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蛋的结构及形成》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4
活动目标:
1.认识蛋的结构,知道蛋由蛋壳、蛋清、蛋黄组成。
2.了解蛋的营养价值,喜欢吃蛋。
3.愿意探索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活动准备:
1.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若干,碗、盘子、筷子、勺子等。
2.图片或视频:蛋的结构、蛋的营养价值、各种蛋类食品的制作过程等。
3.活动前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蛋类,并带孩子观察、认识。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展示各种蛋类,引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你还知道哪些蛋类?
1.认识蛋的结构
•教师将鸡蛋打开,引导幼儿观察蛋的内部结构。
•提问:蛋里面有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
1.了解蛋的营养价值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蛋的营养价值,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吃蛋?吃蛋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1.蛋类食品的制作与分享
•教师展示各种蛋类食品的图片或视频,如煮蛋、炒蛋、蛋饼、蛋挞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蛋类食品,并简单介绍制作方法。
•提供蛋类和制作工具,让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蛋类食品,如煮蛋或炒蛋,并与同伴分享。
1.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其他蛋类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更多的蛋类食品。
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认识了蛋的结构,了解了蛋的营养价值,并且愿意尝试制作和分享蛋类食品。
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食物的好奇心和热爱。
《鸡蛋的结构及功能》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指导思想:本节课将教学内容运用观察实验的形式呈现,生动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
教学理论依据:以《生物课程标准》作为理论依据,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尤其考虑工读学生的特殊性,注重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的培养。
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学习内容:鸡蛋的结构及功能,观察实验的操作,探究实验的设计。
学习鸡蛋的结构并思考掌握各种结构相应的功能,为鸟类的生长和发育奠定基础。
练习观察实验的基本操作,锻炼学生观察法的思维模式。
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练习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二)学生情况分析工读学生学习兴趣普遍很低,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乏系统性。
上课精神不集中,自制力不足。
因为学习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普遍缺少自信心。
但是,工读学生一般较为好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求知欲较强,接受能力也不错。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课堂上不定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调整问题难易度,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使用生动诙谐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图形,降低工读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应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四)实验准备生鸡蛋若干;熟鸡蛋一个;解剖器材三组;热水一壶;透明水杯三个。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鸡蛋的结构及功能。
(2)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胚胎发育的两种类型,加深学生记忆,并引出卵(鸡蛋)的结构及功能。
(2)通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科学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卵壳上有气孔”的实验设计,锻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
(4)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直观又形象的切身感受,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教师进行小结,纠正并强化学生的理解。
《观察鸡蛋的结构》教案目的要求:认识鸡蛋的结构,知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材料器具:新鲜鸡蛋,熟鸡蛋各一个,培养皿,镊子,放大镜,烧杯,牙签,乒乓球,清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猜谜语:“石灰泥墙不透缝,里面住着大黄杏”同学们,你知道它的谜底是什么吗?讲授新课;做实验之前强调课堂纪律上课要求:1、发挥组长的作用,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2、听好实验要求,认真操作,人人参与,发挥团队的力量,得出科学的结论,积极发言。
祝愿每个同学都有收获!探究活动一;1.鸡蛋呈什么形状?2.同时轻轻拨动鸡蛋的一端和乒乓球,观察两者的运动轨迹有何不同?3.思考鸡蛋的运动轨迹对鸟的繁殖有什么意义?探究活动二1、“石灰泥墙”真的不透缝吗?请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石灰泥墙”,有什么特点?2、如何验证?有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探究活动三:观察鸡蛋的各部分结构1、用镊子将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2、用镊子轻轻的将破裂的卵壳除去3、观察卵壳和卵壳膜合作交流1、你能说出1-8的结构名称吗?2、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吗?卵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3、鸡蛋中各部分结构有什么功能?达标检测1、鸡的卵细胞是指A、胚盘B、卵黄C、胚盘、卵黄及卵黄膜D、整个鸡蛋2.鸟卵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A. 胚盘B. 卵黄C. 卵白D. 气室3. 鸟卵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的是A. 卵黄B. 卵白C. 卵黄和卵白D. 卵黄和胚盘4.鸟卵中的细胞核,位于以下哪一种结构内A.卵白 B.卵黄C.气室 D.胚盘5.未受精的鸡蛋中有一个卵细胞,细胞膜位于A.卵壳 B.卵壳膜 C.卵白 D.卵黄膜6、据图回答:1.图中3是_____,8是______,3与 8主要起________作用。
