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限元实验指导书—ansys

有限元实验指导书—ansys

有限元实验指导书—ansys
有限元实验指导书—ansys

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上机指导书

南京理工大学

2008年4月

1 引言

上机实验是“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课程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通过上机,同学们可以对理论课所学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本实验所用软件平台Ansys的初步涉及,为将来在设计和研究中利用该类大型通用CAD/CAE软件进行工程分析奠定初步基础。

2 Ansys软件及其应用简介

Ansys是一个集成化的机械工程软件工具包,它包含所谓的CAD/CAE/ CAM功能。该软件能实现对机械工程产品设计和分析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方法,它允许协同工作的不同设计小组共享设计模型并在不同应用模块之间自由交换信息。

Ansys是一个主要基于有限元法的工程分析应用软件系统,其功能几乎涉及工程分析的所有方面。用Ansys软件对一个结构或机械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过程由三个大步骤组成:前处理、求解、后处理。

前处理是指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几何、输入模型的物理和材料特性、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描述、模型检查的整个过程。

求解阶段对前处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选择相应的求解器进行求解运算。

后处理涉及对计算结果进行考察和评估的各种操作,比如绘制应力、变形图,将结果与失效准则进行比较等。后处理阶段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模型是否准确?结构或零件是否满意?

模型中有许多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比如有限元网格的疏密、所使用单元的类型、材料特性、边界条件等。因此后处理需要对这些环节可能产生的错误进行检查,而这些问题往往在前处理和求解阶段难以发现。在根据计算结果对所分析的结构或零件进行评估之前,应确保模型中没有错误。

3 上机实验

3.1 习题1

3.1.1 已知条件

简支梁如图3.1.1所示,截面为矩形,高度h=200mm,长度L=1000mm,厚度t=10mm。上边承受均布载荷,集度q=1N/mm2,材料的E=206GPa,μ=0.29。平面

应力模型。

X 方向正应力的弹性力学理论解如下:

)534()4

(6222

23-+-=h y h y q y x L h q x σ

图3.1.1

3.1.2 目的和要求

(1)在Ansys 软件中用有限元法探索整个梁上x σ,y σ的分布规律。

(2)计算下边中点正应力x σ的最大值;对单元网格逐步加密,把x σ的计算值与理论解对比,考察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3)针对上述力学模型,对比三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4节点四边形平面等参元的求解精度。

3.1.3 操作步骤

1 定义文件名,

GUI: File/Change Jobname

定义文件名为:xiti1,见图3.1.2。

图3.1.2

2 建模,

GUI: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 建立长度为1m ,外径为0.2m ,平面四边形区域,见图3.1.3。

图3.1.3

3 选用单元类型

GUI: 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见图3.1.4。

图3.1.4

采用solid42平面单元,对solid42单元的属性进行设置,定义它的K3关键字是Plane strs w/thk,即可以定义它的厚度,见图3.1.5。

图3.1.5

4 设定单元的厚度

GUI: 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

设置Thickness选项为0.01,见图3.1.6。

图3.1.6

5 设定材料属性

GUI: 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

图3.1.7

μ=,见图3.1.7。

设定材料参数是206

=,0.29

E GPa

6 离散几何模型

GUI: Preprocessor/Meshing/Size Cntrls/ManualSize/Global/Size

图3.1.8

设置Size:Element edge length为0.05,见图3.1.8。

GUI: Preprocessor/Meshing/MeshTool

图3.1.9

选择其中的Quad和Mapped,点击Mesh划分单元,见图3.1.9,划分好单元后的有限元模型见图3.1.10。

图3.1.10

7 施加位移约束

GUI: 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s

选择左侧的中点,单击OK,弹出如下对话框,选择All DOF,即约束这个点X,Y 两个方向上的自由度,见图3.1.11。

图3.1.11

以此为例,选择右侧的中点,约束它Y方向上的自由度。

8 施加压强

GUI: 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Pressure/On Lines

选择外面的那条圆弧,单击OK,弹出如下对话框,设定压强的大小是4

N m,

10/

见图3.1.12。

图3.1.12

9 查看最后的有限元模型

GUI: Plot/Multi-Plots

图3.1.13

模型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约束和压强的施加,见图3.1.13。

10 提交计算

GUI: Solution/Solve/Current LS

出现如下对话框,点击OK进行计算,见图3.1.14。

图3.1.14

当出现solution is done时表示计算已经结束

11 查看位移

GUI: General Postproc/Pos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

出现如下对话框,选择DOF solution/Translation USUM,图图3.1.15

图3.1.15

位移云图如图3.1.16所示。

图3.1.16

12 查看模型X方向应力

GUI: General Postproc/Pos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 选择Stress/X-direction,模型的应力如图3.1.17所示。

图3.1.17

13 查看X方向上的应力关于X轴的位移图

GUI: General Postproc/Path Operations/Define Path/By Notes

如图3.1.18所示,定义路径名称为X1。

图3.1.18

GUI: General Postproc/Path Operations/Map onto Path

如图3.1.19所示,定义变量显示的是X方向上的应力,定义标签是X1

图3.1.19

GUI: General Postproc/Path Operations/Plot Path Item/On Graph 如图3.1.20所示,选择X1

图3.1.20

最后得到底线上各点X向应力如图3.1.21所示。

图3.1.21

注意上图可以看到模型X方向上最大的应力就在梁的下部中点,是0.19MPa。

13 以三角单元划分计算

如果需要划分为三角单元以分析用三角形单元和用四边形划分的区别,则在网格划分部分要采用如下的步骤:进入Meshing,点击MeshTool,弹出相应的对话框,在shape中选择Tri,单击Mesh,在弹出对话框后,选择已经存在的梁平面,点击OK就可以完成网格划分。图3.1.22是三角形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图3.1.23是以三角形单元为有限元模型时计算得出的X方向的应力云图。

