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
于都县,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地处赣州市东部,东邻瑞金市,南接安远县,西连赣县区,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位于东经115°11'~115°49',北纬25°35'8"~26°20'5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个镇、14个乡,总人口105.4万[1]。
西汉高祖六年置雩都县,以北有雩山而得名。
五代时分设石城县,南唐保大十一年将瑞金监升为瑞金县。
1949年,于都解放。
先后属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行政公署、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
于都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
著名景点有:长征第一渡、屏山、宝塔公园、长征出发纪念馆、禾丰钟公嶂等。
2018年8月,江西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全省第二批绿色低碳试点县(市、区),于都县上榜。
于都境内地貌复杂,有盆地、丘陵地、丘陵和绵延的山地,也有宽广的山间河谷堆积平原及岗地,整个地势由一系列平行山岭与许多大小不等、成因多样的盆地组成。
总体上是南岭山系武夷山的余脉,属丘陵低山区,四周群山环抱,东、南、北三面地势较高些,逐渐向中、西部倾斜。
位于靖石、盘古山、利村之间,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为境内最高峰;峡山与赣县交界处的贡水河床为县域最低处。
境内河流属赣江水系,总长度1283公里,主要河流有贡水、梅江、濂江,其中贡水在境内的长度为66公里。
出露地层以震旦纪、白垩纪为主,分布最广。
全县耕地面积49.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4.2万亩,山地面积321万亩,丘陵面积212.6万亩,平原面积47.7万亩,江河水面16.2万亩,水力蕴藏量达38.7万千瓦。
于都县
于都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7℃。
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别是8.2℃和29.7℃,极端气温为39.9℃和-8℃,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4-5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7%,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
有寒潮、台风、高温干热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
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占全县总面积的67.8%,水稻土占11%。
境内地下矿藏资源丰富,有钨、锡、铋、锌、金、银、铜、铁、锰、稀土、灰石、透闪石、耐火粘土等28种,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基地。
其中钨矿有大、中型矿区7处;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介绍我的家乡于都的作文篇一介绍我的家乡于都嘿,朋友!今天我要给你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于都。
于都,这地方可能不像那些大城市那么出名,但是对于我来说,那可是心头的宝啊!你知道吗?于都有条河,叫贡江。
那河水就像一条灵动的丝带,缓缓流淌着。
也许它没有长江黄河那么波澜壮阔,但它有一种独特的温柔。
我小时候啊,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那时候觉得,这河就是我们的乐园。
于都的美食也是一绝!特别是那香喷喷的烧卷子,一口咬下去,嘎吱嘎吱响,那味道,简直了!我觉得,就算是神仙来了,也得被这美味吸引。
还有那珍珠粉,滑溜溜的,像一颗颗珍珠在嘴里跳舞。
于都的人们,那叫一个热情好客!走在街上,大家碰面都会亲切地打招呼,“吃了没?”“上哪去呀?”这种温暖的问候,可能对于外地人来说没啥,但是对于我们于都人,那就是家常便饭,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不过,于都也不是完美的。
比如说,交通可能没有大城市那么便利,有时候出门等个公交都能等得让人着急。
但是,也许正是这种不那么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你说,于都是不是很棒?反正我觉得,我的家乡于都,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篇二介绍我的家乡于都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唠唠我的家乡——于都。
于都啊,那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你听说过长征吗?于都就是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想象一下,当年那些英勇的战士们,从这里迈出了艰难而坚定的步伐,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咱们于都的风景也是没得说。
屏山牧场,那大片大片的绿色,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
我曾经去过那里,站在山顶,我就在想,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能比人类的任何杰作都要美吧!还有罗田岩,那里的山山水水,也许没有那么惊艳,但就是有一种让人放松的魔力。
于都的夜晚也别有一番风味。
街边的小吃摊冒着热气,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
那灯光,那热闹的场景,难道不比大城市的霓虹闪烁差吗?我觉得啊,于都的夜晚有一种独特的烟火气。
不过呢,于都也有让我烦恼的地方。
比如教育资源可能相对不足,很多孩子想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可能就得去外地。
于都县80年代荒漠化状况和治理现状调查周瑜Y131257008 于都县地质状况: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东经115°11'—115°49',北纬25°35'8"—26°20'53"在地质构造上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三级构造单元信丰—于都拗褶断束的北端,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地层的花岗岩、变质岩、紫色页岩、粉砂岩等在地貌上属赣南中低山丘陵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于都县气候状况:于都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9.7℃,≧10℃的年积温为6183.2℃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7㎜,降水量多而集中,4—5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7%。
境内河流属赣江水系,主要支流有贡水、梅江、濂江等。
土壤类型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黄红壤(富铝土)则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地带。
