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论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

摘要:所谓社会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它是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根基传承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所形成的基本道德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社会道德的有无与多少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乃至个人的文化与修养。同时,它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德也渐渐被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与作用。公民素养是社会公德的核心,社会公德有着丰富的内涵。当今我国国民的教育程度在不同群体中差别很大,但不伤害他人作为社会公德的底线仍为人们所共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合理处理好社会公德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的联系。

关键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核心社会公德的内涵道德底线高素质人群

一、公民素养

作为社会公德的核心,公民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提高,公民的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么什么是素养?有人曾说过,当你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全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就是个人素质。一个人,懂得为他人着想,知荣辱,拥有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品质是一个高素养的人的根本。我们经常说素质,什么才叫有素质的人?素质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更不是用来表演的,而是一种内在的气质。有些人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无可挑剔,绝对是一个完美的高素质人,但在其他时候呢?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好的素养体现在任何方面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因身边的人或事而改变。能在无人知晓的时候帮助他人,能在明知不会收到回报时给予他人帮助,能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牺牲,这才是一个真正有素养的人所拥有的气质。而在当今社会的我们,看到的多是用来表现的素养,而真正发自内心的讲公德的人却越来越少。

对于公德的核心公民素养,我们要靠平时的自我培养与锻炼才能有所提高,从而有条件去做一个有公德的中国公民。

二、社会公德的内涵

公共道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公民基本道德的二十字原则是最恰当不过的概括。

(一)爱国守法

爱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世世代代生活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情况,都不能忘了我们是中国人,都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做出有损我们伟大祖国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与一切损害我们祖国利益的人作斗争。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国当今社会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作为一名合法公民,守法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社会的法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只有每个公民都做到爱国守法,才有实现和谐社会的可能。

(二)明礼诚信

“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些都是中国自古讲究礼仪的代表言论。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的诚信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诚信,只有通过明礼的外在形式,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来。

(三)团结友善

团结是在为某个目标奋斗时形成的紧密联系。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团结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人群的凝聚力,最终汇集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团结会产生钢铁般坚不可摧的力量。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要友好、友爱,与人为善,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和谐。

(四)勤俭自强

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即勤劳和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消费的态度,它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财力。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易》里就有“天行分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世代相传,鼓舞中华民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做到自强自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提倡自强,更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五)敬业奉献

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爱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是说,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奉献,就是公民无论参加何种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它意味着大公无私,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务整体,先人后己。

三、公共道德底线:不伤害他人

有很多人这样说,我没有什么文化,没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行为不违背社会公德呢?其实,一个人的道德水品是不与其接受的教育完全成正比的。很多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反而体现出很好的道德修养。的确,我们很难拿捏到底我们的行为是否超出了道德的底线,因为人与人的思维是不可能完全统一的。既然这样,我们就拿一位哲学家的话来作为社会公德的底线:无论你做出何种行为,只要不伤害他人就不算不道德。对于社会公共道德来讲,每个人都会有其个人的认识,这与法律不同,所以很多边缘问题就难以达成共识。正因为如此,一个能保证民众和谐的道德底线就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我们怎样看待道德,我们的行为都不能伤害到他人。

四、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法德并举是历史的借鉴,法律与道德关系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早在西周时统治者就提出“明德慎罚”的思想。它标志着奴隶主阶级对法德之间的关系有了自觉的意识。孔子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创立者,他意识到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手段,认为善德观念只能以道德教育来引导,仅靠刑罚是不行的。秦用严法酷刑排斥道德而短命,西汉统治者总结了秦亡的教训,提出“礼法并重”,继而董仲舒论证了“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无论是“明德慎罚”、“礼法并重”,还是“德主刑辅”,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封建的“法治”是人治下的“法治”,是泛道德主义,是把法律作为手段来配合推行封建的伦理道德。数千年来,历代统治者把伦理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礼与刑融为一体,使僵硬的法律规范借助于道德提升为人们自觉的内心信念和行为标准。

