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脆性断裂失效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分析目录摘要一、焊接结构的失效二、脆性断裂的特征三、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的能量理论四、材料断裂的评定方法五、焊接结构脆性断裂事故六、脆性断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七、防止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工程技术措施八、结论摘要:脆性断裂是焊接结构的一种最为严重的断裂失效,通常脆性断裂失效都在实际应力低于结构设计应力下发生,断裂时无显著的塑性变形,具有突发破坏的性质,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分析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并从防脆断设计、制造质量的全面控制、设备使用管理等方面提出防止焊接结构发生脆断的工程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焊接结构的失效通常意义上讲,焊接失效就是焊接接头由于各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断裂,接头一旦失效,就会使相互紧密联系成一体的构件局部分离、撕裂并扩展造成焊接结构损坏,致使设备停机影响正常生产,焊接结构的失效不仅将停止生产,还往往造成许多严重的灾难性事故。
工程中焊接结构有三种断裂形式,脆性断裂(又叫低应力断裂)、疲劳断裂和应力腐蚀断裂,其中,脆性断裂一般都在应力不高于结构的设计应力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并瞬时扩展到结构整体,具有突然破坏的性质,不易事先发现和预防,破坏性非常严重。
二、脆性断裂的特征脆性断裂在工程结构上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破坏,其特点是裂纹扩展迅速,能量的消耗远小于韧性断裂,以低应力破坏为重要特征,它是靠结构内部蓄积的弹性能量的释放而自动传播导致破坏的,因而很少发现可见的塑性变形,断裂之前没有明显的预兆,而是突然发生的,所以说这种断裂往往带来巨大的损失,一般来说,金属脆性断裂时,无论是具有解理形断口,还是皇光泽的结晶状外观断口,都与板面大体垂直,而且板厚方向上的变形很小,在表壁呈无光泽灰色纤维状的剪断形,材料越脆断裂的剪切壁越薄,断口上花样的尖端是指向启裂点的方向,形成山形花样,追综这个花样可以找到启裂点。
三、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的能量理论1920年Griffith 取一块厚度为1单位的“无限”大平板为研究模型,先使平板受到单向均匀拉伸应力σ(图1),然后将其两端固定,以杜绝外部能源,垂直于拉应力的方向开长度为a 2的穿透裂纹,平板中的弹性应变能将有一部分释放,其释放量为U ,新表面吸收的能量为W ,系统总能量变化为E ,则W U E +-=裂纹释放的弹性应变能U 为E a U 22σπ=设裂纹的单位表面吸收的表面能为γ,则形成裂纹所需要的总表面能W 为a W γ4=因此,裂纹体的能量改变总量E 为a E a E γσπ422+-=能量E 随裂纹长度a 的变化如图2γσπγσπ424222+-=⎪⎪⎭⎫ ⎝⎛+-∂∂=∂∂E a a E a a a E 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0=∂∂aE ,即 0422=+-γσπE a 因此a E c πγσ2=,c σ-对应于裂纹半长为a 时导致断裂的应力,22πσγE a =-在应力σ作用下,如果裂纹半长c a a <时,裂纹不扩展,结构可以安全工作。
金属的断裂条件及断口金属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当应力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发生断裂。
断裂是裂纹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1. 断裂的类型根据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量的大小,可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韧性断裂:断裂前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断口呈暗灰色的纤维状。
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平齐,呈光亮的结晶状。
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过程的显著区别是裂纹扩散的情况不同。
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只是相对的概念,在实际载荷下,不同的材料都有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同一种材料又由于温度、应力、环境等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断裂。
2. 断裂的方式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可分为正断和切断。
正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垂直,一般为脆断,也可能韧断。
切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呈45°,为韧断。
