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 格式:ppt
- 大小:429.00 KB
- 文档页数:11
北京师范大学作者:来源:《课外阅读》2008年第24期作为为中国培养了228位大学校长的圣地,她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母机”,中国的大学之母。
她的名字叫北京师范大学。
余秋雨先生曾说:“北师大是书写中国文化史永远绕不过去的学府。
”李政道曾说,知中国必知北师大。
有人说:北大学子仿佛一柄锋芒毕露的青虹,清华学子就像削铁如泥的利刃,复旦大学宛若轻灵飘逸的短剑,而北师大学子更似朴实沉稳的玄铁重剑。
风骨:卢沟桥事变以后,北京师范大学举校西迁,千里跋涉,师生退入西安和汉中,在日本炸弹的爆炸声中再开讲义,中文系主任钱玄同因病留在北平,拒绝汉奸劝诱,直至贫病而死;北师大教授杨荫榆在苏州抗议日军暴行,被杀害于盘门外吴门桥。
北师大先贤曾说过:怕难的不必来,求安逸的不必来,好奉承的不必来,服了这口气的不必来。
校友:李大钊、鲁迅、丁文江、马叙伦、吴承仕、翁文翰、马寅初、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黄药眠、周廷儒、贺绿汀等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梁启超还担任过北师大的校董事长。
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李达、教育家杨明轩、历史学家周谷城、白寿彝和知名学者钟敬文、书法家启功都是北师大的校友,还有“西部歌王”王洛宾,中学课本里学到的刘和珍君,都是北师大的学生。
足印:毛泽东:1949年6月,北师大汤躁真教授家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毛泽东。
当时,好几位教授正在汤家聚会,毛泽东一眼看见曾任湖南第一:一师范学校教员的黎锦熙,急忙上前连声说:“黎老师,您好!”北平解放前夕,黎锦熙拒绝了国民党政府南下的邀请,对家人说:“我要在这里等一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伟人!”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师生重逢真是喜不自胜,后毛泽东亲自为北师大题写校名,并送去三幅供大家挑选。
钱玄同:1936年,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引人注目。
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校友名单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校友名单包括了许多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士,他们在文化、教育、艺术、媒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些北师大汉语言专业的校友名单和他们的职业背景。
1. 闻一多(1906-1947)闻一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论家、文化评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长期从事文艺批评和教育事业,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李劼人(1917-2010)李劼人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开拓者,致力于汉字研究和推广普通话。
3. 周扬(1930-2017)周扬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评论家和教育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文学评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批评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张维为(1949-)张维为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致力于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的研究。
5. 梁文道(1953-)梁文道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曾在香港电台担任主持人,致力于文学和文化批评的传播与交流。
6. 刘心武(1953-)刘心武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
7. 吴青峰(1977-)吴青峰是台湾知名音乐人、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知名摇滚乐团"旺福"主唱,以其深情的歌曲风格和才华横溢的音乐创作而广受好评。
8. 姜文(1955-)姜文是中国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讲述中国社会和历史故事。
9. 于和伟(1970-)于和伟是中国著名演员,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优秀校友系列篇彭林,个人简介彭林,男,1949年10月15日出生江苏无锡市。
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主要从事先秦史等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偏爱经学,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苦尽甘来终成才彭林1949年10月生于江苏无锡,1965年7月毕业于无锡市第四中学,考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的前身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69年毕业。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被迫停办,改为国营赣江机械厂。
彭林被分配该厂摩托车总装车间当配钳工。
1972年,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复校。
由于就有较好的文科基础,1973年,彭林被安排在子弟学校任教,担任中学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他在此任教前后达八年之久,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他于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历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团总支书、代理教导主任等职务。
