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赵国君主世系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齐国:祖先:姜姓世系表:齐桓公—齐庄公—齐宣公—齐悼公—齐懿公—齐威王—齐悼王—齐献王—齐襄王—齐襄王弟—齐昭王—齐景王—齐敬王—齐悼惠王—齐幽王—齐景公—齐宣公—齐湣王—齐丁公—齐孟公—齐哀公晋国:祖先:姬姓世系表:晋文公—晋襄公—晋惠公—晋景公—晋贞公—晋敬公—晋共公—晋悼公—晋献公—晋献公之兄—晋悼公弟—晋昭公—晋平公—晋杀贞公—晋殇公—晋闵公—晋冏—晋景公—晋厉公—晋文公—晋成公—晋康公—晋宣公—晋哀公—晋思公—晋武公—晋惠公楚国:祖先:姚姓世系表:楚康王—楚昭王—楚穆王—楚悼王—楚戊王—楚共王—楚顷襄王—楚吴王—楚为父王—楚庄王—楚戎王—楚昭文王—楚靖王—楚平王—楚昭王—楚宣王—楚敬王—楚僖王—楚庄王—楚襄王—楚昭王—楚熊王燕国:祖先:燕姓世系表:燕召公—燕章公—燕献公—燕噲—燕文公—燕简公—燕悼公—燕敬公—燕康公—燕開打—燕僖公—燕惠公—燕武公—燕炀公—燕庄公—燕文公—燕成公—燕哀公—燕惠公—燕戴公—燕桓公—燕孝公—燕文献公—燕懿公—燕悼公—燕惠公—燕威王—燕庄王—燕赵昭王—燕赵敬王—燕赵文王—燕赵武王—燕赵惠王—燕赵康王—燕赵宣王—燕赵昭王—燕赵哀王—燕赵惠王—燕赵隐王韩国:祖先:韩姓世系表:韩桓惠王—韩庄惠王—韩宣惠王—韩武惠王—韩文惠王—韩景惠王—韩平惠王—韩昭惠王—韩宣惠王—韩赵惠王—韩定惠王—韩赵哀王—韩赵宣王—韩赵昭王—韩赵哀王—韩元王—韩武王—韩惠王—韩康王—韩桓王—韩共王—韩彭仲—韩文侯—韩康侯—韩景侯—韩昭侯—韩平侯—韩悼侯—韩敬侯—韩桓侯—韩伯虎—韩庄侯—韩宣侯—韩庄襄王—韩景侯秦国:祖先:嬴姓世系表: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赵国:祖先:赵姓世系表:赵武灵王—赵孝成王—赵文成王—赵惠文王—赵敬文王—赵孝文王—赵悼襄王—赵昭文王—赵幽疆王—赵幽显王—赵成安王—赵成平王—赵文穆王—赵元成王—赵平惠王—赵哀肃王—赵厉侯—赵孝成王—赵武成王—赵节侯—赵安平王魏国:祖先:魏姓世系表:魏武安平王—魏宣昭王—魏康昭王—魏惠昭王—魏哀昭王—魏夷昭王—魏武文王—魏文侯—魏文侯之弟—魏武侯—魏昭王—魏文成王—魏肃王—魏肃王之弟—魏惠王—魏景湣王—魏景湣王子—魏懿王—魏安釐王—魏安釐王之弟—魏悼惠王—魏孝襄王—魏哀平王—魏平王—魏平王之兄—魏荡平王—魏真隐王—魏真昭王—魏真情王这些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的世系表,按照他们的祖先姓氏进行排列。
赵国君王世系表历史年表赵国君王世系表:纵向为祖孙、父子关系,横向为兄弟关系。
亲兄弟之间一般左为兄,右为弟。
圆圈内的序号为在位顺序。
括号内的年代为在位时间段。
赵国历史年表:前403年:【赵】周王赐赵烈子为侯爵,是为烈侯,追尊献子为献侯。
前400年:【赵】烈侯卒,弟武公继位。
前387年:【赵】武公卒,烈侯太子章继位,是为敬侯。
前386年:【赵】武公子朝作乱失败奔魏。
敬侯以邯郸为都。
前385年:【赵】败齐于灵丘。
前384年:【赵】救魏败齐于廪丘。
前383年:【赵】魏败赵于兔台。
筑刚平以侵卫。
前382年:【赵】齐魏救卫取刚平。
前381年:【赵】借楚兵伐魏,取棘蒲。
前379年:【赵】拔魏黄城。
伐卫不胜。
前378年:【赵】伐齐救燕,至桑丘。
前377年:【赵】侵中山战于房子。
前376年:【赵】与韩、魏灭晋。
伐中山。
前375年:【赵】敬侯卒,子成侯种继位。
前374年:【赵】公子胜与成侯争位作乱。
前372年:【赵】太戊午任相。
伐卫,取乡邑七十三。
魏败赵于蔺。
前371年:【赵】败秦于高安。
前370年:【赵】伐齐至鄄。
魏败赵于怀。
同年,取郑地与韩交易。
前369年:【赵】伐魏,围魏惠王于椽氵旁泽。
前368年:【赵】伐齐至长城。
与韩攻周。
前367年:【赵】与韩分周为二。
前366年:【赵】伐齐至阿下。
前365年:【赵】攻卫,取甄。
前364年:【赵】于石阿救魏击秦。
前363年:【赵】救魏于少梁击秦。
前362年:【赵】魏败赵于浍。
前361年:【赵】与韩攻秦。
前360年:【赵】助魏攻齐。
前359年:【赵】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
前358年:【赵】成侯与魏惠王会于葛孽。
前356年:【赵】与齐、宋会于平陆。
前354年:【赵】魏伐赵,围邯郸。
前353年:【赵】魏拔邯郸。
求救于齐。
前351年:【赵】魏退出邯郸,双方于漳水盟约。
秦攻蔺。
前350年:【赵】成侯卒,公子纟世下木与太子争位失败奔韩,太子继位,是为肃侯。
前349年:【赵】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赵国卷西周初年,秦恶来被周武王所杀,其弟季胜传赵一脉,烈侯时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今属河北)。
公元前376年与韩、魏三分晋天下。
公元前222年亡于秦。
国域;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
共历一百八十二年,凡十一个君主。
秦蜚廉(当殷纣时)之子季胜传于宅皋狼孟增,当周成王时。
再传于衡父。
再传于造父,当周穆王时,始为赵姓。
六世后传于赵奎父,为公仲,周宣王时职居王御。
再传于叔带,奄父之子,至晋,当周幽王时。
五世后传于赵夙。
再传于子赵共孟。
再传于子赵余。
