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1
我的家乡河南方城县作文
我的家乡是河南方城县,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西依伏牛山,东临淮河,南依南阳盆地,北靠黄淮平原。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和生猪、牛、羊生产基地。
我的家乡方城县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春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小河解冻了,河水叮叮咚咚地流着。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
夏天是我家乡最美的季节。
大地被晒得暖烘烘的,人们都在大树下乘凉。
那五彩缤纷的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走在田野里的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鲜花的芳香。
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高粱涨红了脸;稻谷笑弯了腰;玉米露出一排排整齐的牙齿;大豆也许太兴奋了吧!竟笑破了肚皮;苹果也涨红了脸;鸭梨也咧开了嘴……
—— 1 —1 —。
河南方城的美食特色或民俗风情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河南方城的美食特色或民俗风情作文篇1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
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
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
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
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
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牲口节的起源,据说与中国明朝皇帝朱元璋有关。
传说,朱元璋从小失去了父母后,生活贫困,被迫去给财主放牛。
这天,财主想起“马不吃夜草不肥”的.说法,硬逼干了一天活的朱元璋和长工们夜里去放牛。
朱元璋和伙伴们又累又饿,而财主却在家里花天酒地。
朱元璋气愤不过,指挥伙伴们偷来杀牛刀,大家一齐动手,杀牛的杀牛,烧火的烧火,不一会儿,一头活牛变成了一堆喷香的烤牛肉。
天快亮时,打着饱嗝的伙伴们发愁了,牛少了一头,财主定会变本加厉惩罚大家。
朱元璋低头沉思一会儿,指挥众人将剩下的牛肉藏起来,把牛尾巴插在山坡上,然后让一个小伙伴回去报信,谎说牛钻到地底下了。
待财主随着小长工气喘吁吁地爬上山发现黄牛真是钻到了地下。
地面上不见牛身,只露牛尾。
他气急败坏地拽住尾巴往上拉,谁知地底下真地“哞!哞!”叫了两声,财主只拉出一条牛尾巴。
后来,财主又命人挖地,结果什么都没有挖出来。
他垂头丧气,自认倒霉。
事后,伙伴们庆幸没有受罚,一边吃着剩下的牛肉,一边把牛鞭甩得噼噼叭叭响。
从此以后,人们为感谢耕牛,就把农历七月十五当作“牲口节”,意在感谢它为穷人谋福,希望它重新转世。
中原是农耕地区,大牲畜是家家耕地的主要“劳力”,秋耕又是牲口最繁重的劳动,人们把农历七月十五专门奉为“牲口节”,足见人们对牲畜的重视以及牲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生态·活力·和谐———方城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北隅。
全县辖16个乡镇,557个行政村(街),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万亩,总人口103万。
方城迄今已有7000年的文明史,因境内有中国最早的长城——楚方城而得名,古有“汉水以为池,方城以为城”的著名战争策论,是丝绸之路源头、古缯国遗址、中华曾氏祖根地、使圣张骞封侯地、陈胜故里、法圣张释之故里和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故里,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粮食生产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和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综开发重点县。
方城素有“五界一口”之称,境内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
人文自然资源丰厚,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5处,其中佛沟摩崖造像、古缯国遗址为国保单位;有博望坡古战场、望花湖、炼真宫、七十二潭、南水北调垭口等人文自然风景名胜80多处。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29种120余处,探明储量的有世界级特大金红石矿等10余种。
特色产业巩固发展,“方城金叶”牌烟叶为上海中华等名牌香烟重点原料之一,“方娇”牌小辣椒为国家优质品种,“裕丹神”牌裕丹参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
新兴工业茁壮成长,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多晶硅、人造金刚石、太阳能电池、风力发展等重点项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中等宜居城市已具雏型。
交通便利,距南阳机场50公里,距新郑机场180公里,焦柳铁路、兰南高速、S103线纵贯全境。
能源充沛,北临平顶山煤海,西有鸭河口火电厂,全国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开关站座落境内。
方城县县情简介中共方城县委方城县人民政府(2010年9月16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这丰收的金秋时节,各位闽南商风尘仆仆莅临方城考察洽谈项目,这是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此,我谨代表方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百万人民,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方城县情向各位嘉宾作以简要介绍。
方城县为南阳市辖县。
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北。
总面积2542平方千米。
总人口102万人(2006年末)。
方城县辖7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关镇、独树镇、博望镇、拐河镇、小史店镇、赵河镇、广阳镇、券桥乡、杨集乡、二郎庙乡、古庄店乡、杨楼乡、清河乡、柳河乡、四里店乡、袁店回族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关镇辖3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新华街居委会、民权街居委会、和平街居委会、安庄村、翟庄村、东关村、北关村、新建街村、三里岔村、南阁村、新民村、顺城关村、韦庄村、西关村、交通街村、南关村。