五、道德与我们的生活学习

有人说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上高素质人群的聚集地,这种说法多半源于对教育水平的认识。而在现代大学生当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图书馆、食堂的占座,打饭坐车时的无秩序,课桌文化、墙壁文化都十分普遍。践踏草坪,乱丢垃圾更是随处可见,这些都说明我们当代大学生并非高素质,拥有很好的道德修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将来祖国的栋梁,我们更应该注重个人公共道德的培养,加强学习注,重锻炼,严于律己,做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

结束语: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道德具有普适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皆适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少不了我们对社会公德的重视。

参考文献:1〕〔英〕休谟著,曾晓平译:《道德原则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陈升:《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李华林:《对构建社会公德新体系的思考》,《新视野》2003年第2期。

〔4〕罗国斌、增昭皓:《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却是及其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2期。

〔5〕宣云凤:《论主体社会公德意识的他律》。

〔6〕汤丽芳:《我国低层次得到的难题——社会公德》,《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第4期。

论中国社会公德的

现状和问题

姓名:张宇

班级:汽修三班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思修课论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及原因分析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班级:*****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测绘工程专业10级012班****寝调查组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及原因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测绘工程2010012班*****调查组 我们在2010年11月-12月,对我校13个院系展开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专项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公德问题研究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然而,目前这方面并没有确切的数据研究。本调研成果正是力争弥补这一缺憾而展开的深入调研,力争取得大学生公德教育研究新成果,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背景与意义 一个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班级:建工1104班 组员:崔志攀(29) 李埕均(24) 指导老师:阎程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20日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公德的作用更加突出,它已成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但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潮和歪曲价值观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社会公德的消极现象,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社会公德与推动法制化社会同步发展,强化社会公德教育,这对实施以德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公德意识及其道德规范对于有效地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及公德意识,是健康文明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德的优劣、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己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和是否进入现代化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之称,自古以来就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当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其内容会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充实,也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与自己的文明相适应的社会公德,但其主要内容则为人类所不断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千百年来人们理想的社会公德在我国的畅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 [正文]:一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 对于这次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调查表所选的选项与现实中自己的作为大相径庭,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是真正能够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却不多。我们常说每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对“宿舍中常流水常明灯”现象的看法是主动去关掉,可是教学楼上卫生间里的水龙头经常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哗哗流水,过往的学生却视而不见。调查显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的同学公德意识薄弱。在这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公共场所插队现象”的看法,来自学生的反馈是:上前“马上制止”的占31%,“心里抱怨”的占50%,”心里谩骂”的占19%,还有极其少数的“视而不见”群体。对于“在公交车上向老弱病残人让座”这一问题上,大家几乎一致表态:主动让座;对“当乘手扶电梯,怎么站”,回答“自觉站在右边”的占80%,“随行人站的”占15%,“随便站”的占5%。在同学们回答“在外出遇到红灯怎么做”的一问中,“一贯遵守交通法规”的占97%,“偶尔闯红灯”的占2%,“经常闯红灯”的占1%。这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行动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关于在校园内或其他公共场合乱扔垃圾的看法”中,认为“很鄙视,宁肯拿在手里也不乱扔的”占48%,为“出于无奈,周围没垃圾桶”的占50%,为“怎么方便怎么来”的占2%。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还做的远远不够,即不能做到“兼济天下”。比如“面对一些不良图片视频的做法”,大部分选择“回避”,只有极其少数选择“举报”。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

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论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论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论文 系别:旅游管理 班级:财务管理 小组成员:李佳喜孙继杨 颜旭