2.含有细胞核,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________。
3.图中6是_______,图中1是_______,4.6和1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要的______。
4.鸡蛋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内有一个______。
《种蛋的结构及形成》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畜禽生产》李蕴玉等编写教学设计题目第二章鸡的生产第二节鸡的人工授精及人工孵化——“种蛋的结构及形成”教材及课程分析《畜禽生产》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课程。
不仅是河北省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高考对口升学统考课程。
也可作为中职生进行创业养殖学习以及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培训教材。
本书以猪、鸡、牛、羊等畜禽为代表,具体阐述了畜禽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同学们学习后能够拥有独立进行畜禽生产经营的能力以及具体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教学中,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合理选用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手段进行教学。
力求体现该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本次课所选内容为第二章鸡的生产第二节鸡的人工授精及人工孵化——“种蛋的结构及形成”。
本章主要讲述了鸡的生产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鸡的生物学特性及品种、鸡的人工授精及人工孵化、蛋鸡的饲养管理、肉鸡的饲养管理、鸡场建设等内容。
本课在内容上安排了蛋的结构及形成过程,从而为后面理解掌握种蛋的选择和保存以及种蛋的孵化技术奠定基础。
该节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鸡蛋,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兴趣,可行性、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资料来源也丰富。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好问好动。
但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这些特征对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保持贯穿于课堂成为课堂效率是否高效的标准。
鸡蛋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得,比较熟悉,对鸡蛋的基本形状,构造等都有一些了解。
禽蛋的结构及形成(说课教案)一、说教材《禽的生产与经营》是养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本书将禽的生产、禽病的防治与禽场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专业教学中,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实验基地等教学场所,合理选用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手段进行教学。
力求体现该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二、说课程(一)教学内容特点及地位:本次课所选内容为:第三章,第一节”禽蛋的结构及形成”。
本章按照种蛋孵化的程序,介绍了禽蛋的结构及形成、种蛋的管理、家禽的胚胎发育、人工孵化的条件及控制、孵化效果的检查分析以及初生雏的处理等内容。
本课在内容上安排了禽蛋的结构及形成过程,从而为后面理解掌握种蛋的选择和保存奠定基础。
该节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鸡蛋,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兴趣,可行性、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资料来源也丰富。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禽蛋的构造由哪几部分组成。
(2)掌握禽蛋的形成过程.(3)了解常见畸形蛋及形成原因.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要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的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敢于实践,大胆研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禽蛋的结构及形成。
(本节知识点要求掌握蛋的结构及形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故列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禽蛋的形成过程。
(蛋的结构对学生来说,较为具体和直观,而蛋的形成过程是在母禽体内完成,要掌握蛋的每个部分分别是在哪个部位形成的,所需时间是多久等这些问题,必须多花时间进行讲解,让学生有时间去理解以便消化吸收,故列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初中生物鸡蛋结构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鸡蛋的结构组成。
2. 掌握鸡蛋的功能和作用。
3. 理解鸡蛋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了解鸡蛋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教学准备:1. 教科书《生物》相关章节内容。
2. 鸡蛋模型或实物鸡蛋。
3. PPT课件和投影仪。
4. 教学板书和彩色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鸡蛋模型或实物鸡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鸡蛋的外观特征及形状。
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鸡蛋的结构(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展示鸡蛋的外壳、内膜、蛋清和蛋黄等结构,并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2. 结合实物鸡蛋或模型,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鸡蛋结构的理解。