图3.1.22

图3.1.23

14 保存文件退出Ansys

3.1.4 上机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和要求描述

(2)本实验项目上机实验过程概述 (3)实验内容分析

1.根据计算得到应力云图,分析本简支梁模型应力分布情况和规律。主要考察x σ和y σ,并分析有限元解与理论解的差异。

2.对照理论解,对最大应力点的x σ应力收敛过程进行分析。列出各次计算应力及其误差的表格,绘制误差-计算次数曲线,并进行分析说明。

3.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四边形平面单元的精度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小结和体会

3.2 习题2 3.2.1 已知条件

一个正方形板,边长L = 1000mm ,中心有一小孔,半径R = 100mm ,左右边受均布拉伸载荷,面力集度q = 25MPa ,如图3.2.1所示。材料是206E GPa =,0.3μ=,为平面应力模型。当边长L 为无限大时,x = 0截面上理论解为:

)32(2|44

220r

R r R q x x ++==σ

其中R 为圆孔半径,r 为截面上一点距圆心的距离。x = 0截面上孔边(R r =)

应力q x 3=σ。所以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3.0。

图3.2.1

3.2.2 目的和要求

用四边形单元分析x = 0截面上x σ应力的分布规律和最大值,计算孔边应力集中系数,并与理论解对比。利用对称性条件,取板的四分之一进行有限元建模。

3.2.3 操作步骤

1 定义文件名,

GUI: File/Change Jobname 定义文件名为:xiti2。 2 建模,

很明显这是一个关于X 方向和Y 方向对称的模型,所以只需要其右上部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GUI: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

q

如图3.2.2所示,建立边长为0.5m的正方形。

图3.2.2

GUI: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By Dimensions

建立半径为0.1m的圆,如图3.2.3所示。

图3.2.3

GUI: 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Subtract/Areas

先选中方形面积,点击OK,再选中扇形部分,点击OK,出现图3.2.4所示模型。

图3.2.4

3 选用单元类型

GUI: 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

采用solid42平面单元,

4 设定材料属性

GUI: 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

μ=

设定材料参数是206

E GPa

=,0.3

5 离散几何模型

GUI: Preprocessor/Meshing/Size Cntrls/ManualSize/Global/Size

设置Size:Element edge length为0.02,

GUI: Preprocessor/Meshing/MeshTool

选择其中的Quad和Free,点击Mesh划分单元,有限模型如图3.2.5所示。

图3.2.5

6 施加位移约束

GUI: 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Lines

X轴上的线施加Y方向上的位移约束,对于Y轴上的线施加X方向上的位移约束7 施加压强

GUI: 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Pressure/On Lines

选择正方形右边的直线,设定压强的大小是25MPa

8 查看最后的有限元模型

GUI: Plot/Multi-Plots

图3.2.6

模型如图3.2.6所示,可以看到约束和压强的施加

9 提交计算

GUI: Solution/Solve/Current LS

10 查看位移

GUI: General Postproc/Pos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

图3.2.7

位移云图见图3.2.7。

11 查看X向应力

GUI: General Postproc/Pos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

图3.2.8

图3.2.8是X向的应力云图。

图3.2.9

图3.2.9是在y轴上各点X向的应力,其中横坐标是y向坐标(以圆弧最高点为坐标原点),由图3.2.8和图3.2.9可以看见在弧形区域X向应力有集中现象。

12 细分网格

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可以在关键区域细分网格,而在其他区域则可以用较大的网格。

GUI: Preprocessor/Meshing/Modify Mesh/Refine At/Element

圆弧周围的单元,重新划分单元,新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2.10所示。

图3.2.10

细分后的模型的加载和约束方法和原先是一样的。

13 保存文件退出Ansys

3.2.4 上机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和要求描述

(2)本实验项目上机实验过程概述

(3)实验内容分析

应力分布规律。

1.描述模型全局

x

2.根据记录的左边界孔边应力,计算应力集中系数,分析误差来源。(4)实验小结和体会

3.3 习题3

3.3.1 已知条件

如图3.3.1所示,一个外径为0.5m,内径为0.2m,高度为0.4m的圆筒,圆筒的外壁施加100MPa的压强,圆筒的内部约束全部的自由度,材料参数是密度μ=。

=、0.3

206

E GPa

图3.3.1

3.3.2 目的和要求

使用平面单元,依照轴对称的原理建模分析。

3.3.3 操作步骤

1 定义文件名,

GUI: File/Change Jobname

定义文件名为:xiti3。

2 建模,

GUI: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

见图3.3.2。

图3.3.2

3 选用单元类型

GUI: 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

采用solid42平面单元,在选定单元后弹出对话框如下,选择Options选择参数,见图3.3.3。

图3.3.3

修改K3的参数为Axisymmetrix,即设定它是轴对称的,图3.3.4。

Ansys有限元分析实例[教学]

Ansys有限元分析实例[教学] 有限元分析案例:打点喷枪模组(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元件粘接),该产品主要是使用压缩空气推动模组内的顶针作高频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将高粘度的胶水从喷嘴中打出(喷嘴尺寸,0.007”)。顶针是这个产品中的核心零件,设计使用材料是:AISI 4140 最高工作频率是160HZ(一个周期中3ms开3ms关),压缩空气压力3-8bar, 直接作用在顶针活塞面上,用Ansys仿真模拟分析零件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1. 零件外形设计图:

2. 简化模型特征后在Ansys14.0 中完成有限元几何模型创建:

