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75
第一章测试1.植物病害是植物与()互作的过程。
A:细菌B:病原物C:环境D:真菌答案:B2.植物病害的发生是一个()。
A:瞬间事件B:重大事件C:异常事件D:过程性事件答案:D3.植物病害四角关系中,除了病害三角所涉及的因素外,还有()。
A:寄主植物B:人类活动C:病原物D:环境因子答案:B4.下列不属于植物病害病状表现的是()。
A:腐烂B:变色C:坏死D:缺水性萎蔫答案:D5.病原物在植物病害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
A:病状B:症状C:病征D:病原答案:C6.从植物病理学上来讲,下列真正属于植物病原物的是()。
A:冷冻B:高温C:水涝D:真菌答案:D7.经济学观点认为()是评判一种现象是不是植物病害的关键。
A:经济损失B:商品C:生理代谢异常D:组织结构异常答案:A8.遗传学观点认为,植物病害的定义忽略了植物本身的()影响。
A:生长环境B:性状C:发育阶段D:遗传答案:D9.下列不属于植物病害变色表现的是()。
A:黄化B:干枯死亡C:褐化D:白化答案:B10.下列不属于植物病害病征表现的是()。
A:颗粒状物B:粉状物C:坏死斑D:霉状物答案:C第二章测试1.真菌属于()。
A:原核生物B:真核生物C:担子菌门D:原生生物答案:B2.真菌的菌丝能够通过()从寄主植物中获取营养物质。
A:吸器B:菌核C:菌组织D:子座答案:A3.厚垣孢子属于()孢子。
A:不清楚B:无性繁殖C:营养体D:有性繁殖答案:B4.真菌的分生孢子是通过()方式产生的。
A:断裂B:芽殖C:割裂D:裂殖答案:A5.真菌的游动孢子产生于()。
A:孢子囊B:双核菌丝C:子囊壳D:担子答案:A6.子囊菌的子囊孢子产生于()。
A:子囊B:子囊腔C:闭囊壳D:子囊盘答案:A7.担孢子通常产生于()。
A:担子B:冬孢子C:菌丝D:性孢子答案:A8.锁状联合是()形成双核菌丝的过程。
A:接合菌B:担子菌C:半知菌D:子囊菌答案:B9.镰刀菌、轮枝菌、葡萄孢菌、炭疽菌均属于()。
第一章植物检疫原理1、试述植物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过程。
答: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过程由迁移、侵入和定殖等许多环节构成。
侵入未发生地区的有害生物称为外来有害生物。
外来有害生物可以能因为传入地区不存在不利的限制生态因素,缺乏寄主和食料,有重要天敌等原因而消亡,也可能因其自身的遗传和生理缺陷,对环境的适合度过低而不能存活和繁殖。
若侵入的有害生物在当地能够正常繁殖,完成生活史或病害循环,实现物种繁衍,则被认为已经定殖。
有害生物只有定殖后,才能可能猖獗发生,给当地农业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2、根据哪些标准确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答:确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确是:(1)本国或本地区未发生的或分布不广,局部发生的病、虫及杂草;(2)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病、虫、杂草;(3)可借助人为活动传播的病、虫及杂草。
3、什么是植物检疫法规?答:植物检疫法是国家各级各类权力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动植物检疫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试分析各种植物检疫方法的作用原理。
答:(1)禁止进境:针对某一特定检疫性有害生物,禁止全部可传带该有害生物的活植物、种子、无性繁殖材料或植物产品进境,也有的针对若干检疫性有害生物而禁止其共同的寄主入境。
土壤可传带多种处于休眠期或非活动期的有害生物,常在禁止进境之列。
(2)限制进境:提出不允许进口的条件,要求出具检疫证书,说时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不带有规定的有害生物及其生产、检验和处理状况符合进境条件,此外还可限定进境时间、进境地点、进境植物种类等。
(3)产地检疫:在输出国家或地无进行田间和加工场所检查,监测有害生物种类和发生情况,包括大范围诱集有害昆虫。
(4)检疫检验和处理:在进境或过境口岸实施,以发现和铲除有害生物。
在领土幅员广大,实施国内植物检疫的国家,还针对国内流通的植物、植物产品以及包装材料、运载工具等,进行检验和处理。
(5)隔离检疫:亦称入境后检疫,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在特定的隔离苗圃、隔离温室中种植,在生长期间实施检疫,以发现和铲除有害生物,保留珍贵的种质资源。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植物真菌病害是指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真菌是一类原生生物,常见的形态有菌丝体和孢子体。
它们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引起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萎蔫,果实腐烂等病症,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
1.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是由真菌孢子体或菌丝体所引起的。
黑斑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黄瓜、西瓜、草莓等。
黑斑病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受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适时的病害防治,如定期喷洒杀菌剂。
2.锈病:锈病是指植物叶面出现黄色、红色或棕色的锈斑。
锈斑是由真菌孢子体在植物体上形成的。
锈病常见的植物有玉米、小麦等。
锈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落叶,严重的话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原源、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等。
3.白粉病:白粉病是指植物叶片和茎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和孢子体。
白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番茄、苹果等。
白粉病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修剪受影响的植物部分,以及适时进行药物喷洒等。
4.灰霉病:灰霉病是指植物受感染后出现灰色霉斑。
灰霉病主要由灰霉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玫瑰、番茄等。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害部分,控制湿度,适时使用杀菌剂等。
5.炭疽病:炭疽病是指植物上出现的黑色或暗褐色小斑点。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柑橘、葡萄等。
炭疽病会导致植物的果实腐烂,减少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残体、及时除草、控制湿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病害,如炭疽病、丝核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环境条件较为湿润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要预防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选用抗病品种。
检疫性真菌病害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病害症状与识别•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的流行与控制•检疫性真菌病害的检测与鉴定•病害的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前沿研究与展望目录01引言检疫性真菌病害通常由植物病虫害传播,这些病害随着植物的国际贸易和跨境运输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些病原真菌在新的环境中繁殖和传播,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威胁。
病害的起源和传播检疫性真菌病害会降低植物的产量、质量和观赏价值。
这些病害还会导致植物组织坏死、枯萎、落叶和根系腐烂等问题。
这些病害的传播和扩散会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病害对植物的影响病害的防治现状加强植物检疫和采取物理防治措施是预防检疫性真菌病害的重要手段。