三、探索鸡蛋的功能(15分钟)1. 讲解鸡蛋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等。
2. 鼓励学生思考鸡蛋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与同学分享。
四、探究鸡蛋的生长和发育过程(15分钟)1. 讲解鸡蛋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孵化等。
2.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鸡蛋孵化的过程并分享观点。
五、总结反思(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写下自己对鸡蛋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设计:鸡蛋结构:外壳、内膜、蛋清、蛋黄鸡蛋功能:提供营养、生长发育鸡蛋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孵化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鸡蛋的结构和功能,并初步理解鸡蛋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探讨相关知识,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蛋的结构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小班阶段是幼儿最关键的阶段之一,科学教案对于小班教育尤为重要。
在科学教案中,蛋的结构是非常经典且有趣的教育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小班科学教案蛋的结构角度进行探讨。
一、引入环节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入环节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故事来引入蛋的结构。
例如,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讲述小鸟孵化出蛋的过程,引发幼儿对蛋的结构的好奇心。
也可以通过观察真实的鸟蛋或假蛋,让幼儿们通过触摸、感知和想象来体验蛋的结构。
二、实际操作体验在引入环节后,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幼儿亲自感受蛋的结构。
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尺寸、材质的蛋壳和器具,让幼儿们亲自探究蛋的结构。
例如,可以让幼儿用研钵和研杵将蛋壳研碎,进而观察蛋壳的内部结构;或者用放大镜观察蛋壳的细微纹路,了解蛋壳的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蛋的结构。
三、知识讲解与探究在让幼儿们亲自操作之后,可以进行知识讲解与探究环节。
老师可以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蛋的结构。
可以介绍蛋壳、蛋清和蛋黄等组成部分,让幼儿了解蛋的不同部分所起到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蛋壳很硬但又可以被压碎,蛋清为什么可以变成固体等,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幼儿们的思维能力。
四、实验探索在知识讲解与探究环节之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帮助幼儿们探索蛋的结构。
例如,可以将一个鸡蛋放在醋中浸泡一段时间,观察蛋壳在醋的作用下会逐渐溶解,了解醋的酸性对蛋壳的影响。
或者,可以用两根牙签扎破蛋壳的两端,将蛋清倒出,然后将蛋黄捣碎,再观察蛋黄的性质和变化。
五、总结与展示在实验探索环节结束后,可以进行总结与展示。
可以通过简单的绘画、手工制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让幼儿们将自己对蛋结构的理解进行表达。
可以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小学三年级科学鸡蛋的结构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三年级科学鸡蛋的结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鸡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2. 学生将能够理解鸡蛋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描述鸡蛋的结构。
教学重点:1. 学习和了解鸡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2. 探究鸡蛋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鸡蛋(每个学生准备一个)。
2. 放大镜。
3. 白板和黑板笔。
4.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鸡蛋的结构。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曾经吃过的鸡蛋,询问他们对鸡蛋的了解程度。
2. 出示一张鸡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鸡蛋的外观特征。
探究:1. 向学生介绍鸡蛋的结构,包括外壳、内膜、蛋白和蛋黄。
2.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鸡蛋的结构,并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外壳。
3. 引导学生思考鸡蛋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外壳的硬度保护内部结构等。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鸡蛋。
2.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外壳,并尝试轻轻敲击鸡蛋看看是否会破裂。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鸡蛋的结构,例如蛋白的液体状态、蛋黄的颜色等。
总结:1. 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鸡蛋结构的理解和发现。
2. 引导学生总结鸡蛋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外壳保护内部结构、蛋白提供营养等。
拓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鸡蛋的结构与其他动物的卵结构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更多的观察实验,例如在鸡蛋外壳上绘制图案,观察图案是否会在煮熟后留下印记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鸡蛋的结构。
3.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鸡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并能够理解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将通过实践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