3. 选择有限元实体单元并设定,单元类型是SOILD185,由于几何建模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mm, Ansys采用单位是长度:mm 压强: 3Mpa 密度:Ton/M。根据题目中的材料特性设置该计算模型使用的材料属性:杨氏模量 2.1E5; 泊松比:0.29; 4. 几何模型进行切割分成可以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的规则几何形状后对各个实体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网格结果: 5. 依据使用工况条件要求对有限元单元元素施加约束和作用载荷:

说明: 约束在顶针底端球面位移全约束; 分别模拟当滑块顶断面分别以8Bar,5Bar,4Bar和3Bar时分析顶针的内应力分布,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该产品允许最大工作压力范围。 6. 分析结果及讨论: 当压缩空气压力是8Bar时: 当压缩空气压力是5Bar时:

当压缩空气压力是4Bar时: 结论: 通过比较在不同压力载荷下最大内应力的变化发现,顶针工作在8Bar时最大应力达到250Mpa,考虑到零件是在160HZ高频率在做往返运动,疲劳寿命要求50百万次以上,因此采用允许其最大工作压力在5Mpa,此时内应力为156Mpa,按线性累积损伤理论[3 ]进行疲劳寿命L-N疲劳计算,进一部验证产品的设计寿命和可靠性。

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中的有限单元分析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机电研 1502班 2015—2016 学年第2学期

实验一方形截面悬臂梁的弯曲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钢制方形悬臂梁左端固联在墙壁,另一端悬空。工作时对梁右端施加垂直向下的30KN的载荷与60kN的载荷,分析两种集中力作用下该悬臂梁的应力与应变,其中梁的尺寸为10mmX10mmX100mm的方形梁。 1.1方形截面悬臂梁模型建立 建模环境:DesignModeler 15.0。 定义计算类型:选择为结构分析。 定义材料属性:弹性模量为2.1Gpa,泊松比为0.3。 建立悬臂式连接环模型。 (1)绘制方形截面草图:在DesignModeler中定义XY平面为视图平面,并正视改平面,点击sketching下的矩形图标,在视图中绘制10mmX10mm的矩形。(2)拉伸:沿着Z方向将上一步得到的矩阵拉伸100mm,即可得到梁的三维模型,建模完毕,模型如下图1.1所示。 图1.1 方形截面梁模型 1.2 定义单元类型: 选用6面体20节点186号结构单元。 网格划分:通过选定边界和整体结构,在边界单元划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别改变节点数和载荷大小,对同一结构进行分析,划分网格如下图1.2所示:

图1.2 网格划分 1.21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本次实验中,讲梁的左端固定,将载荷施加在右端,施以垂直向下的集中力,集中力的大小为30kN观察变形情况,再将力改为50kN,观察变形情况,给出应力应变云图,并分析。 (1)给左端施加固定约束; (2)给悬臂梁右端施加垂直向下的集中力; 1.22定义边界条件如图1.3所示: 图1.3 定义边界条件 1.23 应力分布如下图1.4所示: 定义完边界条件之后进行求解。

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学》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一、有限元分析 (一)目的: 1、初步掌握有限元软件分析力学问题的过程,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划分等前处理功能,掌握各种计算结果的阅读。 2、掌握材料数据、载荷、约束的添加方法。 (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算例的有限元分析,并阅读其计算结果,提交一个算例的分析报告。 (三)计算实例 1、问题的描述 为了考察铆钉在冲压时,发生多大的变形,对铆钉进行分析。 铆钉圆柱高:10mm 铆钉圆柱外径:6mm 铆钉下端球径:15mm 弹性模量:2.06E11 泊松比:0.3 铆钉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下: 应变0.003 0.005 0.007 0.009 0.011 0.02 0.2 618 1128 1317 1466 1510 1600 1610 应力 /Mpa

1、有限元模型。

3、应力云图,可选主应力或σx、σy、τxy、V on Mises应力、Tresca应力之一输出结果图片,指明你所选的应力的最大值及其位置。 (三)思考题: 1、如果要提高边界处计算精度,一般应如何处理? 答:在边界处划分网格 2、有限元网格划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选取的时候要将编号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选择,网格尽可能的小,这样结果就越准确。

实验二、优化实验 (一)目的: 初步掌握利用ANSYS软件或MATLAB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 (二)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算例的分析,并给出算例的计算结果。。 (三)算例 1.实际问题 梁的形状优化,优化目的是使梁的体积最小,同时要求梁上的最大应力不 超过30000psi,梁的最大挠度不大于0.5in,沿长度方向梁的厚度可以变化,但梁端头的厚度为定值t,采用对称建模。 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优化,两种方法优化结果。 子问题近视法目标ANSYS 百分比(TVOL)体积in3 3.60 3.62 1.004 (DEFL)挠度max in 0.500 0.499 0.998 (STRS)应力max,psi 30000 29740 0.991 第一阶法目标ANSYS 百分比(TVOL)体积in3 3.6 3.61 1.003 (DEFL)挠度max in 0.5 0.5 1.001 STRS)应力max,psi 30000 29768 0.992

