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收治白血病患者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内白血细胞异常增生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患者在治
疗过程中需要得到细心的护理,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得到最佳的支持。
下面列出了一些针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日常生活及饮食护理
•白血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受感染,所以需要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内衣和床单。
•避免与感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饮食方面,应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奶制品、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生的、变质或过冷的食物。
心理护理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常常处于心情低落的状态。
家人和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经历不适和身体疼痛,需要及时安慰和疏导。
定期体验检查
•白血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及早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于白血病患者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身体疲劳。
避免剧烈运动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疲劳和损害身体。
以上是针对白血病患者的一些护理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治疗期,保持身体健康。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研究科学的应对措施。
方法:通过分析近两年收治于我院的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加强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合理评估等应对措施。
结果:通过有效的措施防范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效的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不安隐患,提高了对白血病人的护理质量。
结论: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等措施的实施,有效的减少和预防了白血病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白血病人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白血病;护理安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95-02现今的社会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不断增加,护理安全成为患者选择医院和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新的形势下,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人员更应该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问题,做好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问题的预防工作,提高自身技能及时解决安全隐患,提升白血病患者护理工作的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市场的发展需求[1]。
白血病是由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造成的血液疾病,恶性克隆细胞会出现无限的增殖,导致体内造血干细胞缺失,同时恶性白血病细胞会侵染其他组织和器官。
按照病情的缓急可以分为慢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按照病变细胞的类型可以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初发为发热、贫血,随后逐渐发展为出血、骨关节疼痛、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同时传染性极强。
因此在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保证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并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血液科护理工作中的案例分析与应对策略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保健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疾病预防。
与此同时,血液病也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作为血液科的护理工作者,在处理血液病患者时,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挑战。
本篇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的应对策略。
CASE1:放疗后白细胞下降张女士,45岁,曾因为患上子宫颈癌进行过放疗治疗。
治疗后她长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身体乏力等症状。
在进行了血液检查后,医生发现她的白细胞计数偏低。
误诊和错误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张女士的康复。
针对这种情况,护理工作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药物治疗:根据医务人员的建议,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白细胞数量;2. 饮食处理:根据患者需求,合理安排膳食,给予丰富多样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3. 环境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净,控制其它人造成的环境污染;4. 心理援助: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援助、支持和宣教,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CASE2:肺癌患者伴随白细胞增高李先生,50岁,因为多次痰铁检查不理想,到医院进行胸部CT 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患者。
在初步治疗后,他的白细胞计数却有所上升。
这时,医务人员需要更加密切关注患者,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针对此情况的应对策略:1. 医学处理:根据情况变化和医疗方案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治疗的作用在有效范围内;2. 饮食处理:进行详细的饮食指导,建议患者少吃辛辣、刺激性和催泪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3. 睡眠改善:保持足够充分的睡眠,避免体力过度消耗和紧张情绪的产生;4. 安静环境:维护宁静的环境,避免嘈杂和活动过于频繁的影响;5. 重视感染:提高对感染的警惕和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病症。
我院自1998年1月起率先对眼科手术病人实施以整体护理的出院指导。
通过护患交流,满足了病人的需要,帮助患者解决了实际问题,改善了护患关系,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下面就我科开展整体护理出院指导的实施方法及效果作以下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1月眼科手术病人86例,开展整体护理出院指导前后各为38例和48例,分为A组和B组。
A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5~85岁,平均67岁。
住院天数7~21 d,平均14 d。
B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2~86岁,平均63岁,住院天数4~28 d,平均 14.7 d。
1.2 实施出院指导的步骤1.2.1 书写出院指导。
根据眼科术后的共同特点,我们制订了出院指导的程序:首先是问候病人手术顺利,即将康复出院,以表示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关心。
之后是为防止复发、早日康复而须注意的事项:如休养环境、精神情绪、饮食要求、病情观察、点眼药的要求、用眼卫生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青光眼、白内障等不同手术做分别指导,最后是致谢病人合作的结束语。
1.2.2 实施出院指导。
当眼科术后病人被确定出院后,由主班护士实施出院指导,一般情况下,护士长与其它在岗护士一同参加,以便相互学习、检查指导的效果。
来到病人床前,先由护士长说明来意,然后由主班护士按出院指导程序详细向病人介绍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如病人交流有困难则向其家属详细说明,最后由护士长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1.2.3 落实出院指导。
