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 试商
- 格式:pptx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10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这是除法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意义,掌握除法试商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试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除法试商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试商的教具模型或图片。
2. 学具:计算器、除法试商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讲解新课: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除法试商的计算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演示除法试商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做一些除法试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除法试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概念和意义。
2. 除法试商的计算方法。
3. 除法试商的练习题。
4. 除法试商的应用拓展。
作业设计:1. 做一些除法试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运用除法试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了除法试商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除法试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除法试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除法试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属于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理解试商的概念,并能运用试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试商,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试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试商的方法及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试商的方法及运用,引导学生总结试商的步骤。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试商的方法及运用。
3. 商和余数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2. 提高题:运用试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除法相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是否良好。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5.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教学要求严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试商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试商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通过与横式的对比,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知道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对照操作过程,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通过学习教材例4,不再借助具体操作,而是利用除法竖式,直接想乘法口诀寻找商。
教学目标:1.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3.经历试商的过程,掌握方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1/ 10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教学过程:)生:圈一圈。
10只毛绒玩具,每4个装进一个盒子,可以装2个盒子,还剩2只。
生1:余数生2:有余数的除法。
生3:<2/ 10组,结果怎样?师:请你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圈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
师:除法算式也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师(出示下图):这就是除法竖式。
看看这个除法竖式,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师:大家请认真看这个竖式,在书写时商一定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师:知道了每个数的名称,那你们明白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吗?师:看来这对大家有些难度。
下面我们就对照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边分、边写、边说。
3/ 10师(板书):表示什么意思?师(边写边说):被除数13和除数4表示什么?师:13里面有3个4,所以商是3,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教学设计201605第一篇:《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教学设计201605公开课《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乘除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试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我会填。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一定要比()小。
2、46 ÷ 9 =5......1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一个数除以8,余数可能是(),其中最大的余数应该是()。
(二)列竖式计算。
34÷5= 53÷7= 交流:①说出竖式中各部分数的名称。
②你是怎样想出这个商的?(三)引入新课。
二、交流想法,体会试商方法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提示:可用试商的办法尝试——试商时要想7乘什么最接近43,又比43小,余数要比除数小。
)1.同座讨论后独立完成。
2.汇报说出自己的算法。
(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3.小结思考方法:①先考虑被除数下面的数应该是除数和上的积,要比43小,7和几的积最接近43,又比43小。
②余数要比除数小。
因此应该商6,六七四十二,最接近43,又比43小。
③最后得出结果为:43 ÷ 7 = 6 (1)三、举一反三,类题练习。
1.教材63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教材63页“做一做”第2题。
(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求出正确的商。
)四、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问:你知道下面的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什么吗?()÷9 = 4......2()÷6 = 6......5 1.学生讨论完成。
2.总结:被除数等于除数乘以商,再加上余数。
五、回顾整理所学内容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总结:这节课复习了除法竖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学会了立竖式计算和试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