ANSYS 有限元分析基本流程

第一章实体建模 第一节基本知识 建模在ANSYS系统中包括广义与狭义两层含义,广义模型包括实体模型和在载荷与边界条件下的有限元模型,狭义则仅仅指建立的实体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建模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正确的有限元网格模型,保证网格具有合理的单元形状,单元大小密度分布合理,以便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保证变形后仍具有合理的单元形状,场量分布描述清晰等。 一、实体造型简介 1.建立实体模型的两种途径 ①利用ANSYS自带的实体建模功能创建实体建模: ②利用ANSYS与其他软件接口导入其他二维或三维软件所建立的实体模型。 2.实体建模的三种方式 (1)自底向上的实体建模 由建立最低图元对象的点到最高图元对象的体,即先定义实体各顶点的关键点,再通过关键点连成线,然后由线组合成面,最后由面组合成体。 (2)自顶向下的实体建模 直接建立最高图元对象,其对应的较低图元面、线和关键点同时被创建。 (3)混合法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实体建模 可根据个人习惯采用混合法建模,但应该考虑要获得什么样的有限元模型,即在网格划分时采用自由网格划分或映射网格划分。自由网格划分时,实体模型的建立比较1e单,只要所有的面或体能接合成一体就可以:映射网格划分时,平面结构一定要四边形或三边形的面相接而成。 二、ANSYS的坐标系 ANSYS为用户提供了以下几种坐标系,每种都有其特定的用途。 ①全局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用于定位几何对象(如节点、关键点等)的空间位置。 ②显示坐标系:定义了列出或显示几何对象的系统。 ③节点坐标系:定义每个节点的自由度方向和节点结果数据的方向。 ④单元坐标系:确定材料特性主轴和单元结果数据的方向。 1.全局坐标系 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是用来定位几何体。在默认状态下,建模操作时使用的坐标系是全局坐标系即笛卡尔坐标系。总体坐标系是一个绝对的参考系。ANSYS提供了4种全局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柱坐标系、球坐标系、Y-柱坐标系。4种全局坐标系有相同的原点,且遵循右手定则,它们的坐标系识别号分别为:0是笛卡尔坐标系(cartesian),1是柱坐标系 (Cyliadrical),2是球坐标系(Spherical),5是Y-柱坐标系(Y-aylindrical),如图2-1所示。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 实验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3级 班级:机械一班 姓名:杨政 学号:20131461 I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掌握在ANSYS 系统环境下,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建模、单元属性的设置、有限元网格的划分、约束与载荷的施加、问题的求解、后处理及各种察看分析结果的方法。体会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强大功能及其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可从中学习如何处理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求解;第二个是轴承座的实体建模、网格划分、加载、求解及后处理的综合练习,可以较全面地锻炼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零件进行分析的能力。

实验一、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对一承受均匀内压的空心球体进行线性静力学分析,球体承受的内压为 1.0×108Pa ,空 心球体的内径为 0.3m ,外径为 0.5m ,空心球体材料的属性:弹性模量 2.1×1011,泊松比 0.3。 承受内压:1.0×108 Pa 受均匀内压的球体计算分析模型(截面图) 1、进入 ANSYS →change the working directory into yours →input jobname: Sphere 2、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Solid Quad 4node 42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 Options… →select K3: Axisymmetric →OK →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3、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 →input EX:2.1e11, PRXY:0.3→ OK 4、生成几何模型生成特征点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S →依次输入四个点的坐标:input :1(0.3,0),2(0.5,0),3(0,0.5),4(0,0.3)→OK 生成球体截面 ANSYS 命令菜单栏: Work 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Spherical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Lines →In ActiveCoord → 依次连接 1,2,3,4 点生成 4 条线→OK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Areas →Arbitrary →By Lines →依次拾取四条线→OK ANSYS 命令菜单栏: Work 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Cartesian 5、网格划分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Meshing →Mesh Tool →(Size Controls) lines: Set

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1049721501301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中的有限单元分析机电工程学院开课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机电研1502班 学年第学期2016—20152 实验一方形截面悬臂梁的弯曲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钢制方形悬臂梁左端固联在墙壁,另一端悬空。工作时对梁右端施加垂直 向下的30KN的载荷与60kN的载荷,分析两种集中力作用下该悬臂梁的应力与应变,其中梁的尺寸为10mmX10mmX100mm的方形梁。 方形截面悬臂梁模型建立1.1 建模环境:DesignModeler15.0。 定义计算类型:选择为结构分析。 定义材料属性:弹性模量为 2.1Gpa,泊松比为0.3。 建立悬臂式连接环模型。 (1)绘制方形截面草图:在DesignModeler中定义XY平面为视图平面,并正 视改平面,点击sketching下的矩形图标,在视图中绘制10mmX10mm的矩形。 (2)拉伸:沿着Z方向将上一步得到的矩阵拉伸100mm,即可得到梁的三维模型,建模完毕,模型如下图 1.1所示。

图1.1方形截面梁模型 :定义单元类型1.2 选用6面体20节点186号结构单元。 网格划分:通过选定边界和整体结构,在边界单元划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别改变节点数和载荷大小,对同一结构进行分析,划分网格如下图 1.2

所示: 图1.2网格划分 1.21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本次实验中,讲梁的左端固定,将载荷施加在右端,施以垂直向下的集中 力,集中力的大小为30kN观察变形情况,再将力改为50kN,观察变形情况,给出应力应变云图,并分析。 (1)给左端施加固定约束; (2)给悬臂梁右端施加垂直向下的集中力; 1.22定义边界条件如图1.3所示:

ANSYS有限元分析实例

有限元分析 一个厚度为20mm的带孔矩形板受平面内张力,如下图所示。左边固定,右边受载荷p=20N/mm作用,求其变形情况 200 100P 20 一个典型的ANSYS分析过程可分为以下6个步骤: ①定义参数 ②创建几何模型 ③划分网格 ④加载数据 ⑤求解 ⑥结果分析 1定义参数 1.1指定工程名和分析标题 (1)启动ANSYS软件,选择File→Change Jobname命令,弹出如图所示的[Change Jobname]对话框。

