的物质进行检测并转化为可观察的信号。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UV-Vis Detector)、荧光检测器(Fluorescence Detector)和质谱检测器(Mass Spectrometer)等。
二、色谱技术的应用色谱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领域:2.1 药物分析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药物中的各个成分,确定药物的纯度、含量以及分解产物等。
色谱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2 环境监测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对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
而液相色谱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保证水体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3 食品安全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与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色谱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分离和检测化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介绍色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不同类型的色谱分析仪器以及近年来在分析领域的进展。
一、基本原理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技术,它基于化合物在不同的相中(液相或气相)存在时具有不同的亲合性,因此可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将化合物在流动相的带动下,沿着固定相的分离柱中缓慢移动,不同的化合物由于极性和大小分子量的差异,将以不同的速率在固定相上分离。
而固定相是一种稳定的吸附剂或分离剂,包括硅胶、氧化铝、炭等。
二、色谱分析仪器1.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G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色谱仪器,它通过在气相流动相中分离化合物。
在研究与检测有机化合物、游离气体、金属有机物等时,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气相色谱仪的固定相一般为石墨化的硅胶或聚酰亚胺等。
2.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HPLC)是另一个很重要的色谱仪器,它利用液态流动相来分离化合物。
液相色谱仪通常用于分离高分子化合物、药物、化妆品、食品成分等。
该仪器的固定相为胶体、硅胶、六氟化硼等。
三、进展与应用在分析领域中,色谱分析技术有很广泛的应用,示例如下:1.食品领域色谱分析可应用于食品成分的检测。
抗生素、农药、重金属及其他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和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身体状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不良食品拒之门外。
2.环境监测色谱分析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气相色谱联用质谱仪(GC-MS)可以检测空气中的VOCs、甲醛等有害物质。
除此之外,色谱分析还可以用于检测废水中的污染物等。
3.生物领域利用色谱分析可检测出生物体内存在的蛋白质、多肽、核酸等重要生物分子。
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仪技术可以为生物药物的研究成果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色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不断在科学技术领域得到突破。
色谱的定义色谱(chromatography)是一种研究和分析物质中含有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技术,是化学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色谱是一种分析技术,可用于分离、鉴定和测定不同化合物的含量。
色谱可以根据给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比对、鉴定和识别,也可以使用它来测量样品的成分含量,从而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技术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是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和固相色谱(SPE)。
液相色谱(LC):液相色谱是一种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为单独的成分的技术。
它通常利用一种溶剂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从而将不同物质分开。
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和分析实验室中。
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是一种使用热传导的方法来分离组分的技术。
它使用的溶剂为气体,其中多数气体是不能溶于水的游离质,但可以被溶解在各种其他气体中。
气相色谱技术可以使用不同的混合分子向仪器发射,并使用热传导将其分离出来。
它可以用于不同的化学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例如汽油、柴油、污染物和甲烷等。
固相色谱(SPE):固相色谱是一种应用于分离化学物质的技术,它可以把物质分离到几个有限的溶剂中。
它通常使用流体提取方法,其中混合溶液通过一个含某种固态层的管子流动。
它使用的常见溶剂为水和有机溶剂,可用于分离有机化合物、有机离子、金属离子和其他物质,并可以应用于污染物、抗生素、药物等方面。
色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生物、药物等领域,是一种灵活、准确、便捷的分析方法。
色谱的研究历史已有数百年,但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大量应用,技术也在长期发展中不断进步,而色谱技术也有很多新发现和应用,使它更加广泛。
色谱技术是物质分析领域中的重要准确测量工具,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准确信息,以及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分子表征。
色谱技术可以精确地测定物质的浓度和定性,并可以更好地利用复杂的组成结构,从而产生准确的分析结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色谱的应用日益广泛。
色谱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和鉴定物质,也可用于分离物质,以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列举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色谱技术简介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组分的方法,通过将混合物在固定相或液体流动相中移动,利用各个组分在相界面上的差异,实现分离和定量分析。