3. 断裂的形式裂纹扩散的途径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晶间断裂。
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粒内部,韧断也可为脆断。
晶间断裂:裂纹穿越晶粒本身,脆断。
机器零件断裂后不仅完全丧失服役能力,而且还可能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及伤亡事故。
断裂是机器零件最危险的失效形式。
按断裂前是否产生塑性变形和裂纹扩展路径做如下分类。
韧性断裂的特征是断裂前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用肉眼或低倍显微镜观察时,断口呈暗灰色纤维状,有大量塑性变形的痕迹。
脆性断裂则相反,断裂前从宏观来看无明显塑性变形积累,断口平齐而发亮,常呈人字纹或放射花样。
宏观脆性断裂是一种危险的突然事故。
脆性断裂前无宏观塑性变形,又往往没有其他预兆,一旦开裂后,裂纹迅速扩展,造成严重的破坏及人身事故。
因而对于使用有可能产生脆断的零件,必须从脆断的角度计算其承载能力,并且应充分估计过载的可能性。
. 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条件(1)温度任何一种断裂都具有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和表征裂纹失稳扩散的临界断裂强度。
温度高,原子运动热能大,位错源释放出位错,移动吸收能量;温度低反之。
(2)缺陷材料韧性裂纹尖端应力大,韧性好发生屈服,产生塑性变形,限制裂纹进一步扩散。
第8讲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1.1 金属的断裂一、金属材料断裂和形态特征焊接结构断裂失效中,最为严重的是脆性断裂失效、疲劳断裂失效和应力腐蚀断裂失效三种类型。
断裂现象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1)根据金属材料断裂前变形的大小分:塑性断裂,脆性断裂(2)按金相显微组织的形状分:穿晶断裂,沿晶断裂(3)按宏观形态的方位分:正断,切断由于大多数断裂是在瞬间发生的,所以,用实验方法难于掌握断裂的过程和微观机理。
但是,由于断裂后在断口上经常留下能够反映断裂过程和微观机理的痕迹和特征。
所以可以借助断口分析对断裂进行研究。
表1-1归纳了各种断裂及其特征。
表1-1金属断裂的分类及其特征二、脆性断裂脆性断裂---通常称为低应力脆断。
一般都在应力低于结构的设计应力和没有显著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的。
脆性断裂的微观机制有解理断裂和晶间断裂,如图1-1所示。
脆性断裂的宏观特征,理论上讲,是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变形,而裂纹的扩展速度往往很快,脆性断裂在钢中的传播速度能够达到1800m/s 。
脆性断裂前无明显的征兆可寻,且断裂是突然发生的,因而往往引起严重的后果。
(a)解理型断口 (b)晶间断裂图1-1 脆性断裂断口形貌 1.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材料在拉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遭到破坏,严格地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即所谓“解理面”)劈开而造成的。
解理面一般是表面能最小的晶面,且往往是低指数的晶面。
表1-2显示了部分晶型的主解理面、次解理面及滑移面。
表1-2 部分晶型的解理面 晶体结构金属名称 主解理面 次解理面或滑移面 体心立方密排六方Zn,Cd,Mg,α-Ti,Sn {0001} {1010},{0001} 金刚石晶体Si,Ge {111} / 离子晶体NaCl,LiF {100} {110} 面心立方 Al,Cu,Ni,r 型钢等/ {111}解理断裂过程包括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两个阶段。
Cottrell 提出的位错聚合模型,如图1-2所示。
一、名词解释1.失效:金属装备及其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应力、时间、温度、环境介质和操作失误等因素的作用,失去其原有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
2.失效分析:对装备及其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各种形式失效现象的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产生失效的主要原因及防止失效的措施,称为失效分析。
3.疲劳断裂:金属材料在受到交变应力或重复循环应力时,往往在工作应力小于屈服强度的情况下突然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是金属零件或构件在交变应力或重复循环应力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4.腐蚀疲劳:是材料在循环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失效形式。
5.弯曲疲劳:金属零件在交变的弯曲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疲劳称为弯曲疲劳。
6.疲劳:材料、零件和构件在循环加载下,在某点或某些点产生局部的永久性损伤,并在一定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
7.冲蚀磨损:是指材料受到小而松散的流动粒子冲击时,表面出现破坏的一类磨损现象。