植物检疫是防止检疫性真菌病害传播的关键措施,通过加强检验、隔离、消毒和焚烧等手段来控制病原真菌的传播和扩散。
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02病害症状与识别典型症状叶片出现失绿黄化,严重时可导致落叶。
褪绿黄化坏死腐烂畸形病斑出现坏死,中心为灰白色,边缘为深褐色。
果实、茎秆等出现软腐、腐烂,严重时导致落叶。
叶片、果实等出现变形、扭曲等畸形现象。
检疫性真菌病害的症状比较典型,一般会出现坏死、腐烂、畸形等现象。
识别要点症状表现检疫性真菌病害一般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发病高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发病时间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等方式对病原体进行检查,进一步确认是否为检疫性真菌病害。
病原体检查病毒病病毒病会出现花叶、褪绿、坏死等症状,但与检疫性真菌病害不同的是,病毒病的病原体是病毒,而检疫性真菌病害的病原体是真菌。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会出现溢脓、黏液等症状,但与检疫性真菌病害不同的是,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体是细菌,而检疫性真菌病害的病原体是真菌。
生理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引起的,如缺素症、药害等,但与检疫性真菌病害不同的是,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体存在,而检疫性真菌病害有真菌存在。
《植物检疫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四、植物检疫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①通过立法手段制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它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防治措施,需要有国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关执行,是高水平,标准的技术行政。
②是特殊的预防手段。
“御疫病于国门之外”,带有强制性。
③需多部门,地区以至全社会的配合支持,否则难以取的检疫效果。
2、特点植物检疫的特点概括为:预防与铲除相结合,法规与技术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统一。
集法规、行政和技术于一体的一门综合管理的科学。
第二章植物检疫的体系和法规一、植物检疫体系机构和职能1.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体系和机构(1)植物检疫主管部门: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目前由口岸检疫、国内农业检疫及林业检疫三部分组成。
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
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管理;国内的植物检疫则由农业部和林业部总局分别负责,国内县级以上各级检疫机构受同级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管理体制。
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2)植物检疫技术依托单位:包括植物检疫的科研单位、培训基地和学术团体、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的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农业部植物检疫机构所属的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心、国家林业局所属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以及农业院校的有关机构。
植物检疫人员培训基地有天津和浙江两处的植物检疫培训中心。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下设有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
2.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能(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口岸检疫):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作为具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口岸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制定与贸易伙伴的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中的有关检疫条款;处理贸易中出现的检疫问题;收集世界各国疫情,提出应对措施;办理检疫特许审批;负责制定与实施口岸检疫科研计划等。
(2)农业检疫(农业部)和林业检疫(林农业部):农业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和国家林业局所属森林检疫机构作为具体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国内植物检疫工作;起草植物检疫法规;制定并发布植物限定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检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负责国外引种审批;扩展国内疫情普查,汇编全国植物检疫资料,推广检疫工作经验组织检疫科研,培训检疫技术人员。
植物检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
2、植物检疫:任何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或使它们处于官方控制之下的一切活动。
3、有害生物: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4、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或环境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且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5、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
6、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的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7、疫区: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8、非疫区: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
9、保护区: 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的对一个危险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最小区域。
10、铲除: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以从一个地区消除某种有害生物。
11、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对于进口国而言,那些存在于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12、风险: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3、风险分析: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识别、衡量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
14、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预与管制与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15、定性: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采用风险高、中、低等级指标来描述风险大小。
16、定量: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定量描述风险,结果采用概率值衡量风险大小。