所谓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高文化群体,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是先进文化知识的的传播者,是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者。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导致大学生形象与社会所期望的形象有较大反差,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我们这次就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一、调查问卷: 形式:选择题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人数:一百人 1、您现在是大学几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评价是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很差 3、您认为社会公德的培养对大学生是否有帮助?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4、您认为大学生是否该为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作出贡献 A.应该 B.不应该 C.不清楚 5、如果有同学在公共场所说粗话或者大声喧哗,您认为该行为 A.不好 B.好 C.不清楚 6、当您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时,您会 A.主动道歉,同学间应该和睦相处 B.希望对方先道歉 C.不以理会,无所谓 7、您对大学生在公共场合搂抱的亲昵的行为的看法是 A.反对,学校应加以制止,维护大学生形象 B.反对,学校应加以加强教育引导,放宽对待 C.赞成,这是个人自由 D.无所谓

二、结果统计

三、分析 1、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缺乏责任感的”。只有少数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

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仅仅只是单纯的道德义或道德拯救呼声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认真分析造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和寻求行之有的对策,进而从法律制度层面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法制根基。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意识法律对策 2006 年南京一老者被撞倒受重伤的“彭宇案”,似乎让很多人都得了彭宇“后遗症”。四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彭宇案”的翻版。59 岁的豆饼大妈把拾得的1700 元交还失主,失主坚称其“贪”了6500 元。75 岁老汉从公交后门跌倒在地,众人却不敢施救,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刘先生捡到空钱包,请来4 位市民作证,证明他捡到钱包时里面就没钱,然后才打了110 报警……1从瘦肉精到吊白块,从苏丹红、福尔马林到三聚氰胺事件,最新的是化学火锅,诸多掺入了化学元素和工业用料的商品充塞进百姓人家的菜篮子、餐桌上,不断引发出人们对关乎食品的安全的社会公德问题的思考。 这些都不是个案,那么我们的社会公德到底出什么问题了? 一、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 (一)正义感缺失。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正义感是指社会成员对正义理念、正义原则、正义制度的尊严以及在维护正义制度、做出正义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按照正义原则来采取有效行动的能力。在社会发展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今天,新旧道德规范发生激冲突,人们的个体功利价值取向相对突出,群体利他价值取向受到歧视,人际交往中感、友谊等因素不断弱化,而现实功利因素不断加强。在人们心中缺乏一种必要的正感,惩恶扬善的阻力很大,甚至出现“失德受益、守德受损”的反常局面,使得社会正义的贯彻实施失却了强大的内部动力,导致社会公德在价值层面失效。2 全国震惊的“李刚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我们迎来的不是同学的愤怒、有关部门的解释,而是做好事(作证)的孩子不敢承认,目击者也不敢公布事实。”3比“官二代”飙车引发恶性事故还要可怕的是事后目击者的集体沉默。这样的沉默源于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明哲保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家长听说此事后对子女的即时提醒;三是校方的禁止,“一旦向记者透漏什么事情,学校知道后肯定会对说的学生做出处分的”。因此,尽管他们中有人深受良心折磨,却不得不选择“无可奉告”。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的正义感何在?社会责任感何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写照,很难想象,在社会公平营养缺失的大环境里,大学校园如何能摆下一张平静的书桌?4这件情的结果是令人悲哀,人们自保的心里以及麻木的表现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个正义感正流失的年代。 (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1陆爱红. “拯救”社会公德法律责无旁贷. 人民公安报/2010年3月12 日第003 版 2张坤.社会公德若干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 32010年10月21日广州日报。 4梁江涛.集体沉默源于大学精神沉没,2010年10月25日发表于《中国法院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6304992.html,/html/article/201010/25/433004.shtml 2010-12-18访问。

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说到社会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调查目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和谐社会。 调查形式:于xx年4月7日,随机抽取湖南地区两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21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9.7%,女生占50.3%,调查问卷回收率79.5%,有效问卷167张,有效率100%,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从长沙市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调