其定义可以描述为固体表面同含有固体粒子的流体接触做相对运动,其表面材料所发生的损耗。
8.粘着磨损相对运动物体的真实接触面积上发生固相粘着,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表面的现象,称为粘着磨损。
9.磨损:当相互接触的零件表面有相对运动时,表面材料的粒子由于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而脱离母体,使零件的形状、尺寸或者重量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磨损。
10.磨损失效:机械零件因磨损导致尺寸减小和表面状态改变并最终丧失其功能的现象称为磨损失效。
11.蠕变:蠕变是金属零件在应力和高温的长期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的失效现象。
12.屈服失效:由过量塑性变形引起的失效称为屈服失效。
13.塑性变形失效:金属构件产生的塑性变形量超过允许的数值称为塑性变形失效。
14.断裂: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开裂或折断称为断裂。
15.解理断裂: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这种断裂为解理断裂。
⾦脆!你知道吗?黄⾦,世⼈梦寐以求的东西。
你喜欢不喜欢?反正我喜欢。
闲话少叙,切⼊正题。
黄⾦这么好的东东,在电⼦产品中却会引发不良后果影响其可靠性,何解?都是⾦脆惹的祸,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脆现象。
⼀、问题发现Au是抗氧化性很强的⾦属,钎料对它有很好的润湿性。
但如果钎料中Au的含量超过3%,焊出来的焊点就会变脆,机械强度下降。
为此,美国宇航局(NASA)把除掉Au规定为焊接⼯作的⼀项义务。
Au引起的接合部分脆化问题,在贝尔研究所的弗·⾼尔顿·福斯勤和马尔丁-欧兰德公司的杰·德·凯列尔等的研究报告中都有详细的分析。
⼆、⾦脆机理软钎焊的机理是⾦属焊料受热,在被焊⾦属表⾯漫流、润湿和扩散,随着⾦属原⼦的扩散,在晶格中处于热振动的⾦属原⼦,会在晶格点阵中⾃动转移,,形成⾦属间化合物IMC ,使焊料与焊件之间牢固结合。
⾦与铅锡焊料的相容性好,优于银,铜,镍,铂等,因此在焊接过程中最先溶解到焊料⾥的是⾦,在凝固时析出AuSn4并均匀地分布在钎料中,由于AuSn4化合物呈现明显的脆性,合⾦焊点的承载能⼒有限。
如果钎料中Au的含量超过3%,⾦脆现象就会⼗分明显,导致焊点⼒学强度⼤幅下降。
在振动条件或温差⼤的环境条件下,⾦脆焊点很容易开裂失效。
三、经典案例某天线簧⽚焊接⾯发现存在明显的不润湿或反润湿现象。
该零件在主板组装再流焊接后轻轻⼀碰就掉,断裂界⾯呈现出典型的脆性断裂失效特征。
通过焊点⾦相切⽚纵向断⾯切⽚可见簧⽚弯曲部裂缝⾮常明显。
通过ESD分析在焊缝钎料中Au元素浓度⾮常⾼,⽽且分布极不均匀,如靠近簧⽚附近为7.52wt%,⽽在焊缝的中部竟⾼达19.87wt%,焊缝钎料体中Au的浓度>3wt%(限制浓度)。
由此可以判定该案例的失效原因是:由于焊缝钎料中Au元素浓度过⾼⽽导致接点抗剪强度蜕变,最终引发“Au脆断裂”。
四、控制措施由于⾦脆的危害性,国内外业内都提出相关控制要求。
原创小刘-LZP08-07原文一、“彗星号”大型客机失事惨剧促发金属断裂行为研究史的开端1954年1月10日,一架英国海外航空公司(BOAC)的一架“彗星”1型客机(航班编号781号)从意大利罗马起飞,飞往目的地是英国伦敦。
飞机起飞后26分钟,机身在空中解体,坠入地中海,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这次事故震惊了全世界,英国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调查事故。
该型客机停飞两个月。
就在英国海外航空公司总裁保证该机型不会再出事并复飞后不久,另一架“彗星”型客机也发生了同样的空中解体事故,坠毁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海中。
在此一年的时间里,共有3架“彗星”型客机在空中先后解体坠毁。
此惨剧令当时英国为之骄傲的“彗星号”大型客机寿终正寝,也促发了科学家研究低应力断裂的“裂纹力学”,此即断裂力学诞生的由来。
“彗星号”大型民航客机对事故的调查发现,“彗星”客机采用的是方形舷窗。
经多次起降后,在方形舷窗拐角(直角)处会出现金属疲劳导致的裂纹(裂隙)。
正是这个小小的裂纹引起了灾难事故。
后来,所有客机舷窗均采用圆形或设计有很大的圆角,以减小应力集中,提高金属疲劳强度;延缓疲劳裂纹的发生,此系后话。
进一步研究证明,裂纹的存在,引起飞机结构发生低应力破坏,通行的设计准则遇到极大挑战。
这个研究孕育了断裂力学的诞生,并促进了其快速发展。
到1957年,美国科学家欧文(G.R.Irwin)提出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从此线弹性断裂力学基本建立起来。
断裂力学诞生并用于结构设计后,源于裂纹引发的灾难事故大大减少,可见断裂力学是破解结构低应力破坏的金钥匙。
再看一组图片所有的工程结构都是由工程材料制造而成;所有的断裂事故,均源于材料的微、细、宏观的损伤和断裂。
材料与结构的损伤断裂引发的事故实在太多。
二、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强度、塑性、韧性、脆性、弹性从应力应变曲线上也可看出脆性或韧性材料材料的力学性能指的是材料在给定的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行为,完全由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决定。
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钢材,会产生哪些损坏?
