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练习及答案讲述
- 格式:doc
- 大小:557.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指出下列化合物能量最低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答案:⑴. π-π* ⑵.n-σ*⑶.n-π* ⑷. n-σ* ⑸. п-п*2.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⑴.⑵.CH3-CH=CH-CH=CH2 CH2=CH-CH=CH2 CH2=CH2(3).CH3I CH3Br CH3Cl⑷.⑸.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答案:⑴以环己酮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⑵以乙烯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CH3-CH=CH-CH=CH2>CH2=CH-CH=CH2>CH2=CH2⑶杂原子的原子半径增大,化合物的电离能降低,吸收带波长红移。
n ® s*CH3I>CH3Br>CH3Cl⑷以苯环为基准,硝基苯增加p-p共轭,氯苯增加p-p共轭,UV吸收红移。
⑸反式异构体的共轭程度比顺式异构体更大。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3.指出哪些化合物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1) (2)CH3CH2OCH(CH3)2(3) CH3CH2C≡CH(4) (5) CH2=C=O (6).CH2=CH-CH=CH-CH3答案: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的化合物是⑷,⑸,⑹。
4、图8-32和图8-33分别是乙酸乙酯和1-己烯的红外光谱图,试识别各图的主要吸收峰:答案:图8-32己酸乙酯的IR图的主要吸收峰是:①.2870-2960cm-1为-CH3,>CH2的V C-H碳氢键伸缩振动。
②.1730cm-1为V C=O羰基伸缩振动。
③.1380cm-1是-CH3的C-H弯曲振动。
④.1025cm-1,1050CM-1为V C-O-C 伸缩振动。
图8-33,1-己烯的IR图主要吸收峰是①.=C-H伸缩振动。
②.-CH3,>CH2中C-H伸缩振动。
③.伸缩振动,④.C-H不对称弯曲振动。
⼤学物理答案8.第⼋章第⼋章热⼒学第⼀和第⼆定律思考题8-13 强光照射物体,可以使物体的温度上升,导致物体内能的改变。
试问这⼀过程属于热量传递还是⼴义的做功。
8-14 储⽓瓶中的⼆氧化碳急速喷出,瓶⼝处会出现固态的⼆氧化碳----⼲冰。
为什么?8-15 ⽇常⽣活中有“摩擦⽣热”的提法,从物理上讲正确的表述是什么?8-16 有⼈说:只有温度改变时,才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这种说法正确吗?试举例说明之。
8-17 微元dW、dQ和dU与具体微元过程有关吗?微元dQT呢?8-18 参考§8.4关于开尔⽂表述与克劳修斯表述等价性的证明,试⽤反证法证明卡诺循环与克劳修斯表述的等价性。
8-19 等温膨胀过程的熵变⼤于零,有⼈说这表明此过程是不可逆的过程。
这种说法正确吗?8-20 基于克劳修斯表述证明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8-21 定义状态量焓H=U+pV。
对准静态且只有压强做功的过程,证明dH=Tds+Vdp,并说明该量在等压过程中的物理意义。
8-22报载,⼀⼩孩在夏季午睡时,由于长时间压着⼀个⼀次性打⽕机,导致打⽕机破裂,其⽪肤轻度冻伤。
试思考其中的物理原因。
8-23 ⼀般来说,物体吸热(放热)温度上升(下降),其热容量为正值。
但是对于⾃引⼒系统,热容量可能取负值。
试以第七章例7.3为例说明之。
习题8-1 某⼀定量氧⽓原处于压强P1=120atm 、体积V1=1.0L 、温度t1=27摄⽒度的状态,经(1)绝热膨胀,(2)等温膨胀,(3)⾃由膨胀,体积增⾄V2=5.0L 。
求这三个过程中⽓体对外做功及末状态压⼒值。