独树镇辖44个村委会:竹园村、平原村、招东村、招西村、常庄村、康庄村、朱沟村、张寨村、栗园村、姚庄村、板井村、周庄村、吴井村、马庵村、孙洼村、韩庄村、独东村、三里堡村、独西村、独北村、陈庄村、李洼村、张庄村、杏园村、白石咀村、马岗村、中信庄村、王岗村、代岗村、烟庄村、刘营村、棠树杨村、牛角里村、焦庄村、辛庄村、唐庄村、稻谷田村、小街村、砚山铺村、金银店村、前庄村、马库庄村、石相里村、黄庄村。
博望镇辖49个村委会:博望村、东风村、皮庄村、尚庄村、艾庄村、姜庄村、沈桥村、孟河村、张湾村、王张桥村、向庄村、罗庄村、湾街村、周庄村、朱岗村、郭街村、毛庄村、许庄村、郭老庄村、水饭店村、东李庄村、灵归铺村、董庄村、王庄村、王岗村、栗盘村、杨庄村、王彦庄村、柳树底村、赵楼村、曹河村、杨岗村、枣园村、池庄村、司洼村、朱庄村、秦王庙村、付村、关坡柳村、白河村、包庄村、前刘庄村、汪庄村、白庄村、沙山村、李良庄村、前荒村、胡家张庄村、梅林村。
拐河镇辖35个村委会:西关村、权庄村、黄土岗村、杨家庄村、西大麦沟村、姚店村、韩家村、白湾村、养马口村、王家营村、南王庄村、温庄村、崔庄村、赵庄村、石门村、胡庄村、徐沟村、东关村、曹庄村、二郎庙村、东大麦沟村、荆庄村、辛庄岭村、郭沟村、杓留村、白秀沟村、顺店村、各庄村、横山马村、许良庄村、聚合庄村、史家庄村、果木庄村、河套圆村、韩沟村。
沈阳方城简介和历史沈阳方城,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承载着东北乃至中国的历史脉络。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汉代古候城。
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的兴衰,但始终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屹立不倒。
沈阳方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自汉代以来,多以军事防御为主。
由于东北地区在古代多由少数民族控制,沈阳古城也因此历经了多次的兴废。
然而,即使在历史的波折中,沈阳方城依然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在东北的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辽代,在古候城遗址上修建了沈州城,奠定了沈阳方城的基础。
元代,将沈州城改为沈阳路,标志着这座城市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崛起。
到了明代,沈阳中卫的设置和大规模的城垣扩建,使沈阳方城的规模初具雏形。
扩建后的城墙基础向四周扩展,形成了明清沈阳方城的规模,并将旧土城改建为了砖筑城。
城内东西、南北两条主要街路与四座城门相通,形成了“十字街”格局。
后金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在北门即镇边门内兴建汗王宫,在沈阳中卫城十字大街中段偏东位置修建大衙门,即大政殿和十王亭等建筑。
汗王宫至大政殿之间的街道,后被称为“通天街”。
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进一步提升了沈阳方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对城市进行了规划和改造,扩建城垣的四门为八门:“东向者,左曰内治(小东门),右曰抚近(大东门);南向者,左曰德盛(大南门),右曰天佑(小南门);西向者,左曰怀远(大西门),右曰外攘(小西门);北向者,右曰福胜(大北门),左曰地载(小北门)。
”八座城门之内即为沈阳方城,使沈阳古城由原来的辽东卫城,晋级为古代都城。
这一时期的改造和扩建,使沈阳方城的城市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
在清代沈阳古城之内,有八条主要街路将八个城门交错连接,形成沈阳方城内独特的“井”字型街道。
这种街道布局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也使得城市的交通更加有序和高效。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沈阳方城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的家乡方城县——文医堂裕丹参的原产地丹参是中国的传统中药材,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
丹参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作为产区广泛,种植简单、生产恢复快的丹参,适宜种植在干旱少雨、水源短缺、沙质壤土的丘陵地区。
丹参的播种方式有三种,即种子、分根和扦插繁殖,以分根、芦头繁殖为主,但容易形成结构性发展短缺。
文医堂丹参的优势在于其公司丹参项目坐落在河南省方城县小史店镇,河南省方城县有着悠久的丹参种植历史,方城丹参被冠以“裕丹参”的称号起源于金代,鼎盛明清。
而且方城丹参在民间有着“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美誉。
河南省方城县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250千米桐柏山脉与400千米伏牛山脉交汇于此,在其境内绵延1000余千米,形成山区半包围式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独特,造就了丰富的药材资源,使方城成为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
文医堂丹参采用的河南方城裕丹参,其形似人参,而皮色红赤如丹,药材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折断呈放射性菊花状。
1991年南方城裕丹参获得“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博会“中国名牌产品”,2007年方城裕丹参被评选为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地理标志之一。
分根繁殖在早春2-3月栽种;种子繁殖于3月下旬播种,培育至5月下旬即可移栽,而南方宜于6月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或立秋前后播种,因丹参种子细小,发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齐,故多选用育苗移栽法;扦插繁殖,南方于4-5月,北方于6-7月,待根长3厘米时,移栽于大田。
为确保文医堂丹参原材料优秀的品质,文医堂药业有限公司对河南方城裕丹参种植合作社和农户进行统一培训、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采集的管理方法。
对方城裕丹参进行优良选中,引进道地野生裕丹参,建立种子繁育基地,繁育优秀种子种苗。
方城调研报告方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调研目的:了解方城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调研背景:方城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