关键词:
工作
高温
钢材
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主蒸汽管道等部件,是长期在高温'>高温条件下工作'>工作的。
金属材料长期处于高温'>高温、高应力和高速转动的状态下,由于外部介质的腐蚀与磨损,金属内部组织与性能的劣化,会导致设备部件的失效损坏。
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工作的钢材'>钢材,主要产生以下形式的损坏:
(1)脆性断裂:金属材料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当应力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发生断裂,且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称为脆性断裂。
(2)蠕变损伤:由于金属产生过量的蠕变变形,致使部件不能使用甚至爆裂的损坏,叫做蠕变损伤。
(3)氧化与腐蚀:金属由于长期接触高温烟气或汽水,以及一些腐蚀介质,金属的表面不断受到各种浸蚀,有时还会侵入金属内部,造成部件的破裂损坏。
(4)金属内部显微组织变劣:由于金属材料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其内部显微组织发生变化,如珠光体球化、石墨化、固溶体中合金元素的贫化等。
金属内部显微组织的变劣,也使材料的综合性能变差。
(5)疲劳损坏:机械部件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经较长时间的工作而发生断裂损坏的现象,称为金属材料的疲劳损坏。
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研究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在一些场合下,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问题是不可以忽视的。
脆性断裂是指材料在受到冲击或载荷作用下不经过塑性变形而直接破裂的一种现象。
脆性断裂不但会引起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同时也会导致材料的寿命缩短或失效,在材料行业繁荣发展的今天,如何探究金属材料之间的脆性断裂行为并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1. 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的成因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是由于在外界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因应力集中而发生局部破坏的现象。
一般来讲,金属材料中的晶粒是随机排列的,与之对应的,晶间存在一定的微观缺陷如夹杂物、气泡等,当外力作用到材料表面时,会引起内部应力集中,同时也会引起应力集中区域的固有缺陷的扩展,超过材料承受的极限,就会造成微观裂纹的扩展,最后导致脆性断裂的产生。
2. 研究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的方法在对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现象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检测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材料的脆性破裂性能已成为较为直观的方法之一。
机械测试方法从材料各个方向施加不同大小的载荷,将载荷与变形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可以从中推断出材料的塑性和强度,同时还可以反映出材料的韧性和脆性等特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断口分析法和金相显微镜法来研究金属材料脆性破坏的机制。
常用的断口分析方法有金属标准试样的拉伸断口、冲击断口、拉剪断口、弯曲断口等,对每种方法得到的断口样品进行显微分析,观察断口形状、颗粒、裂纹等信息,可以推测出材料脆性破坏的机制。
3. 钛合金的脆性断裂机制研究钛合金是一种比较重要、使用广泛的材料,但其在高温、高负载环境下的脆性断裂问题一直困扰材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钛合金的脆性断裂研究中,如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探测技术等,从而对钛合金的脆性断裂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在最近一些研究中,被发现钛合金的脆性断裂有着明显的晶间断裂特点,与晶内断裂相比,晶间断裂可以更好的反映材料中微观缺陷的情况。
