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五版答案_13第十三章_表面物理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10
第13章表面物理化学13.1 复习笔记一、表面和界面1.定义界面是指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严格讲表面应是液体和固体与其饱和蒸气之间的界面,但习惯上把液体或固体与空气的界面称为液体或固体的表面。
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其中气-液界面和气-固界面习惯称为表面。
2.界面现象的本质处在界面层的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所处的环境不同,一方面受到体相内相同物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性质不同的另一相中物质分子的作用,其作用力未必能相互抵消,因此,界面层会显示出一些独特的性质。
对于单组分系统,这种特性主要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系统,则特性来自于界面层的组成与任一相的组成均不相同。
3.比表面比表面是单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单位通常以m2·g-1来表示。
其定义为s AAm或式中,m 和V 分别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A s 为物质的总表面积。
比表面通常用来表示多相分散系统的分散程度。
对一定质量的物体,若将其分散为粒子,粒子越小,比表面越大。
二、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 自由能1.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Gibbs 自由能(1)表面张力: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力垂直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
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其方向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并和两部分的分界线垂直。
表面张力可以看作是引起液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为N ·m -1。
(2)表面功:在恒温、恒压和组分恒定下,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积所需的可逆功,其单位为J ·m -2。
可表示为(3)表面Gibbs 自由能:在恒温恒压下,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积所需的Gibbs 自由能的增值,其单位为J ·m -2。
可表示为注意: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均用γ表示。
第13章表面物理化学的小水滴,试计算(已1.在293 K时,把半径为1.0 mm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m知293 K时水的表面Gibbs自由能为(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表面Gibbs自由能增加了多少?(3)完成该变化时,环境至少需做多少功?解:(1)设小水滴个数为N,则根据分散前后体积不变,可得所以。
(2)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增加量为=9.15×10-4J。
(3)完成变化时,环境至少需做功为=-9.15×10-4J。
2.已知汞溶胶中胶粒(设为球形)的直径为22 nm,在1.0 dm3的溶胶中含Hg为8×10-5 kg,试计算:(1)在1.0 cm3的溶胶中的胶粒数。
(2)胶粒的总表面积。
(3)若把质量为8×10-5kg的汞滴,分散成上述溶胶粒子时,表面Gibbs自由能增加多少?已知汞的密度为13.6 kg·m -3,汞一水界面张力为解:(1)设Hg溶胶的体积为V,则有=5.575×10-24 m3设1.0cm3溶胶中的胶粒数为N,则=1.055×1012(2)胶粒总表面积为=1.604×10-3 m2(3)设质量为的汞滴半径为r0,则有解得所以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量为=5.96×10-4J。
3.试证明:证明:(1)因为所以又因故(2)由,得因,故4.已知水的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式为在283 K时。
可逆地使一定量纯水的表面积增加0.01 m2(设体积不变),求系统的如下各个解:当T=283K时,根据题给关系式,有故,因为所以=4.95×10-8J·K-1=7.56×10-4J。
5.把半径为R的毛细管插在某液体中,设该液体与玻璃间的接触角为θ,毛细管中液体所成凹面的曲率半径为液面上升到h高度后达到平衡,试证明液体的表面张力可近似地表示为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为液体的密度。
证明:附加压力与上升的液柱所产生的静压力相等时,才能达到力的平衡,则。
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本章知识要点与公式 1.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 自由能 B B B B,,n ,,n ,,n ,,n s s s s S V S p T V T p U H A G A A A A γ⎛⎫⎛⎫⎛⎫⎛⎫∂∂∂∂====⎪ ⎪ ⎪ ⎪∂∂∂∂⎝⎭⎝⎭⎝⎭⎝⎭ 2.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1)Young -Laplace 公式:''1211R R s p γ⎛⎫=+⎪⎝⎭上式表示附加压力与球曲率半径及表面张力的关系。
若是球面,'''12'2, s R R R p R γ===若为平面,则'1R 和'2, 0s R p →∞→。
毛细管内液柱上升(或下降)的高度(h )计算方法。
2cos h R gγθρ=∆(θ为液体与管壁之间的接触角,11g ρρρρ∆=-≈ ) (2)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Kekvin 公式''0022ln r p M p MRT p p R RTR γγρρ∆==简化式: 3.溶液的表面吸附 Gibbs 吸附公式 22d d 2a RT a γΓ=-若2d 0,0d 2a γ〈Γ〉则,是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若22d 0,0d a γ〉Γ〈则,是负吸附,非表面活性物质。
4.液—固界面——润湿作用 杨氏润湿方程:cos s g l sl gγγθγ----=当090o o θ≤〈时,液体能润湿固体, 0o θ=时,液体完全润湿固体。
当90180o o θ〈≤时,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180o θ=时,液体完全不能润湿固体。
粘湿功()1cos a g s g l l s g l W γγγγθ----=+-=+ 浸湿功cos i g s l s g l W γγγθ---=-=铺展系数()cos 1g s g l l s g l S γγγγθ----=--=- 5.固体表面吸附 Langmuir 等温式:m m11ap p pap V V a V θ==++或 混合气体的Langmuir 吸附等温式:B 1B BB BBa p a p θ=+∑Fieundlich 等温式:1nq kp = BET 吸附公式(=常数公式):()()11pms s C V V p p p C p =⎡⎤-+-⎢⎥⎣⎦eMKHH T 方程式:()ln o m V RT A p V θα== 通过Clausius -Clapeyron 方程式求化学吸附热2ln Q RTq p T ∂⎛⎫=⎪∂⎝⎭ 6.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单分子反应2A A 2A A A 1k a pr k a p θ==+(假定产物的吸附很弱)若A p 低,A A 1a p ,则2A A A r k a p kp ==,一级反应; 若A p 高,A A 1a p ,则2r k =,零级反应; 若A p 适中,2A AA A1k a p r a p =+,介于0~1级之间。