解:112120, 1.0,300 5.0p atm V l T K V l====氧⽓的775225p vC R R C γ=== (1)绝热膨胀:111611122212() 1.2810a V p V p V p p P V ---===? 1412[1()] 1.44101V pVW J V γγ-=-=?- (2)等温过程:111611122212() 1.2810a V p V p V p p P V ---=∴==? 1412[1()] 1.44101V pVW J V γγ-=-=?- (3)⾃由膨胀,T 不变 622.4310a p P =? W=08-2 将418.6J 的热量传给标准态下的5.00×10-3kg 的氢⽓[Cv,m=20.331J/(mol.k)] (1) 若体积不变,这热量变为什么?氢⽓的温度变为多少? (2) 若温度不变,这热量变为什么?氢⽓的压强及体积变为多少? (3) 若压强不变,这热量变为什么?氢⽓的温度和体积变为多少?解:(1)V 不变5131416.8, 1.01310,273.15 510Q W U Q J P Pa T K M Kg-?=+?∴?==?==?50, 8.05522M QW Q U R T T KM R µµ?=?=?=∴?== 273.158.05281.2()T K ∴=+=(2)T 不变12211123111111 0, 1.0775.610QMRT V VMU Q W RT Ln e V V MRT MPV RT V m P µµµµ-===∴===∴==?223112225.610 1.0776.0310() 9.4110 ( )PV V m P Pa V --∴=??=?==? (3)P 不变22321212221211111 , 5.85(),72273.15 5.7279.0()5.7210P MQQ C T T K M R T K V V T MRTT MRT V V m T T T PT P µµµµ??===∴=+======?1125()121.6 299.02M W P V V J U R T J µ=-=?== 计算结果Q U W ?≠?+是因为Cp 和Cv 近似取值,若取实验值20.331,28.646v p C C ==可得:25.845,279.0,297.1T K T K U J ?==?=8-3有20.0L 的氢⽓,温度为27摄⽒度,压强为P=1.25105pa 。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析(2> CH S—CH—CH—CH=CH2 > CH】YHYHYH* > CH T—€H a(3) CH3I > CH3Br > CH3C1NO2(5)反-1,2-二苯乙烯>顺一1,2-二苯乙烯3-解: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的是(4八(5)、(6)。
4.解:乙酸乙酯=2980^2850 cm^1为甲基、亚甲基C-H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1 742 cm—L为C=O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匕1 374 cm"1为甲基C」H弯曲振动产生的吸收Mh]240 cm^和1047 cnT】为C—O- C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
1—己烯【3070 cm"1为=C—H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2960-2866 cm"1为甲基、亚甲基C—H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1S41 cmT为碳碳双键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鼻1460 cm-1和1370 cm"】为C—H弯曲振动产生的吸收峰;910 cm-1为RCH—CH3式烯绘C-H面外弯曲振动产生的吸收峰,乩(1)舸者c—C和C—Q的伸箔振动峰与后者的C—C和-一OH的伸缩振动峰有很大憧别I (2)=C-H面外弯曲振动中,反式和孤式产生的峰有但别丿<3)前者具有共無结构,C—O伸缩振动吸收峰较启者的波数低'<4)积累二烯烽申C—C—C伸端抿动吸收峰与孤立二烯烂的C = C伸縮振动吸收蜂宥饨别,C5)前妾的C—C—C [申缩振动与后者的E—C—N的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有区别.6.糠t不堰和度U=8+l-0.5Xe = 6>4t可能有苯环.3300 和2110沁一1的吸收峰说明有Y—H t3 0S0 cm-] J 600 cm'1J 5()0 cm^1吸收峰说明有笨环?75€ cm'1和&91 m 1 吸收峰说明苯环上是单履代.再结合题中所已知的化学性质’可推得该化合物E的结构足:C^CHH S C\ b/H11.解:(1) CHjCHzCH^CH,&V&(2) c —cH /b ^CHja入>5.abba(3) CH S CH,OCH 2CH 5&A&a b b a (4) QH 5CH ?CH ,CH , a b ・c d&>&>&>&(5) CUCHCHzCl九〉A a b(6) CICH,CH 2CH,Br a b c(7) CHsCHO仇>&(8) C HjCOOCH^CH,矗>&>&12.