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美术课教案在美术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学习到用一笔一划可以绘制出美好的想象。
小学美术课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课教案一:课题:菊花(中国画)课型:中国画临摹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
(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三、讲授新课1、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
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
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
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2、读画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美术教案-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教案名称: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分析和欣赏中国现代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过程,并引出现代美术的概念。
2. 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主要艺术家和作品。
重点讲解中国现代派、西方现代派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等内容。
3. 欣赏中国现代美术作品(30分钟)选择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色彩、构图、线条等),并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分析和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对欣赏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从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性和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和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资源:1. 中国现代美术相关的图片、作品介绍等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针对学生的主观感受,评价其对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分析和讨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和研究中国现代美术的更多作品和艺术家。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画廊、美术馆等艺术展览。
3.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并共同进行展示和欣赏。
《五牛图》1、历史背景:唐代韩况的代表作品. 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2、作品内容: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话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快乖僻的)3.艺术特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村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谈消染有别,西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 4价值意义: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五代西蜀画院西家黄能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荃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设色鲜明,画风富丽。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画法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 是唐代张璨在《绘境》书中的理论(2) 主张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统一。
(3)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林泉高致集》;北宋时期郭熙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提出了一系列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方法,《林泉高致》6篇,由郭思编述其父郭熙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而成。
如“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强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最物的局限。
2024年小学美术《画中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画中画》。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画中画的创作方法,理解画中画的意义,欣赏并分析经典的画中画作品,进行画中画的实践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画中画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画中画的创作,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画中画的创作方法,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两个或多个画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富有创意的画中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中画作品范例、画纸、彩笔、水粉、画板等。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画中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新课讲解:a. 介绍画中画的定义和意义。
b. 欣赏分析经典的画中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画的创作方法。
c. 讲解画中画的创作步骤。
3. 实践操作:a. 教师示范画中画的创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画中画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画中画的创作。
b. 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评价。
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中画2. 内容:a. 画中画的定义和意义b. 画中画的创作方法c. 画中画的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画中画的创作方法,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中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画中画的创作方法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技法进行画中画的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一次画中画作品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06课团扇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06课团扇[分析]团扇一、教材团扇分析本课团扇以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精华的团扇为学习内容,进行欣赏、评述、设计等活动。
团扇教材团扇主图是清朝画家任熊的传世杰作《瑶宫秋扇图》,是对团扇扇文化书画艺术的印证。
此图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的世俗趣味。
团扇人物描写着重刻画动态,造型略带夸张。
图中的纨扇扇面描绘了一景——树梢上,鸟儿鸣,扇中的诗情画意犹如一股清泉流入观者的心田。
团扇教材团扇呈现了扇面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题材的团扇欣赏。
《杂技戏孩图》中杂技艺人正施展绝技,口中唱词,手中击节敲鼓,两个小儿不觉被深深吸引住。
人物情态刻画得真实自然,表现出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游刃有余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是南宋画家苏汉臣,汴梁人。
《杨柳乳雀图》是宋代的作品,作者不详。
南宋的马远,钱塘人。
他画山水,水墨苍劲,风格独特。
他的《柳岸远山图》颇具代表性。
《书画团扇》一面画山水一面写行书,书画俱精。
作者王同愈,晚清民国年间著名学者、藏书家、书画家、文博鉴赏家。
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的作品《有所思图》,兰花的形精简而意远,图中大面积的留白,更好地衬托了画面的主题,使得构图清新而独特。
他的另一作品《墨石水仙》,画面中水仙用笔利落秀逸,叶片穿插,参差有致,色调淡雅、清秀,而石的墨韵浓、重、焦、淡,互相渗叠,更衬托出水仙素洁、优雅的风姿。
教材安排的小训练,强调画扇面时一定要考虑扇形,教材通过呈现两把物象相同,大小、布局安排不一的团扇,提出问题:哪个扇面更美?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了解到根据扇形合理安排画面,能使之更美。
二、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思路欣赏团扇,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扇文化,领略扇面画的艺术魅力,从作品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全册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一、认识中国画教学目的:、认识了解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感受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岭南美术第九册教案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3、认识中国画用具,学习写意国画简单的笔法、墨法。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笔法、墨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笔法墨法,并可以随意画张画。