在教学实践中,彭林体会到疏通文字的重要性,因为将课本中疑难字讲清楚了,文章大意豁然开朗了,于是,彭林经常向同一教研组有着坚实的国学功底的老师皮秀美请教。
皮老师告诉他,大学里有一门课叫“古文字学”,是专门讲文字结构、起源、字义演变的,彭林的问题大多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并建议他先读《说文解字》。
这是彭林平生第一次“古文字学和《说文解字》,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将这段经历深深地铭刻在心中。
他说,这是我学习古文学的起点,皮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
经过“文革的劫难|”,学术界已是一片颓败。
作文甲骨文故乡的中国,研究者寥寥无几,而在日本研究甲骨文的许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对此,郭沫若不无心忧地说,如不抓紧培养人才,将来我们要到日本去学甲骨文。
郭老的话语,强烈地震撼了彭林的心灵。
正当这时,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灿烂的、魅力无穷的古代中国。
陈章亮杰出校友风采系列陈章亮(1933.3-2020.9),揭阳榕城人。
1953年毕业于韩山师范学校第23届普通师范班,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
1958年9月以后,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1988年获哲学专业教授职称。
1977-198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1981-1984年任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1985年起任社会科学及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社会发展预测咨询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全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两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奖,研究生优秀导师奖,三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工作者。
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场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解放了哲学自身。
献身哲学一辈子的陈章亮也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契机,把讲台从校内扩大到社会,顶住种种压力进行宣讲。
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哲学和理论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向大众作了一千多场报告,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成为宣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时间最长、听众最多、影响最大的宣讲者。
一位专家曾说过,陈章亮在上海讲课30年长盛不衰,始终受到群众的追捧,并能牢牢占据这个舞台,在上海和全国都是个奇迹。
陈章亮思想活跃,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观点。
在20世纪80年代拨乱反正中,他坚持认为中国建设的关键仍然是农民问题,提出了市场经济取向和全面改革开放才是我国的重大选择。
在20世纪90年代,围绕“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如何理解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问题,他发文阐明了“三个代表”是把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作为整体提出来的观点,在把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提升为宗旨地位,并把新经济阶层作为社会主体的一部分,赋于人民群众新的内涵等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此文受到了有识之士的赞赏,《求是》杂志的内参采用后送中央高层参阅,并为2003年7月1日在全国《三个代表》的理论研讨会上的中央报告所采纳。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校友汇总更新版北京大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学府,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杰出人才的重任,北京大学一直默默地为国家做出着杰出的贡献,为国家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各领风骚的栋梁之才。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知名校友汇编▲教育界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政界/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闻传媒界李克强总理(北京大学法律系1978级,北大经济学院博士)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致大学校友的一封信致大学校友的一封信范文一亲爱的校友:从1915年那个鲜花盛开的五月启航,百年沧桑、岁月荏苒,今年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将迎来百年华诞。
自成立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始终肩负着服务凝聚天下北师人、助力学校发展的责任。
佼佼于前、灼灼于后,一代代优秀的师大人走出校园,以纯朴礼致的品格,用汗水与智慧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为“师大校友”称号增添了无上荣光。
百年历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与北师大人一路相伴,并肩而行。