在经济发展方面,方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行调研分析。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方城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教育医疗、交通网络、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方城的认知和评价,实地考察方城,观察和了解实际情况,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综合的研究报告。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自然环境:方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水系等,但同时也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水污染、森林减少等问题,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2. 经济发展:方城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相对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
需要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渠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产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3. 产业结构:目前,方城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较弱。
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教育医疗:方城的教育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学校和医院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不足。
应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教育医疗条件。
5. 交通网络:方城的交通网络相对落后,交通不便。
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6. 旅游资源:方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但旅游开发利用较为滞后。
应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增加旅游业对方城经济的贡献。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高环境品质。
2. 拓宽经济发展渠道,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 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4.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方城县木瓜产业发展概况一、基本情况方城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边缘,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
辖17个乡镇(办)557个行政村,总人口107.94万人。
耕地面积150.6万亩,有林地面积112.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6% 。
201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5.6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7.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3元。
方城县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4.5℃,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方城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我国南北分界线之一,已修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中线工程经过方城61公里。
方城县西北部和东南部多为侵蚀石质低山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适宜木瓜生长。
二、主要特点(一)木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规模较大。
据史料记载,方城县境内已有1000多年的木瓜种植历史。
方城种植的木瓜是光皮木瓜,又叫宣木瓜,有“万寿果”之称。
据《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具有较丰富的药用价值。
除此之外,木瓜香味清新持久,还可通过加工制成浓度更高、效果更好的上等香料。
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美容、香料和园林绿化等领域。
自上世纪90年代,方城县就把木瓜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栽植,示范带动,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狠抓不放。
至2014年全县共发展木瓜面积10万亩,已进入盛果期的有8万亩,年产木瓜30万吨,形成千亩以上示范村7个,百亩以上专业户100余户,全县木瓜综合效益达到了 2.6亿元。
(二)政府高度重视木瓜产业发展近年来,为了培育好木瓜这一富民产业,方城县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木瓜之乡”的战略目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科学规划,政策激励,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木瓜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
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示范带动,区域栽植,规模发展,打造基地,把木瓜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狠抓不放。
木瓜产业发展之初,县委、政府最先在柳河乡的段庄、孟庄、西峰三个行政村中培育典型,每个村培育一个示范户,建设一个示范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功效,消除群众顾虑,坚定发展信心。
中国县市概况--------方城县
方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东邻平顶山市舞钢市、驻马店市泌阳县;南接南阳市社旗县、宛城区;西与南阳市南召县接壤;北连平顶山市的鲁山县、叶县,总面积2543.18平方千米。
截止至2022年末,方城县常住人口86.14万人。
方城县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五条分界线上,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暖多变大风多,夏热雨大多旱涝,无霜期长,是河南省三大风区之一。
东周时期,楚国始建方城,先秦时称为阳城县,金国以方城为倚郭县置裕州,明朝洪武元年,省方城县入裕州,方城县的名称在阳城县、堵阳县、赭阳县等之间反复变更,其隶属也几经变更,1913年废裕州改置方城县,1927年由河南省直隶,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方城县属之,直至今日。