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安全等领域。
色谱技术的原理色谱技术主要基于组分的不同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来实现分离。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色谱技术及其原理:1.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气相色谱将待测样品通过气体载气进入色谱柱,样品在固定填充物表面进行分离。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
在色谱柱中,分离效果是由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气体载气选择性共同决定的。
2.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液相色谱是将待测样品通过液体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样品在固定填充物表面进行分离。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
在液相色谱中,流动相可以是有机溶剂、水或缓冲溶液等。
3.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薄层色谱是将待分离样品在薄层固定相表面进行分离。
该技术的原理是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在薄层色谱中,固定相被涂在薄层板上,流动相可以是有机溶剂或缓冲溶液等。
4.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在高压下,通过液体流动相将待测样品进入固定填充物表面进行分离。
与液相色谱不同的是,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粒子尺寸更小,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
色谱技术的应用色谱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化学分析色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含量。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分离和纯化也可以通过色谱技术实现。
2.制药色谱技术在制药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化、分离和定量。
药物分析中的色谱技术测定药物稳定性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其疗效和安全性。
为了准确评估和监测药物的稳定性,色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本文将介绍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测定药物稳定性方面的应用和意义。
一、药物分析中的色谱技术简介色谱技术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并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基于组分在固定或液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和分配行为不同而实现分离。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等。
这些技术具有高效、灵敏、精确和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二、色谱技术在药物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目的是评估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寿命。
而色谱技术作为一种精密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分解、降解和生成产物数量的变化,从而评估药物的稳定性。
1. G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气相色谱技术(GC)是一种基于气体载流相的分析方法,特点是分离效果好、峰形尖、灵敏度高。
在药物分析中,GC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杂质物质、挥发性成分、酸碱度以及药物的纯度等。
通过GC技术,可以准确分离和定量分析药物中的各个组分,从而评估药物的稳定性。
2. 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一种基于液相载流相的分析方法,特点是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
在药物分析中,HPLC广泛用于药物中主要成分和杂质污染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通过HPLC技术,可以精确测定药物中的各个成分的含量和相关参数,帮助评估药物的稳定性。
三、药物稳定性测定的方法与参数在药物稳定性测定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某种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药物进行加速实验,然后使用色谱技术分析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变化,从而确定药物的稳定性。
常用的测量参数包括:1. 相对保留时间(RRT)相对保留时间是指药物和内标、杂质之间在色谱柱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许多种类的物质需要进行分析和检测。
色谱分析技术就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和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学、环境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色谱技术的分类根据色谱柱填充材料不同可以将色谱技术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其中气相色谱是利用气体作为载体,将物质分离出来。
液相色谱则是利用溶液作为移动相,将物质分离出来。
此外,还有许多基于色谱技术的方法,如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可以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选择不同的技术。
二、应用领域1. 医药行业在医药药物研究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技术,对药物进行检测,评价其纯度、活性和质量等方面。
此外,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也需要用到色谱技术。
2. 食品行业在食品检测方面,通过色谱技术可以检测出各种化学污染物和添加剂。
比如在奶制品中检测出过氧化值,或者检测出食品中的苯并芘等有害成分。
3. 化学行业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和产品进行分析和检测。
比如可以利用色谱技术来检测污染物的含量和纯度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将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实现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解析等方面。