再传于子成季赵衰,事晋文公,前625年病死。
再传于子衰子赵盾,事晋襄公。
再传于盾子赵朔,事晋景公,前596年被杀。
再传于子文子赵武,在位五十二年(公元前595---公元前544)。
再传于子景叔赵成,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543---公元前517)。
再传于子简子赵鞅,在位五十八年(公元前516---公元前459)。
再传于太子襄子赵毋邱,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458----公元前426)。
再传于子献侯赵浣,在位十五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11)。
烈侯赵籍,献侯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410---公元前402)。
前403年为诸侯。
武公赵虔,烈侯之弟,在位十五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87)。
敬侯赵章,烈侯之子,在位十二年(公元前386---公元前375)。
成侯赵种,敬侯之子,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374---公元前350)。
肃侯赵语,成侯之子,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349---公元前326)。
武灵王赵雍,肃侯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325---公元前299)。
惠文王赵何,武灵王之子,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298---公元前266)。
孝成王赵丹,惠文王之子,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265---公元前245)。
悼襄王赵偃,孝成王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244---公元前236)。
幽穆王赵迁,悼襄王之子,在位八年(公元前235---公元前228)。
赵国世系简表夏王朝时期:女修:颛顼孙女,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大业:女修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伯益:大业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大廉:伯益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商王朝时期:孟戏:大廉玄孙,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中衍:孟戏之弟,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中谲:中衍玄孙,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蜚蠊:中谲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周王朝时期:恶来:蜚蠊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季胜:恶来之弟,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孟增:季胜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衡父:孟增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造父:衡父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庵父:造父四世孙,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赵带:庵父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赵夙:叔带三世孙,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赵共孟:赵夙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春秋时期:赵衰:赵共孟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赵成子,葬地待考赵盾:赵衰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赵宣子,葬地待考赵朔:赵盾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赵武:赵朔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赵文子,葬地待考赵景叔:赵武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葬地待考赵鞅:赵景叔之子,公元前?~?年待考,赵简子,葬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赵无恤:赵鞅庶子,公元前?