在岁月的洗礼中共同见证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富强、母校的发展;在时光的长河里共同坚守着“治学修身、兼济天下”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誓言。
无论阳光照耀,还是风雨如晦,校友会把百年的积淀转化为理想的养分,从绿叶初萌到枝叶沃若,带着对师大人、对母校亘古绵长的情谊,铿锵前行。
百年学府,历久弥新。
昨日青青校园中的一花一木,一楼一馆,承载着无数校友的深情寄托,在今天踏上新的征程。
百年师大,青春正当时,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昂首迈进。
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师大校友”的家庭,师大校友会愿成为这个家庭的坚强后盾与力量支撑! 木铎钟声,悠悠百年。
校友会走过一个世纪的时间点,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学校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见证。
学校将组织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成立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如纪念大会暨校友工作研讨会、校友论坛、体育嘉年华、校友书画摄影作品展、征文活动等,回顾百年历程,瞩目未来前景。
九月有约,今秋同庆,相信更多“师大人”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会让活动更具意义! 有一种情怀超越历史,百年不改。
有一种身份无关岁月,一生不变。
素年锦时,初聚师大,悠悠的木铎钟声伴随师大人度过了最美的青春时光;岁月沉香,念念不忘,倒映在花样年华里的师生情、同窗谊犹如一根剪不断的线将校友与母校紧紧相连。
还是昨天的那方清幽校园,还是永远不变的同窗牵挂,尽管老师和同学容颜已改,但淡然安详的母校,依然静静守候在新街口外大街19号,等待着远方的游子归来。
恩师情深经典短句(这里以师范学院2020招生总计上最为名牌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陈星杰先生为例)一、深情感谢1. 感谢恩师陈星杰先生,为我指明了事业的方向,引领我走上人生的新征程。
2. 非常感谢陈星杰先生,让更多的人代入前辈的创造力,为学生们的梦想提供永恒的勇气和帮助。
3. 非常珍惜跟陈星杰先生学习的经历,通过认真学习,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产生的影响和感动。
4. 无言感谢陈星杰先生,他就像一棵树,带给我们温暖和支撑,让我们习得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诲不变1. 陈星杰先生的准则是:多收获,多学习,多思考,勤奋刻苦。
2. 陈星杰先生的教诲永远不变:让理想成为你追求的信念,用心践行诚实的品德,用双手奋斗的勤劳,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
3. 陈星杰先生反复强调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断挑战,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改变自己,改变命运,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三、终身忠诚1. 陈星杰先生给我们的是永恒的忠诚,带给我们温馨的指导和宽恕的爱。
2. 面对阻力和困难,你将不离不弃,坚定地站在我们一边,勇敢地展现自己,在变化的社会中依然坚持信念。
3. 陈星杰先生是我们仰望的榜样,他是一座桥,连接着百世激情和熟悉的安乐,伴随着我们成长至今。
四、深沉思想1. 陈星杰先生坚信:与其试图搞太多,不如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
2. 陈星杰先生不断努力振兴校友会,并坚持“定制服务、关系优先”的理念,以实现真正的回报给校友。
3. 陈星杰先生的文化在激励精神的同时,也传递着责任和机遇感。
他让学生们了解到:天下因推崇真理而变得完美,世间因诚实而光辉灿烂。
五、浓浓感恩1. 深深感受到陈星杰先生对北师大校友的无私奉献,感受到他为学生们发出的爱和支持。
2. 感谢陈星杰先生给我们的关心和鼓励,他的话语是一把利剑,将教授给我们的原则永不改变。
3. 时时刻刻都想念陈星杰先生,他是青春的时光,悬浮在记忆的角落,勾勒不灭的传承。
4. 深情感谢陈星杰先生,他的经历和成就,将永远被点缀在北师大校友内心深处,引路我们一生行进。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同学会联络人名单(一)(2005年第一次至2008年第八次同学会联络人座谈会)姓 名 所属院、系 班 级 联系方式(电子信箱或通信地址) 杨 涵 地理系 1956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柴令人 地理系 1958届 chailw@郑新生 地理系 195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任森厚 地理系 1960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魏金周 地理系 1961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马维鹏 地理系 1964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孙芙蓉 地理系 1967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王淑芳 地理系 196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丘维理 地理系 1982届 qiuweili@周尚意 地理系 1983届 twizsy@方修琦 地理系 1984届 xfang@赵 烨 地理系 1985届 zhaoye@刘军萍 地理系 1987届 liujpbj@张文新 地理系 1989届 wzhang@王 岩 地理系 1990届 wyoung@殷培红 地理系 1991届 yinpeihong@李 泉 地理系 1992届 liquan@王 平 地理系 1993届 wp@李秀兰 电子系 1977届 lixl@刘美凤 电子系 1989届 mfliu@陈 青 电子系 1990届 chenqing@姚自明 电子系 1994届 Jamin7376@庄榕霞 电子系 1995届 Zhuangrx@傅 骞 电子系 1999届2001届计算机系研2003届教育技术学院博士fredqian@郑勤华 电子系 2000届 zhengqinhua@谢秀忱 俄语系 1954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张祖武 俄语系 