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 格式:ppt
- 大小:7.02 MB
- 文档页数:17
中国航空先知冯如冯如1883年生于广东恩平。
他自小聪颖,入私塾读书时已表现出有专门高的机械天才。
1895年他12岁时,随表亲来到美国。
先在旧金山,后到纽约。
白天在工厂作工,晚上读书。
10年之后,在机械和电学方面已有专门深的造诣,曾发明打桩汽机和其它机器。
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试飞成功第一架飞机,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打仗。
这两件事对冯如阻碍触动专门大,立志研究制造飞机,用以加强中国国力,振兴中华。
1907年秋,冯如得到当地华侨的资助,在旧金山奥克兰设厂研制飞机。
华侨青年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等先后作其助手参与飞机制造。
1908年4月,冯如制造成功了第一架飞机。
但飞机在试飞时没有成功。
接着,冯如对这架飞机进行了大量修改,设计成功第二架飞机。
1909年2月在试飞时,只飞起了十几米便摔了下来。
冯如并不丧气。
当时他父母多次来信催他回国与家人团圆,他周围亲友也劝他回来。
冯如婉谢了亲友,并宣誓说:“飞机不成,誓不回国”。
1910年2月下旬,奥维尔·莱特在洛杉矶表演飞行,冯如专程前往参观,然而只能在5千米以外观看,令他大失所望,但也激发了他奋发向上、自力更生研制飞机的决心。
冯如回到奥克兰后,连续研制飞机,但又两试两败。
先后6次受挫,而冯如始终奋斗不止。
1910年5月,正当冯如研制飞机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奥克兰东九街359号的厂房突然失火焚毁。
冯如只好到奥克兰以南的哥林达镇的麦园搭起临时架棚连续研制飞机。
通过连续6次失败和厂房失火,公司已耗去资金5384元,超过公司资本的90%,冯如面临极大的经济困难。
在这关键时刻,公司决定扩股,虽所得甚微,也是雪中送炭。
在认真总结历次失败教训,并吸取当时先进体会后,终于在1911年1月研制成功了一架新型飞机,称为“冯如2号”,并于1月18日试飞成功。
“冯如2号”飞机是参考寇蒂斯A型飞机设计的,但燃油箱改装在上翼面中央,机翼与尾翼连接的撑架间多架一副小撑杆。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我国设计师冯如试飞成功篇一: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叮咚我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研制成飞机。
苟无成,毋宁死!——冯如中国航空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一个人。
一个被誉为“中国民航第一人,中国航空之父,中国的莱特”等佳称的人。
他就是冯如。
冯如,原名冯九如。
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
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
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1903年,得知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冯如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
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
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
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毋宁死”。
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
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
《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
中国航天之父冯如冯如是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飞机设计家、制造家、飞行家,也是第一个飞机制造企业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8年,却带领中国航空事业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探索者和先驱者。
漂泊他乡,立下“航空救国”的奋斗目标!1884年,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让他从小就懂得了奋斗报国的道理。
冯如12岁那年,在美国旧金山务工的表舅回乡省亲,见冯家饥寒交迫,便带他出国做工养家,从此踏上漂泊异乡的远途。
初到异国打工的日子历尽艰难,他经常遭遇刁难、打骂和虐待,还多次被无理解雇。
艰难的处境、不公的待遇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顽强的斗志,他决心要为改变中国人被欺压的命运奋发图强。
虽然他当时经常工作时常高达12个小时以上,回家依然挤出后半夜的宝贵时间来学习。
目睹美国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后,他默默立下志向:“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
”为了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学成报国,他节衣缩食挤出学费,进入夜校攻读机器专业。
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冯如成为一名优秀的机器发明家,他不仅理论扎实,“三十六种机器无不通晓”,而且于技术领域多有突破。
当时无线电通信技术才刚刚问世,冯如改良的无线电传送机就“能发能收,电码灵敏”。
他设计的小型发电机,不但轻巧便捷,而且效率倍增,许多美国厂商都争相订购。
1903年12月17日,美国飞行家莱特兄弟自制飞机试飞成功,消息传来,冯如顿感振奋不已。
他敏锐地预料到飞机将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大有用途,于是决定将研究方向改投至对国家更有用的飞机制造中去。
“是(指机器研究)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事利器,莫若飞机,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当时,飞机技术才刚刚面世,欧美人也只将其视作一种新奇玩意,并未发现其巨大的武器潜力。
冯如却远识于未萌,提出了“航空救国”的主张:“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微特足以固吾圉,且足以摄强邻矣!”从此,“航空救国”便成了冯如人生的奋斗目标。
近代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我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这是冯如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
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轰鸣声,我们都仰头望去,只见一架飞机飞过。
“哇,那是什么呀?”我好奇地问。
小伙伴们也都一脸茫然。
这时,隔壁的爷爷走过来,笑着说:“那是飞机,是能在天上飞的机器呢。
”“真厉害啊!”我忍不住感叹道。
爷爷接着说:“咱们国家也有很了不起的人能造飞机呢,叫冯如。
”从那以后,我就对冯如有了特别的好奇。
后来我才知道,冯如从小就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远渡重洋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让中国也拥有强大的航空力量。
在国外,他日夜不停地钻研,克服了无数的困难。
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在简陋的条件下努力尝试。
“咱们一定能行的!”他总是这样鼓励大家。
终于,冯如成功地制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架飞机。
当飞机翱翔在天空中的那一刻,冯如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做到了,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争了光!