(2)在[Enter new jobname]文本框中输入“plane”,同时把[New log and error files]中的复选框选为Yes,单击确定 (3)选择File→Change Title菜单命令,弹出如图所示的[Change Title]对话框。 (4)在[Enter new title]文本框中输入“2D Plane Stress Bracket”,单击确定。 1.2定义单位 在ANSYS软件操作主界面的输入窗口中输入“/UNIT,SI” 1.3定义单元类型 (1)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命令,弹出如图所示[Element Types]对话框。 (2)单击[Element Types]对话框中的[Add]按钮,在弹出的如下所示[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

(3)选择左边文本框中的[Solid]选项,右边文本框中的[8node 82]选项,单击确定,。 (4)返回[Element Types]对话框,如下所示 (5)单击[Options]按钮,弹出如下所示[PLANE82 element type options]对话框。 (6)在[Element behavior]下拉列表中选择[Plane strs w/thk]选项,单击确定。 (7)再次回到[Element Types]对话框,单击[close]按钮结束,单元定义完毕。 1.4定义单元常数 (1)在ANSYS程序主界面中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e命令,弹出如下所示[Real Constants]对话框。 (2)单击[Add]按钮,进行下一个[Choose Element Type]对话框,选择[Plane82]单

有限元实验报告模板

有限元实验报告 T1013-5 20100130508 蔡孟迪

ANSYS有限元上机报告(一) 班级:T1013-5 学号:20100130508 姓名:蔡孟迪 上机题目: 图示折板上端固定,右侧受力F=1000N,该力均匀分布在边缘各节点上;板厚t=2mm 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μ=0.33. 一、有限元分析的目的: 1.利用ANSYS构造实体模型; 2.根据结构的特点及所受载荷的情况,确定所用单元类型;正确剖分网格并施加外界条件;3.绘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图,给出最大应力和变形的位置及大小;并确定折板角点A处的应力和位移; 4.研究网格密度对A处角点应力的影响; 5.若在A处可用过渡圆角,研究A处圆角半径对A处角点应力的影响。 二、有限元模型的特点: 1.结构类型 本结构属于平面应力类型 2.单位制选择 本作业选择N(牛),mm(毫米),MPa(兆帕)。 3.建模方法 采用自左向右的实体建模方法。 4.定义单元属性及类型 1)材料属性:弹性模量:EX=2.10E5MPa, 泊松比:PRXY=0.33 2)单元类型:在Preferences选Structural,Preprocessor>ElemmentType>Add/Edit/Delete中定义单元类型为:Quad4 node 182,K3设置为:平面薄板问题(Plane strs w/thk) 3)实常数:薄板的厚度THK=2mm 5.划分网格 在MeshTool下选set,然后设置SIZE Element edge length的值,再用Mesh进行网格划分。6.加载和约束过程:在薄板的最上端施加X、Y方向的固定铰链,在薄板的最右端施加1000N 的均匀布置的载荷。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结构数值分析与程序设计 上机实验 院系: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调试教材P26-30程序FEM1。 1.1、输入数据文件为: 6,4,12,6,1.0E0,0.0,1.0,0.0,1 3,1,2 5,2,4 3,2,5 6,3,5 0.0,2.0 0.0,1.0 1.0,1.0 0.0,0.0 1.0,0.0 2.0,0.0

1,3,7,8,10,12 1.2、输出数据文件为: NN NE ND NFIX E ANU T GM NTYPE 6 4 12 60.1000E+01 0.000 1.0000.0000E+00 1 NODE X-LOAD Y-LOAD 1 0.000000E+00 -0.100000E+01 2 0.000000E+00 0.000000E+00 3 0.000000E+00 0.000000E+00 4 0.000000E+00 0.000000E+00 5 0.000000E+00 0.000000E+00 6 0.000000E+00 0.000000E+00 NODE X-DISP Y-DISP 1 -0.879121E-15 -0.325275E+01 2 0.879121E-16 -0.125275E+01 3 -0.879121E-01 -0.373626E+00 4 0.117216E-1 5 -0.835165E-15 5 0.175824E+00 -0.293040E-15 6 0.175824E+00 0.263736E-15 ELEMENT X-STR Y-STR XY-STR 1 -0.879121E-01 -0.200000E+01 0.439560E+00 2 0.175824E+00 -0.125275E+01 0.256410E-15 3 -0.879121E-01 -0.373626E+00 0.307692E+00 4 0.000000E+00 -0.373626E+00 -0.131868E+00 2、修改FEM1,计算P31例2-2。

有限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对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通过对本实验所用软件平台Ansys 的初步涉及,为将来在设计和研究中利用该类大型通用CAD/CAE 软件进行工程分析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设备 机械工程软件工具包Ansys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 简支梁如图3.1.1所示,截面为矩形,高度h=200mm ,长度L=1000mm ,厚 度t=10mm 。上边承受均布载荷,集度q=1N/mm2,材料的E=206GPa ,μ=0.29。平面应力模型。 X 方向正应力的弹性力学理论解如下: 图3.1.1 ①在Ansys 软件中用有限元法探索整个梁上x σ,y σ的分布规律。 ②计算下边中点正应力x σ的最大值;对单元网格逐步加密,把x σ的计算值与理论解对比,考察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③针对上述力学模型,对比三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4节点四边形平面等参元的求解精度。 2) 一个正方形板,边长L = 1000mm ,中心有一小孔,半径R = 100mm ,左右边 受均布拉伸载荷,面力集度q = 25MPa ,如图 3.2.1所示。材料是 206E GPa =,0.3μ=,为平面应力模型。当边长L 为无限大时,x = 0截面上理论解为: ) 534()4 (6222 23-+-=h y h y q y x L h q x σ