焊接结构的失效形式焊接结构的失效形式有:脆性失效、塑性失效、疲劳失效、应力腐蚀失效等。
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失效的特征及断口特点作具体分析。
一脆性失效:1 脆性失效的特征:脆性断裂是焊接结构的一种最为严重的断裂失效。
通过脆性断裂失效都在实际应力低于结构设计应力下发生,断裂时无显著的塑性变形,具有突发破坏的性质,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脆性断裂在工程结构中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破坏形式。
其特点是裂纹扩展迅速,能量消耗远小于韧性断裂,而且很少发现可见的塑性变形,断裂之前没有明显的征兆,而是突然发生。
脆性断裂断口表面发亮,呈颗粒状,属于平直类型,是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发生的。
同时,脆性断裂是在低应力条件下发生的,因而这种断裂往往带来恶性事故和巨大损失。
2 脆性断裂断口的宏观分析:脆性断裂断口在宏观上有小刻面和放射状或人字花样两种形式。
脆性断口穿晶结晶面为解理面,在宏观上呈无规则取向。
将脆性断口在强光下转动时,可见到闪闪发光的特征。
一般称这些表面发亮呈颗粒状的小平面为“小刻面”.即解理断口是由许多“小刻面”组成的。
因此,根据这个宏观形貌很容易判别解理断口;放射状或人字花样是脆性断口的另一个宏观形貌特征。
人字花样指向裂纹源,其反向即倒人字为裂纹扩展方向。
因此,可以根据人字花样的取向,很容易地判断裂纹扩展方向及裂纹源的位置。
另外,放射状花样的收敛处为裂纹源,其放射方向均为裂纹的扩展方向。
二塑性失效:1 塑性失效的特征:塑性断裂的特点是金属断裂时伴随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并消耗大量能量。
由于塑性断裂是在大量塑性变形后发生的,结构断裂后在受力方向上会留下较大的残余变形,在断口附近有肉眼可见的挠曲、变粗、缩颈等。
塑性变形常使容器直径增加和壁厚减薄。
在大多数材料中,拉伸塑性断口呈灰色纤维状,宏观上分为平直面和剪切面。
2垫性断裂断口的宏观分析:由于显微空洞的形成、长大和聚集,最后形成锯齿形纤维状断口。
这种断裂形式多属穿晶断裂,因此断口没有闪烁的金属光泽而是呈暗灰色。
您现在位置:失效分析广告断裂失效分析(2)钟培道(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3脆性断裂失效分析3.1概述工程构件在很少或不出现宏观塑性变形(一般按光滑拉伸试样的ψ<5%)情况下发生的断裂称作脆性断裂,因其断裂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故又称作低应力断裂。
由于脆性断裂大都没有事先预兆,具有突发性,对工程构件与设备以及人身安全常常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脆性断裂是人们力图予以避免的一种断裂失效模式。
尽管各国工程界对脆性断裂的分析与预防研究极为重视,从工程构件的设计、用材、制造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中,采取了种种措施,然而,由于脆性断裂的复杂性,至今由脆性断裂失效导致的灾难性事故仍时有发生。
金属构件脆性断裂失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由材料性质改变而引起的脆性断裂,如兰脆、回火脆、过热与过烧致脆、不锈钢的475℃脆和σ相脆性等。
(2)由环境温度与介质引起的脆性断裂,如冷脆、氢脆、应力腐蚀致脆、液体金属致脆以及辐照致脆等。
(3)由加载速率与缺口效应引起的脆性断裂,如高速致脆、应力集中与三应力状态致脆等。
3.2脆性断裂的宏观特征金属构件脆性断裂,其宏观特征虽随原因不同会有差异,但基本特征是共同的。
(1)断裂处很少或没有宏观塑性变形,碎块断口可以拼合复原。
(2)断口平坦,无剪切唇,断口与应力方向垂直。
(3)断裂起源于变截面,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等应力集中部位。
(4)断面颜色有的较光亮,有的较灰暗。
光亮断口是细瓷状,对着光线转动,可见到闪光的小刻面;灰暗断口有时呈粗糙状,有时呈现出粗大晶粒外形。
(5)板材构件断口呈人字纹放射线,放射源为裂纹源,其放射方向为裂纹扩展方向,如图1所示。
图1板材构件脆性断口宏观特征(6)脆性断裂的扩展速率极高,断裂过程在瞬间完成,有时伴有大响声。
3.3脆性断裂机理与微观特征金属构件脆性断裂主要有穿晶脆断(解理与准解理)和沿晶脆断两大类。
3.3.1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金属在正应力作用下,由于原子结合键被破坏而造成沿一定晶体学平面(即解理面)快速分离。
金属脆性断裂失效现象
近百年来,随着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曾频繁出现过不少重大的工程断裂事故,包括桥梁、储气和储油罐、管道、转子、轮船、导弹发动机壳体的断裂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大量脆性断裂现象的分析与考查,脆性断裂的主要特征有:
