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年生长周期与园林养护
- 格式:pptx
- 大小:981.91 KB
- 文档页数:7
林木的生长周期与特点林木是指自然生长的树木,其生长周期与特点对于林业管理和森林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林木的生长周期、生长特点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
一、林木的生长周期林木的生长周期一般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
1. 幼年期:林木在种子发芽后进入幼年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树高增长迅速,树冠形态逐渐形成,树干粗度逐渐增加。
幼年期时间长度因树种而异,一般为几年至十几年。
2. 中年期:林木进入中年期后,生长速度逐渐减缓,树高和树冠的形态基本稳定。
中年期林木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生长,保持树冠结构的稳定。
中年期时间长度因树种而异,一般为几十年至数百年。
3. 老年期:林木进入老年期后,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树冠形态逐渐变小,树干粗度增加缓慢。
老年期的林木已经达到生长顶峰,逐渐进入衰老状态。
老年期时间长度因树种而异,一般为数百年至千年以上。
二、林木的生长特点1. 高度生长:林木的生长特点之一是高度生长,尤其是在幼年期和中年期,树高增长迅速。
树木的高度生长受到光照、土壤养分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2.直径生长:林木在生长周期中的直径生长比较显著,特别是在幼年期和中年期,树干的粗度逐渐增加。
直径生长与土壤养分、水分供应以及树木自身的遗传性状有关。
3. 冠层发育:林木的冠层发育是林木生长的重要特点之一。
冠层具有光合作用和防御外界环境的功能,对生长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冠层的形态和结构受到树种、光照、空间资源和竞争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4.木材性状:林木的木材性状是林木生长特点的重要体现之一。
不同树种的木材在纹理、硬度、密度等方面有所差异。
这些木材性状对于林木的利用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影响林木生长的因素林木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照:光照是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促进树木的生长。
2. 温度:温度对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林木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差异。
园林树木的生长周期名词解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绿化已成为现代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园林树木作为绿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美化和空气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充分利用和管理好园林树木资源,就必须了解它们的生长周期。
本文将就园林树木的生长周期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并分析它们在园林设计和绿化管理中的重要性。
1. 幼苗期幼苗期是园林树木生长周期的起始阶段。
从树木的种子萌发出幼小的幼苗,到其能够自主吸收营养和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叶片和根系,都属于幼苗期。
在这个阶段,幼苗需要特殊的照顾和护理,如适宜的温度、湿度、施肥等。
幼苗期的良好管理可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生长期生长期是园林树木生长周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树木经历了持续的生长和发育,树高和树冠范围逐渐扩大,根系也逐渐增强。
在生长期,树木对于阳光、水分、养分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充足的阳光对于其光合作用的进行至关重要。
此外,及时的修剪和修整也是生长期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树木的分枝和生长,保持树木的形态美观。
3. 开花期开花期是指园林树木在生长周期中的特殊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树木生长的相对成熟期,当花骨朵逐渐开放时,花朵的色彩和形状不仅能够为城市增添色彩,还可以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进行传粉。
开花期对于园林绿化来说,是增加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选择开花期错开的树木进行搭配是一种常见的技巧,以保证园林的花期延续和观赏效果的最大化。
4. 结果期果实期是园林树木生长周期中的一个阶段,幼小的果实逐渐成熟并变得饱满多汁。
对于果实树木如柿子、苹果等,果实期是其最具观赏价值的时期。
果实的成熟也意味着树木的生长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维持树木的健康状态和果实质量就成为重要的管理任务之一。
5. 休眠期休眠期是园林树木生长周期中的一个冬季阶段。
在北方地区,树木生长季节结束后,温度的降低会导致树木进入休眠状态。
树木栽培学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起,经过幼年生长、开花结果、衰老直至树体死亡的整个时期,反映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是树木生命活动的总周期。
园林树木的年周期:一年中所经历的生活周期。
生长发育过程总体表现为“慢-快-慢”的S形曲线式生长规律。
根据树高加速生长期出现的早晚,可分为速生树种、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
实生树的个体发育阶段:1.胚胎阶段: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到胚具有发芽能力以种子形态存在时至2.幼年阶段3.成熟阶段:具有开花潜能,可通过发育的年循环而反复多次地开花结实4.衰老阶段:树木经过多年的开花结实后,出现衰老和死亡的现象多年生实生树树体发育阶段,表现为:“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
无性繁殖树的概念: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选取树体上一定部位的枝条、根段、芽和叶等,通过扦插和嫁接等无性繁殖方法培育出的独立植株。
无性繁殖树的发育特性:取决于母树的发育阶段和部位,不但有成熟和衰老阶段,而且也可能有幼年阶段。
树木的年生长周期:指树木每年都有与外界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即树木的年生长周期,简称年周期。
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及特点:1.休眠转入生长期:树液流动,芽膨大,叶初展,抗寒能力减弱,遇突然降温,易发生寒害或冻害2.生长期:经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过程。
生长期是园林树木的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发挥的最好的时期3.生长转入休眠期:养分的转化,贮藏阶段,不当的管理手段或不良环境,会影响休眠期的正常转入。
4.休眠期:抗性强,生命活动较微弱、缓慢。
常绿树木的年周期特点:1.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
2.落叶期多数在新叶萌发期落叶。
3.生长发育表现出多次性,如多次开花,多次抽梢,果实发育期长等。
4.无自然休眠期,但会因高温或低温而被迫休眠。
园林树木自然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绪论一、园林树木1、概念:园林树木是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构成园林绿地的主体,是适合风景区、休疗养胜地、街道、公园、厂矿、村落及居住地等各种园林绿地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2、功能美化环境-观赏价值改善环境—生态价值发展经济—经济价值二、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养护1、定义:从树木出圃或挖掘开始直至树木衰亡,更新这一较长时期内的栽植实践活动(广义)包括苗木培育、定植、移栽、土肥管理、整形修剪、树体支撑加固、树洞修补及树木各种灾害的防治等实践活动2、任务∕职责①加强对现有树木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针对树木自身∕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②扩大绿化面积,使生活环境更加美丽洁净③通过科学配置,合理修剪和精心养护,使其在美化环境,促进生长以及旅游观光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④处理好园林树木成活生长与市政建设的关系,消除树木生长中的不安全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树木建设延年三、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的技术措施1、前提:掌握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指导原则:根据绿化景观,树木生长的需要,采取必要及时的措施,减少影响树木生长的不良因素,调控树木生长发育3、技术措施①直接措施:直接作用于树体的各种措施及方法,包括移栽、定植、整形修剪、支撑加固、嫁接补枝、树体喷涂(药、肥、水等)及树洞修补与覆盖等②间接措施:通过改善树木生长的光、热、水、肥、气(包括土壤与大气)等环境条件,促进和控制树木的生长发育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园林树木分类(用途):行道树、庭荫树、观花观果树、藤本、绿篱、地被树等1。
1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1.生长: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是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的增加2.发育:在生长中,通过细胞分化,形成树木根茎叶等器官,并且一些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花器、果实转化,这种使树体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称之为发育3.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目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