解「在室温下,环己烷的两种构象转换很快,6个4键质子和6个€键质子处于平均的环境中, 所以其:H NMR 中质子只有一个峰;当温度降至一100弋时,环己烷两种构象转换速度很慢,所 以在】H NMR 谱图中,a 键质于和e 键质子各有一个单峰,即西个峰.13.解'不饱和度U=9+l-0・5X12 = 4.说明可能冇苯!H NMR 谱中古约为 7.0 的信号以及 IR 谱 3030 cm"1 J602 cnT' J 500 cm^1 J 462 cm'】 这些吸收谱带都说明有■苯环存在.根据不饱和度,除苯环外,分子中剩余的部分只能是烷基. 由】H NMR 谱可推得•可能得烷基为一CH :和-CH 2CH S e 再由IR 谱知,780 cnT*和680 cm"1 处有较强的吸收•这是间二取代苯的特征谱带.因此该化合物的结构为,8.解$ (1)两个$(2)四个M3)四个;(4)两个$(5》四个)(6)—个$(7)三个.(8〉五个。
有机化学习题与解答《有机化学》重点课程建设组编印2012.10目录第一章绪论---------------------------------------------------------4 第二章烷烃---------------------------------------------------------5 第三章单烯烃------------------------------------------------------12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18 第五章脂环烃------------------------------------------------------28 第六章对映异构----------------------------------------------------34 第七章芳烃--------------------------------------------------------45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54 第九章卤代烃------------------------------------------------------60 第十章醇酚醚----------------------------------------------------74 第十一章醛酮-----------------------------------------------------84 第十二章羧酸------------------------------------------------------92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95 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97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101 第十六章碳水化合物-----------------------------------------------104 第十七章蛋白质和核酸---------------------------------------------113 第十八章甾萜化合物-----------------------------------------------116第一章绪论习题1.甲基橙是一种含氧酸的钠盐,它的含碳量51.4%、氮12.8%、硫9.8%和钠7.0%,问甲基橙的实验式是什麽?2.胰岛素含硫3.4%,其分子量为5734,问一分子中可能有多少硫原子?3.元素定量分析结果,指出某一化合物的实验式为CH,测得其分子量为78,问它的分子式是什麽?4.根据键能数据,当乙烷(CH3-CH3)分子受热裂解时,哪种共价键首先破裂?为什么?这个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5.写出下列反应能量的变化?6、根据电负性数据,用和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原子。
教研室:有机物化化工教研室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教研室:有机物化化工教研室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研室:有机物化化工教研室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讲稿共轭体系在近紫外区()有强吸收孤立烯烃在近紫外区内无吸收232nm⑵弯曲振动(δ):组成化学键的原子离开键轴而上下左右的弯曲。
弯曲振动时,键长不变,但键角有变化。