我们建立了登记薄,记录病人的姓名、诊断、手术名称、入院时间、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护士做完后写上日期并签名,这样有利于考核,同时也避免漏做出院指导。
护士长定期与病人家属交谈,召开座谈会,了解护理工作情况及宣教结果。
1.3 资料整理统计方法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争求患者意见,收集积累资料,将实施整体护理出院指导前后的调查结果列表统计,分别进行了四格表和行乘列表χ2检验,以进行对比分析。
PICC在白血病患者使用中出现的护理问题与对策临床上很多白血病患者由于难以忍受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尽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为患者提供伤害尽量少得措施是临床医生的目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为植入途径可靠、留置时间较长显著降低了因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
但应该注意的是PICC置管过程及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留置PICC 的白血病患者84例,对发生相关的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4例,男46例,女38例,年龄9~68岁,均为白血病患者,留置时间14~356天。
PICC导管为三项瓣膜,CL2000型可来福接头,固定导管敷料为3M透明贴膜。
方法:由PICC专职护士操作,操作前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做好准备工作。
选择左或右肘部静脉,多选贵要静脉,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以无菌贴膜覆盖穿刺点,多层无菌纱布将可来福接头包裹,送患者进行X线行胸部正位片检查。
确认导管头端在上腔静脉内才可以给予患者化疗药物。
穿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护理导管异位:本组发生置管异位3例,其中1例为肘正中静脉,2例为头静脉。
PICC穿刺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1],其中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置管异位发生率高。
导致置管异位的原因与置管技术有关,PICC置管欠熟练的护士,在选择穿刺部位时习惯于粗而表浅的头静脉,送管速度过快使导管在血管内打圈、反折,导致导管异位;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先天血管畸形可导致导管异位;体位与卧位不当,可导致导管异位至颈静脉。
发生导管异位后可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在X线直视下改变体位,将导管末端送至上腔静脉内。
心律失常:本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有1例出现心律失常。
置管成功后患者出现心慌、口角麻木的反应。
患者穿刺部位为左侧贵要静脉,穿刺前测量留置长度为48cm。
白血病术后护理措施分析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白血病患者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分析150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最好的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结果: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手术治疗病情都能治愈。
结论:治疗安全有效,其护理重点和流程针对性及实用性很强,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白血病,术后,护理体会白血病疾病多数起病急骤,常突然高热或有明显出血倾向;也可缓慢起病,出现进行性疲乏、苍白、低热、轻微出血等。
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及各种器官浸润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白血病是一种病因未完全明确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
为帮助患者延缓病情,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生活的勇气,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尽心尽责对患者实施身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120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0例。
二.移植前的护理⑴供着的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与受者的人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并首选具有血缘关系的同胞或兄弟姐妹。
⑵异体供者的心理准备:由于担心大量采集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可能带来的痛苦和出现危险,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常出现紧张、恐惧和矛盾等心理,需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
⑶造血干细胞的采集:①骨髓的采集:采集前2~3周对供者进行循环采血,除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外还可以保证骨髓采集时有足够的新鲜血液备用。
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采集前5~7天供者皮下注射造血生长因子或其他动员剂,当白细胞总数>5×109/L时,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离采集的次数以能达到所需单个核细胞数而定。
③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健康产妇分娩时待胎儿娩出后,迅速结扎脐带,以采血针穿刺脐静脉收集残留于脐带和胎盘内的血液。
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制定合理对策,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方法我科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随机选择白血病患者220例,调查其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在实施护理对策后重新选择患者220例进行调查,评价护理对策实施效果。
结果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患者认识不足,护理评估不到位,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工作强度大,护士积极性不高,工作流程不合理,没有统一标准,监管力度不够。
实施新护理对策后,满意率和基护合格率分别为95%和96.3%。
实施新护理对策前满意率和基护合格率分别66.4%和64.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可信度。
标签:基础护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化疗后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血三系减少,患者易出现口腔,肛周粘膜感染,肺部感染,因此做好此类患者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对我科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随机选择白血病患者220例,男98例女122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5岁学历,本科46例,专科92例,中专42例,中专及以下40例,所选患者均能准确清楚表达自己意见和感受。
调查他们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在实施护理对策后重新选择患者220例进行调查,实施护理对策前后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根据《基础护理学》高等专科教材及分级护理制度设计的基础护理评分标准,护理部组织现场检查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见表1。
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白血病患者在基础护理中存在着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风险增加、情绪波动较大、营养不良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情况。
通过综合治疗和细致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白血病患者的基础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抗病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护理、免疫功能、感染风险、情绪波动、营养不良、造血功能、基础护理、重要性。
1. 引言1.1 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引言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需要细心的基础护理。
在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治疗过程。