于都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次生林或人工林为主,其中,人工林多为杉木和马尾松在人为干扰较少的地带则分布有杉树、马尾松及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阔叶树木,森林覆盖率达56.4%。
80年代荒漠化状况:20世纪 80年代中期,水土流失是于都县头号生态环境问题,县内普遍分布的“癞痢山”、“剥皮岭”,“天晴一块铜,落雨一包脓”,曾是于都县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寻找一条快速高效的治理之路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
于都县得到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开展了以户包责任山治理为主要形式的小流域治理,但由于重工程建设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治理进展缓慢。
到了90 年代,特别是 1993年,于都县被列为全国八片水土保持第二期重点治理县。
开展国家水保重点治理二期工程后,水保治理才开始走上发展小流域经济、突出经济效益的大道。
1993年,于都县被列为全国八片水土保持第二期重点治理县。
赣南十八县市各县简介一、崇义县位于诸广山脉南端,长江水系赣江源头林区的全国南方重点林业县。
“中国竹子之乡”江西省崇义县,总面积2206.27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是一个资源丰富,开发较早,潜力较大,亟待发展的山区县。
行政区划:全县辖6个镇、10个乡:横水镇、扬眉镇、过埠镇、铅厂镇、长龙镇、关田镇、龙勾乡、杰坝乡、金坑乡、思顺乡、麟潭乡、上堡乡、聂都乡、文英乡、乐洞乡、丰州乡。
旅游景点:崇义阳岭——位于崇义县城南郊3公里,方圆五十平方公里,有秀峰三十六座,飞流瀑布九处。
公园内峰峦叠障,古木参天,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珍禽异兽咸集,保持了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风貌。
苍山翠竹间有云隐寺、观音庙等古迹。
由于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空气负离子含量特别高,平均值达每立方厘米9.2万单位,最高处为14万个单位,被称为天然氧吧。
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二、全南县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与广东翁源、连平、始兴、南雄4县(市)交界,60%的边界与广东接壤。
1903年建县,原名“虔南县”,因地处虔州(今赣州)之南而得名。
全县国土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8万亩。
辖9个乡(镇) 、86个行政村和长城企业集团、天龙公司、茅山林场,总人口21万。
境内有全省唯一的瑶族行政村陂头镇瑶山村。
行政区划:全南县辖6个镇、3个乡:城厢镇、大吉山镇、陂头镇、金龙镇、南迳镇、龙源坝镇、中寨乡、社迳乡、龙下乡。
旅游景点:境内有天龙山寺:梅子山:百盛塔:龙兴水库:南迳温泉度假村:李氏宗祠:雅溪围屋,狮子寨等景点。
三、定南定南县古属扬州域,建县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
全县辖7个镇、119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318平方公里。
全县总人口21万,其中县城人口8.02万,县城总建成区面积9.09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45.98%。
定南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誉为“赣粤门户·生态定南”。
江西于都县生活动态江西于都县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
本文将带您了解江西于都县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等方面,让您对这个地方有个全面的了解。
自然风光于都县地处赣江中游,四面环山,水资源丰富。
县境内有大面积的农田和茶园,是一个典型的山水田园风光。
长年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的植被茂盛,四季如春。
尤其是春季,桃花、樱花绽放,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赏花。
历史文化江西于都县历史悠久,据传说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人居住于此。
县内保存着不少古迹,如建于清代的文庙、庙前广场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于都县的历史文化底蕴。
经济发展于都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产品。
近年来,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
同时,县内的小微企业也在不断壮大,为当地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旅游资源除了自然风光之外,于都县还有不少值得一游的景点。
比如大面山风景区、都江源景区等,这些景点都能让您领略到江西于都县的独特魅力。
此外,县内的土特产也是不可错过的,比如于都茶、艾草等都有着独特的风味。
居民生活江西于都县的居民以勤劳朴实著称,他们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和谐。
居民们大多从事农业或者小商小贩等行业,生活虽然朴素但是幸福美满。
与现代都市相比,这里的生活更加悠闲惬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江西于都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无论是它的自然风光,还是它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都让人留恋不已。
希望您有机会能够亲自前往,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于都简介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357个行政村。
一是人口大县,总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83.7万人,人口规模为江西第四、赣州第一,拥有富余劳动力45万人。
二是千年古县,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
三是资源大县,钨、铅、碳石、锌、稀土等储量丰富,已探明矿种多达27种150处,开采价值较高,开发前景广阔,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
四是著名革命老区县,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诞生过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五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先后被列为国家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六是建设中的经济强县,2010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89.5亿元,增长14.4%;财政总收入6.35亿元,增长1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55亿元,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8亿元,增长2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7亿元,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增长18.8%;工业用电量2.8亿度;农民人均纯收入3573元。