②:面外弯曲3、原理(3)炔烃ν≡C-H :3320~3310cm-1(强)尖吸收峰=(2×11+2-24)/2=0,说明为开键饱和烃。
=[(2×7+2)-8]/2=4 可能含苯环1450cm-1三组吸收峰,为苯环的ν C=C,3030cm-1为苯环的通常发生共振吸收有两种方法(核磁共振仪的两种工作方式)的电磁辐射进行照射样品,改变外加磁感应强度B0,引起共振叫做扫场;。
质子所感应到的外界磁场强度减弱了,即实际上作用于质子的磁场强度要小一点(百万分之几)。
这时,我们说质了受到屏蔽作用,在标准之右为正值,在标准之左为负值,δ值与屏蔽作用成反比,两个组峰的峰面积是不同的,衡量其面积之比是3 :2,恰好是子数之比。
核磁共振谱不仅揭示了各种不同H的化学位移,并且还表示了各种不同+1/2,-1/2)自旋偶合时,则裂分为一组二重峰,该二重峰之间自旋的相互影响称为自旋偶合。
自旋偶合使核磁共振谱中信号分裂为多重峰。
如乙醚裂分后峰的总面积=裂分前的峰面积。
相邻两个裂分峰间的距离称偶合常数的大小表示偶合作用的强弱,偶合常数不随外磁场的改变而改变②偶合作用通过成键电子传递,通过重键的偶合作用比单键大。
也必须是立体化学等性的,上两个质子的环境是不同的,(无法绕单键旋转使之成为相同);这两个质子不各质子轮流被另一原子Z取代,取代后得到同样的产物(或对映体)那么这两个质子是化学等性的。
我们不考虑构产生磁不等价的原因:单键旋转受阻时产生磁不等价质子:如低温下的环己烷。
第一章 绪论 和 第二章 烷烃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其结构式1、(CH 3)2CHCH 2CH 2CH(C 2H 5)2233、2,5-二甲基庚烷二、选择题1、下列自由基稳定性最高的是( )2、(CH 3)2CHCH 2OH 与(CH 3)3COH 是什么异构体? ( )(A )碳干异构 (B) 位置异构 (C) 官能团异构 (D) 互变异构.3、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底排列( )a. 正戊烷,b. 异戊烷,c. 正己烷,d. 2-甲基戊烷(A )a>b>c>d (B) d>c>b>a (C) c>a>d>b (D) c>d>a>b4、甲烷分子中四个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何种轨道成键?[ ]a. SP 3杂化轨道;b. SP 2杂化轨道;c. SP 杂化轨道;d. P 杂化轨道。
5、自由基最稳定的是( )CH 3CH 2CH 2=C-CH 2A.B. C.CH 236、下列自由基最最稳定的是( )A CH 3CH .CH 3B PhCH 2C .H 2. C PhC .H.CH3三、机理题完成反应,并写出一元溴代的反应机制:CH 3Br 2CH 3CHCHCH 2CH 3CH 3CH 2CH 2CHCH 2CH 3CH 3CH 3CH 2CCH 2CH 3CH 3A:B:C:答案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其结构式12、2-甲基-3-乙基己烷3、323二、选择题1、C2、B3、D4、A5、C6、C三、机理题Br:Br –—–→ Br · + Br ·CH 3+Br ·CH3+·BrH CH3·+Br 2CH 3Br+Br ·第三章 单烯烃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其结构式1、2、 3、CCCH 3BrBrC 2H 534、4,4-二甲基-2-戊烯5、1-戊烯-4-炔二、填空题1、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是( )2、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是 ( )3、3三、选择题1、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2、将下列碳正离子稳定性由强到弱排列为序( )(A)a>b>c>d (B) d>c>b>a (C) c>a>d>b (D) a>d>c>b3、苯己烯用热KMnO 4氧化,得到什么产物?( )CH 2COOH CH —CH 2OH COOH CH 2CHO (A) (B) (C) (D) OH4、将下列化合物的氢化热由大到小排列 ( )CH 3CHCH CH 2H 3Ca.CH 3CH 2C CH 2CH 3b.(CH 3)2CCHCH 3c. (A )a>b>c (B) b>c>a (C) c>b>a (D) c>a>b5、较稳定的碳正离子是[ ]a 叔碳正离子b 仲碳正离子c 伯碳正离子d 甲基碳正离子6、乙烯分子中碳原子以何种轨道与其它原子成键?[ ]a SP 3杂化轨道;b SP 2杂化轨道;c SP 杂化轨道;d P 杂化轨道。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测定有机物的结构,是研究未知有机物和鉴定有机物的重要环节。