)32(2|44 220r R r R q x x ++==σ 其中R 为圆孔半径,r 为截面上一点距圆心的距离。x = 0截面上孔边(R r =)应力q x 3=σ。所以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3.0。 图3.2.1 用四边形单元分析x = 0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最大值,计算孔边应力集中系数,并与理论解对比。利用对称性条件,取板的四分之一进行有限元建模。 3) 如图3.3.1所示,一个外径为0.5m ,内径为0.2m ,高度为0.4m 的圆筒,圆 筒的外壁施加100MPa 的压强,圆筒的内部约束全部的自由度,材料参数是密度。 使用平面单元,依照轴对称的原理建模分析。 q

ansoft实验报告讲解

电磁场ansoft软件应用作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静电场范例: 一、题目 单心电缆有两层绝缘体,分界面为同轴圆柱面。已知,R1=10mm,R2=20mm,R3=30mm,R4=31mm,内导体为copper,外导体为lead,中间的介质ε1=5ε0, ε2=3ε0, ,内导体U=100V,外导体为0V 求 1用解析法计算电位,电场强度,电位移随半径的变化,计算单位长度电容和电场能量。 2用ansfot软件计算上述物理量随半径的变化曲线,并画出电压分布图,计算出单位长度电容,和电场能量 二、解答

1、解析法: 在介质中取任意点P ,设它到电缆中心距离为r 。过P 点作同轴圆柱面,高为l 。该面加上上下两底面作为高斯面S 。 D rl S d D S )2(π=?? ε 1 1D E = ε 2 2D E = ??+=R R dr R R dr U E E 32 2121 将方程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m V r E /05.731≈ ,m V r E /75 .1212≈ 所以 12 9 2 1158.8573.05 3.23/1010D C r r m E ε--???=?== 电位 r R R R dr dr l d E r r E E ln 05.7341.236232 211 --=?+?=?=??? ∞ ? V r R dr l d E r r E ln 75.12192.4263 22 --=?=?=?? ∞ ? V 电场能量 97 2 11 3.23 1.181173.05221010e D r r E r ω--??=?=??= 3 J m 97 2 22 3.23 1.9711121.75221010e D r r E r ω--??=?=??= 3 J m 单位长度电场能量 231277632 12 12 222(1.18ln 1.97ln ) 1.02101010e e e R R rdr rdr J m R R R R W R R πππωω---=+=???+??=???单位长度电容 6 1022 22 1.0210 2.0410100e W C F m U --??===? 2、ansoft 仿真

ansys实验报告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柏小娜 学号0901510401

实验一 一 已知条件 简支梁如图所示,截面为矩形,高度h=200mm ,长度L=1000mm ,厚度t=10mm 。上边承受均布载荷,集度q=1N/mm 2,材料的E=206GPa ,μ=0.29。平面应力模型。 X 方向正应力的弹性力学理论解如下: )534()4 (6222 23-+-=h y h y q y x L h q x σ 二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在Ansys 软件中用有限元法探索整个梁上x σ,y σ的分布规律。 (2)计算下边中点正应力x σ的最大值;对单元网格逐步加密,把x σ的计算值与理论解对比,考察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3)针对上述力学模型,对比三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4节点四边形平面等参元的求解精度。 三 实验过程概述 (1) 定义文件名 (2) 根据要求建立模型:建立长度为1m ,外径为0.2m ,平行四边行区域 (3) 设置单元类型、属性及厚度,选择材料属性: (4) 离散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5) 施加位移约束 (6) 施加载荷 (7) 提交计算求解及后处理 (8) 分析结果 四 实验内容分析 (1)根据计算得到应力云图,分析本简支梁模型应力分布情况和规律。主要考察x σ和y σ,并分析有限元解与理论解的差异。 由图1看出沿X 方向的应力呈带状分布,大小由中间向上下底面递增,上下底面应力方向相反。由图2看出应力大小是由两侧向中间递增的,得到X 方向

上最大应力就在下部中点,为0.1868 MPa 。根据理论公式求的的最大应力值为0.1895MPa 。由结果可知,有限元解与理论值非常接近。由图3看出Y 的方向应力基本相等,应力主要分布在两侧节点处。 图 1 以矩形单元为有限元模型时计算得出的X 方向应力云图 图 2 以矩形单元为有限元模型时计算得出的底线上各点x 方向应力图 (2)对照理论解,对最大应力点的x σ应力收敛过程进行分析。列出各次计算 应力及其误差的表格,绘制误差-计算次数曲线,并进行分析说明。 答:在下边中点位置最大应力理论值为: MPa h y h y q y x L h q x 1895.0)5 34()4(622223=-+-=σ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

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 上机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 2015年12月 上机实验一

1 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采用减缩积分线性四边形等参元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试验来研究网格密度、位移约束条件与总刚度矩阵奇异性、沙漏扩展、求解精度的关系,并验证采用减缩积分时保证总刚度矩阵非奇异的必要条件。总结出你的研究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来研究减缩积分方案中网格密度和位移约束条件对总体刚度矩阵奇异性和求解精度的影响,以此加深对有限元减缩积分的理解,和对减缩积分中保证总体刚度矩阵非奇异性的认识。 3建模概述 先保持位移约束条件不变,研究网格密度对总体刚度矩阵奇异性和求解精度的影响,并验证采用减缩积分时保证总刚度矩阵非奇异的必要条件。如下图1所示,建立一个简支和链杆的约束条件,然后不断增加网格密度,通过ABAQUS 来计算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个独立关系式)节点(两个自由度)

4 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 1)1*1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布种/单元 应力云图 2)2*1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单元