~?年待考,赵襄子,葬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赵嘉:赵无恤之弟,公元前?~?年待考,赵恒子,葬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赵浣:赵无恤侄孙,公元前?~前403年待考,赵献侯,葬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战国时期:赵籍:赵浣之子,公元前403~前387年,赵烈侯,葬于山西太原市晋源镇赵章:赵藉之子,公元前386~前375年,赵敬候,葬于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种:赵章之子,公元前374~前350年,赵成侯,葬于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绁:赵种之子,公元前349~前326年,赵肃侯,葬于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赵雍:赵绁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赵武灵王,葬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赵何:赵雍之子,公元前298~前266年,赵惠文王,葬于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丹:赵何之子,公元前265~前245年,赵孝成王,葬于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偃:赵丹之子,公元前244~前236年,赵悼襄王,葬于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迁:赵偃之子,公元前235~前228年,赵幽穆王,被秦流放到湖北房县不知所终赵嘉:赵迁之子,公元前227~前222年,赵代王,葬于河北省蔚县猫八庄。
赵国历代国君列表
1.石芮:公元前408年至公元前376年在位,为赵国开国君主。
2.武霊王: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334年在位,赵国第二代国君,继位后发展农业,开发灌溉系统,国家逐渐强大。
3.昭侯: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309年在位,赵国第三代国君,开启了赵国的对外扩张之路。
4.烈侯:公元前308年至公元前266年在位,赵国第四代国君,统一了赵国各部落,推行儒家思想,开创了赵国的鼎盛时期。
5.襄子:公元前265年至公元前245年在位,赵国第五代国君,将国家政治中心迁至邯郸,积极扶持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6.孝成王:公元前244年至公元前236年在位,赵国第六代国君,发展文化事业,支持儒家学派的发展。
7.恵文王:公元前235年至公元前228年在位,赵国第七代国君,推崇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教育,开展土地改革,改善百姓生活。
8.定襄侯:公元前227年至公元前204年在位,赵国第八代国君,继承了赵国的基业,致力于加强军队建设,防御外敌。
9.武遂侯: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81年在位,赵国第九代国君,重视对外关系,亲善周、秦两国,为赵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0.孝武王: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5年在位,赵国第十代国君,积极改善国内经济和文化状况,加强对外关系,保持了赵国的繁荣和稳定。
以上是赵国历代国君列表。
1/ 1。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鲁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孝公/姬称 28 公元前796 乙巳年惠公/姬弗涅 46 公元前768 癸酉年隐公/姬息姑 11 公元前722 己未年桓公/姬允 18 公元前711 庚午年庄公/姬同 32 公元前693 戊子年泯公/姬启 02 公元前661 庚申年釐公/姬申 33 公元前659 壬戌年文公/姬兴 18 公元前626 乙未年宣公/姬馁 18 公元前608 癸丑年成公/姬黑肱 18 公元前590 辛未年襄公/姬午 31 公元前572 己丑年昭公/姬稠 32 公元前541 庚申年定公/姬宋 15 公元前509 壬辰年哀公/姬将 19 公元前494 丁未年齐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庄公/姜赎 64 公元前794 丁未年僖公/姜禄父 33 公元前730 辛亥年襄公/姜诸儿 12 公元前697 甲申年桓公/姜小白 43 公元前685 丙申年孝公/姜昭 10 公元前642 己卯年昭公/姜潘 20 公元前632 己丑年懿公/姜商人 04 公元前612 己酉年惠公/姜元 10 公元前608 癸丑年顷公/姜无野 17 公元前598 癸亥年灵公/姜环 28 公元前581 庚辰年庄公/姜光 