过去,测定有机物的结构,主要依靠化学方法,化学方法要消耗较多的样品,而且费时费力。
近几十年来,化学方法测定有机物结构已被现代物理方法取代,化学方法了退居辅助地位。
物理方法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少、快速、准确。
目前广泛用于测定有机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是波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UV-V i 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第一节关于光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一、光的波动性ν与λ成反比关系。
二、光的粒子性表现在光具有能量。
一个光子的能量:E正比于ν反比于λ一摩尔光子的能量:三、电磁波的区域划分四、比耳-朗伯特定律A为吸光度,A的大小反映出样品(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
E和ε不随溶液的厚度及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随单色光波长的不同而变化。
E和ε反映分子中某种价电子吸收某种波长的光发生跃迁的几率。
每一种化合物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其E或ε值是特定的,所以消光系数是化合物的特征常数,是鉴定化合物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UV-V i s光谱一、价电子原子中的价电子是填充在一定的原子轨道(s、p、d、f等)。
分子处于基态时,σ电子填充在成键的σ分子轨道中;π电子填充在成键的π分子轨道中;n 电子填充在原子轨道(s或P或SP3轨道)中。
如果用能量合适的光照射分子,分子中的价电子就会吸收光能,从成键的σ轨道或成键的π轨道或原子轨道跃迁到反键的σ*轨道或反键的π*轨道上。
分子中σ轨道、σ*轨道、π轨道、π*轨道、n 电子的轨道的能级相对高低如下图所示:有机分子中的价电子有6种可能的跃迁,这6种跃迁的能级差,其大小顺序为:一个有机分子究竟有可能发生哪几种跃迁,要看该分子含有些价电子,或者说,要看含有哪些分子轨道。
例如烷烃分子,其价电子只有σ电子,其分子轨道只有σ轨道和σ*轨道,所以,烷烃分子吸收能量合适的光,只能发生σ→σ*这种跃迁。
第二章 烷烃习题解答1(1)2,5-二甲基-3-乙基己烷(2)2-甲基-3,5,6-三乙基辛烷 (3)3,4,4,6-四甲基辛烷(4)2,2,4-三甲基戊烷(5)3,3,6,7-四甲基癸烷(6)4-甲基-3,3-二乙基-5-异丙基辛烷 2.(1)(2)(3)(2) 两者相同,均为己烷的锯架式,若把其中一个翻转过来,使可重叠。
5、解:丙烷分子中C-C 键是两个C 以SP 3杂化轨道沿键轴方向接近到最大重叠所形成的δ化学键。
7、解:H3CHCH 3CH3HH 3C H 3CHCH 3CH 3HH 3C H 3CHCH 3CH 3CH 3H H 3C HCH 3H H 3CH 3C因为烷烃的沸点随C 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同数C 原子的烷烃随着支链的增加而下降。
9、解:⑴.正己烷: 一氯代产物有3种 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l⑵.异己烷:一氯代产物有5种⑶.2,2-二甲基丁烷一氯代产物有3种10、解:H 3CCCH 3CH 3CH 3(1)(2) CH 3CH 2CH 2CH 2CH 3H 3CC CH 2CH 3CH 3H(3)11、解:Cl 2 →2Cl CH 3CH 3 + Cl·→CH 2CH 2 + HCl CH 3CH 2 + Cl 2→ CH 3CH 2Cl +·Cl CH 3CH 2·+·Cl → CH 3CH 2Cl12、解:(1)1-氯丙烷 3÷(3+3)×100%=33% 2-氯丙烷 3÷(3+3)×100%=57%(2)∴A%=9÷(9+1600+6)×100%=0.6% B%=1600÷(9+1600+6)×100%=99%C%=6÷(9+1600+6)×100%=0.3%(3)A%=9÷(9+1600)×100%=0.6% B%=1600÷(9+1600)×100%=99.4%13F H+CH3H3C H+FH3C H FΔH = -129.7 kJ / mol能位反应进程中间体:B,E。
第七章现代物理方法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有机化学是用结构式来描述的一门学科。
