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766.50 KB
- 文档页数:15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而其中,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环节之一。
如何正确理解并把握作文题目的要求,对于写好一篇作文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读题,理解其中的细节、要求和提示。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学生可以清晰地判断出作文的写作方向和主题内容。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提到一个事件、一个情节或一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解决甚至反思。
通过这些任务型的题目,学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并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题目中的要求进行整理和分类,梳理出合适的写作结构。
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对比并列等方式进行写作。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将变得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此外,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题目中给出的要求进行拓展和延伸。
例如,题目要求谈论一个具体的事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意,将事物加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从而使作文更加有趣和生动。
这种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记述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审题,学生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充分观察、分析和描述。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作文,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所处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并用恰当的词语将其描绘出来。
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从而使作文更加具体、生动。
最后,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材料作文分类思维训练之高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从2015年到2020年,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一直活跃在高考作文命题中。
2015年到2016年,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出现并被熟知;2017年到2018年,这一题型发生变化,兼具开放性与限制性;2019年到2020年,该题型进一步完善,从给出一个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完成,变为给出多个写作任务,要求考生选取一个并完成。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通常由命题材料、写作任务、常规要求三部分构成如何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1.“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的事件。
2.“给驱动任务”——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
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
二、如何认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任务”?“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是把“任务”更明确出来,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确定性判断。
“任务驱动”内涵解读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
2.内容驱动——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
3.对象驱动——“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需要指向性;变“空泛议论”、“广泛议论”为“专论一点”。
4.思维驱动——弄清争议的焦点(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词语、事件或现象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思辨性”与“探究性”;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5、材料驱动:“材料”要贯穿始终,开头引出观点,中间阐释观点,类比联想相似或相反材料拓展充实、补证或反证自己的观点,结尾呼应号召。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技法(一)“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就议论文而言,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立意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清人王夫之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意”乃文章的统帅、灵魂。
审好题,立好意是写作的前提。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以任务驱动型的作文居多,这类作文的立意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作文要求中有明确的任务指向,按照指定任务完成作文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常常不是单一的,但是我们的同学在审题时经常漏项,导致立意有偏差。
此类作文若想立意正确,就要分三步:读画关键词与语,材料关系理清晰,明确任务定观点。
实例讲解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读划关键词与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2、材料关系理清晰①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获得幸福(劳动的作用)②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劳动的历史意义)③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自我对劳动的认识)④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对他人劳动的态度)3、明确任务定观点(抓住关键词)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