1958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陈秋凡 俄语系 195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徐玉琴 俄语系 1960届 luligang@肖 松 法学院 1998届 xiaosongtongxue@刘 璐 法学院 2003届 Liulu1202@梁迎修 法学院 2004届博士 lyxlawyer@王瑛(班主任)核科学学院 2004届 bjwy@刘知新 化学系 1952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张文朴 化学系 1955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何家斗 化学系 1963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刘红云 化学系 2000届 liuhongyun@王 然 环境学院 2002届硕士 wangran@欧阳威 环境学院 2008届博士 ouyangwei@ 刘 立 教育管理学院 2002届硕士 liuli@赵国庆 教育技术学院 2007届 guoqingzh@高士冰 教育系 1954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离退休处 郑玉纯 教育系 1956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秀英 教育系 1961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爱华 教育系 1964届 Liuah238@刘健儿 教育学院 1982届 bjb@钱志亮 教育学院 1990届 qianzhl@何恩基 教育学院 1998届 heenji@李 由 经济系 1983届 liyou@胡 俊 经济系 1985届 hujun@潘缉熙 历史系 1952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王酉梅 历史系 1956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王宗荣 历史系 1960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向燕南 历史系 1979届 x-yn@张 越 历史系 1980届 zhshida@汝企和 历史系 1982届1985届硕士ruqihe@李志英 历史系 1985届 Lzhy7930@丁慧倩 历史系 1985届博士 Selan99@金 鑫 历史系 1985届硕士 Jinxin33@樊秀萍 历史系 1987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郑 林 历史系 1991届 zhenglinbnu@林辉锋 历史系 1999届 bnulhf@李 颖 历史学院 2004届 liyinghistory@ 郭智芳 历史学院 2008届 shuagzf@王永潮 生物系 1954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幸倪峰 生物系 1957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颜卉君 生物系 1960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殷宗慧 生物系 1960届 biohyzh@戴长和 生物系 1963届 swoffice@张崇浩 生物系 1964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远樟 生物系 1964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 爱 生物系 1970届 sunyingyu@史桂英 生物系 1976届 Shiguiying6688@刘建武 生物系 1990届 lifejd@孙颖郁 生物系 1996届 sunyingyu@白 勇 生物系 2000届 yongbai@王树人 数学系 1950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马遵路 数学系 1958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曹锡暤 数学系 195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邝荣雨 数学系 195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蒋人壁 数学系 1963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林水平 数学系 1965届 mdlh207@程艺华 数学系 1968届 cheny@胡景浩 数学系 1970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仇玉英 数学系 1977届 qyy@贾绍勤 数学系 1983届 jiasq@侯金云 体育系 1977届 Mqjng2005@/hjy@ 张 繁 体育系 1987届 zfhorse@马 强 体育系 1997届 Mqjng2005@李庆康 天文系 1985届 qkli(at)陈 阳 天文系 1997届 cheny_bnu(at)王 楠 外文学院 2002届 Lkm6925@/wangnan@ 王德亮 外文学院 2006届博士 Bright7883@师 曼 外文学院 2008届硕士 smilesm@程应钢 外语系 1957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刘来牛 外语系 1969届 luligang@吕力刚 外语系 1983届 luligang@刘玉华 物理系 1955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朱尔恭 物理系 1957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王迪瑚 物理系 1963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李国辉 物理系 1964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学院贾立民 物理系 1970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办公室黄文宏 物理系 1988届 whhuang@高思杰 物理系 1991届 sijie@梁 宏 物理系 1992届 lianghong@杜树成 物理系 1993届 duse@李 多 物理系 1994届 lidonna@刘卫荣 物理系 1997届 wloffice@杜建成 物理系 1998届 lophia@/jidog@叶南标 物理系 2004届 fredqian@ yenanbiao@沈 芳 物理系 1956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马芙蓉 