于都简介概况于都,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作为赣州市场边户的县城,于都地理位置优越,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于都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曾是东金朝大将军张道陵的故里,也是明朝将军龙潭起义的发源地,因此被誉为“将军之乡”。
除了历史人物的影响,于都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古建筑、碑刻、祠堂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于都悠久的历史,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和学习。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于都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境内山川壮丽,水资源丰富,被誉为“绿色明珠”,有着丰富的森林、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广大的农田和山区景观各异,给人一种宜人的田园风光。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游客可以感受到纯净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享受身心放松和重拾活力的机会。
于都还是中国的农业示范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这里的农产品以丰富的种类和优质的品质而著称,如当地的优质稻谷、蔬菜、水果和茶叶。
特别是茶叶产业,于都被誉为“中国铁观音之乡”,产出的铁观音茶深受广大茶客喜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改革,于都已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
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设施便利,酒店、餐饮、购物等服务业不断发展。
各种特色的经济文化活动和旅游景点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总之,于都作为赣州市中部重要的市场边户县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业资源。
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农产品资源。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自然探索者还是美食爱好者,都可以在于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景点,感受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悠扬凝重的古典音乐响起,庄严肃穆、香烟缭绕中,于都土著正向上天求雨,紧接着,画面缓缓推出一个硕大的“雩”。
](一)这是一串长长的历史脚印——于都客家先民的脚印。
自打人类走出原始森林之后,他们便迈开双脚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于都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在这儿活动了,据考证,禾丰上湖塘遗址是于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遗址。
瞧,这些最早石制的以及陶质的生产工具和陶器等物不就是于都先民留下的历史遗址么?!另外新陂马岭岽、小溪大岭背和罗坳石尾、贡江宽石寨等多处商周文化遗址的发现,就更是进一步的记载了于都商周时期的古代文明史。
[镜头一一摇过历史留下的脚印]然而,商周时期的于都虽属扬州,而后又走马灯似的归属吴、楚、越等国,甚至秦始皇时期隶属于九江时都未曾建县。
直到公元前202年,历史在这儿潇洒地转了一个弯,汉中王刘邦在灭楚后派大将军灌婴挥师南下,勇猛的大将军“横扫千军如卷席”,于汉高祖五年一举击溃了南粤尉赵佗后在雩山之南四十里处(今贡江镇古田)开基筑垒,建立临时治所,并于次年(公元前201年)在于都正式建县,从而掀开了于都历史崭新的一页。
对于灌婴的建县功绩,历史不会忘记,于都人民更不会忘记。
他们曾在其筑垒处以刘邦赐号建昌文侯庙以资纪念(庙今已废),并用诗歌的形式将这一事件载入了于都史册:“灌婴旧垒在何许?或云汉代古田坪,或云唐时筑城处。
灌婴故国成烟尘,灌侯子孙谁其人?呜呼,独遗旧垒芜荆榛!”[云蒸雾卷,雩山屹立,波浪迭起,贡水奔流。
硕大的繁体“雩”字再度出现]我们知道“雩”原是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礼,简称“雩祭”。
因城北有雩山,所以古人“以山名都,以都名县”,故名“雩都”。
于都最早隶属豫章郡,为江西省最早设立的18个县之一,直到1957年汉字改革时“雩都”才简写成现在的“于都”。
那么纯客县的于都历史上为什么又被称为六县之母呢?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灌婴当年之所以选择了在于都适时建县,想必他首先看重的还是于都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吧。
于都县情简介于都县是江西第四、赣州第一的人口大县,地处赣州东部,距赣州中心城区65公里,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56个行政村,总人口100.4万,其中农业人口近80万。
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人文璀璨。
于都县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现在赣州的宁都、安远、瑞金、会昌、寻乌、石城等县都是后来从于都划出去建县的,所以于都又有“六县之母”的称号。
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这里诞生了书法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名臣等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
周敦颐、岳飞、文天祥等响当当的历史名人都与于都有不解之缘,并在于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这里还是著名的唢呐之乡,采茶戏享誉全国。
二是物华天宝,山清水秀。
于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种多达25种,钨、铅锌、石灰石、稀土等储量丰富,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
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71.2%,梅江、贡江穿境而过,水力蕴藏量38.7万千瓦。
三是天地造化,景点众多。