06 公元前553 戊申年景公/姜杵臼 58 公元前547 甲寅年晏儒子/姜茶 01 公元前489 壬子年悼公/姜阳生 04 公元前488 癸丑年简公/姜任 04 公元前484 丁巳年平公/姜骜 05 公元前480 辛酉年晋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文侯/姬仇 35 公元前780 辛酉年昭侯/姬伯 06 公元前745 丙申年孝侯/姬平 16 公元前739 壬寅年鄂侯/姬卻 06 公元前723 戊午年哀侯/姬光08 公元前717 甲子年姬小子 03 公元前709 壬申年姬泯 28 公元前706 乙亥年武公/姬称 02 公元前678 癸卯年献公/姬诡诸 26 公元前676 乙巳年惠公/姬夷吾 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文公/姬重耳09 公元前636 乙酉年襄公/姬欢 07 公元前627 甲午年灵公/姬夷皋 14 公元前620 辛丑年成公/姬黑臀 07 公元前606 乙卯年景公/姬据 19 公元前599 壬戌年厉公/姬寿曼 08 公元前580 辛巳年悼公/姬周 15 公元前572 己丑年平公/姬彪 26 公元前557 甲辰年昭公/姬夷 06 公元前531 庚午年顷公/姬弃疾 14 公元前525 丙子年定公/姬午 36 公元前511 庚寅年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公 12 公元前777 甲子年文公 50 公元前765 丙子年宁公 12 公元前715 丙寅年出公 06 公元前703 戊寅年武公 20 公元前697 甲申年德公 02 公元前677 甲辰年宣公 12 公元前675 丙午年成公 04 公元前663 戊午年穆公 39 公元前659 壬戌年康公 12 公元前620 辛丑年共公 05 公元前608 癸丑年桓公 27 公元前603 戊午年景公 40 公元前576 乙酉年哀公 36 公元前536 乙丑年惠公 10 公元前500 辛丑年悼公 14 公元前490 辛亥年厉共公 01 公元前476 乙丑年楚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熊若敖 27 公元前790 辛亥年熊霄敖 06 公元前763 戊寅年熊蚡冒 17 公元前757 甲申年武王/熊通 51 公元前740 辛丑年文王/熊赀13 公元前689 壬辰年熊诸敖囏 05 公元前676 乙巳年成王/熊恽 46 公元前671 庚戌年穆王/熊商臣 12 公元前625 丙申年庄王/熊侣 23 公元前613 戊申年共王/熊审 31 公元前590 辛未年康王/熊招 15 公元前559 壬寅年熊郏敖 04 公元前544 丁巳年灵王/熊围 12 公元前540 辛酉年平王/熊居 13 公元前528 癸酉年昭王/熊珍 27 公元前515 丙戌年惠王/熊章 13 公元前488 癸丑年宋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戴公 34 公元前799 壬寅年武公/子司空 18 公元前765 丙子年宣公/子力 19 公元前747 甲午年穆公/子和 09 公元前728 癸丑年殇公/子与夷 09 公元前719 壬戌年子冯 19 公元前710 辛未年湣公/子捷 10 公元前691 庚寅年桓公/子御说 31 公元前681 庚子年襄公/子兹父 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成公/子王臣 17 公元前636 乙酉年昭公/子杵臼 09 公元前619 壬寅年文公/子鲍 22 公元前610 辛亥年共公/子瑕 13 公元前588 癸酉年平公/子成 44 公元前675 丙戌年元公/子佐 15 公元前531 庚午年景公/子头曼 41 公元前516 乙酉年战国(约公元前475-前221)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厉共公 34 公元前476 乙丑年躁公 14 公元前442 己亥年怀公 04 公元前428 癸丑年灵公 10 公元前424 丁巳年简公/嬴悼子 15 公元前414 丁卯年惠公 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出子 02 公元前386 乙未年献公 23 公元前384 丁酉年孝公/嬴渠梁 24 公元前361 庚申年惠文王/嬴驷 27 公元前337 甲申年武王/嬴荡 04 公元前310 辛亥年昭襄王/嬴则 56 公元前306 乙卯年孝文王/嬴柱 01 公元前250 辛亥年庄襄王/嬴楚 03 公元前249 壬子年秦王/嬴政 26 公元前246 乙卯年魏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文侯/斯 50 公元前445 丙申年武侯/击 26 公元前395 丙戌年惠王/嵤 51 公元前369 壬子年襄王/嗣 23 公元前318 癸卯年昭王/ 19 公元前295 丙寅年安釐王/圉 34 公元前276 乙酉年景泯王/增 15 公元前242 己未年魏王/假 03 公元前227 甲戌年韩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武子/启章 16 公元前424 丁巳年景侯/虔 09 公元前408 癸酉年烈侯/取 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文侯 10 公元前386 乙未年哀侯02 公元前376 乙巳年懿侯 12 公元前374 丁未年昭侯 30 