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风险增加、情绪波动较大、营养不良和造血功能减退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加强白血病患者的基础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护理得当,患者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走出疾病的阴影。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一一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为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问题一:免疫功能低下白血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免疫功能低下会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功能的护理至关重要。
在进行护理时,首先要确保患者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生活,避免接触有可能引起感染的物品和环境。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篇1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国内治疗的疗程要求达到5年[3]。
白血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常常大于疾病本身所致的症状。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用法和毒性反应,按时准确给药,可预见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毒性反应。
本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对白细胞数目的影响最大;常用的四种化疗方案所出现的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对化疗患者的心理、饮食、生活指导,可有效的减少化疗副作用的发生。
3.1 心理护理心理社会因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的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我们通过对观察组131例患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在全面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对心理社会资料也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经过反复多次的心理指导,观察组所出现的化疗副作用明显比对照组少,均能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整个疗程。
3.2 化疗副作用的预防护理3.2.1 药物外渗与继发性静脉炎多数化疗药物有强烈的刺激性,如外渗可致剧烈疼痛、组织坏死甚至造成肢体断残,有些化疗药无明显外渗亦继发静脉炎。
因此在注射化疗药物时选择血管尤其重要,对多次化疗及外周静脉血管较细者宜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
上述部位血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药物与管壁接触时间短,既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症状,又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由于在化疗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上的各个环节,两组患者均无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发生。
3.2.2 胃肠道反应化疗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恶心、呕吐是化疗后常见的早期症状,其发生率为80%~90%,重度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下降,并增加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的顺应性[4]。
儿童白血病的护理现状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护理现状。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儿,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8例。
对患儿进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
结果:配合医疗措施,48例患儿完全缓解,12例患儿部分缓解。
结论:护理工作在儿童白血病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心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出血护理,进行家庭指导与宣教,对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标签:小儿患者;白血病;护理白血病是造血系统产生的恶性增值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与生命。
儿童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占据着首位,是儿童时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15岁之下的儿童白血病发病数每年达到了15000例[1]。
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以及白血病细胞侵润各个脏器等症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儿,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8例。
患者年龄:6岁以下20例,6岁~8岁20例,8岁~12岁18例,12岁以上2例。
初诊38例,复诊22例。
患者均通过骨髓检查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7例。
1.2护理方法1.2.1心理护理白血病的治疗过程比较漫长,刚进医院的患儿好奇心旺盛,伴随着害怕,治疗时间延长后,患儿不断接受打针带来的痛苦以及药品的苦涩,加上化疗反应,例如恶心、厌食、脱发以及呕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患儿不能上学,娱乐较少,孩子内心充满烦躁、恐惧与悲观,导致患儿不愿意接受治疗。
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触小儿患者,注重态度与语调,耐心倾听患儿倾诉,用交朋友的形式和患儿沟通与交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儿对疾病加深认识,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需要。
1.2.2化疗护理小儿患者的血管不比成人,可以选择的血管又少又细,护士要具有熟练、专业的技术,降低穿刺次数。
从患儿长期治疗方面考虑,使用的血管要从远心端开始,从左右上下肢与头皮血管进行交替使用,预防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运用小号针头,使用化疗药之前通过生理盐水进行推注保证针头在血管中。
白血病化疗期间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7-10-18T11:30:30.3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作者:李静月[导读] 针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优质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感染以及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白血病化疗中常见症状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白血病且接受化疗的患者,按照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0例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则针对化疗当中的常见症状进行针对性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护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率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优质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感染以及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几率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护理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
其特点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联合化疗是白血病最主要、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缓解率可达80%以上[1]。
化疗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可带给患者很大的痛苦,从而使患者产生惧怕化疗的心理压力,降低患者依从性,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健康。
通过加强对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命。
现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范围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8±2.9岁,化疗时间范围在6-30d。
