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3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把握利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大体技术。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进程。
4.慢慢培育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预习案: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若是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3.如何利用刻度尺?如何利用停表?探讨案: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实验结论与分析: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窗相同吗?什么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案:1.甲物体的速度是72㎞/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的最快B.乙物体运动的最快C.丙物体运动的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的一样快2.某同窗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 用了12s,该同窗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A、6m/s;B、8. 3m/s;C、7. 15m/s;D、7.75m/s.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时刻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刻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刻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4.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说明在竞赛全进程中:()A.琼斯用的时刻最短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5.小明在班上给同窗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动身后,兔子专门快把乌龟落在后面。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节“测量平均速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2.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3. 能够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4. 了解速度的变化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2.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测量;3. 能够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刻度尺、秒表;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跑步的比赛,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2. 讲解: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3. 演示: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6. 应用: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平均速度的定义;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3.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你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距离,计算你的平均速度;2. 请你计算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已知路程为200公里,行驶时间为4小时;3. 请解释速度的变化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2.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4. 课后作业的设计,能够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5.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速度的变化,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学会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从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认真认真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进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学生观看,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刻t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咱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讲义P23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实验原理:二、实验时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你能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吗?请在下面画出来。
三、合作合作学习:一、你会正确利用刻度尺、停表吗?试着给大伙儿交流下。
二、你以为要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哪些方法?3、小组内交流讨论实验步骤、分工与合作。
以上问题解决后,分组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2)确信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前途程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1的时刻t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刻t2.(6)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上面的表格中。
四、展现引导学习:一、请结对子展现以上各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二、小组长派代表给大伙儿展现,其他小组对展现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对学习情形进行评判或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判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1、高速公路上为了幸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别离竖有50m、100m、200m的标志牌,如图1所示.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腕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到200m标志牌的时刻为5s,那么他估测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4、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5、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
3) 根据测得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三、质疑再探
1、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大胆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
2、教师质疑:
四、运用拓展。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学习重点】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刻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
3、咱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刻
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若是咱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咱们就
能够够算出物体在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合作导学】
观看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
在测量速度进程中,假设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
假设某组同窗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如何?
【分层导练】一、某物理爱好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进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刻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依照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什么缘故?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26
时间t/s4
平均速度v/(cm/s)15
二、两个同窗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下图,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 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 m/s
.
【总结提升】
.。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课型:新授课 姓名: 班级: 日期: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
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5.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重难点: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根据数据求出平均速度。
【回顾复习】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其计算公式是什么?(2)什么叫变速运动?(3)平均速度是如何计算的?(4)如何使用停表?(5)如何计算如体的平均速度?【精讲点拨】1. 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发现:由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s v 可知: 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两个物理量,测量工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1)实验目的:练习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3)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步骤: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 1,填入表格中;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 1,填入表格中; ③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 1; ④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 2;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2。
⑥通过数据计算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s 3所用的时间t 3,算出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 3。
课题:1.4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二、重点难点: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误差分析
三、学习过程:
板块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P23至P24文字内容,插图,细读实验步骤。
2.速度的计算公式(用字母书写公式)
3.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大。
板块二:合作探究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平均速度,分析误差产生原因,总结规律
1.实验的原理:
2.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可以小一点,金属档片的作用是。
3.待测物理量:用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时间,用求出平均速度。
4.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____cm t1=____s v1=____cm/s
s2=____cm t2=____s v2=____cm/s 分析实验数据,思考下面问题:
(1)为什么实验得到的两个速度v1,v2不一样大?两者是二倍关系吗?
问题②: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①
②
板块三:思考探究
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作简要分析
说法1: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判断:
简要分析:
说法2: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判断:
简要分析:
板块四:当堂练习
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板块五:综合能力
1.小周在假期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旅游。
高铁快速行驶时,他在窗玻璃上贴一张如图所示的筋斗云小悟空,看见小悟空瞬间飞了起来,列车中途经过一个隧道,当他所在的车厢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km/h,他用手表开始计时,经过18s他坐的车厢开出隧道,在网上他查到了高铁长度180米及列车时刻表如下。
求:
(1)小悟空贴在玻璃上没动,看起来像腾云驾雾的原因;
(2)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
(3)设想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则该高铁全部在隧道的运
行时间。
站名到站时间出发时间停留时间路程
广州南﹣﹣7:55 ﹣﹣0km
虎门8:12 8:14 2分钟﹣﹣
深圳北8:31 8:36 5分钟102km
香港西九龙8:55 ﹣﹣﹣﹣141km
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1完成实验。
(1)小明想测量小车在全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请写出实验步骤:
(2)如图2所示的是另一实验小组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
请你设计记录以上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填写和处理数据,得出全程、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 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