应力云图3)4*4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布种单元 应力云图

结果分析 5 实验体会与小结 单元刚度矩阵的特征: (1)对称性 (2)奇异性 (3)主元恒正 K相同 (4)平面图形相似、弹性矩阵D、厚度t相同的单元,e K的分块子矩阵按结点号排列,每一子矩阵代表一个结点,占两行两 (5)e 列,其位置与结点位置对应。 整体刚度矩阵的特征: (1)对称性 (2)奇异性 (3)主元恒正 (4)稀疏性 (5)非零元素呈带状分布。 [K]的物理意义是任意给定结构的结点位移所得到的结构结点力总体上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为消除[K]的奇异性,需要引入边界条件,至少需给出能限制刚体位移的约束条件。 对于一个给定形式的单元,如果采用精确积分,则插值函数中所有项次在|J|=常数的条件下能被精确积分,并能保证刚度矩阵的非奇异性。如果采用减缩积分,因为插值函数中只有完全多项式的项次能被精确积分,因此需要进行刚度矩阵非奇异必要条件的检查。

基于NX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专业:机械 姓名:你喝 学号:2 0 1 3 X X 指导老师:没意义 工字梁热力学与结构学耦合分析

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将物体划分成有限个单元,这些单元之间通过有限个节点相互连接,单元看作是不可变形的刚体,单元之间的力通过节点传递,然后利用能量原理建立各单元矩阵;在输入材料特性、载荷和约束等边界条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物体变形、应力和温度场等力学特性的计算,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变形后物体的形状及应力分布图。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热——结构耦合分析是指求解温度场对结构中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物理量的影响,热——结构耦合问题是结构分析中较常见的一类耦合分析问题。由于结构温度场的分布不均会引起结构的热应力,或者是结构件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材料受到温度的影响会发生性能的改变,这些都是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此需要先进行相应的热分析,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在NX环境中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首先进行热分析求得结构的温度场,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并将前面得到的温度场作为体载荷加到结构中,求解结构的应力分布。 1.模型建立 2.热分析 新建FEM和仿真 点击开始按钮,选择“高级仿真”,激活高级仿真模块。在仿真导航器中选择“新建FEM 和仿真” 解算方案 网格收集器 添加材料属性,从材料清单中选择“Steel”,单击“确定” 划分网格 添加约束(进入仿真环境) 所有外表面添加对流约束,环境温度为45,对流系数为100W/m^2-C 添加热约束 在工字梁顶端设置65恒温 解算方案求解

有限元编程大作业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书 四节点等参单元有限元分析的FORTRAN程序

目录 1.问题概述 (1) 2.四节点四边形等参单元介绍 (1) 3.单元应力磨平方法介绍 (4) 4.程序流程设计 (6) 程序设计概述 流程图 5.程序结构及程序说明 (8) 6.程序应用及算例分析 (9) 算例概述 算例ANSYS求解 算例程序数值解 算例分析 7. 总结 (15)

1. 问题概述 等参单元是有限元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单元类型。等参单元的位移模式和坐标变换均采用相同的形函数,这种坐标变换叫做等参变换。通过等参变换可以将自然(局部)坐标中几何形状规则的单元转换成总体(笛卡尔)坐标中形状扭曲的单元,因而使得单元有较好的适应性。 本问题首先对平面四节点四边形等参单元的形函数、应力矩阵和等效节点力矩阵、应力磨平公式等的推导和计算求解。并通过设计FORTRAN 求解程序进行编程求解,最后给出算例(受集中荷载的悬臂梁)并进行求解,将解与ANSYS 的解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高斯三点积分和高斯两点积分,这种积分方法的求解效率较高而且精度也较好。在问题的最后,尝试去分析引起数值解误差的原因,并分析四节点等参单元的若干特性。 2. 四节点四边形等参单元介绍 边长为2的正方形单元(如下图所示),在其形心处安置一个局部坐标。单元角 结点i 的坐标(,)分别为 ,因此单元四条边界的方程可用简单公式 和 逐一给出。 图2-1 母单元 1 2 3 4 0

图2-2 四边形单元 形函数的表达式: 位移函数: ∑==41 i N u i i u ∑==4 1 i N v i i v 坐标变换式: ∑==41 i x N x i i ,∑==4 1 i y N y i i 单元应变矩阵 {}[]{}[]{}e e B B B B B x v y u y v x u δδε4321==??? ? ??? ?????????????+??????= 式中{ }[]T T T T T 4 321e δδδδδ=——单元节点的位移列阵;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大作业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ANSYS软件是美国ANSYS公司研制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FEA)软件,是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能与多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如Creo,NASTRAN, Alogor, I-DEAS, AutoCAD 等。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核工业、铁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汽车交通、国防军工、电子、土木工程、造船、生物医学、轻工、地矿、水利、日用家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ANSYS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方便,现在已成为国际最流行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历年的FEA评比中都名列第一。目前,中国100多所理工院校采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或者作为标准教学软件。 2D Bracket 问题描述: We will model the bracket as a solid 8 node plane stress element. 1.Geometry: The thickness of the bracket is 3.125 mm 2.Material: steel with modulus of elasticity E=200 GPa. 3.Boundary conditions: The bracket is fixed at its left edge. 4.Loading: The bracket is loaded uniformly along its top surface. The load is 2625 N/m. 5.Objective: a.Plot deformed shape b.Determine the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von Mises stress. (Use the stress plots to determine these) c.Remodel the bracket without the fillet at the corner or change the fillet radius to 0.012 and 0.006m, and see how d.principal stress and von Mises stress chang e.