想想我们现在能看到飞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不正是因为有像冯如这样的伟大人物吗?他们为了祖国的强大,不惜付出一切努力。
他们难道不伟大吗?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他们吗?
冯如的事迹让我明白,只要有梦想,有决心,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我们也要像冯如一样,为了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啊!。
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叮咚我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研制成飞机。
苟无成,毋宁死!——冯如中国航空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一个人。
一个被誉为“中国民航第一人,中国航空之父,中国的莱特”等佳称的人。
他就是冯如。
冯如,原名冯九如。
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
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
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1903年,得知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冯如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
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
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
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毋宁死”。
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
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
《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
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因此,他婉言谢绝邀请,并于1908年5月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
苟无成毋宁死: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冯如回国后制造的飞机(与助手合影)191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人头攒动,天气晴朗,冯如驾驶中国人本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凌空而上,在天空中操纵自如,地面掌声不绝于耳。
就在数个月前,冯如驾驶这架飞机进行了第一次航空飞行表演,却由于故障,飞行数丈后即降落,飞机也有所损坏。
此刻的冯如一定十分渴望成功。
为使飞机飞得更高,冯如将两手所持的机关一抽,不料用力过猛,飞机失速坠落至竹林里。
冯如被抛出机外,头、胸、股各部皆受重伤。
事后,因抢救不及时以致失血过多,冯如以身殉国,时年29岁。
弥留之际,冯如仍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可见,冯如早抱以身殉国之心,为祖国航空事业至死不渝!知耻后勇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日本强占旅顺口、大连和中东铁路。
远在美国的冯如经过10年的实践和学习,这时已是一位出色的机械师和发明家,对祖国的不幸,他感到痛苦不已。
恰当此时,美国人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
于是,冯如誓言:“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从那以后,这种“苟无成,毋宁死”的决绝精神一直支撑着冯如“航空救国”的理想。
同时,冯如还提出了我国最早的军事航空理论,他言道:“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
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这种主张可说是15年之后意大利人朱里奥·杜黑“制空权”理论的先声。
1909年9月23日首次报道冯如飞行的美国报纸《旧金山观察者》百折不挠1907年9月,冯如和他的助手们租赁了一间厂房,开始了飞机研制工作。
然而,这条发明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艰辛。
首先是资金匮乏,冯如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玉器,到当地华侨中募集资金,仅凑得1000余美元。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由谁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冯如发明的。
公元1909年,中国技师冯x自己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翱翔,它距离世界上第一架飞行器升空仅六年,而性能却超过同时代各国的飞机,这条消息一公布,立即震惊了全世界的航空界。
冯x(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冯xx,字鼎三,广东恩平人,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是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恩平的一个贫农家庭。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第二次制造飞机并试飞获得成功,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他的一生,是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他创造了“六个第一”,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华兴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冯如: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原名冯九如。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
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科技,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出现了两件轰动世界也震动冯如的大事。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
这两件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
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
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毋宁死”。
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
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
经过多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冯如这架飞机称为“冯如1号”,与莱特型飞机相似,也是双翼、构架式机身,发动机安装在下翼中央的推进式、鸭式操纵面布局的飞机。
其方向舵也像莱特型飞机,但改进了着陆装置,起落架末端安装着4个轮子。
1909年9月21日傍晚,“冯如1号”正式试飞。
冯如驾机迎着强风起飞,升至4.5米高,环绕一个小山丘飞行,飞行了约800米,显示了他的飞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从而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