4. 环境行业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利用色谱技术可以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例如空气中的苯系物质含量、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等等。
三、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使用自动化技术。
针对色谱技术,也开始使用自动化设备来实现样品处理、数据分析等步骤。
2. 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现代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追求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了诸如UHPLC、二维色谱等新技术,提高了色谱技术在分析中的地位。
3. 综合技术将液质联用、气质联用、毛细管电泳等不同的分析技术进行综合,可以在分析能力和检测效率等方面实现更进一步的提升。
高分子色谱技术
高分子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技术,利用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吸附、洗脱等行为的不同来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检测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组成。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分子化学、聚合反应工程、生物医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高分子色谱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吸附、洗脱等行为的不同来进行分离。
常见的高分子色谱柱包括凝胶渗透色谱柱(GPC)、聚合物排阻色谱柱、离子交换色谱柱等。
凝胶渗透色谱柱是最常用的一种,其分离机理主要是体积排除,即根据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
高分子色谱技术的优点包括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
通过高分子色谱技术可以精确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化学组成等信息,对于聚合物的质量控制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高分子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对于高分子化学、聚合反应工程、生物医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色谱技术简介发布者:杭州科晓化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07年1月30日Audo look6.0下载引言色谱法是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Michael Tswett将含有有色的植物叶子色素和溶液通过装填有白垩粒子吸附剂的柱子,企图分离它们时而发现并命名的。
各种色素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子,从而彼此分开。
分离开的色素形成不同的色带而易于区分,由此得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
其后的一个重大进展是1941年Martin和Synge 发现了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puid(partition)Chromatography,简称LIC]。
他们用覆盖于吸附剂表面的并与流动相不混溶的固定液来代替以前仅有的固体吸附剂。
试样组分按照其溶解在两相之间分配。
Martin和Synge因为这一工作而荣获1952 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使用柱色谱的早期年代,可靠地鉴定小量的被分离物质是困难的,所以研究发展了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简称PC)。
在这种“平面的”技术中,分离主要是通过滤纸上的分配来实现的。
然后由于充分考虑了平面色谱法的优点而发展了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在这种方法中,分离系在涂布于玻璃板或某些坚硬材料上的薄层吸附剂上进行。
在Stah-l于1958年进行了经典性的工作将技术和所用材料加以标准化之后,薄层色谱法方赢得了声誉。
为了帮助提高纸色谱法或薄层色谱法对离子化合物的分离效率,可以向纸或板施加电场。
这种改进了方法分别称作纸上电泳或薄层电泳。
新近发展起来的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Martin和James于1952 年首先描述的,现已成为所有色谱法中最高级和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特别适用于气体混合物或挥发性液体和固体,即便对于很复杂的混合物,其分离时间也仅为几分钟左右,这已属司空见惯。
高分辩率、分析迅速和检测灵敏等几种优点之综合使气相色谱法成了几乎每个化学实验室要采用的一种常规方法。
近年来,因为新型液相色谱仪和新型柱填料的发展以及对色谱理论的更深入了解,又重新引起对密闭柱液相色谱法的兴趣。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迅速成为与气相色谱法一样广泛使用的方法,对于迅速分离非挥发性的或热不稳定的试样来说,高效液相色谱法常常是更可取的。
色谱法分类色谱法有多种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一)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液体作为流动相,称为“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称为“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固定相也有两种状态,以固体吸附剂作为固定相和以附载在固体上的液体作为固定相,所以层析法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可以分为:液-固色谱(liquid-solid chromatography)液-液色谱(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气-固色谱(gas-solid chromatography)气-液色谱(gas-liquid chromatography)(二)按层析过程的机理分类吸附层析(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分配层析(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或溶解度)不同,而使之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凝胶层析(gelchromatography)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组分因分子大小不同而阻滞作用不同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三)按操作形式不同分类柱层析(colum chromatography)将固定相装于柱内,使样品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达到分离。