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 1.您现在是大学几年级? A.大一 B.大二 C. 大三 D.大四 2您在食堂吃饭时,会排队等候吗? A.会自觉排队,维护公共秩序 B.会,在他人提醒下才意识到 C.不会,因为其他同学也没有排队 D.无所谓 3.单选* 您会在熄灯后,打扰其他舍友的休息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不会 4单选* 当您遇到老师时,您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吗? A.会的 B.偶尔会 C.从没有 5.单选* 在老师上课时,您会与同学聊天吗? A.不会,这会影响老师的上课 B.有时会,无意冒犯老师,事后心感内疚 C.经常会,不觉得自己会影响到大家的上课 6您对考试时作弊的行为有何看法 A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 B总比补考好吧 C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 D反感,从不作弊 7.单选* 您对大学生在公共场合搂抱的亲昵的行为的看法是? A.反对,学校应加以制止,维护大学生形象 B.反对,学校应加以加强教育引导,放宽对待 C.赞成,这是个人自由 D.无所谓

如果有同学在公共场所说粗话或者大声喧哗,您认为该行为? A.不好 B.好 C.不清楚 9 如果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幼病残您会让座吗? A肯定会 B有时会,视情况而定 C不会 10:在过马路的时候遇到红灯时你一般会怎样做?(单选题)经常闯红灯 偶尔闯下 一般不闯红灯 坚决遵守交通规则 11对爱心募捐的态度 A积极,充分发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B消极,不明白资金去向 C中立,视情况而定 12.单选* 您会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么? A.会,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B.会,在同学们提醒下才知道 C.不会,公共环境卫生与自己没关系 D.无所谓 13.单选* 您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对吗? A.完全错误 B.也对也不对 C .完全对 D .无所谓 14.单选* 您认为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才是否有帮助?

2021年关于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关于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关于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会公德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商业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经营者伦理道德的高低,不仅影响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而当温总理也发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的感叹时,我们就不得不在再次来思考一下“人心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了。对于社会公德滑坡的现状,小到随地吐痰,破坏公物,大到食品中添加的各种违章添加剂。 有人说,我们应当感谢中国的食品行业,因为它让我们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瘦肉精、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蜜枣中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认识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也有人调侃说,日本人一

