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高三冲刺查漏补缺 理综化学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6.00 KB
- 文档页数:7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综试题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化合物的正确叙述是A .各种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渗透压、pH 等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 .自由水在进行分化的细胞中含量较多C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而淀粉、脂肪是贮能物质D .C 、H 、O 、N 、P 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催化作用2.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3、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B 、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直接识别C 、HIV 病毒主要攻击造血干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4.科研人员研究了甘氨酸对癌细胞代谢和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甘氨酸进出两种癌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慢速分裂的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不需要甘氨酸C.缺乏甘氨酸可延长快速分裂癌细胞的细胞周期D.癌细胞的细胞膜与正常细胞相比粘连蛋白减少5.下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当中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D.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6.右图表示某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在a~b段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B.在b时对作物多次喷洒同种杀虫剂可防止c点出现C.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蝗灾导致农田荒芜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7.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的2H35Cl分子中的中子数是2N AB.标准状况下,一定量的铜与硝酸反应后生成22.4 L NO、NO2、N2O4的混合气体,则被还原的硝酸的分子数大于N AC.铁做电极电解食盐水,若阴极得到N 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D.将2.24L(标准状况下)CO2通入1L 0.15 mol·L-1的NaOH溶液中,所得CO2-3和HCO-3物质的量均为0.05N A8..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B .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C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D .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9. 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有机物A 完全燃烧只生成CO 2和H 2O ,若A 含一个六碳环且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则环上一氯代物的数目为A .5B .4C .3D .2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HSO 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H + + SO 42- + Ba 2+ + OH -=BaSO 4↓+ H 2OB .标准状况下将112 mL 氯气通入10 mL 1mol·L-1的溴化亚铁溶液中 2Fe 2+ + 4Br -+ 3Cl 2=2Fe 3+ + 6Cl - + 2Br 2C .用硫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制H 2S 气体FeS + 2H +=Fe 2+ + H 2S↑D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Ca 2+ + 2OH - + 2HCO 3- = CaCO 3↓ + 2H 2O + CO 32-11. 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右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AgCl(s)光Ag(s)+Cl(AgCl), [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Cl(AgCl)+e -→Cl -(aq),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回复至初始状态。
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高三5月高考冲刺阶段(查缺补漏)理综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B.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中的激素、维生素、抗体、酶都是有机物,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细胞中激素、酶、抗体及tRNA发挥作用后都会立即失活,须不断合成2.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网织红细胞不能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C.幼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有所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幼红细胞期开始表达3.右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减少和产生渴觉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B.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可作用于胰岛细胞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和某些腺体D.燕麦幼根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可促进乙烯的合成5.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一代,产生的高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9B.过程②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C.过程③应用的原理是细胞增殖D.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6.某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高三理综(化学部分)毕业班综合测试(广州三模)试题新人教版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和纤维素乙酸酯均可水解生成乙醇B.溴乙烷、苯酚一定条件下都能与NaOH水溶液发生反应C.苯、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葡萄糖和蔗糖溶液都能发生银镜反应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32g SO2含有N A个氧原子B.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 A个OH―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 A个CCl4分子D.1mol铁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9.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Fe(OH)2溶液中加入HNO3溶液:Fe(OH)2+2H+=2H2O+Fe2+B.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Cu2(OH)2CO3+4H+=3H2O+2Cu2++CO2↑C.氯气可以降低的SO2的漂白性:SO2+Cl2+2H2O=2Cl—+4H++SO42—D.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CO2+ CO32—+2Na++H2O=2NaHCO3↓10.HF为一元弱酸,在0.1mol·L-1 NaF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F-)>c(H+)>c(OH-) B.c(Na+)>c(OH-)>c(F-)>c(H+)C.c(Na+) + c(OH-)=c(F-) + c(H+) D.c(Na+) + c(H+)=c(F-) + c(OH-)11.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bZ(g) △H<0。