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集结出发地,这里有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毛泽东故居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江西省主要红色旅游区;有集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和北国草原风光于一身的江南第二大天然草场屏山牧场;有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丹山碧水的古罗田岩森林公园;温馨宜人的公馆温泉;有客家人文荟萃、千年古村的寒信村。
四是长征源头,红色故土。
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都诞生在于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于都进行过革命斗争。
当年,于都有6.8万人参加红军,1.7万人参加长征,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6336人,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也从此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并闻名中外。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各位团友,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于都,我是你们这次行程的导游小刘,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一览于都的风采。
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因西北有雩山而得名,1957年6月1日起因字生僻改“雩都”为“于都”。
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现在赣州的宁都、安远、瑞金、会昌、寻乌、石城等县都是后来从于都划出去建县的,故有“六县之母”之称。
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有“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
于都历史悠久,人文璀璨。
周敦颐、岳飞、文天祥等历史名人都与于都有不解之缘,并在于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
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晚,8.6万名红军将士,就是在这里从8个渡口,渡过了600多米宽的于都河,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
今天我们第一站游览的景点是位于县城东门渡口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的旧址。
这里原来只有一个简单的红军渡石碑,而今,已经建成开放了一个气势恢宏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广场,纪念碑上醒目地刻着“长征从于都出发”......纪念园是由游客服务中心、小广场与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组成,贯穿其中的步行道象一条飞舞的红飘带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
从游客服务中心的入口进去园内,在服务中心登记领好纪念馆的门票后开始游览。
往服务中心的左手方向走是主题雕塑,高7.5米,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5周年(2009年建成),底座长8.6米,表示8.6万名红军战士由此渡过于都河开始漫漫长征路,雕塑正面主题为“长征于都出发”,她体现的是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的情景。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赣州东部,贡江中游。
于都属丘陵低山地形,四周群山环抱,东、南、北三面地势较高,逐渐向中、西部倾斜。
境内东北为武夷山余脉,南为南岭山脉的九连山余脉,西北为雩山山脉。
中、西部是于都盆地。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改雩都为于都)。
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域含今于都、石城、安远、瑞金、会昌、寻乌诸县,故被誉称为河东六县之母县。
于都现有面积2893.09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占74%。
于都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古县,现已发展为赣州水果、食油基地县之一;原先以打铁、弹棉絮、补缸补锅等著称的传统手工业,现已发展有色冶金、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现代轻纺和食品加工等现代工业。
于都的钨、煤、石灰石等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323国道、319国道、赣龙铁路、蓉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于都现辖9个镇,14个乡,是赣州人口第一大县。
于都历史悠久,有“山明川秀,地丽物繁”之誉。
山川风物,名胜古迹甚多。
古时于都曾为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
20世纪30年代初期,其作为中央苏区主要组成部分,曾分设6县,中共赣南省委和赣南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
1934年10月16日,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纵队(统称中央红军),从于都城郊集结地渡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罗田岩、龙溪山、竹篙寨、皇固庵等都是历来闻名的游览胜地。
马安乡上宝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尤有许多革命纪念地,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更是名扬海内外的景观。
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景点群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景点群,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展示1934年8.7万中央红军将士出发长征的重要旧址群景区。
景区以革命旧址、旧居、长征渡口、浮桥、遗物、文物资料、革命纪念设施、模拟情景、革命故事,以及沙盘、图表、画、声、电、光等现代手段,反映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期伟大革命历史。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全貌
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位于赣州市西南部,素有“地界腾云出神州”之美誉,是
赣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于都县地处赣江河谷,境内山川起伏,河流纵横,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自然环境
于都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复杂多变。
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
均气温在17℃左右,四季分明。