天一杯牛奶,振兴了一个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了一个民族。而如今,当我们日常消费的馒头也成为了有毒物品的时候,我们实在是不晓得该继续“感谢”下去,还是该骂其“道德沦丧到了极点”。 出现社会公德滑坡的原因 .功利主义的驱使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有句话说道“上下争利,国将危矣”。这句古训归根到底在一个“利”字。利可以指金钱、权利、功名、也可以指一些便宜、好处等。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昧着良心踩在别人的身上追逐名利、践踏道德。一些社会学家把道德滑坡归结为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价值观发生转变,道德观念的迷茫,道德判断失去方向。由此,社会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搬出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客观原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从而丧失责任心,负责任的氛围也就无法建立起来。社会正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由此导致人们责任心的丧失。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功利主义使得人们公德淡漠。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伴随着毒奶粉、地沟油,南京彭宇案等一系列社问题的出现,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争论就从未停止。从天津许云鹤案,江苏司机案,到10月13日两岁女童悦悦遭汽车碾压、18名路人漠然旁观事件,“道德沦丧”一词再次冲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是否真的到了道德危机的边缘?如何才能重新确立社会公德观念,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关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网友认为相比于十年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有很大倒退”,其中道德水平下降最集中的体现在政府官员、司法执法人员及医生、老师等身上。为什么在千年儒家“仁”、“礼”思想主导下的仁义之邦中国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演变发展到今天,其理念早已被我们熟知,但因现实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传统的纲常伦理到近代已经开始瓦解。近20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但统治权力却能够轻易介入国家资源配置。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让许多人尝到了甜头,这无疑使我们的人生关、价值观逐渐复杂分离,人与人之间再难有真心相待,我们孰知的仁义忠恕之道由于脱离人的基本发展需要而遭到摒弃,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逐渐盛行。 其次,法律对作恶者惩罚不严,也助长了不正之风。如南京彭宇案,一位网友说:“我不想见死不救,是那么多个法官的判决教我这样做的。我不奢望做好事被表彰,但绝不愿意像彭宇那样背上罪名。”社会公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只是作为法律的辅助存在。社会公德没有衡量的准绳,法律又不能保障行善者,做好事的风险使我们陷入了想做不敢做的困境。 社会道德的滑坡还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我们从小被教育学习董存瑞、黄继光,这是“英雄式的非常人教育”。然而在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可能总是遇到需要顶炸药包的情况,于是教育的影响慢慢淡化,落空。我们需要的是常人教育,如对人要诚实,要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课本里学着董存瑞、黄继光,耳边却接受着父母亲友“别多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类的教育。这样我们的新一代才不会时常对大人的行为感到困惑,社会公德的良好发展才能有保障。 说国人道德滑坡,是我们都道德败坏么?显现不是。道德败坏的是一小部分人。但这一小部分人的行为为什么会对大众产生广泛影响呢?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滑坡产生的蝴蝶效应。它放大我们生活中的丑恶和阴暗,让我们对社会道德状况产生了质疑,开始变得不知所措。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个充满欢声笑语,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却为什么对需要帮助的人漠然视之?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一次去上海的经历让我对此深有感触。在我的家乡,闯红灯现象随处可见。而那次在上海过马路,红灯时尽管人很多,但没有一个闯红灯的,本想闯红灯的我也放弃了这个想法,停下来等绿灯。我认为这就是群众效应。因此,社会公德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严于律己。当我们在一个遵守社会公德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相信那小部分不守社会公德的人将会有所改变。 文明是不断上升发展的,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任何民族情感和凝聚力,都会被厌恶和疏离所代替。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极不愿意看到社会道德滑坡的悲凉画面的。卢梭说过:“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处?没有语言,智慧有什用处?”而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又有什么用处呢?它带给人们的,决不会是幸福。正如小悦悦案中唯一施救者陈贤妹所言:“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总要有人去帮助”,是一个社会和谐运转所必须的,也透出了植根于社会土壤中的浩然正气。它可以冲破担心、疑虑,把爱心与温暖施与需要救助的人。无论老幼强弱,与其徒发社会公德沦丧的嗟叹,不如从我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爱心,冷漠并不是常态。

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现状的调查

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现状的调查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总体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7.56%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9.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 4.28%的人选择"不参加",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爱心募捐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募捐时会自主争先,他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她说:"也许这些钱只是我们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这些钱是他看见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他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的爱心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爱心募捐,有7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16.31%的同学看情况,只有5.06%的同学认为这不关自己的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1]范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们在2010年11月——12月,对我校朝阳校区,两个系部展开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公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我们却缺少这方面的具体数据。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意义: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三、调查方法: 调查以随机抽样为主,同时对本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谈。为了了解大学生道德现状,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老生(注:大二学生)50份,新生(注:大一学生)50份,担任学生干部的占30%。报告将基于这些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公德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调查对象: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朝阳校区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苏义音翟立新李永锋王淑芬胡梦瑶夏吾旦正多日杰才布旦敕丹坚措 四、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 1、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缺乏责任感的”。只有少数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思修课论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背景与意义 一个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主要程序是: 第一阶段:资料准备。通过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百度等方式检索有关社会公德的信息资料。参考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形式。 第二阶段:分析调查内容。对调查内容分成“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等方面”,“遵纪守法、对法律认知方面”