下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min)B.化学方程式中a:b= 1:3,C.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X的浓度D.推测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是10min--13min及第20min 后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4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答案】A【解析】考查化学与生活,A选项,不锈钢是碳、铁、镍等物质组成的合金,所以A选项正确;而B选项棉和麻都是多糖,其聚合度n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为同分异构体;C选项中,花生油是不饱和的酯类,而牛油是饱和酯,故错误。
D选项豆浆加热煮沸是蛋白质的变性而不是水解成氨基酸,所以也错误。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Na+、Ca2+、Cl-、SO42-B. Fe2+、H+、SO32-、ClO-C. Mg2+、NH4+、Cl-、SO42-D. K+、Fe3+、NO3-、SCN-【答案】C【解析】考察离子共存问题,A选项,Ca2+,SO42-不能大量共存;B选项ClO-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增强,会将Fe2+氧化成Fe3+;C选项中离子均可以共存;D选项中Fe3+和SCN-会形成血红色络合物不能共存。
注意:A选项,CaSO4微溶,少量时在水溶液中可以共存,但不能大量共存。
9.【答案】B【解析】考察A选项,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是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很快,NaCl基本不变,当温度降低时,KNO3的溶解度迅速减小,NaCl基本不变,所以当降低温度时,KNO3迅速析出,NaCl不析出,这并非由于KNO3的溶解度大造成的。
B选项,BaSO4难溶于酸,滴加盐酸没有沉淀,可以排除Ag+干扰,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为BaSO4,同此可以鉴别出是否存在SO42-,B选项正确;C选项,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并非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选项,Ca(OH)2微溶于水,加入足量水可以制成澄清石灰水,但是并不能制得较高浓度的(2.0 mol∙L-1)的Ca(OH)2溶液。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D.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为电池的正极B .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 2O 4=Li 1-x Mn 2O x +xLiC .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 .放电时,溶液中Li +从b 向a 迁移13.室温下,将1mol 的CuSO 4•5H 2O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 1,将1mol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 =====△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H 3。
化学参考答案7、D 8、B 9、C 10、C 11、B 12、A 22、AB 23、BD30.(16分)(1)CO 2(g)+4H 2(g) CH 4(g)+2H 2O(g) ΔH =-162kJ·mol -1 (3分,热化学方程式2分,数据1分) (2)①< (3分)②相对于N 点而言,采用M 点,温度在500-600K 之间,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也较高,压强为常压对设备要求不高。
(3分)③(7分)CO(g)+3H 2(g)CH 4(g)+H 2O(g) 起始时各物质浓度/ mol·L -1: 0.01 0 .03 0 0平衡时各物质浓度/ mol·L-1 0.002 0.006 0.008 0.008(以上3分) K =)CO ()H ()O H ()CH (2324c c c c ⋅= )L mol 006.0( )L .002mol 0( )L mol 008.0( )L .008mol 0( 31-1--1-1⋅⨯⋅⋅⨯⋅=0.14×106 -22m L ol ⋅ (1分) (1分) (2分,数据和单位各1分)31.(16分)(1) 有利于 (3分)(2)① KSCN (2分); 溶液呈红色; (2分)②52.4 (3分)2401056.1%4.52-4⨯⨯-1-1m L mol in ⋅⋅ (3分) ③Fe 2+浓度过高时,Fe 2+会与SO 4—.发生反应,消耗部分SO 4—.导致4-CP 降解率下降;(3分)32.(16分)(1)MnCO 3+H 2 SO 4 =MnSO 4+ CO 2↑+H 2O (3分)(2) MnO 2+2Fe 2++4H + =Mn 2++2Fe 3++2H 2O (3分)(3) CoS 和NiS (3分,错、漏均扣1分)(4)阴 (1分),Mn 2++2e - =Mn (3分)(5)沉降得到MnS ,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Mn 2+。
2014年广州市二模试题与答案(2014.04.02) 7..下列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用盐酸刻蚀石英制品B氯化钠熔点很高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钠C 铝具有还原性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可发生铝热反应D硬铝是合金材料硬铝在空气中生成致密氧化膜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ol Cl2与反应,转移nA个电子 B.常温下,g CH4含有nA个子 C.L 0.5 mol·L-1溶液中含有nA个 D.常温常压下,224LCO2含有nA个2分子 .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H+、NO3-、-、Cl- .、Br-、H+、SO42- C.Al3+、Mg2+、CO3、NO3-D.NH4+、Cl-、OH-、HCO3-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Z>Y>X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2.下列实验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B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酸性:HCl>C FeSO4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Fe2+有还原性DSO2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22.HA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起始浓度c(HA)起始浓度c(NaOH)反应后溶液的pH①0.1 mol·L-1 mol·L-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溶液中c(H+)=c(OH-)+ c(-).c(A-)>c( +) C.HA溶液浓度x> mol·L-1 .c(A-) c(HA)=c(Na+) 23.是 A.装置I,铜片上I,锌片溶解,发生还原反应 C.装置II,电池反应为:Zn+ Cu2+=Zn2++ Cu D.装置II,外电路中,电子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 30.(16分)①: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