公元前362 己未年宣惠王 21 公元前332 己丑年襄王 16 公元前311 庚戌年釐王/咎 23 公元前295 丙寅年桓惠王 34 公元前272 己丑年韩王/安 09 公元前238 癸亥年赵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子/无恤 51 公元前475 丙寅年桓子/嘉 01 公元前424 丁巳年献侯/浣 15 公元前423 戊午年烈侯/籍 22 公元前408 癸酉年敬侯/章 12 公元前386 乙未年成侯/种 25 公元前374 丁未年肃侯/语 24 公元前349 壬申年武灵王/雍27 公元前325 丙申年惠文王/何 33 公元前298 癸亥年孝成王/丹21 公元前265 丙申年悼襄王 09 公元前244 丁巳年赵王/迁 08 公元前235 丙寅年赵王/嘉 06 公元前227 甲戌年楚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惠王/熊章 57 公元前488 癸丑年简王/熊仲 24 公元前431 庚戌年声王/熊当 06 公元前407 甲戌年悼王/熊疑 21 公元前401 庚辰年肃王/熊藏 11 公元前380 辛丑年宣王/熊良夫 30 公元前369 壬子年威王/熊商 11 公元前339 壬午年怀王/熊槐 30 公元前328 癸巳年顷襄王/熊横 36 公元前298 癸亥年考烈王/熊完 25 公元前262 己亥年幽王/熊悼 10 公元前237 甲子年楚王/熊负刍 05 公元前227 甲戌年燕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献公 28 公元前492 己酉年孝公 15 公元前464 丁丑年成公 16 公元前449 壬辰年湣公 31 公元前433 戊申年釐公 30 公元前402 己卯年桓公 11 公元前372 己酉年文公29 公元前361 庚申年易王12 公元前332 己丑年姬哙09 公元前320 辛丑年昭王 33 公元前311 庚戌年惠王07 公元前278 癸未年武成王 14 公元前271 庚寅年孝王 03 公元前257 甲辰年燕王/姬喜 33 公元前254 丁未年齐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平公/姜骜 25 公元前480 辛酉年宣公/姜就匝 51 公元前455 丙戌年康公/姜贷 26 公元前404 丁丑年威王/田因齐 36 公元前378 癸卯年宣公/田辟疆 19 公元前342 己卯年湣王/田遂可编辑40 公元前323 戊戌年襄王/田法章 19 公元前283 戊寅年齐王/田建 44 公元前264 丁酉年 . .精品。
赵国大事年表远古时代传说中女修吞鸟卵而生大业。
大业娶少典之女,生子大费。
大费生子,长子大廉。
大廉长子为费昌。
约公元前1562年费昌为商汤御者,在商汤灭夏桀的鸣条之役中立下战功。
约公元前1479至前1405年中衍为商帝太戊担任车正。
约公元前1066年周灭商纣王,蜚廉之子恶来因忠于纣王被杀。
恶来之弟季胜隐居霍山,传赵氏一脉。
约公元前964年周穆王伐徐,平定叛乱,造父以御车疾归有功。
被穆王封以赵城。
其族由此为赵氏。
公元前823年周宣王伐玁狁等戎狄部落,奄父为御。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无道,叔带离周去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作二军灭耿、霍、魏三姬姓侯国,赵夙有功,被封为大夫,并受赐耿。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听骊姬谗言,欲杀三子。
重耳出奔于狄,赵衰相随。
公元前667年重耳入秦,秦穆公盛情相待,赵衰以其出众文采相对答。
公元前636年重耳归晋,即国君位,是为晋文公。
赵衰归晋后。
接回在狄所留妻及子赵盾。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以赵衰为卿,并封其以原。
公元前629年晋国阅兵于清原,罢三行之军,更为新上军、新下军,使赵衰将新上军。
箕郑佐之。
公元前625年秦以盂明视率师伐晋,以报殽之役,晋襄公亲征击秦军,以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于彭衙大败秦师。
公元前622年赵衰卒。
公元前621年晋之军帅多死,于是废新上军、新下军,恢复三军建制,并谋新帅。
赵衰之子赵盾为中军帅。
赵盾主国政,定章程,修法令,理诉讼,清积弊,起贤能。
晋襄公卒,太子年少,大夫多欲废之而立长君。
赵盾遣使至秦,迎公子雍;贾季遣人至胨,迎公子乐。
赵盾使人杀公子乐于途。
贾季使人杀赵盾之党阳处父。
公元前620年春赵盾遣使迎公子雍于秦。
襄公夫人日抱太子夷皋啼哭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赵盾与诸大夫皆患夫人穆赢,乃背公子雍而立夷皋,是为晋灵公。
四月赵盾背前约,亲率三军拒公子雍及秦师,败秦师于令狐。
春秋战国诸侯世系表及周天子世系表西周朝: (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
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
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
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
