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也迫切需要改革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背景介绍数控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的技术。
它可以使加工过程更加精确、高效和灵活,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当前我国的数控技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等。
有必要进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教学改革1. 强化工程实践传统的数控技术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际操作的培养则往往不够。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程教学应该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控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关键技能。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课、场地实习、校外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控技术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更新教学内容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引入最新的数控设备和加工工艺,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使其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还可以增加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内容,比如数控编程、工艺优化、自动化控制等,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数控技术作为高新技术领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可以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或项目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创业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1. 引入工业合作项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引入一些工业合作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生产加工项目,也可以是与研究机构合作的科研课题。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意识。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本文论述了对《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调整教学内容、重视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数控编程教学改革《数控加工与编程》是高职高专数控技术等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手工编程、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数控加工与编程》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一定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知识、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1 调整教学内容高职高专的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还必须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
《数控加工与编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数控机床基本知识、数控车床及程序编制、数控铣床加工技术、加工中心编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编程、数控机床的应用与维护等内容。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很快,在讲授该课程时,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注重搜集与汲取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地企业生产实际,对课程内容与教材进行更新和调整,将数控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过时的教学内容。
例如,由于自动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将教材中一些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等内容进行压缩;因穿孔纸带在企业中已很少使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删掉;由于技能训练在高职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应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对数控加工的原理只进行简单讲解,突出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将教材中内容相近的部分进行合并。
同时,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按不同要求进行编排。
这样,《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数控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而且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技术人才,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控实践教学模式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数控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操作、调试和维修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技术理论基础,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4. 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三、数控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内容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课程体系: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包括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数控设备操作、数控设备维护等课程。
(2)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
(3)师资队伍: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服务。
2.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1)数控编程:让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数控编程任务。
(2)数控加工: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
(3)数控设备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进行设备操作。
(4)数控设备维护:让学生了解数控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设备维护。
3. 实践教学方式设计(1)项目驱动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分组讨论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等实地参观学习,了解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
四、数控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实施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时间、内容、考核方式等。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日益转型升级,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阐述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
一、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相对缺乏。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 理论脱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的知识多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离,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2. 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了解数控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毕业后很难胜任实际工作岗位。
3. 不符合需求: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操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展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实践课程设置:将实践教学作为数控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相关实践课程,如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实践等。
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建设数控技术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数控设备和工具,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并设置仿真实验平台,提供给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
3.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校数控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数控技术与编程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验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实验课时占课程比例很小、实训环节人学时远远不足的现状,通过引进德国凯勒symplus cnc仿真软件,对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师资建设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38-02
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和数控设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整个机械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
根据我校2010版机械工程学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机械专业学生开设了48学时的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其中理论授课44学时,实验课程4学时,每年学生约有400人。
目前,数控技术与编程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验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实验课时占课程比例很小,实训环节人学时远远不足。
我院现有的实验室条件是,只有两台数控加工中心,远远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训需求。
目前该课程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环节以观看为主,学生实际编程与操作的机会很少[2]。
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数控技术知识与实际编程能力。
目前,数控技术与编程的课程教材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数控系统原理部分知识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部分存在较多错误,脱离数控加工生产实际等。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师资建设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一、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1.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精简理论课时,增加实训环节,使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达到1∶1。
以fanuc、siemense数控编程手册为参考依据,完善数控技术与编程的教学大纲,纠正、排除现有教材中错误,对许多数控教材中关于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位置检测装置、伺服系统以及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等内容进行精简。
精简后的理论课时内容主要包括:(1)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基本原理、插补原理以及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一个好的程序员必须是一个好的工艺员。
目前机械加工基础课程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介绍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因此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是理论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3)数控编程基础。
对于任何种类的数控机床或数控系统,存在一些共同的编程基础知识,如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基本指令代码、程序结构等。
(4)数控车床及车削加工中心的数控编程。
(5)数控车床及车削加工中心的数控编程。
(6)数控自动编程。
学习德国在工程教育和应用型专业
技能培训方面的理念、方法、教学模式,引进德国凯勒cnc仿真模拟软件,增加实训教学环节。
德国凯勒cnc仿真模拟软件是德国凯勒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它将数控机床工作过程、cad/cam、车铣削加工、系统控制编程等,利用三维模拟技术,并配以大量的图表、数据、解释、习题,进行演示与训练。
实训教学环节分为二个阶段:①利用凯勒symplus cnc仿真软件,学习数控编程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编程指令,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机床的各种功能;②利用两台数控加工中心,学生分组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强化数控编程技术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零件加工程序传输,装卡毛坯,设置刀具,建立工件坐标系,启动机床,完成零件加工,检验零件的尺寸精度等。
2.教学方法。
针对以往授课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方式,与实践教学完全脱节,教学过程枯燥,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兴趣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教学法、问答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将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变我听为我练,变我学为我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
将多媒体教室授课改为计算机机房授课,大班授课改为小班授课,增加学生实际练习时间,改善教师指导效果。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相结合方法,讲授数控编程基本知识,通过德国凯勒symplus cnc仿真软件,强化理解、掌握各种编程指令功能、程序结构及编程技巧。
增加数控加工中心操作的实训环节,使学生
熟悉数控机床的各种功能,具备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
3.考核方法。
以往将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三项,其中,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期末考核成绩占8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4]。
实验成绩为在加工中心实际加工零件的完成情况。
改革后保持成绩考核比例,但是将期末闭卷考核改为上机开卷考核。
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丰富的涵盖车削、铣削以及加工中心内容的考核试题库。
要求学生根据生产实际零件图纸,设计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合理刀具和切削参数,编制程序,仿真运行。
评分标准依据加工工艺制定、刀具和切削参数选择的合理性,程序的完整性,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来进行,同时考查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上机开卷考核避免了单一的试卷模式,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4.师资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行者,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改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鉴于教师具有较高的数控技术与编程理论水平,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安排现有在职在岗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数控生产实际,进行数控技能强化培训。
派出了6名教师到德国凯勒公司接受ihk教师培训,学习德国先进的数控教学理念、方法,全部获得了德国ihk颁发的数控培训师证书,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开阔了国际化视野。
二、改革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校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
(1)改善了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了出勤率。
(2)通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强化了学生对数控编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了多名青年教师,增加了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课程组教师专业素质。
(4)建立了德国凯勒公司授权的凯勒cnc实验室以及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中德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明兴祖,何国旗,熊显文.数控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9):73-75. [2]魏岩,阎长罡,陈天旗,等.数控机床计算机编程及切削加工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12-113.
[3]韩振宇,富宏亚,付云忠,王永章.“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7):41-42.
[4]董晓威,金中波,刘天祥.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2,(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