物理系 1996届 frma@王 芳 心理学院 2000届2003硕士2006届博士psywangfang@赵德成 心理学院 2005届博士 Xiaoybo1115@闫 琰 心理学院 2008届 Yanyan8300@王文扬 哲学系 195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 刘继岳 哲学系 1962届硕士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 董志铁 哲学系 196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 郭军丽 哲学系 1981届 Xq100@沈湘平 哲学系 1995届 Sxpqyq@吴玉军 哲学系 1999届 Wuyujun78@李 涛 政教系 195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 梁中义 政教系 195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 李 范 政教系 1960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 张梅英 政教系 1968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 陶昌升 政教系 1970届二班 wwxytao@梁仲华 中文系 1957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齐大卫 中文系 195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宪达 中文系 1960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吴万刚 中文系 1961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静媛 中文系 1961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 彬 中文系 1969届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工会袁金良 中文系 1976届 zhongwen@徐 霞 资环系 1998届2001届硕士2006届博士xuxia@王 瑛 资环系 2001届硕士 rcci@。
数学大家九三先贤作者:李仲来来源:《民主与科学》2018年第03期毛主席对汤璪真的英年早逝深感悲痛,称其为“我们国家科学界的一大损失”。
自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共有10位校长,依次为汤璪真、黎锦熙、林砺儒、陈垣、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袁贵仁、钟秉林和董奇。
其中有3位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汤璪真是第一位(另两位是王梓坤和陆善镇)。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入选《中国现代数学家传》(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卷本)的数学家共11人,按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汤璪真(第一卷),傅种孙(第一卷),赵慈庚(第一卷),张禾瑞(第一卷);严士健(第二卷),王梓坤(SS二卷);蒋硕民(第三卷),王世强(第三卷);陆善镇(第四卷);孙永生(第五卷),刘绍学(第五卷)。
由于汤璪真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第一届毕业生(1919届),名字排列第一,虽然我们不能以名字出现的先后排序,但也可以看出汤璪真在中国数学界的地位。
汤璪真于1898年2月3日出生,1951年10月9日逝世,是我国的著名数学家。
由于他逝世较早,今天很多人对汤教授缺少了解。
2002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00周年,我在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史(1915~2002)》时,为了写汤璪真简介,查阅了他的档案,但只有3页,是后事处理记录。
之后,我主编《汤躁真文集》,有意识地全面搜集他的资料和论文,花了很多时间。
后来与他的家属有了联系,还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
经过数年的工作,我主编的《汤躁真文集:几何与数理逻辑》在200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8年恰逢汤璪真教授诞辰120周年,撰写本文以资纪念。
一汤璪真,字孟林,湖南省湘潭市杨林乡云源村人。
他曾于湖南省湘乡市东山高等小学堂戊班念小学,现在该校称为东山学校,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试想,中国能有几所中小学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学校能够位列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毛泽东恰是东山高等小学堂戊班学生。
传道\授业\解惑作者:秦晓石庄来源:《中国教师》2011年第17期题记:为了完成《北京师范大学记忆与大学精神》作业,我们仔细梳理了历史学院的老教授名单,张宏毅先生的短短几行简历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张先生1936年出生于江苏,195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以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进修美国史2年;历任北师大历史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和系党总支书记;现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亨利·杜南人道主义对话中心基金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先生的人生历程很符合我们“学于斯,成于斯”的访谈对象选择标准,当我们怯生生地和张先生电话联系时,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访谈要求。
人物简介:张宏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包括世界现代史、美国外交史、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美苏(俄)三国关系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韩退之《师说》中脍炙人口而又传颂千载的佳句名言,它告知众人为人师表就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