学具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实物投影欣赏优秀国画作品,直观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触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认识国画的墨色。
2、认识国画的笔法。
四、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习练。
二、南瓜和辣椒教学目的:、通过临摹,初步掌握写意画法的表现技巧,学习南瓜和辣椒的写意画法。
2、进一步认识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南瓜和辣椒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画南瓜辣椒的简单笔墨技法。
学具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小练笔,感受笔墨特色。
三、欣赏相关画作,学生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四、大胆尝试,动手画一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
六、提高性习练。
三、闽南佳果教学目的: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进一步学习国画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荔枝的简单笔墨技法。
学具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相关画作,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发现。
三、大胆尝试,练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四、学生自评互评,互相促进。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中国画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国画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2. 国画作品的鉴赏。
教学难点:1. 国画表现手法的理解。
2. 国画作品的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如:笔墨、构图、色彩、线条等。
2. 教师介绍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如:写意、工笔、泼彩等。
3.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欣赏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中国画作品进行欣赏。
2. 每组派代表分享欣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国画的感受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收集有关中国画的知识,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画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书画)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沪版四年级美术教案花鸟画欣赏教学目标:熟悉几件中国花鸟名作。
重点难点:中国花鸟画的优良传统。
“不似之似”的评画标准。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花鸟画。
新授:介绍花鸟画及题材范围。
中国画的一种。
中国画有三大类:任人物、山水、花鸟。
介绍花鸟画的历史:唐代成为独立画科,起初研究形似,后来渐渐成熟,发展为寄托画者情感为主。
介绍书中作品:花篮图:工笔重彩技法,篮中的花富贵之花,绢本。
出水芙蓉:没骨法,荷花。
柳鸦芦雁图单色,介绍作者赵佶。
墨竹:竹,四君子之一,写意。
雁荡山花:兼工带写,幽篁乃先勾线,再上色,而野菊花及叶明显是写意的。
小结:回顾本课知识,总结欣赏方法。
挑花图案、方格图案沪版四年级美术教案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道挑花图案和方格图案的装饰效果。
设计制作挑花图案和方格图案。
重点难点:制作过程。
造型设计。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方格图案。
新授:请学生观察书中的图案。
问:它们源自哪些生活事物?刺绣、建筑装饰。
介绍其特点:严谨、细致、规则。
出示各种刺绣图案:刺绣的用途。
床单、衣物、窗帘等布料。
分类:风景、人物、动物、静物、花草等。
教师出示简单动物图形。
学生选择。
教学生制作挑花:用铅笔画草稿。
转移至网格画纸上。
将所到方格画上叉。
修改。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总结课堂内容。
展评学生作业。
学穿编教学目的:培养热爱祖国民间艺术感情。
编织工艺的品种其制作方法。
穿编的基础练习方法。
重点难点:穿编过程。
经纬线的分割。
教学过程:课题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穿编。
新授:复习方格图案的知识。
联系穿编,请学生说出两者的不同及共同点。
图案类型相同,一是绘画,二是工艺。
请学生观察书中的编织。
让学生自己研究方法。
请学生回答穿编方法。
教师讲解:教师提出任务,穿编一个方格平面。
格式。
每条宽1c,两种颜色。
要求:整齐、正确。
方法:将一张纸栽出1c的条状,另一张纸同上并留出1c不栽。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态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2、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教益的同时,中国绘画作品欣赏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内容。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
1、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教师:中国绘画作品分类就题材而言,有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等。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画。
二、欣赏作品:
油画《贫农的儿子》蔡亮
1、介绍作品内容: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贫农”吗?
“贫农”是指在旧中国被地主、官僚压迫剥削的贫穷的农民。
教师:从画面上人物的衣着特点看,同学们知道作品表现的年代吗?
教师:作品表现的是1934年至1936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年代。
那是1933年10月,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反革命进攻。
当时的领导人是王明,硬要红军跟敌人死打硬拼,结果红军死伤很多,为了保存红军实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队伍到了贵州省的遵义城,党中央开了一个大会,取消了王明的领导资格,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所以画面上表现的是毛泽东和两个贫农的儿子以及红军队伍。
学生通过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美在哪里吗?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人物神情、动态刻画细腻真切:贫农的儿子神态恳切,体现了要求参军的迫切心情;毛泽东笑
容满面,流露出爱护和欢迎的神,清;红军队伍由近到远步伐整齐,精神抖擞。
色彩沉着、协调:作品色彩的蓝灰色为主。
身穿蓝灰色军装的红军队伍,蓝灰色的天空显得阴沉,说明长征路上会有很多风险。
仰视构图: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较低,人物形象高大。
中间是毛泽东和贫农的儿子,左边是红军队伍,画面重点突出。
中国画《童年》作者王盛烈
1、作品表现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2、作品表现的内容: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学生。
3、师生分析作品风格与特色。
中国画
教师:作品表现了陕北农家的生活小景,从背景上的窑洞、枣树和老大爷头上系的白毛巾上可以看出陕北农民的生活特征。
老大爷在编筐,系着红领巾的小孙女背着书包,手上拿着成绩通知书,兴冲冲地靠在爷爷身上,对着爷爷的耳朵,告诉爷爷她考试得了多少分。
从她和爷爷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一定是好成绩,作品充满朴实、温馨、甜蜜的气氛。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比产生美:
一老一小,老的慈祥可亲,小的天真可爱。
画人物用墨浓,用线具体仔细,特别是人物面部线条生动自然,越看越觉得美。
画背景用墨淡,用笔用线简洁,衬托了人物形象,而且有立体感。
人物神态美:
爷爷停下手中的活,身子偏向孙女,侧耳细听。
小孙女偏头伸颈对着爷爷的耳朵高兴地说什么。
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搭在爷爷的肩膀上,胸脯靠着爷爷的背侧,重心都落在爷爷身上。
另一只手拿着通知书背在后面像飞起来的小鸟翅膀。
水印木刻《蒲公英》吴凡
介绍作品内容:
学生欣赏作品,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作品通过一个割草的小女孩吹蒲公英这一生活小景,引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联想。
蒲公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种子藏在绒絮里,飞到哪就在哪里生根。
割草的小女孩吹着蒲公英,看着它们随风飘向远方,心中也许有着一种向往吧!
介绍作品表现形式:
作者用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国画的趣味,有一种淡雅的美。
水印木刻:在特制的木板上用木刻刀刻出画面形象后,再用水调和颜料拓印在宣纸上的作品。
分析作品构图特点:
以大片的空白衬托朴实可爱的小女孩,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水印木刻《和平》作者方国雄
中国工笔画《小伙伴》作者陈白一
1、作品内容:《和平》、《小伙伴》都是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题材作品。
2、作品的表现形式。
3、作者介绍。
三、小结:
1、作品的表现形式:
写意画粗犷、豪放,又称泼墨画;工笔画整洁、细腻;兼工带写的中国画,比写意画法工,比工笔画法粗放。
2、分析作品的形式。
3、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