浅谈冯如及冯如精神姓名:***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会计11—03浅谈冯如及冯如精神提起飞机的发明者和制造者,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的莱特兄弟。
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美国政府将最大的空军基地命名为“莱特基地”,并在他们的家乡俄亥俄州的德顿附近修建了一座著名的“莱特大学”。
殊不知,一位与莱特兄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利坚的大地上,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冯如。
(一)冯如生平简介冯如,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广东恩平人。
12岁随舅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艺,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之后,他萌发出制造飞机救国的思想。
1905 年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从此开始致力航空事业,发誓:“苟无成,无宁死!”。
在爱国华侨大力资助下,创办飞机制造公司,历经千辛万苦,克服无数困难,终于1909 年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
次年,又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先进的“顿异前制”飞机。
10 月,参加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比赛,获得比赛第一名。
1911 年3 月,谢绝美国的重金聘用,毅然带着两架自制飞机投到祖国怀抱。
为了开通民智,宣传航空知识,于1912 年8 月25 日,在广州燕塘为民众作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受重伤牺牲。
弥留之际,勉励他的助手“勿因是而失其进取心”,至死念念不忘祖国的航空事业。
(二)冯如精神内涵中国航空百年,始于冯如先生的那次伟大的飞行。
可以说,是冯如先生开创了这个时代。
冯如先生以其短暂的一生,却做出了不凡的伟业。
尤其是他所展示出的种种品格、精神,至今照耀着中国百年航空史。
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之父”,他之于中国航空,如莱特兄弟之于世界航空。
对于今天的航空界,甚至对于当代的每一个国人来说,“冯如精神”都是一种不可忘却的至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一己之力支撑国家梦想1908年4月,冯如在奥克兰市的麦园进行试飞,他的朋友们为了安全起见,劝他换一个人试飞。
冯如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他对朋友们说:“生命不足惜,只要中国的飞机能够飞上天,死也值得。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疯子”,他们执着于一些令人费解的事业,抛家舍业、废寝忘食、舍生忘死。
人类最终因为这些人的疯狂而获得政治改良和技术进步。
在近代中国为数不多的“疯子”里,就有一个叫冯如。
一百年前,冯如驾驶自己亲手制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腾空而起,翱翔在南国的天空,那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几分钟之后,飞机坠落,冯如受重伤后,不治身亡,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儿时做着“工程师”的游戏1884年1月12日,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户贫农家庭。
他出生的那一年,法国人挑起中法战争,把大清王朝南方边陲的属国越南夺走。
战争波及两广,使冯家这样的农家感受到更大的生活压力。
冯家种田为生,兼职挑夫肉贩,农闲时也做些采集、贩卖中药材和稻谷的小买卖,原本日子还过得去。
战后,乡下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冯如也因此没有受到过完备的教育。
他七岁到十一岁时在家乡读过两年私塾和在邻村学校半工半读过两年,文化至多不过初小水平。
八岁时冯如在邻村的书馆就读,老师叫冯树仪,教学生传统启蒙课本,还有珠算、信札等生活常识。
冯老师喜欢给孩子们讲述《三国演义》和《封神榜》等小说,其中冯如最喜欢的就是《封神榜》中辛环和雷震子在空中大战的故事。
因为家境贫寒,冯如念到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
如果说有“生而知之”者,冯如恐怕可以勉强算数,出身农家的他从小就做着“工程师”的游戏,他用竹材扎风筝、用火柴盒等制作车船模型。
他曾经制作并成功试飞了翼端呈椭圆形的大型风筝,能够在两边各悬挂着一个小木桶为负重的情况下飞到近百米的高度,一时成为乡间奇闻。
1898年,父母就为十六岁的冯如说了媳妇,这是一桩典型的包办婚姻,女方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的梁三菊。
婚后不久,冯如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抉择。
1909年9月21日——“中国航空之父”驾驶飞机完成首飞作者: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第17期“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在12岁时随父亲到美国谋生。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他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建立了一个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
1909年9月21日傍晚,在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一架飞机腾空而起,驾驶员是中国人冯如,这是他的第一次试飞。
当飞行了0.8千米、离地4.57米准备进行一次转弯时,螺旋桨突然停转,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无大碍。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螺旋桨桨轴螺丝拧得太紧,致使桨根断裂。
1911年2月,冯如谢绝了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
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
1989年,“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成为美国第一个直接专用探测木星的航天器。
飞船配备了摄像机、近红外勘测分光仪、磁强仪、测云仪、大气结构仪等17种科学仪器,在前往木星的旅程中,它发现了首个属于小行星的卫星。
经过7年的漫长飞行,“伽利略”号于1995年12月进入环木星轨道,并利用轨道器释放了一枚木星大气探测器,获得了有关木星大气层的第一手探测资料,是美国发射的最成功的探测器之一。
“伽利略”号共飞行了45亿千米,绕木星飞行了34圈,观测结果大大增进了人们对木星和4颗木星卫星的了解,它的终结日期比原计划晚了6年。
由于燃料的消耗,且在发射前并未进行无菌处理,为免与木卫二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号于2003年9月21日以50千米每秒的速度墜落木星大气层,结束了它长达14年的任务。
美国科学家摩尔根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他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866年9月25日,摩尔根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他自幼热爱大自然,童年时代即漫游了肯塔基州和马里兰州的大部分山村和田野,还曾经和美国地质勘探队进山区实地考察,采集化石。
朝花夕拾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花生寮社区,绿树掩映下,矗立着这样一尊雕像:他身着飞行服,头戴飞行帽,昂首挺立,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来往的行人,总要在此驻留片刻,细细端详,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这,就是冯如的雕像。