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反应机理、合成方法等都能用结构式来描述,从结构式可以推断出该化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的结构式最早是用化学法测定。
用化学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往往是十分繁琐复杂的工作,而且在化学变化中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从而给结构的测定带来困难。
如吗啡(C15H15O3N)从1803年第一次被提纯,至1952年弄清楚其结构,其间经过了150年;胆固醇(C27H47O)结构的测定经历了40年,而所得结果经X-射线衍射发现还有某些错误。
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波谱法,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波谱法的应用使有机物结构测定、纯度分析等既快速准确,又用量极少,一般只需1~100 mg,甚至10-9 g也能给出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简便的操作,就可获得正确的结构。
应用波谱法可弥补化学方法之不足。
现在,化学方法基本上被物理实验方法所取代,现代的教科书、文献、论文中化合物的结构均以波谱数据为依据,正如熔点、沸点、折光率等作为每个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常数一样的普遍,而且更加重要。
波谱法实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已成为研究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现代物理方法有多种,波谱法已成为研究有机物结构的一种重要的和主要的手段,通过谱图能将分子结构清楚地表达出来。
很多物质,如从动植物中分离出的微量生物物质(如昆虫激素)、不稳定分子、反应中间体等,只能用波谱法测定它们的结构。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常用到四大谱图:紫外光谱(UV,Ultraviolet Spectrum);红外光谱(IR,Infrared Spectrum);核磁共振谱(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质谱(MS,Mass Spectrum)。
UV、IR、NMR谱都是由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与分子或原子中某些能级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指出下列化合物能量最低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答案:⑴. π-π* ⑵.n-σ*⑶.n-π* ⑷. n-σ* ⑸. п-п*2.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⑴.⑵.CH3-CH=CH-CH=CH2 CH2=CH-CH=CH2 CH2=CH2(3).CH3I CH3Br CH3Cl⑷.⑸.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答案:⑴以环己酮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⑵以乙烯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CH3-CH=CH-CH=CH2>CH2=CH-CH=CH2>CH2=CH2⑶杂原子的原子半径增大,化合物的电离能降低,吸收带波长红移。
n ® s*CH3I>CH3Br>CH3Cl⑷以苯环为基准,硝基苯增加p-p共轭,氯苯增加p-p共轭,UV吸收红移。
⑸反式异构体的共轭程度比顺式异构体更大。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3.指出哪些化合物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1) (2)CH3CH2OCH(CH3)2(3) CH3CH2C≡CH(4) (5) CH2=C=O (6).CH2=CH-CH=CH-CH3答案: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的化合物是⑷,⑸,⑹。