县内林木葱郁,水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经济发展
近年来,于都县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和制造业,取得了
显著的经济成就。
特别是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历史文化
于都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县内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如黄金
大道、洞头禅寺等,深受游客喜爱。
同时,于都县还是赣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风情浓厚。
教育医疗
于都县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优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培养了一大
批人才。
在医疗卫生领域,县内医疗条件逐渐改善,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未来展望
作为我国的小康之县,于都县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县委、县政府将继
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于都县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以上是关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基本情况介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
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雩都简史历史沿革(1)五帝之高辛氏帝喾置九州,属扬州。
(2)唐尧,虞舜,属扬州。
(3)夏、商属扬州。
周武王克商,封仲雍之孙勾章于吴,地属吴。
《尚书·禹贡》,将上古时代全国划为九州,扬州为其中一州。
明嘉靖《赣州府志》记载:赣,古扬州域。
(4)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互相兼并。
公元前770—504年,属楚国。
公元前504—473年,属吴。
公元前473—335年,属越。
公元前334年—223年,属楚。
(5)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分全国36个郡,雩都属九江郡。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在故土上设立了楚郡,作为临时性地方政权机构,雩都地属楚郡范围。
过了二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废除封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分扬州置三郡,江以西为九江郡,当时江西境内没有设郡,只有二个县(即艾县,今修水一带;番县,今郡阳等地),雩都地属九江郡。
(6)汉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6—203年,属楚。
(7)西汉,公元前202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雩都属淮南国。
公元前201年,建县,属豫章郡。
迄今有2220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雩都、赣县、南野)之一。
因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6月1日起改名为雩都。
清·同治《雩都县志》记载:“汉高帝六年,颖阴侯灌婴定江南,分淮南置豫章郡属吴,始立县于东溪之阳,以北有雩山,故名雩都,今古田坪即治所也,隶豫章郡。
”灌婴(?~公元前176年),东周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雩都城隍庙(今梓山镇潭头村)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供奉的是城隍爷灌婴。
思考1:雩的含义?雩:形声。
字从雨,从亏(于yú),亏亦声。
“亏”为“圬”省。
“圬”意为“填平地面凹坑”。
“雨”和“亏”联合起来表示“让雨水把干涸的湖泽注满”。
本义: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于都县情简介
于都县是江西第四、赣州第一的人口大县,地处赣州东部,距赣州中心城区65公里,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56个行政村,总人口100.4万,其中农业人口近80万。
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人文璀璨。
于都县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现在赣州的宁都、安远、瑞金、会昌、寻乌、石城等县都是后来从于都划出去建县的,所以于都又有“六县之母”的称号。
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这里诞生了书法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名臣等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
周敦颐、岳飞、文天祥等响当当的历史名人都与于都有不解之缘,并在于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这里还是著名的唢呐之乡,采茶戏享誉全国。
二是物华天宝,山清水秀。
于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种多达25种,钨、铅锌、石灰石、稀土等储量丰富,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
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71.2%,梅江、贡江穿境而过,水力蕴藏量38.7万千瓦。
三是天地造化,景点众多。
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集结出发地,这里有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毛泽东故居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江西省主要红色旅游区;有集喀斯特地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貌、原始森林和北国草原风光于一身的江南第二大天然草场屏山牧场;有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丹山碧水的古罗田岩森林公园;温馨宜人的公馆温泉;有客家人文荟萃、千年古村的寒信村。
四是长征源头,红色故土。
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都诞生在于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于都进行过革命斗争。
当年,于都有6.8万人参加红军,1.7万人参加长征,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6336人,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也从此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并闻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