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 王自焚,商亡。
武王建都于镐京。
史称西周。
武王死时54岁。
周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
由周公旦摄政。
之中,平定 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
成王造东都洛邑。
成王死时42岁。
周康王: 在位25年, 康王姬钊, 成王子。
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 史称“成康盛世”。
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周昭王: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
“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 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
穆王时作《吕刑》 ,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 的法典。
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共王: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
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周孝王: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
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 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在位37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
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 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
此二人均为宗周 的大贵族。
周宣王:在位46年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
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 革。
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周幽王:在位11年, (前781-前771) 。
东周朝: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 (姬臼) ,在位51年, (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 。
周桓王: (姬林) ,在位23年, (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 。
吴国世系表(?—— -473)(姬姓)┌─吴太伯│周太王时│└─吴仲雍───吴季简───吴叔达───吴周章───吴熊遂───吴柯相┐??????│┌────────────────────────────────────────────────────┘│└─吴疆鸠夷───吴桥疑吾───吴柯卢───吴周───吴屈羽───吴夷吾┐??????│┌────────────────────────────────────────────────────┘│└─吴禽处───吴转───吴颇高───吴句卑───吴去齐───吴王寿梦┐?????~-586 -586~-561 │┌────────────────────────────────────────────────────┘│├─吴王诸樊───吴王阖庐───吴王夫差│-561~-548 -515~-496 -496~-473 越灭吴吴亡│├─吴王余祭│-548~-531│└─吴王余昧───吴王僚-531~-527 -527~-515蔡国世系表(?—— -447)蔡叔度───蔡仲胡───蔡伯荒───蔡宫侯───蔡厉侯┐武王时开国????~-864?│┌───────────────────────────────────────────┘│└─蔡武侯───蔡夷侯───蔡厘侯蔡所事───蔡共侯蔡兴───蔡戴侯┐-863~-838 -838~-810 -809~-762 -761~-760 -759~-750 │┌───────────────────────────────────────────┘│└─蔡宣侯蔡考父─┬─蔡桓侯蔡封人-749~-715 │-714~-695│└─蔡哀侯蔡献午───蔡穆侯───蔡庄公蔡甲午───蔡文公蔡申┐-694~-675 -674~-646 -645~-612 -611~-592 │┌───────────────────────────────────────────┘│└─蔡景公蔡固─┬─蔡灵侯蔡般─────□───┬─蔡悼侯蔡东国-591~-543 │-542~-531 (楚灭蔡蔡亡) │-521~-519│││└─蔡昭侯蔡申─┐│-518~-491 │││└─蔡平侯蔡庐───蔡侯蔡朱│-529~-522 (复国) -522 │┌───────────────────────────────────┘│└─蔡成侯蔡朔───蔡声侯蔡产───蔡元侯───蔡侯蔡齐-490~-472 -471~-457 -456~-451 -450~-447 楚灭蔡蔡亡齐国世系表(?