1、零件断成两部分或碎成多块;
2、断裂后的残片能很好地拼凑复原,断口能很好地吻合,在断口附近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迹象;
3、脆断时承受的工作应力很低,一般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因此,人们把脆性断裂又称为“低应力脆性断裂”;
4、脆断的裂纹源总是从内部的宏观缺陷处开始;
5、温度降低,脆断倾向增加;
6、脆断断口宏观上平直,断面与正应力垂直,断口上往往能观察到放射状或人字纹条纹;
7、一旦发生开裂,裂纹便以极高的速度扩展,其扩展速度可达声速,因此带来的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
8、高强度钢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在比较低的温度下,中、低强度钢也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脆性断裂通常在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材料中出现,而面心立方金属材料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脆性断裂。
金属脆性断裂失效原因分析
1、应力分布
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对形变和断裂起不同作用。
最大切应力促进塑性变形,是位错移动的推动力,而最大拉应力则只促进脆性裂纹的扩展。
当零件存在缺陷(如尖锐缺口、刀痕、预存裂纹、疲劳裂纹等)或零件的截面突然变化,这些部位往往引起应力集中而使应力分布不均匀,即造成三向拉应力状态,极易导致脆性断裂。
因此,应力集中的作用以及除载荷作用方向以外的拉应力分量是造成金属零件在静态低负荷下产生脆性断裂的重要原因。
材料的应力状态越严重,则发生解理断裂的倾向性越大。
2、温度
温度降低会引起材质本身的性能变化,如钢的屈服应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加,韧性下降,解理应力也随着下降。
对某些体心立方金属及合金,由于位错中心区螺位错非共面扩展为三叶位错或两叶位错,特别在低温下,这种结构的螺位错难以交滑移,使得派-纳力(在理想晶体中克服点阵阻力移动单位位错所需的临界切应力)随温度的降低迅速升高,这是这类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流变应力随温度降低而急剧升高即对温度产生强烈依赖关系,并因此导致材料脆化的主要原因。
金属零件发生低温脆断的基本条件:一是所用材料属于冷脆金属;二是环境温度较低,即零件处在脆性转变温度T c以下的环境中工作;三是零件的几何尺寸较大,即处在平面应变状态。
此外,当零件上存在显微裂纹、缺口或大块非金属夹杂物等缺陷时,会使T c提高,从而促使零件在较高温度下发生脆化。
普通铸铁件,硬度不高,其基体为塑性很好的铁素体或珠光体,但由于晶粒粗大,片状石墨造成的应力集中,加之含有大量缺陷使丁,显著升高,所以,室温条件下即可发生宏观脆性的解理断裂。
金属脆性断口微观形貌特征
1、解理断口
解理断裂常发生于低温、高应变速率、应力集中及粗大晶粒的条件下,裂纹一经形成,便会迅速扩展。
因为解理的存在取决于晶体结构,并且它沿着十分确定的原子面扩展,所以,宏观观察解理断口是十分平滑的,相邻的区域没有塑性变形,而在电镜下观察每一个解理小刻面,发现这些小刻面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解理面。
金属解理断口的微观形貌最主要特征是河流花样。
河流花样的形成是因为解理并非沿单一的结晶学平面进行,而是沿着相互平行的许多平面以不连续的方式开裂的。
不在一个平面上的解理裂纹在向前扩展时,通过二次解理或与螺型位错相交时产生割阶,即解理台阶。
解理台阶在裂纹扩展过程中逐渐会合,直至最后断裂。
河流花样就是裂纹扩展中的解理台阶在微观断口上的表现。
裂纹源在河流的上游,顺流方向即裂纹扩展方向。
晶界常使解理断口呈现更复杂的形态。
当解理裂纹通过小角度倾斜晶界时,由于小角度晶界由刃型位错组成,其两侧晶体仅相互倾斜一小角度,且有公共交截线,则它们对河流花样的穿过不产生多大影响,裂纹能穿过晶界,“河流”能连续地延伸到相邻晶粒内。
当解理裂纹通过扭转晶界时,因晶界由螺位错组成,其两侧晶体以边界为公共面转动一小角度,使两侧解理面存在位向差,故裂纹不能连续通过晶界而必须重新形核,在晶界处形成新的“河流”,产生河流激增。
当裂纹穿过大角度晶界时也形成大量“河流”。
解理断裂的另一微观特征是舌状花样,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类似人的舌头而得名。
在体心立方金属中,在主解理面{100}上扩展的裂纹与孪晶面{112}
相遇时,裂纹在孪晶处沿{112}面产生二次解理(即二次裂纹),而孪晶以外的裂纹仍沿{100}扩展,二次裂纹沿孪晶面扩展,超过孪晶再沿{100}面继续扩展。