我们在与张宏毅先生交谈时,能深深感受到张老言语中所透露出的对当今教育和莘莘学子的真切关怀、对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殷切盼望以及对国家安危和国际局势的深切忧思。
张老不仅担起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师道责任,而且更是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用自己的言行为之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一、师大岁月张宏毅先生1954年从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之后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
关于当年报考北师大的场景,张先生记忆犹新:“当时,我的同学几乎都立志报考理工科院校和专业,报考文科的同学少之又少,100多位同学中报考师范类院校历史系的就只有我一个,但我很喜欢史,特别是近现代史。
在备考的过程中,作为当时国家重点保密院校的北京航空学院(即今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校招生,学校也建议我去报考,但当时我已经复习文科类功课2周了,担心改向复习理科会影响成绩,而且从根本上说,我还是喜欢历史的,所以最后还是报考了北师大的历史系。
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特级教师校友发展论坛”题词。
陈宗兴,地理系67届本科、81届硕士。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中央常务副主席。
“务实求真,利民报国,尊师重教,修身治学。
”二〇一二年八月陈宗兴。
夏赞忠,中文系62届校友。
中纪委常务副书记。
“辛勤耕耘百十秋,桃李芬芳艳五洲。
”祝贺母校110周年华诞,学生夏赞忠,壬辰八月。
柳斌,中文系61届校友。
中共十四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原副省长、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总督学。
“重教存风骨,育人得俊才”。
母校百一十周年庆,二0一二年夏,柳斌。
“探索生智慧,实践出真知。
”“师魂。
”姚增科,政经系83届校友。
监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人民教师为人民。
”“梅花与我共百年。
”柳斌杰,外研所81届研究生。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培养德才一流名师”,敬贺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创立一百一十周年,柳斌杰,二0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文师华,中文系83届校友。
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
“传道弘文百十年,弦歌相续赋新篇。
学高身正师魂在,桃李欣欣春满园。
”母校北师大一百一十华诞志庆,壬辰秋,文师华拜撰并书。
胡云富,字云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记忆京师历史,传承优良学风”。
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志庆,南浦云复敬书。
“百十周年弹指间,辉煌记忆史诗篇。
尊师风畅京华子,乐育情浓盛世先。
杰出人材频接力,高端成果屡增添。
一流名校登峰处,嘉誉赢来赫赫然”。
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志庆,云复敬书。
钟建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
师从启功教授和秦永龙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
“山色由人随处有,水光藉纸本来无。
笔端造化元如此,何必王维雪意图。
”启功先生题画一首,壬辰年之夏,钟建仁恭书。
“守道不移金鼎重,居身常抱玉壶清”。
北京师范大学作者:来源:《课外阅读》2009年第02期作为为中国培养了228位大学校长的圣地,她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母机”,中国的大学之母。
她的名字叫北京师范大学。
余秋雨先生曾说:“北师大是书写中国文化史永远绕不过去的学府。
”李政道曾说,知中国必知北师大。
有人说:北大学子仿佛一柄锋芒毕露的青虹,清华学子就像削铁如泥的利刃,复旦大学宛若轻灵飘逸的短剑,而北师大学子更似朴实沉稳的玄铁重剑。
风骨:卢沟桥事变以后,北京师范大学举校西迁,千里跋涉,师生退入西安和汉中,在日本炸弹的爆炸声中再开讲义,中文系主任钱玄同因病留在北平,拒绝汉奸劝诱,直至贫病而死;北师大教授杨荫榆在苏州抗议日军暴行,被杀害于盘门外吴门桥。
北师大先贤曾说过:怕难的不必来,求安逸的不必来,好奉承的不必来,服了这口气的不必来。
校友:李大钊、鲁迅、丁文江、马叙伦、吴承仕、翁文翰、马寅初、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黄药眠、周廷儒、贺绿汀等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梁启超还担任过北师大的校董事长。
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李达、教育家杨明轩、历史学家周谷城、白寿彝和知名学者钟敬文、书法家启功都是北师大的校友,还有“西部歌王”王洛宾,中学课本里学到的刘和珍君,都是北师大的学生。
足印:毛泽东:1949年6月,北师大汤躁真教授家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毛泽东。
当时,好几位教授正在汤家聚会,毛泽东一眼看见曾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的黎锦熙,急忙上前连声说:“黎老师,您好!”北平解放前夕,黎锦熙拒绝了国民党政府南下的邀请,对家人说:“我要在这里等一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伟人!”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师生重逢真是喜不自胜,后毛泽东亲自为北师大题写校名,并送去三幅供大家挑选。
钱玄同:1936年,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