4、图8-32和图8-33分别是乙酸乙酯和1-己烯的红外光谱图,试识别各图的主要吸收峰:答案:图8-32己酸乙酯的IR图的主要吸收峰是:①.2870-2960cm-1为-CH3,>CH2的V C-H碳氢键伸缩振动。
②.1730cm-1为V C=O羰基伸缩振动。
③.1380cm-1是-CH3的C-H弯曲振动。
④.1025cm-1,1050CM-1为V C-O-C 伸缩振动。
图8-33,1-己烯的IR图主要吸收峰是①.=C-H伸缩振动。
②.-CH3,>CH2中C-H伸缩振动。
③.伸缩振动,④.C-H不对称弯曲振动。
⑤.C-H对称弯曲振动。
⑥.R-CH=CH2一取代烯。
5.指出如何应用红外光谱来区分下列各对称异构体:(1)和CH3-C≡C-CH2OH(2)(3)和⑷(5)答案:(1)和CH3-C≡C-CH2OH。
前者:νC=C:1650cm-1, νC=O:1720cm-1左右.。
后者:νC=C:2200cm-1, ν-O-H:3200-3600cm-1。
(2)=C-H面外弯曲,反式,980-965cm-1强峰。
=C-H面外弯曲,顺式,730-650峰形弱而宽。
⑶和,在共轭体系中,羰基吸收波数低于非共轭体系的羰基吸收。
⑷中的C=C=C伸缩振动1980cm-1. 中的C=C 伸缩振动1650cm-1。
(5)吸收波数νC≡N>νC=C=N,νC≡N在2260-2240cm-1左右。
在C=C-H的面外弯曲振动910-905cm-1。
6.化合物E,分子式为C8H6,可使Br/CCl4溶液褪色,用硝酸银氨溶液处理,有白色沉淀生成;E的红外光谱如图8-34所示,E的结构是什么?答案:E,分子式C8H6,不饱和度为6,显然含有苯环(一个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可使溴-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表明环上侧链还含有重键C=C或C≡C;用硝酸银氨溶液处理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C≡C-H;至此,E 的结构已经确定。
无需用到IR 光谱,但IR 光谱可进一步验证前面推测的正确性。
①.3300 cm-1是≡C-H伸缩振动,②.3100 cm-1是Ar-H的伸缩振动,③.2200 cm-1是C≡C的伸缩振动。
④.1600-1451 cm-1是苯环的骨架振动。
⑤.710 cm-1,770 cm-1表示苯环上单取代,所以化合物E的结构是:7.试解释如下现象:乙醇以及乙二醇四氯化碳溶液的红外光谱在3350 cm-1处都有有一个宽的O-H 吸收带,当用CCl4稀释这两种醇溶液时,乙二醇光谱的这个吸收带不变,而乙醇光谱的这个带被在3600 cm-1一个尖峰代替。
答案:在3350 cm-1是络合-OH的IR吸收带,在3600 cm-1尖峰是游离-OH吸收峰,乙醇形成分子间氢键,溶液稀释后,-OH由缔合态变为游离态,乙二醇形成分子内氢键,当溶液稀释时,缔合基没有变化,吸收峰吸收位置不变。
8.预计下列每个化合物将有几个核磁共振信号?⑴.CH3CH2CH2CH3(2)(3).CH3-CH=CH2(4)反-2-丁烯(5)1,2-二溴丙烷(6)CH2BrCl(7)(8)2-氯丁烷答案:9.定出具有下列分子式但仅有一个核磁共振信号的化合物结构式。
(1)C5H12 (2)C3H6 (3)C2H6O (4)C3H4(5)C2H4Br2(6)C4H6 (7)C8H18 (8)C3H6Br2 答案:(1)(2)(3)CH3-O-CH3(4)CH2=C=CH2(5)BrCH2-CH2Br(6)CH3-C≡C-CH3(7)(8)10.二甲基环丙烷有三个异构体,分别给出2,3和4个核磁共振信号,试画出这三个异构体的构型式。
答案:2组信号 4组信号 3组信号11.按化学位移δ值的大小,将下列每个化合物的核磁共振信号排列成序。
(1)(2)(3)(4)(5)(6)(7)(8)答案:(1)δb>δa (2)δb>δa (3)δa>δb (4)δa>δb>δc>δd (5)δa>δb (6)δa>δc>δb (7)δb>δ(8)δb>δa>δc12.在室温下,环己烷的核磁共振谱只有一个信号,但在-100℃时分裂成两个峰。
试解释环己烷在这两种不同温度下的NMR图。
答案:在室温下,环己烷的环以104-105次/秒快速转动,使命个α键质子与6个e键质子处于平均环境中,所以室温下,NMR图只有一个单峰。
当温度降至-100℃时,环己烷的转环速度很慢,所以在NMR图中可记录下α键质子和e键质子各有一个单峰。
即有两个峰。
13、化合物A,分子式为C9H12,图8-35图解-36分别是它的核磁共振普和红外光谱,写出A的结构。