因此,获得形似舌头的特征花样。
2、准解理断口
这种断口常出现在淬火回火的高强度钢中,有时也出现在贝氏体组织的钢中。
其微观形貌特征具有河流花样、小解理刻面,以及由隐蔽裂纹扩展接近产生塑性变形所形成的撕裂棱,有时也有舌状花样。
因此。
准解理裂纹即具有解理断口的形貌特征,又具有韧性断口的形貌特征(韧窝、撕裂棱),故其断口的微观形貌是介于解理断口与韧性断口之间的一种断口形貌。
准解理断口与解理断口的区别表现在:准解理裂纹多萌生于晶粒内部的空洞、夹杂物、硬质点处,而解理裂纹则萌生在晶粒的边界或相界面上。
裂纹传播的路径不同,准解理是裂纹向四周扩展,裂纹的扩展从解理台阶逐渐过渡向撕裂棱,相对于解理裂纹要不连续得多,而且多是局部扩展。
解理裂纹是由晶界向晶内定向扩展,表现出河流走向。
准解理小刻面不是晶体学解理面。
调质钢的准解理小刻面的尺寸比回火马氏体的尺寸要大得多,与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相近。
解理与准解理之间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3、沿晶断口
沿晶脆性断裂是沿晶粒界面所发生的断裂,断口的微观特征是晶界面上相当平滑,整个断面上多面体感很强,没有明显塑性变形,具有晶界刻面(小平面)的“冰糖状”断口形貌,冰糖块状恰好反映出晶粒这种多面体的特征。
金属脆性断裂的类型
断裂类型根据断裂的分类方法不同而有很多种,它们是依据一些各不相同的特征来分类的。
根据金属材料断裂前所产生的宏观塑性变形的大小可将断裂分为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
韧性断裂的特征是断裂前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脆性断裂在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断裂,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通常,脆断前也产生微量塑性变形,一般规定光滑拉伸试样的断面收缩率小于5%为脆性断裂;大于5%为韧性断裂。
可见,金属材料的韧性与脆性是依据一定条件下的塑性变形量来规定的,随着条件的改变,材料的韧性与脆性行为也将随之变化。
多晶体金属断裂时,裂纹扩展的路径可能是不同的。
沿晶断裂一般为脆性断裂,而穿晶断裂既可为脆性断裂(低温下的穿晶断裂),也可以是韧性断裂(如室温下的穿晶断裂)。
沿晶断裂是晶界上的一薄层连续或不连续脆性第二相、夹杂物,破坏了晶界的连续性所造成的,也可能是杂质元素向晶界偏聚引起的。
应力腐蚀、氢脆、回火脆性、淬火裂纹、磨削裂纹都是沿晶断裂。
有时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可以混合发生。
按断裂机制又可分为解理断裂与剪切断裂两类。
解理断裂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如体心立方金属、密排六方金属与合金处于低温、冲击载荷作用),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的穿晶断裂。
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或表面能最低的晶面。
对于面心立方金属来说,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解理断裂,但面心立方金属在非常苛刻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产生解理破坏。
通常,解理断裂总是脆性断裂,但脆性断裂不一定是解理断裂,两者不是同义词,它们不是一回事。
剪切断裂是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断裂,它又分为滑断(又称切离或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
纯金属尤其是单晶体金属常发生滑断断裂;钢铁等工程材料多发生微孔聚集型断裂,如低碳钢拉伸所致的断裂即为这种断裂,是一种典型的韧性断裂。
根据断裂面取向又可将断裂分为正断型或切断型两类。
若断裂面取向垂直于最大正应力,即为正断型断裂;断裂面取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相一致而与最大正应力方向约成45°角,为切断型断裂。
前者如解理断裂或塑性变形受较大约束下的断裂,后者如塑性变形不受约束或约束较小情况下的断裂。
按受力状态、环境介质不同,又可将断裂分为静载断裂(如拉伸断裂、扭转断裂、剪切断裂等)、冲击断裂、疲劳断裂;根据环境不同又分为低温冷脆断裂、高温蠕变断裂、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而磨损和接触疲劳则为一种不完全断裂。
常用的断裂分类方法及其特征见下。
由于脆性断裂是一种“爆发病”,常导致灾难性后果,而绝大多数的断裂又因疲劳而引起。
断裂分类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