表面物理化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 2 分(6601)在下图的毛细管内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 )(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左右来回移动2. 2 分(6602)如图在毛细管内装入润湿性液体, 当在毛细管内左端加热时,则管内液体将:(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因失去平衡而左右来回移动3.1 分(6608)对大多数纯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是:( )(A) (∂γ/∂T)p> 0 (B) (∂γ/∂T)p< 0(C) (∂γ/∂T)p= 0 (D) 无一定变化规律4. 2 分(6628)恒温恒压下,将一液体分散成小颗粒液滴,该过程液体的熵值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判定5. 2 分(6635)已知293 K 时,水-空气的表面张力为7.275×10-2 N·m-1, 当已知298 K 和101.325 kPa下,可逆地增大水的表面积4 cm2, 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A) 2.91×10-5 J (B) 2.91×10-1 J(C) -2.91×10-5 J (D) -2.91×10-1 J6.2(6644)临界温度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A)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无法确定7. 2 分(6651)在298 K 时,已知A 液的表面张力是B 液的一半,其密度是B 液的两倍。
如果A ,B 液分别用相同的毛细管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A 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B液的:( )(A) 1/2倍(B) 一倍(C) 二倍(D) 四倍8. 2 分(6652)已知400 K 时,汞的饱和蒸气压为p0,密度为ρ,如果求在相同温度下,一个直径为10-7 m 的汞滴的蒸气压,应该用公式:( )(A) p = p0+ 2γ/R'(B) ln(p/p0) =∆Vap H m(1/T0- 1/T)/R(C) RT ln(p/p0) = 2γM/ρR'(D) p = nRT/V9. 2 分(6653)298 K,101.325 kPa 下,将直径为1μm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问需要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面上升?(已知此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1.97×10-3 N·m-1,水对玻璃完全润湿cosθ = 1)( )(A) 288 kPa (B) 316 kPa (C) 489 kPa (D) 576 kPa10. 1 分(6654)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p = p' - p0= 2γ/R' 中,R' 的符号:1(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C) 总为正(D) 总为负11. 2 分(6655)在298 K 时,已知A 液的表面张力是B 液的一半,其密度是B 液的两倍。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ξ 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
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胶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液体;(B) 气体;(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带电多少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 ;(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 ;(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分散相向阳极移动,表明:(A) 胶粒带正电(B) 胶粒带负电(C) 电动电位相对于溶液本体为正(D) Stern 面处电位相对溶液本体为正2.通常称为表面活性物质的就是指当其加入于液体中后:(A) 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B) 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C) 不影响液体表面张力(D) 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3.实验测得O2在金表面上的吸附热Q与吸附量无关,这种吸附满足以下哪种吸附规律?(A)L angmuir等温式(B) Freundlich等温式(C) TëMKuH等温式(D) 以上三种皆可以4.对于有过量KI 存在的AgI 溶液,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K3[Fe(CN)6] (B) MgSO4(C) FeCl3(D) NaCl5.多孔硅胶的强烈吸水性能说明硅胶吸附水后,表面自由能将(A) 变高(B) 变低(C) 不变(D) 不能比较6.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借助于:(A) 普通显微镜(B) 丁铎尔效应(C) 电子显微镜(D) 超显微镜7.由0.01 dm3 0.05 mol·kg-1的KCl 和0.1 dm3 0.002 mol·kg-1的AgNO3溶液混合生成AgCl 溶胶,为使其聚沉,所用下列电解质的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 AlCl3<ZnSO4<KCl (B) KCl <ZnSO4<AlCl3(C) ZnSO4<KCl <AlCl3(D) KCl <AlCl3<ZnSO4 8.将一毛细管端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5 cm,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留了 3 cm 在水面,试问水在毛细管上端的行为是:(A) 水从毛细管上端溢出(B)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C)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D)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水平面9.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C) 电解质的敏化作用(D) 电解质的对抗作用10.在pH <7 的Al(OH)3溶胶中,使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沉:(1)KNO3(2) NaCl (3) Na2SO4(4) K3Fe(CN)6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聚沉能力大小为:(A) (1) >(4) >(2) >(3) (B) (1) <(4) <(2) <(3)(C) (4) >(3) >(2) >(1) (D) (4) <(3) <(2) <(1) 11.兰缪尔的吸附等温式为Γ = Γ∞bp/(1+bp),其中Γ∞为饱和吸附量,b为吸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