到2021年底,方城县辖2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凤瑞路266号。
方城县经济产业以粮食、现代化农业、轴承、超硬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新型建筑建材、旅游等为主导产业。
方城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河南省养牛、养羊大县培育县。
方城丹参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两品一标”产品17个,并已开发益母膏、丹参茶等特色文旅商品20余类、260余种。
2022年,全年
方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4:31.7:48.9。
方城县自古为北通中原,南控荆湘,东出齐鲁,西连“三秦”的战略要地,交通便利,有2条高速和1条铁路贯穿境内。
说说方城县的来历
方城县因楚时修筑的长城叫方城而得名。
方城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可供观赏的风景名胜80多处。
是距今七千多年的独树大张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西汉廷尉张释之祠,东汉——汉光武帝——刘秀饮马的扳倒井遗址和湖阳公主修行的炼真宫遗址,北魏雕凿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宋襄汉漕渠遗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等景观;有号称北武当的黄石山以及七峰山、大乘山、三贤山、望花亭水库等自然景观。
其中,大张庄、平高台古文化遗址、楚长城、文庙、博望故城、佛沟摩崖造像和红二十五军独树镇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实施文化强县新战略增强县域文化软实力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会议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方城县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如何把握机遇,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建议我县应适时确立并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增强县域文化软实力。
一、方城县概况及现有文化发展优势1、概况。
方城县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自然特征素称“五界一口”,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东北部是全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缺口。
方城县历史悠久,政区沿革夏商时属豫州;西周属缯、申;春秋战国属楚;秦置阳城县,属地阳郡;西汉为堵阳县,属荆州南阳郡;东汉、三国、西晋因之;北魏置方城县,属襄阳郡;隋唐宋仍为方城县,属唐州;金置裕州,属南京路;元明清仍为裕州,属南阳府;民国时为方城县,属汝阳道,后直隶河南省;建国后仍称方城县至今。
方城人杰地灵,文明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有着七千年文明历史的方城县,作为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同样占据其不可替代的位置,方城文化在促进中华文化健康发展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推进作用。
2、现有文化发展优势。
方城县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共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5处,有可观赏风景名胜80余处,被省旅游专家定位四级资源12个,三级资源55个,多数已经纳入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我的家乡方城县美景作文在中原大地的南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方城县。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独特的宁静与韵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
要说方城的美景,那得先从七十二潭说起。
七十二潭的潭水,就像一颗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这片大地之上。
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游玩。
沿着那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耳畔是清脆的鸟鸣声和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美妙乐章。
山路两旁,绿树成荫,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汪清澈见底的潭水。
潭水的颜色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时而碧绿,时而湛蓝,美极了!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踏入水中。
那水凉凉的,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
脚下的石头有的圆润光滑,有的棱角分明,踩在上面,就像在给脚底做按摩。
我小心翼翼地向前走着,突然发现了一条小鱼。
它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着,银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我悄悄地伸出手去,想要抓住它,可它却机灵地一闪,溜走了。
我不甘心,继续追逐着小鱼,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潭水的深处。
再往前走,就是一处瀑布。
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如烟如雾。
站在瀑布下方,感受着那飞溅的水花打在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瀑布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把整个山谷都唤醒。
我抬头望去,只见瀑布上方的悬崖峭壁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顽强地生长着,仿佛在向大自然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除了七十二潭,七峰山也是方城的一大美景。
七峰山的山峰连绵起伏,形态各异。
有的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有的像一只凶猛的狮子,还有的像一个可爱的孩子。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就像给山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