折板的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ANSYS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二:折板的有限元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题目 图示折板,右侧受力F=1000N,该力均匀分布在边缘各节点上,板厚t=2mm,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u=0.33。 二、实验过程 1、确定所采用的单位制:N,mm,MPa。 2、问题类型:平面应力问题。 3、利用ANSYS构造实体模型。 4、网格划分 1)、定义材料属性: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 →input EX: 210e3, PRXY: 0.33 →OK 2)、定义单元类型: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Solid Quad-8node(Plane82)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 →Options… →selelt K3: Plane Strsw/thk →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3)、定义实常数(厚度):Main Menu: Preprocessor →Real Constants… →Add… →select Type 1→OK→input THK: 2 →OK →Close (the Real Constants Window) 4)、划分网格:为作网格密度对比,在size element edge length(单元边长值)分别输入1,3,8 。 5、加载及求解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大作业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ANSYS软件是美国ANSYS公司研制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FEA)软件,是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能与多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如Creo,NASTRAN, Alogor, I-DEAS, AutoCAD等。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核工业、铁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

械制造、能源、汽车交通、国防军工、电子、土木工程、造船、生物医学、轻工、地矿、水利、日用家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ANSYS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方便,现在已成为国际最流行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历年的FEA评比中都名列第一。目前,中国100多所理工院校采用ANSYS 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或者作为标准教学软件。 2D Bracket 问题描述: We will model the bracket as a solid 8 node plane stress element. 1.Geometry: The thickness of the bracket is 3.125 mm 2.Material: steel with modulus of elasticity E=200 GPa. 3.Boundary conditions: The bracket is fixed at its left edge. 4.Loading: The bracket is loaded uniformly along its top surface. The load is 2625 N/m. 5.Objective: a.Plot deformed shape b.Determine the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von Mises stress. (Use the stress plots to determine these) c.Remodel the bracket without the fillet at the corner or change the fillet radius to 0.012 and 0.006m, and see how

ansys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ANSYS有限元分 试验报告

ANSYS试验报告 一、ANSYS简介: ANSYS软件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由世界上最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公司之一的美国ANSYS开发,它能与多数CAD软件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如ProEngineer, NASTRAN, AutoCAD等,是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高级CAE工具之一。 本实验我们用的是ANSYS12.1软件。 二、试验题目: 我们组做的是第六组题目,具体题目如下: (6)如图所示,LB=10,a= 0.2B , b= (0.5-2)a,比较b 的变化对 最大应力 x的影响;并与(5) 比较。 三、题目分析: 该问题是平板受力后的应力分析问题。我们通过使用ANSYS软件求解,首先要建立上图所示的平面模型,然后在平板一段施加位移约束,另一端施加载荷,最后求解模型,用图形显示,即可得到实验结果。 四、ANSYS求解: 求解过程以b=0.5a=0.02为例:

1.建立工作平面,X-Y平面内画长方形, L=1,B=0.1,a=0.02,b=0.5a=0.01;(操作流程: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areas→rectangle) 2.根据椭圆方程,利用描点法画椭圆曲线,为了方便的获得更多的椭圆上的点,我们利用C++程序进行编程。程序语句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本问题(b=0.5a=0.01)中,x在[0,0.02]上每隔0.002取一个点,y 值对应于第一行结果。由点坐标可以画出这11个点,用reflect命令关于y轴对称,然后一次光滑连接这21个点,再用直线连接两个端点,便得到封闭的半椭圆曲线。(操作流程:create→keypoints→on active CS→依次输入椭圆上各点坐标位置→reflect→create→splines through keypoints→creat→lines→得到封闭曲线)。 3.由所得半椭圆曲线,生成半椭圆面。用reflect命令关于x轴对称(操作流程:create→areas by lines→reflect→得到两个对称的半椭圆面)。 4.用substract命令,将两个半椭圆面从长方形板上剪去(操作流程: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Booleans→substract→areas.)。

ansys实例应用实验报告

结构线性静力分析 一、问题描述 分析如下图所示具有圆孔的矩形板在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分布。1.0 m×2.0 m的矩形板,厚度为0.03 m,中心圆孔直径为0.25 m,弹性模量为207GPa,泊松比0.3,端部受拉伸载荷600 N。 二、有限元分析步骤 1)选用solid45单元。 2)定义材料系数。弹性模量为207e9Pa,泊松比为0.3。 3)建立模型。Modeling>create>volumes>block>by dimensions。X1,x2;y1,y2;z1,z2分 别取-1,1;-0.5,0.5;0,0.03,得到矩形板。创建圆柱体: Modeling>create>volumes>cylinder>by dimensions,半径为0.125m,深度为0.03m。 进行布尔操作:Modeling>operate>booleans>subtruct>volumes,选择矩形板,点击apply,选择圆柱体,点击ok。 4)划分网格。选择Utility Menu>WorkPlane>Display Working Plane,然后选择 Utility>WorkPlane>Offset WP by Increments,在Offset WP对话框的Degrees框中输入:0,-90,0然后点击OK确定。Modeling>Operate>Booleans>Divide>Volu by WrkPlane,选择Pick All,图形窗口中将显示模型被工作平面一分为二。类似地,通过移动工作平面的位置,最后将几何模型剖分。选择Modeling>Operate>Booleans> Glue>Volumes,在对话框中选择Pick All,将剖分开的各部分模型粘接在一起。选择Size control>Lines>set,将圆孔周边的线段和中线小正方型的线段都设定为10段,厚度方向的线段设定为6段,然后选择Mesh处下拉菜单为volume,shape设定为sweep,点击sweep,然后点击select all,然后点击OK确定。 5)施加载荷与边界条件。选择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Displacement>On Areas, 选择图形窗口最左端的面,约束这些面上所有节点UX方向的自由度。然后选择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Pressure>On Ares,选择图形窗口最右端的所有面,输入压力为600,点击OK确定。 6)求解及后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