四个方面,挑选适当的问题,进行调查。 第三阶段:实施调查。对班级同学,朋友及周边学生等实施调查。 第四阶段:分析与报告撰写。运用word、excel等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三、当前大学生公德现状分析 (一)、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 礼、诚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到长辈、老师、领导打招呼应该是一种礼貌的体现,65%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3%的同学不愿意上前问好,仍然有32%的同学出于内向没有上前问好,也就是97%的人是很懂得礼貌的,所以我们不能把那32%的同学归到不懂礼貌的人群中。在文明礼貌方面同学们做得还是可以的。 当借他人物品时,87%的人会每次都下意识的爱护那件物品,12%的人偶尔会,只有1%的人从来没有下意识得爱护借来物品。在借用他人的物品时,我们应该竭力维护的,这个方面大家也不错。 百行孝为先,87%的同学每年都回家陪父母过年,4%的同学打算今年不回家过年,9%的同学有过不回家过年的经历。就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同学都知道家里有人在惦记着自己,自己也记挂着家人。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孝顺父母,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心理面是知道怎么做得,只是在行动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二)、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 对于随手丢垃圾的人,44%的同学会忽视不管,39%的同学会捡起垃圾然后离开,17%的同学会提醒对方捡起垃圾。只有56%的同学对垃圾有所表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能打源头制止丢垃圾的人,而不是去教育每个人去捡起垃圾,那么效果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爱心募捐,47%的人会积极参与,47%的同学会在集体捐助的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与现状如何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与现状大学生应如何增强自 身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 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 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那么我国的社会公德现状如何呢?在这里我做了如下分析:一、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指出,社会公德,它是“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为: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在人 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 为热爱自然、爱护环境。那么反过来讲,个人的行为也是对自身于社会公德实践的体现, 但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看当的今社会公德,这是值得商榷的。 经常同朋友和同学聊天,在他们的谈论中经常会涉及到社会公德方面,他们会感慨当 今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很严重,一些连小孩子都懂得的社会公德正在人群的主流中淡漠、流失,这多么让人惋惜,悲哀啊。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事例来了解一下当今社会公德的现状, 虽不很全面,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呢?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实 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期望与要求亦随之提高。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社 会的缩影。大学生,投入到大学的生活,不仅要完成学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和历史 使命——为实现从一名自然人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打好坚实的基础。 大学,汇聚了天下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学,张扬着青春激情飞洒的个性;大学,不仅 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社会的缩影。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中的一景,大学生在大 学的生活不仅是完成学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和历史使命——从一名自然人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南华大学 核资源工程学院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班级: 授课老师: 小组成员: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地点:南华大学 二.调查时间:12月8日到12月14日 三.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再网上查一些有关数据。 2.查找书籍、报刊,了解。 3.实地调查访问. 五.调查内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六.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关键词: 社会公德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环境保护遵纪守法参考书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公德是一种人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和道德修养,对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又好又快的运行轨道,这种“好”字当头的快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二.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调查报告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说到社会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调查目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和谐社会。 调查形式:于XX年4月7日,随机抽取湖南地区两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21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9.7%,女生占50.3%,调查问卷回收率79.5%,有效问卷167张,有效率100%,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 来绘制。 调查内容:从长沙市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 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 摘要:这次我写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很明了他的主语是社会公德,因而不能不弄清楚其真正含义,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那么我们可以先以当今社会的公德现状为切入点,透过社会调查和各种案例反映出社会公德的流失,再分析其原因,从原因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思路,从而可以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字:社会公德缺失现状问题原因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的意念准则.自古至今,社会公德通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方式传承着,期间其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与历史的巨轮亦步亦趋.时至今日,他也同我们的新时代磨合着,当然,金无足赤,我们现今的社会公德是存在缺陷的,那么到底我们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从哪些角度反思?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一、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指出,社会公德,它是“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为: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爱护环境。那么反过来讲,个人的行为也是对自身于社会公德实践的体现,但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看当的今社会公德,这是值得商榷的。 经常同朋友和同学聊天,在他们的谈论中经常会涉及到社会公德方面,他们会感慨当今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很严重,一些连小孩子都懂得的社会公德正在人群的主流中淡漠、流失,这多么让人惋惜,悲哀啊。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事例来了解一下当今社会公德的现状,虽不很全面,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