有一回,我和朋友相约去爬七峰山。
清晨,我们迎着朝阳出发。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充满了期待。
当我们来到山脚下,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心中既兴奋又有些紧张。
开始爬山了,起初的路还比较平坦,我们走得轻松自在。
但随着山势的升高,路变得越来越陡峭。
方城县烟叶种植基本情况介绍方城县植烟历史悠久。
晾晒烟种植始于380年前的明代崇祯年间,与原邓县同属河南省烟叶发源地,烤烟始于1918年,与襄城几乎同期兴起,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
1875—1904年间,方城烟叶曾应邀在印度尼西亚万国博览会参展,受到与会各国普遍好评。
由于方城县位于南北烟区的过渡地带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和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使烟叶质量不仅兼有南北烟区两地之长,而且又具独特风格风味,烟叶叶片厚薄适中,叶色正,光泽好,油分多,弹性强,香气量足,香味浓,余味纯净,杂气小,燃烧性好,在烟叶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958年,方城烟叶曾作为河南省参展烟叶选送中国农业展览馆参展。
由于所产烟叶外观质量好,内在化学成份协调,农残低,20世纪70—80年代曾远销东西欧及东南亚,深受国内外厂家欢迎。
自1999年以来,连续十年被南阳市政府评为烟叶生产工作先进县;2004年被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确定为优质烟原料供应基地;2006年被国家烟草局确定为全国十大优质烟科技示范基地之一;2008年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烟叶)产地;2009年被省烟草局确定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五乡十村”试点之一;2010年起被浙江中烟公司、吉林中烟公司确定为基地单元建设县;2011年被国家烟草局授予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
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副局长何泽华以及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主任、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刘国顺教授等上级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多次深入方城县烟区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并对方城县的烟叶生产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5年,全县12个植烟乡镇共种植烟叶自然面积3.2万亩,完成浙江中烟和吉林中烟两个基地单元建设任务,计划收购烟叶10万担(500万公斤),实现烟叶税收2700万元以上。
方城县域发展记2月22日,正月初七,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参加方城县三级干部会议的人员陆续来到县城。
华灯初上,行驶在兰南高速方城段,远远望去,可见一片流光溢彩、灯火辉煌,恍然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事实上,方城还只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处南阳盆地东北缘,辖17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万亩,人口120万。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方城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实践县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统揽,强化政治引领、党建引领、创新引领、规划引领、示范引领,持续抓好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粮食主产区、文化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奋力打造工业强县、服务业大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县,优化提升“大城建、大交通、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商贸、大生态”格局,聚力聚效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219.2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259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7亿元(按原口径计算完成10.7亿元),增长9%;财政总支出57.2亿元,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6亿元,增长11.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143元和11971.3元,增长8%和10.4%。
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前移,稳居南阳市前列。
五化联动厚植发展基础方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为此,方城肩扛“产粮大县”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实施“农业规模化、规模示范化、示范特色化、特色工业化、工业链条化”的农业“五化”发展战略,不断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农业规模化。
年均投入建设资金4亿多元,高效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农综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建设,整体提升国家“2011计划”现代农业试验区建设水平,建成高标准粮田54万亩。
生态·活力·和谐———方城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北隅。
全县辖16个乡镇,557个行政村(街),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万亩,总人口103万。
方城迄今已有7000年的文明史,因境内有中国最早的长城——楚方城而得名,古有“汉水以为池,方城以为城”的著名战争策论,是丝绸之路源头、古缯国遗址、中华曾氏祖根地、使圣张骞封侯地、陈胜故里、法圣张释之故里和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故里,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粮食生产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和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综开发重点县。