冯如,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造出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
他短暂的一生似流星在天河中坠落,他的英魂却似旭日从这里升起,照亮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前路。
聪颖多奇想冯如原名冯九如,1884年出生在广东恩平牛江镇杏圃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排行第五。
冯如在村中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优异。
他作文时常常流露出奇思妙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
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
冯如还经常创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
他制作了一只像大鸟的风筝,两只翼吊着两个小木桶,当风筝乘风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变成了小风袋,巧妙地起到了平衡飞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连连称奇。
恩平是广东有名的侨乡,很多人赴海外谋生。
冯如16岁时,随舅父到了美国旧金山。
在那里,他目睹了美国机器工业的强大,内心受到巨大触动。
他在日记中写道:“尝谓国家之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于机器。
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
”他深刻认识到机器工业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白天,他在工厂做工,晚上学习各类技术知识和英语。
经过学习积累,他精通了机械和电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设计制造出了小型发电机、抽水机、打椿机、无线电报机等一批机器,在美国社会得到广泛赞誉。
试飞成功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自制的世界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冯如被这一发明所吸引。
1904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爆发。
1905年9月,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和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大连及附近海域转让给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也交给日本。
浅谈冯如及冯如精神姓名:***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会计11—03浅谈冯如及冯如精神提起飞机的发明者和制造者,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的莱特兄弟。
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美国政府将最大的空军基地命名为“莱特基地”,并在他们的家乡俄亥俄州的德顿附近修建了一座著名的“莱特大学”。
殊不知,一位与莱特兄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利坚的大地上,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冯如。
(一)冯如生平简介冯如,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广东恩平人。
12岁随舅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艺,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之后,他萌发出制造飞机救国的思想。
1905 年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从此开始致力航空事业,发誓:“苟无成,无宁死!”。
在爱国华侨大力资助下,创办飞机制造公司,历经千辛万苦,克服无数困难,终于1909 年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
次年,又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先进的“顿异前制”飞机。
10 月,参加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比赛,获得比赛第一名。
1911 年3 月,谢绝美国的重金聘用,毅然带着两架自制飞机投到祖国怀抱。
为了开通民智,宣传航空知识,于1912 年8 月25 日,在广州燕塘为民众作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受重伤牺牲。
弥留之际,勉励他的助手“勿因是而失其进取心”,至死念念不忘祖国的航空事业。
(二)冯如精神内涵中国航空百年,始于冯如先生的那次伟大的飞行。
可以说,是冯如先生开创了这个时代。
冯如先生以其短暂的一生,却做出了不凡的伟业。
尤其是他所展示出的种种品格、精神,至今照耀着中国百年航空史。
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之父”,他之于中国航空,如莱特兄弟之于世界航空。
对于今天的航空界,甚至对于当代的每一个国人来说,“冯如精神”都是一种不可忘却的至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航空设计师之冯如2009年11月10日 07:42:20 来源:新华网综合冯如冯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冯九如,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
广东恩平人。
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
他是中国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和飞行的第一人。
冯如被美国报纸赞为"东方莱特"。
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殉职,遗体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今黄花岗公园)。
冯如2号机在准备飞行图为冯如(左1)与3名助手。
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00年前的一个黄昏。
1909年9月21日,美国奥克兰市郊匹满高地的伍·吉·典梓农场。
一架升降舵装设在飞机前部的鸭式布局轻型飞机在农场崎岖不平的地面上由慢而快地滑行着升上天空。
地面上观看的人群爆发出欢呼的呐喊:"飞起来了","成功了""上天了"……几个简单的中文词汇惹得白人农场主和太太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跑出屋子,向飞机起飞的小土山方向眺望。
他看到在一群衣衫简朴的华人疯了一般地蹦跳着朝天空挥动手臂,在他们的头顶上方,一只奇怪的大鸟正在围绕着小土山,作椭圆形航线的绕空飞行。
100年前的那个傍晚,几万万中国人谁也没有听见远隔太平洋的异国土地上这微弱、单薄的呐喊。
今天,这呼喊却穿过100年的电闪雷鸣,越来越响亮地震荡着全体中国人的耳膜--那个驾驶着简陋的飞机在10~15英尺之间的低空飞行了约半英里航程的年轻、挺拔的身影,犹如一道永恒的闪电,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天空上--冯如。
——中国航空之父,首位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
“冯如二号”等比例模型。
幼年遭遇奠定"国家富强"的远大志向冯如,被美国人誉为"天才的发明家",他走过了一条与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中国人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