试卷类型:A 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理科综合化学部分2014.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8.下列陈述I、II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 mol N0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n A个电子B.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3 n A个原子C.1 L 0.1 mol·L-1NaHC03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O3-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含有0.1 n A个CH3 CH2 OH分子1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C02(g)+3 H2(g) CH3OH(g)+H2O(g) △H<0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加,平衡逆向移动B.升高温度,可提高C02转化率C.增加H2的浓度,可提高C02转化率D.改用高效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11.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C.溶液中的Na+向石墨电极移动D.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12.对于常温下O.1 mol·L-1氨水和0.1 mol·L-1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1 mol·L-1氨水,溶液的pH=13B.0.1 mol·L-1氨水加水稀释,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C.0.1 mol·L-1醋酸溶液中:c(H+)=c(CH3C00-)D.O.1 mol·L-1醋酸与O.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c(OH-)>c(H+)二、双项选择题22.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23.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2014广东高考化学答案解析7.解析:答案为A 。
注意抽象出化学概念,A 项:“不锈钢是合金”,不锈钢是铁、钴、镍的合金。
B 项: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不属于同分异构。
C 项:花生油是植物油,是不饱和酯类。
D 项: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
8.解析:答案为C 。
A 项:CaSO 4微溶不可大量共存。
B 项:ClO -氧化Fe 2+、SO 32-。
D 项:Fe 3+和SCN -不可共存。
9.解析:答案为B 。
A 项:重结晶分离物质的条件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可溶性物质。
D 项:Ca(OH)2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0.02克左右。
不可能配制出2.0 mol ∙L -1的Ca(OH)2溶液。
10.解析:答案为B 。
A 项:甲苯化学式为C 7H 8,有8个C-H 键。
B 项:18gH 2O 为1mol 水有10摩尔质子。
C 项:22.4L 氨水非气体不可计算。
D 项:铁片与浓H 2SO 4中钝化,只有表面反应,不可计算。
11.解析:答案为A 。
注意左边两个烧杯形成双桶原电池,最右边烧杯是电镀池。
各电极名称依次是Ⅰ(负极)Ⅱ(正极)Ⅲ(阳极)Ⅳ(阴极)。
A 项:电子从Ⅰ经A 流向Ⅳ,电流方向相反,故A 正确。
B 项:Al 铝是金属失电子,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C 项:Ⅱ极上有铜析出。
D 项:Ⅲ阳极铜溶解,Ⅳ阴析铜析出。
12.解析:答案为D 。
一元酸HA 与等浓度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两者恰反应,溶液中只有溶质NaA 且浓度为0.1 mol/L 。
由图5中A -离子浓度小于0.1mol/L ,说明A -离子发生了水解,从而可知HA 是弱酸,故A 错误项。
B 项:水解显碱性 pH>7。
故B 项错误。
此外,溶液中除Na +,其它离子大小为c(A -)>c(OH -)>c(HA)>c(H +)可知C 项错。
由物料守恒知D 项正确。
22.解析:答案为AD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和纤维素乙酸酯均可水解生成乙醇B.溴乙烷、苯酚一定条件下都能与NaOH水溶液发生反应C.苯、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葡萄糖和蔗糖溶液都能发生银镜反应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32g SO2含有N A个氧原子B.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 A个OH―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 A个CCl4分子D.1mol铁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9.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Fe(OH)2溶液中加入HNO3溶液:Fe(OH)2+2H+=2H2O+Fe2+B.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Cu2(OH)2CO3+4H+=3H2O+2Cu2++CO2↑C.氯气可以降低的SO2的漂白性:SO2+Cl2+2H2O=2Cl—+4H++SO42—D.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CO2+ CO32—+2Na++H2O=2NaHCO3↓10.HF为一元弱酸,在0.1mol·L-1 NaF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F-)>c(H+)>c(OH-) B.c(Na+)>c(OH-)>c(F-)>c(H+) C.c(Na+) + c(OH-)=c(F-) + c(H+) D.c(Na+) + c(H+)=c(F-) + c(OH-) 11.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bZ(g) △H<0。
下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min)B.化学方程式中a:b=1:3,C.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X的浓度D.推测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是10min--13min及第20min 后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X 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2Y溶液显中性B.W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含有离子键C.1mol元素Z的单质与足量的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转移1mol电子D.W、X的单质通常是电解其氧化物得到22.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 均减小C .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H 4+)>c(Cl -)>c(H +)>c(OH -)D .V a L ④与V b L 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 a ∶V b = 9∶11 23.关于下列图示装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水X电流方向f① ② ③ ④ A .装置①中,c 为阴极,d 为阳极 B .装置②可用于实验室蒸馏石油C .装置③中的X 为CCl 4时,可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D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及并进行尾气吸收30. 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医药和溶剂。