答案:分子式为C9H12,不饱和度为4,可能含有苯环(苯为4);NMR 中δ=7.2 处有4H表明苯环的存在,且为二取代苯环(此处只有4H,另2H 被取代);δ=2.5 处有一个单峰3H,说明分子中有一个无邻位氢的-CH3;δ=2.8处的2H四重峰,说明分子中存在着一个—CH2-,且其邻位有一个—CH3,受三个H 的偶合裂分为四重峰;δ=1.3 处的3H三重峰表明分子中存在着一个—CH3,且其邻位有一个—CH2,被二个H 的偶合裂分为三重峰;同时可以看到δ1.3 处3H 和δ2.8 处2H 两组峰形相互“背靠背”,确属相互干扰偶合的质子,两者结合起来得单元结构为—CH2—CH3,可见化合物A 应为甲基乙基苯,但此时属邻、间、对哪一个无法确定。
从IR光谱中:3030 处为苯环H 的伸缩振动吸收;1602,1500等吸收表明苯环骨架的存在(苯环伸缩振动吸收);780,698两个吸收峰为间位二取代苯的特征吸收峰(邻、对位二取代苯只有一个吸收峰)。
所以,化合物A 为:间甲基乙基苯,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14、推测具有下列分子式及NMR谱的化合物的构造式,并标出各组峰的相对面积。
答案:(a) C3H7I,NMR中只有两组峰,说明分子中只有两种不等性质子。
从两组峰的峰形可以看出,是相互偶合的质子峰,d=1.8 处的峰被邻位的一个H 裂分为两重峰,而d=4.1 处的峰被邻位的多个H 裂分为多重峰(7 重峰)。
在C3H7I各异构体中,只有异丙基碘的结构符合该图的要求。
所以,(a)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
(b) C2H4Br2,分子不饱和度为0,为一饱和化合物;NMR 中有两组峰,其中d=2.4 处的峰被邻位一个H 裂分成双峰,说明其邻位有一个—CH-;d=5.9处的峰被裂分成四重峰,说明其邻位是一个—CH3,且可以看出这两组峰是“背靠背”的相邻偶合关系。
结合相关信息,可得出化合物(b)的结构式为:(c) C3H6C l2,分子不饱和度为0,为一饱和化合物;NMR中有两组峰,其中d=3.7 处的峰被邻位2 个H 裂分成三峰,说明其邻位有一个—CH2-;d=2.1 处的峰被裂分成五重峰,说明其邻位有2 个—CH2-;且可以看出这两组峰是“背靠背”的相邻偶合关系。
结合相关信息,可得出化合物(c)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
15、从以下数据,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式:C3H6O.NMR: δ=1.2(6H)单峰. δ=2.2(3H)单峰. δ=2.6(2H)单峰. δ=4.0(1H)单峰.IR:在1700cm-1及3400cm-1处有吸收带。
答案:NMR中一共显示(6+3+2+1)=12H,而实验式为C3H6O,则其分子式应为:C6H12O2,不饱和度为1,可能含一个C=C键或一个环;分子中含有O,且在IR3400 cm-1处有吸收,说明分子中的确有—OH;NMR中四组质子峰均为单峰,说明分子中无相邻位置的H;IR中1700 cm-1处的吸收说明分子中含有羰基-C=O;d1.2(6H)单峰说明有两个同样的—CH3;d2.2(3H)单峰表明另有一个不同的—CH3;d2.6(2H)单峰表明分子中有一个独立的—CH2-;d4.0(1H)单峰表明分子中有一个独立的—CH-。
综合上述信息得化合物可能结构有如下两种。
再仔细分析图中标2H2.6 的质子,右式中CH2与强电负性氧相连,其d值应该更高(实为3.7~4.0),由此可以排除右式。
得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左式。
16、有1mol丙烷和2molCl2进行游离基氯化反应时,生成氯化混合物,小心分馏得到四种二氯丙烷A、B、C、D,从这四种异构体的核磁共振谱的数据,推定A、B、C、D的结构。
化合物A:(b.p.69O C)δ值8.4(6H)单峰。
化合物B:(b.p.82O C) δ=1.2(3H)三重峰,1.9(2H)多重峰,5.8(1H)三重峰。
化合物C:(b.p.96O C) δ=1.4(3H)二重峰,3.8(3H)二重峰,4.1(1H)多重峰。
化合物D:(b.p.120O C) δ=2.2(2H)五重峰,3.7(4H)三重峰。
答案:用1mol CH3CH2CH3和2mol Cl2进行自由基氯化反应说明反应产物为“二氯取代丙烷”;化合物A:(bp 69℃),d值2.4(6H)单峰,说明分子中只有一种氢,6H 分为两个独立的甲基,位置相同,为单峰,则A为2,2-二氯丙烷。
化合物B:(bp 88℃),d值1.2(3H)三重峰,1.9(2H)多重峰,5.8(1H)三重峰,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d值1.2(3H)三重峰,表明邻位有—CH2-的—CH3;5.8(1H)三重峰,表明分子中有一个H,且其邻位有一个—CH2-;1.9(2H)多重峰,说明这2H 是夹在左右两种H 之间的,因而被裂分成多重峰;所以化合物B的结构为:1,1-二氯丙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