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0例进行平均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化疗疗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89例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89例白血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科89例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及护理资料。
结果感染率23.49%,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胃肠道为主。
结论白血病医院内感染率较高,对这类患者应给与密切的临床监测与护理,严格控制易感因素,把院内感染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为患者长期存活提供条件。
【关键词】血液病;院内感染;护理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89 cases of leukemia patient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data of 89 cases of leukemia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in hospital.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23.49%.The infection sites were respiratory tract,blood,gastrointestinal tract mainly.Conclusion Leukemia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is higher,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should be given close clinical monitoring andnursing,strictly control the susceptible factors,to try to control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bud,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Key words:Blood disease Nosocomial infection Nursing白血病患者由于反复化疗、放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并发不同程度的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
某院收治白血病患者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我院住院白血病患者的资料分析,了解白血病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白血病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严重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专科护理模式。
方法对2006~2011年的1602例白血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年内白血病患者占住院总数的057%,近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近6年中,在281587例患者中白血病患者1602人,发病率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近两年有下降趋势。
与白血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有关,护理工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白血病;现状分析;护理对策
作者单位:163001 大庆油田总医院白血病是血液和骨髓中白细胞数量和质量发生异常,异常的白细胞可侵润全身组织和器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感染、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白血病在影响人们健康的同时,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的精神负担。
本文对我院2006~2011年的281587例住院患者中160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掌握本院白血病患者的相关情况,从而反映出大庆地区的白血病的发病率,为进一步做好白血病患者的专科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查阅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全院住院白血病患者病历,在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的281587例住院患者中有1602例白血病患者。
对6年来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探
讨白血病的护理措施,提倡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以便做好白血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为专科护理提供对策。
2 结果
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281587例患者中白血病患者1602人,占住院总数的057%,发病率保持相对平稳状态,并且近两年有下降趋势,见表1。
3 讨论
分析近6年来住院病人中白血病患者的发生率,发现我院住院患者中白血病的比例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并且,近两年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与白血病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有关,同时,也与大庆地区加强健康体检工作有关,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与之相应的社区卫生宣教工作也同步进行,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优势,大力宣传白血病的危害以及预防策略,并加强白血病的专科护理知识的传授。
本研究中1602例白血病患者住院治疗,为减少白血病的发生,促进白血病的治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尤为重要。
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以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时间;而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器官与系统均有不同程序的损害,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姓,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1]。
同时,因为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调节也遭破坏,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抗白血病药物进一步抑制骨髓象,大大增加各种细菌、真菌感染的机会。
另一方面
某些化疗物应用引起粘膜溃疡和糜烂,破坏了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所以应对急性白血病护理特别重视[2]。
建议: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提供全面的防治知识,满足白血病患者的多方面的需求。
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勇敢面对,使患者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配合治疗。
指导患者保护血管,大部分化疗药物都是静脉给药,药液外漏可引起局部疼痛,甚至坏死,告知患者预防方法。
在饮食方面给予指导,指导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
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积极预防感染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2]。
此外,白血病的儿童患者在预防感染方面更为重要,由于患儿住院期间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尤其生活环境、接受的医疗操作、护理方法等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预防感染的发生,使已合并的感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是白血病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3]。
参考文献
[1] 李忠超,李彩桂,叶惠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当代护士,2012:175185.
[2] 兰琪急性白血病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18):221.
[3] 胡琴燕,田新,陈慧儿童白血病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华夏医学,2010,23(5):65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