合成a -萜品醇G 的路线之一如下:已知:RCOOC 2H 5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A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中任意一个)。
⑵ A 催化氢化得Z (C 7H 12O 3),写出Z 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B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 的链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① 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 ② 能发生银镜反应(4) B → C 、E → F 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C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试剂Y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16分)光气( COCl 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 与C1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1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与CO 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 ,已知CH 4、H 2 和CO 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 ∙mol −1、−285. 8 kJ ∙mol −1和−283.0kJ ∙mol −1,则1molCH 4与CO 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COCl 2的分解反应为COCl 2(g)Cl 2(g)+CO(g) △H=+108kJ ·mol -1 。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同所示(第10min 到14min 的COCl 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①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min 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____246810121416180.00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Cl 2 CO COCl 2t/minc /m o l ·L −1T(8)(填“<”、“>”或“=”)②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v(15−16)(填“<”、“>”或“=”),原因是。
③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 ;(列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2. 莫尔盐【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是一种重要化学试剂,实验室用含油污的铁片来制取莫尔盐,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10%Na2CO3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A物质可以为________(填编号)。
a.CuCl2 b.CuO c.Cu(NO3)2d.CuSO4(3)B物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
(4) 加少量硫酸调节pH为 1~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无水乙醇洗涤潮湿的硫酸亚铁铵晶体是为了除去晶体表面残留的水分,不用加热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鉴定所得晶体中含有Fe2+、NH+4、SO2-4离子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加水溶解,通入适量Cl2,再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b.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加水溶解,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现象c.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加水溶解,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d.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加水溶解,加入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33.(16分)纯碱、烧碱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利用右下图所示装置可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发生了反应:将A 与B 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_。
(2)向100 mL2 mol/L 的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 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结晶,得到少量的白色固体。
试设计实验确认该白色固体的成分。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白色固体为NaOH 和Na 2CO 3; 假设2:该白色固体为只有Na 2CO 3; 假设3:该白色固体为只有NaHCO 3; 假设4:该白色固体为Na 2CO 3 和NaHCO 3 ②基于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证明固体的成分是NaOH 和Na 2CO 3。
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可不填满也可增加)限选..实验试剂及仪器: 1moL·L –1HCl 溶液、1mol·L –1 MgCl 2溶液、0.5moL·L –1BaCl 2溶液、1mol·L –1 Ba(OH)2溶液、甲基橙试液、酚酞试液、试管、胶头滴管、过滤装置。
参考答案:30.(1)羰基或羧基;(2分)(2)(2分),COOHHOCOOHOH +(n-1)H 2Onn(3) C 8H 14O 3(2分);(2分)(4)分别是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取代反应)(4分)(5)(2分)BrCH 3COOHNaOHC HOHCH 3COONaNaBrH O2(6)(2分)31. 31.(1) CHCl 3+H 2O 2HCl +H 2O +COCl 2(3分)(漏写物质0分,配平错误扣1分)(2) CH 4(g )+ CO 2(g )= 2CO (g )+ 2H 2(g );△H = + 247.3kJ ·mol -1(3分) (热反应方程式2分,反应热1分,漏写物质状态扣2分,反应热正负号写错0分) (3) ①<(2分);②> (2分);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2分)(只写出浓度或者速率的变化得1分) ③0.23mol·L -1(4分)COCl 2(g)Cl 2(g) + CO(g)平衡浓度(mol/L ) 0.04 0.11 0.85 (1分)K =22(Cl )(CO)(COCl )c c c =0.11 mol ·L -1 ×0.085 mol ·L -1 0.04 mol ·L -1 ol ·L -1 )=0.23 mol ·L -1(列式1分)(代入数据1分)(1分)32.(1) (2分)CO32— + H2O HCO3—+ OH—(2) (2分)b、d(3)(2分)Fe Cu(4) (2分)抑制Fe2+、NH4+ 水解;(3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5) (2分)避免加热过程中晶体受热分解(或被氧化)(6) (3分)b、c、d33.(16分)(1)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或:水倒吸进入烧瓶)(2分)2OH–+CO2=CO32–+H2O(或OH–+CO2=HCO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