方城素有“五界一口”之称,境内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
人文自然资源丰厚,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5处,其中佛沟摩崖造像、古缯国遗址为国保单位;有博望坡古战场、望花湖、炼真宫、七十二潭、南水北调垭口等人文自然风景名胜80多处。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29种120余处,探明储量的有世界级特大金红石矿等10余种。
特色产业巩固发展,“方城金叶”牌烟叶为上海中华等名牌香烟重点原料之一,“方娇”牌小辣椒为国家优质品种,“裕丹神”牌裕丹参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
新兴工业茁壮成长,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多晶硅、人造金刚石、太阳能电池、风力发展等重点项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中等宜居城市已具雏型。
交通便利,距南阳机场50公里,距新郑机场180公里,焦柳铁路、兰南高速、S103线纵贯全境。
能源充沛,北临平顶山煤海,西有鸭河口火电厂,全国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开关站座落境内。
方城县县情简介中共方城县委方城县人民政府(2010年9月16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这丰收的金秋时节,各位闽南商风尘仆仆莅临方城考察洽谈项目,这是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此,我谨代表方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百万人民,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方城县情向各位嘉宾作以简要介绍。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缘,辖16个乡镇557个行政村,县域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积153万亩,总人口103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县和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农综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重点项目倾斜区。
方城历史悠久。
这里处于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接地带,迄今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
“方城”之名,因春秋时期的楚长城而得名。
夏商周时即有建制,古称“缯国”、“裕州”,是西汉外交家、博望侯张骞的封地和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廷尉张释之、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故里。
方城地理位置特殊。
这里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五条分界线上,东北部是全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垭口,素有“五界一口”之称。
方城人文自然资源丰富。
全县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5处,人文、自然风景名胜80多处。
较为著名的有:“长城之父”楚长城遗址、丝绸之路源头地标佛沟摩崖造像、中华曾姓祖根地、古缯国遗址、汉光武帝刘秀饮马处的扳倒井遗址、中国保存最完善的古驿站——接官厅、三国诸葛亮火烧博望坡遗址、北宋的“南水北调工程”——襄汉漕渠遗址、汉代湖阳公主修行的千年道观炼真宫、号称北武当的道教胜地黄石山、中原五大名寺之一的普严寺、大乘山省级森林公园、七峰山省级森林公园、望花湖风景区和方城岩画天书等人文自然景点景观。
方城基础条件优越。
能源供应充沛,这里北临平顶山煤海,西靠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鸭河口火电厂,处于华中电网中部。
全县现有11万伏输变电线路2条,35千伏输变电站12座,10千伏配变电线路56条,中国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开关站建成投用,西气东输工程贯穿全境。
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11.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190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在方城境全长60多公里,为南阳市通过线路最长的县份。
交通便利,焦枝铁路、豫01线公路、许平南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县城距南阳机场30分钟车程,距新郑机场90分钟车程。
县内通讯设施日趋完备,与国内外沟通便捷。
方城农业优势明显。
全县粮食总产连续四年保持在10亿斤以上,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90万亩。
其中,烟叶5万亩,收购量连续6年居南阳市第一;“方娇”牌小辣椒为国家优质产品,面积达到35万亩,被评为全国辣椒生产十强县;以裕丹参为主的中药材达到5万亩,“裕丹神”牌裕丹参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春播瓜菜面积达到10.7万亩,其中博望坡无公害蔬菜基地建成面积达4000亩;博望黄金梨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供应产品。
方城矿产资源丰富。
全县已发现矿种29个120余处,探明储量的有10余种,其中,金红石预计储量为5000万吨,为世界级特大型矿床,居全国之首;白云岩、滑石储量居全国前列,萤石储量居全省之冠,均为全国大型矿床。
方城特产的黄石砚始创于汉,盛行于宋,为全国五大名砚之一,曾获全国名砚展览评比石质、工艺双项金奖,畅销北美、东亚及港澳台地区。
方城石猴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猴雕刻老艺人王忠义被授予杰出民俗文化传承人。
近年来,方城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推动“工业强县、人才兴县、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实施项目、创新、品牌、服务“四个带动”,奋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文化旅游开发“五大突破”,努力打造生态、活力、和谐“三个方城”,经济社会发展逐渐驶入了快车道。