纸层析(paper chrmatography)用滤纸作液体的载体(担体support),点样后,用流动相展开,以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薄层层析(thin layper chromatography)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铺成薄层,以纸层析类似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吸附色谱法吸附色谱法常叫做液-固色谱法(Liquid-SolidChromatography,简称LSC),它是基于在溶质和用作固定固体吸附剂上的固定活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将吸附剂装填于柱中、覆盖于板上、或浸渍于多孔滤纸中。
吸附剂是具有大表面积的活性多孔固体,例如硅胶、氧化铝和活性炭等。
活性点位例如硅胶的表面硅烷醇,一般与待分离化合物的极性官能团相互作用。
分子的非极性部分(例如烃)对分离只有较小影响,所以液-固色谱法十分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
分配色谱法在分配色谱法(也称体液-液色谱法)中,溶质分子在两种不相混溶的液相即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按照它们的相对溶解度进行分配。
固定相均匀地覆盖于惰性载体─多孔的或非多孔的固体细粒或多孔纸上(纸上谱)。
为避免两相的混合,两种分配液体在极性上必须显著不同。
若固定液是极性的(例如乙二醇),流动相是非极性的(例如乙烷),那么极性组分将较强烈的被保留。
这是通常的操作方式。
另一方面,若固定相是非极性的(例如癸烷),流动相是极性的(例如水),则极性组分易分配于流动相,从而洗脱得较快。
后一种方法(它有相反的极性)称作为反相液─液色谱法。
由于溶解度差别的细微效应,所以液─液色谱法很适于分离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
在液─液色谱法中,固定相几乎都被化学键合在载体物质上,而不是机械覆盖在它的表面。
这种色谱法称作键合相色谱法(Bonded-Phase Chromatography,简称 BPC)。
这种方法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分配机理,也可能是吸附机理,视实验条件而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键合相色谱法的应用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模式。
离子交换色谱法Sober 和 Peterson于1956年首次将离子交换基团结合到纤维素上,制成了离子交换纤维素,成功地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从此使生物大分子的分级分离方法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离子交换基团不但可结合到纤维上,还可结合到交联葡聚糖(S-ephadex)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上。
近年来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酶、核酸、肽、寡核苷酸、病毒、噬菌体和多糖的分离和纯化。
它们的优点是:⑴具有开放性支持骨架,大分子可以自由进入和迅速扩散,故吸附容量大。
⑵具有亲水性,对大分子的吸附不大牢固,用温和条件使可以洗脱,不致引起蛋白质变性或酶的失活。
⑶多孔性,表面积大、交换容量大,回收率高,可用于分离和制备。
一、基本理论离子交换剂通常是一种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树脂,纤维素,葡聚糖,醇脂糖等,它的分子中含有可解离的基团,这些基因在水溶液中能与溶液中的其它阳离子或阴离子起交换作用。
虽然交换反应都是平衡反应,但在层析柱上进行时,由于连续添加新的交换溶液,平衡不断按正方向进行,直至完全。
因此可以把离子交换剂上的原子离子全部洗脱下来,同理,当一定量的溶液通过交换柱时,由于溶液中的离子不断被交换而波度逐减少,因此也可以全部被交换并吸附在树脂上。
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成分被交换吸着在离子交换剂上,用洗脱液洗脱时,在被洗脱的能力则决定于各自洗反应的平衡常数。
蛋白质的离子交换过程有两个阶段──吸附和解吸附。
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改变pH使吸附的蛋白质失去电荷而达到解离但更多的是通过增加离子强度,使加入的离子与蛋白质竞争离子交换剂上的电荷位置,使吸附的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剂解开。
不同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剂之间形成电键数目不同,即亲和力大小有差异,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洗脱条件便可将混合物中的组分逐个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二、离子交换的分类及常见种类(一)分类离子交换剂分为两大类,即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
各类交换剂根据其解离性大小,还可分为强、弱两种,即强酸剂阳离子交换剂弱酸剂强硷型阴离子交换剂弱硷型。
1.阳离子交换剂阳离子交换剂中的可解离基因是磺酸(-SO3H)、磷酸(-PO3H2)、羧酸(COOH)和酚羟基(-OH)等酸性基。
某些交换剂在交换时反应如下:强酸性:R-SO3 -H+ + Na+ R-SO3- Na+H+弱酸性:R-COOH+Na+ R-COONa +H+国产树脂中强酸1×7(上海树脂#732)和国外产品Dowex 50、Zerolit 225等都于强酸型离子交换剂。
2.阴离子交换剂阴离子交换剂中的可解离基因是伯胺、(-NH2)、仲胺(-NHCH3)、叔胺[N-(CH3)2]和季胺[-N(CH3)2]等硷性基团。
某些交换反应如下:强硷性:R-N+(CH3)2 H·OH- +Cl R-N+(CH3)2 Cl+OH-弱硷性:R-N+(CH3)2 H·OH- +Cl R-N+(CH3)2 HCl+OH-强硷性#201号国产树脂和国外Dowex1、Dowex2、ZerolitFF等都属于强硷型阴离子交换剂。
(二)种类1.纤维素离子交换剂:阳离子交换剂有羟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剂有氯代三乙胺纤维纱(DESE-纤维素)。
2.交联葡聚糖离子交换剂:是将交换基因连接到交联葡聚糖上制成的一类交换剂,因而既具有离子交换作用,又具有分子筛效应,是一类广泛应用的色谱分离物质。
常用的Sephadex离子交换剂也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剂两类。
阴离子交换剂有DEAE-SephadexA-25,A-50和QAE- Sephadex A25 , A50 ;阳离子交换剂有CM-SephaetxC-50,C-50和SephadexC-25,C-50。
阴离子交换剂用英文字头A,阳离子交换剂的英文字头是C。
英文字后面的数字表示Sephadex型号。
3.琼脂糖离子离交换剂:是将DESE-或CM-基团附着在Sepharose CL-6B上形成,DEAE-Sephades(阴离子)和CM-Sepharose(阳离子),具有硬度大,性质稳定,凝胶后的流速好,分离能力强等优点。
三、实验操作(一)交换剂的处理,再生与转型新出厂的树脂是干树脂,要用水浸透使之充分吸水膨胀。
因其含有政绩一些杂质,所要要用水、酸、硷洗涤。
一般手续如下:新出厂干树脂用水浸泡2小时后减抽压去气泡,倾去水,再用大量无离子水洗至澄清,去水后加4倍量2N HCl搅抖4小时,除去酸液,水洗到中性,再加4倍量2NNaOH搅抖4小时,除硷液,水洗到中性备用。
将树脂带上所希望的某种离子的操作称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