17、非疫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18、非疫生产点:指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
《植物检疫》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展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措施。
2应检病虫:是指对外签订的有关协定、协议、贸易合同中规定检疫的和出口单位申请检疫的病虫。
3检疫范围: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植物产品,及来源于上述植物未经加工或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情的植物产品。
4疫区:用行政手段划定的,已发生检疫对象的局部地区。
5保护区:是在检疫对象已较普遍发生的地区用行政手段划定的未发生区。
二.简答1植物检疫所承受的主要方法?答:(1).产地检疫:依据检疫需要,检疫人员到输入、输出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地实施检疫。
(2).调运检疫:输入、输出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在抵达口岸时,检疫人员登机、登轮、登车或到货物停放场地检疫,即在植物产品调运过程中的检疫。
(3).试验室检疫:依据双边协定、检疫条款、贸易合同、信用证、输入国检疫要求或我国的检疫要求,检疫人员对出入境应检物作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的试验室检测。
(4).隔离检疫:动植物在入境后或出境前,必需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隔离场作隔离检疫。
2植物检疫害虫的生物学特性?1〕适应性强;2〕生殖力量旺盛;3〕3植物检疫检验技术需具备的根本要求?〔1〕准确牢靠,灵敏度高,能检出低量有害生物;〔2〕快速,简洁,便利易行;〔3〕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检验结果重复性好;〔4〕安全,不集中有害生物。
4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害检疫学的区分?答: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phytopathology〕是争辩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进展以及防治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以植物病害为争辩对象,探讨发病的缘由,或在解剖学、生理学或生物化学上,探讨感染和病症消灭的过程。
为了确立防病和治病的方法,还争辩形成病原的环境条件、病原体传染途径以及病害的诊断法等,另外还争辩防病的药剂对病原体或植物体的药理作用,以及包括全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宽阔领域。
课后习题第一章概论1、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进入或传播而由官方采取的所有措施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有严重危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它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
法规的科学2.简述植物检疫与一般植物保护工作的关系区别点:1. 植物检疫对象与一般防治对象不同2. 两者所采取处理的要求不同植物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底杀灭有害生物;¥植物保护防治效果要求将有害生物的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或防治指标以下3. 植物检疫的研究内容与工作方式不同联系:植物保护工作包括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五个方面。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植物保护中的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最有效、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甚至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计划中的惟一一项具体措施。
3.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1. 引种与检疫植物引种是增加一国或地区内植物种质的多样性,提高栽培植物抗病虫、抗逆境的能力及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许许多多的有害生物种类可以随人为调运植物或其产品而传播。
并传入新区后能生存、繁衍和为害,有时迅速扩扩散而造成严重的为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植物检疫,安全引进各类农林业新品种,在发展现代农林业和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子:1.油橄榄2.甜叶菊3.西洋参4. 香石竹5. 郁金香2. 主权与检疫◈植物检疫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如:棉花枯萎病、棉花红铃虫、马铃薯环腐病、甘薯黑斑病、蚕豆象等。
$◈植物检疫的特殊功绩在于它每年给国家挡住了大量有害生物的入侵。
如:小麦矮星黑穗病、地中海实蝇、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等。
3. 外贸发展与检疫在对外贸易和发展创汇农业方面,植物检疫起着特殊的作用。
①新疆哈密瓜、鲜荔枝、稻草及制品日本②中国鸭梨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③美国、加拿大、欧洲国家和地区4. 植物检疫的效益经济效益—直接效益:通过检疫的实施能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
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传播,或确保这些有害生物得到官方控制而采取的所有措施。
2.风险:由于自然和人为行为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4.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本国或本地区广泛分布,没有被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尚未广泛分布的,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正在被害方进行控制的且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6.检疫性有害生物: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被害方控制的,对本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7.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存在于供种植的植物中且危及其预期用途,并将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为受到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8.零风险:零允许量。
只要农产品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除非彻底除害并绝对安全,否则不允许进口。
9可接受风险:通过一系列检疫措施来管理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确保贸易顺利进行。
10有害生物: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系或生物型。
11.生物入侵:指任何一种生物体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繁殖延续自己的种群。
12.十数定率:一旦外来物种抵达一个新的环境或引种到新的地区,它可能会定殖或者逃逸到栽培、圈养、养殖环境以外的环境,变成为野化种群,进而扩散甚至成为有害生物。
外来种→偶见种群:概率10% 偶见种群→定殖种群:概率10% 定殖种群→外来有害生物:概率10%。
可见一个地区所有外来种最终能成为有害杂草或害虫的概率只有约千分之一。
这一规律成为“十数定律”。
是研究生物入侵的主要参考。
13.阿利效应:种群过小或种群密度过低可能是种群脆弱,成为“阿利效应”。
14.时滞现象:是指入侵物种在一个新的地区建成种群以后,其分布区或迟或早都会开始向周围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