今年元至8月份,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6亿元,增长16.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9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9%和11.8%。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多晶硅、金红石、风力发电、金刚石等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坚持以建设“中等宜居城市”为目标,以开展“六创一迎”活动为载体,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强化管理,对外形象明显提升。
旅游开发稳步推进,建成AA级景区2处,望花湖风景区、炼真宫、大乘山森林公园、七峰山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初具接待能力。
同时,以省市县确定的“十件实事”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程度全面提高。
近年来,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我县规划建设了“一区两园”格局的方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目前,东园初步形成了多晶硅、硅光伏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西园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等绿色环保产业。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我县研究出台了《关于方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从用地、财税、服务等方面都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承诺。
对投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且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税利高,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的企业项目,经集聚区管委会对项目组织评审核定后,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供地;支持大企业、大集团自主建设“园中园”,按照集聚区总体规划,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由企业自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开发工业用地,自主负责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财税优惠方面,集聚区内新开工的企业项目,从投产经营之日起,所形成的当年税收县级财政地方留成部分的50%,连续五年奖励给投资者,用于扶持企业项目发展;对入驻集聚区的获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认证项目,由集聚区管委会按照“一项一策”的原则实行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
服务承诺方面,实行项目服务责任人制,由县处级领导、科级干部和项目引进人组成,对项目的立项报批、注册登记、证照办理、选址征地、建设施工、生产运行等全程负责协调服务;保证新开工项目达到征地红线外通水、通电、通路、通排污、通电话、通网络和场地平整;新开工项目一切县控行政性规费免收,一切县控技术性规费按国标下限优惠收取;同时,实行绿色通行证制度、企业创业卡制度、待遇平等制度、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制度等,为企业项目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各位企业家到我县投资发展,我们将以最优质的服务为客商创造最优越的发展环境。
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互信合作,一定能够实现互利双赢。
希望各位嘉宾在方城多走走、多看看,考察指导工作,共谋事业发展。
同时,通过各位嘉宾,诚恳欢迎更多的企业家到方城投资创业发展。
最后,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事业腾达,万事如意!谢谢大家!方城县县情简介中共方城县委方城县人民政府(2010年8月5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这骄阳似火的季节,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深圳进和实业有限公司投资项目考察团,顶烈日、冒酷暑莅临方城考察洽谈项目,这是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此,我谨代表方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百万人民,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方城县情向各位嘉宾作以简要介绍。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缘,辖16个乡镇557个行政村,县域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积153万亩,总人口103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县和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农综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重点项目倾斜区。
方城历史悠久。
这里处于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接地带,迄今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
“方城”之名,因春秋时期的楚长城而得名。
夏商周时即有建制,古称“缯国”、“裕州”,是西汉外交家、博望侯张骞的封地和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廷尉张释之、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故里。
方城地理位置特殊。
这里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五条分界线上,东北部是全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垭口,素有“五界一口”之称。
方城人文自然资源丰富。
全县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5处,人文、自然风景名胜80多处。
较为著名的有:“长城之父”楚长城遗址、丝绸之路源头地标佛沟摩崖造像、中华曾姓祖根地、古缯国遗址、汉光武帝刘秀饮马处的扳倒井遗址、中国保存最完善的古驿站——接官厅、三国诸葛亮火烧博望坡遗址、北宋的“南水北调工程”——襄汉漕渠遗址、汉代湖阳公主修行的千年道观炼真宫、号称北武当的道教胜地黄石山、中原五大名寺之一的普严寺、大乘山省级森林公园、七峰山省级森林公园、望花湖风景区和方城岩画天书等人文自然景点景观。
方城基础条件优越。
能源供应充沛,这里北临平顶山煤海,西靠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鸭河口火电厂,处于华中电网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