—— -221)(姜姓)齐太公姜尚───齐丁公姜吕伋───齐乙公姜得─┐成王时开国??│┌─────────────────────────┘└─齐癸公慈母─┬─齐哀公姜不辰?│?~-867│├─齐胡公姜静│-866~-860│└─齐献公姜山───齐武公姜寿───齐厉公无忌───齐文公姜赤───齐成公姜说┐-859~-851 -850~-825 -824~-816 -815~-804 -803~-795 │┌───────────────────────────────────────────────────┘│└─齐庄公姜赎───齐釐公姜禄父───齐襄公姜诸儿───齐桓公姜小白─┬─齐姜无忌-794~-731 -730~-698 -697~-686 -685~-643 │-643~-642│├─齐孝公姜昭│-642~-633│├─齐昭公姜潘│-632~-613│├─齐懿公姜商人│-612~-609│└─齐惠公姜元───齐顷公姜无野┐-608~-599 -598~-582 │┌───────────────────────────────────────────────────┘│└─齐灵公姜环─┬─齐庄公姜光-581~-554 │-553~-548│└─齐景公姜杵臼─┬─齐悼公姜阳生─┬─齐简公姜壬-547~-490 │-488~-485 │-484~-481│││└─齐平公姜骜───齐宣公姜积───齐康公姜贷│-480~-456 -455~-405 -404~-379│└─齐晏孺子姜荼-489 田氏并姜齐姜齐亡齐太公田和───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齐缗王田遂───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建-404~-384-375~-357-356~-320 -320~-301-300~-284-283~-265 -264~-221秦灭田齐田齐亡楚国世系表(?—— -223)(羋姓熊氏)楚熊绎┄┬─楚熊勇成王时开国│-847~-838│└─楚熊严─┬─楚熊霜-837~-828 │-827~-822│└─楚熊徇───楚熊鄂───楚若敖熊仪┐-821~-800 -799~-791 -790~-764 ││┌───────────────────────────────────────────┘└楚霄敖熊坎─┬─楚蚡冒熊昫-763~-758 │-757~-741│└─楚武王熊通───楚文王熊赀─┬─楚堵敖熊囏-740~-690 -689~-675 │-676~-672│└─楚成王熊恽───楚穆王熊商臣┐-671~-626 -625~-614 ││┌───────────────────────────────────────────┘└楚庄王熊侣───楚共王熊审─┬─楚康王熊招───楚郏敖熊员-613~-591 -590~-559 │-559~-545 -544~-541│├─楚灵王熊围│-540~-529│└─楚平王熊居───楚昭王熊轸───楚惠王熊章┐-528~-516 -515~-489 -488~-432 ││┌───────────────────────────────────────────┘└楚简王熊仲───楚声王熊当───楚悼王熊疑─┬─楚肃王熊臧-431~-408 -407~-402 -401~-381 │-380~-370│└─楚宣王熊良夫───楚威王熊商┐-369~-340 -339~-329 ││┌───────────────────────────────────────────┘└楚怀王熊槐───楚倾襄王熊横───楚考烈王熊元代─┬─楚幽王熊悼-328~-299 -298~263 -262~-238 │-237~-228│├─楚哀王熊郝│-228│└─楚王负芻-227~-223 秦灭楚楚亡秦国世系表(?—— -207)(嬴姓)中经二世秦非子┄┄┄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开国-844~-822 -821~-778 -777~-766 -765~-716 │┌────────────────────────────────────────────────────┘│└─秦宁公─┬─秦武公-715~-704 │-697~-678│├─秦德公─┬─秦宣公│-677~-676 │-675~-664││└─秦出公├─秦成公-703~-698 │-663~-660│└─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659~-621 -620~-609 -608~-604 -603~-577 │┌────────────────────────────────────────────────────┘│└─秦景公───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576~-537 -536~-501 -500~-491 -490~-477 │┌────────────────────────────────────────────┘│└─秦厉共公─┬─秦躁公-476~-443 │-442~-429│└─秦怀公─┬───□──────秦灵公───秦献公───秦孝公┐-428~-425 │-424~-415 -384~-362 -361~-338 │││└─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414~-400 -399~-387 -386~-385 │┌────────────────────────────────────────────────────┘│└─秦惠文王─┬─秦武王-337~-311 │-310~-307│└─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赢政-306~-251 -250 -249~-247 -246~-221 秦统一全国赵国世系表(-403 —— -222)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献子赵浣─┬─赵烈侯赵籍───赵敬侯赵章┐│-457~-425 -423~-410 │-409~-400 -386~-373 ││││└─赵桓子赵嘉└─赵武侯│-424 -399~-387 │┌───────────────────────────────────────────┘│└─赵成侯赵种───赵肃侯赵语───赵武灵王赵雍───赵惠文王赵何───赵孝成王赵丹┐-374~-348 -349~-326 -325~-299 -298~-266 -265~-245 │┌───────────────────────────────────────────┘│└─赵悼襄王赵偃─┬─赵幽缪王赵迁-244~-236 │-235~-228│└─代王赵嘉-227~-222 秦灭赵赵亡魏国世系表(-403 —— -225)魏文侯魏斯───魏武侯魏击───魏惠王魏罃───魏襄王魏嗣───魏昭王┐-445~-396 -395~-370 -369~-319 -318~-296 -295~-277 │┌───────────────────────────────────────────┘│└─魏安釐王───魏景湣王───魏王魏假-276~-243 -242~-228 -227~-225 秦灭魏魏亡韩国世系表(-403 —— -230)韩景侯韩虔───韩烈侯韩取───韩文侯───韩哀侯───韩懿侯───韩昭侯┐-409~-400 -400~-387 -386~-377 -376~-371 -370~-359 -358~-333 │┌────────────────────────────────────────────────────┘│└─韩宣惠王───韩襄王韩仓───韩釐王韩咎───韩桓惠王───韩王韩安-332~-312 -311~-296 -295~-273 -272~-239 -238~-230 秦灭韩韩亡。
赵国君主世系简介赵国君主世系图赵国,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郑州),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
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
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晋国四卿赵氏出于伯益,本嬴姓,是赵城大夫造父的后裔,因以赵为氏,本居于周朝,事周天子。
西周末年,叔带入晋国,侍晋文侯。
骊姬之乱时,太子申生被害,叔带的后裔赵衰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治国有方,称霸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
赵衰于是权重位高,其后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都成为股肱之臣。
晋国在晋出公时期公室卑弱,主要权力被智伯和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
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
智氏覆亡赵襄子继其父赵简子立,襄子为一狄人婢女所生。
前454年智瑶率韩康子与魏桓子二大夫,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并最终联合韩、魏二君主谋反,将智瑶围剿而死,是为晋阳之战。
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另也开始吞食晋国的领土。
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桓子继位。
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立,是为赵献子。
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赵烈侯。
三家分晋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继位,晋国君主对赵、魏、韩已毫无权威。
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晋烈公17年),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三卿被周天子立为诸侯,是为三家分晋。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认为战国时代由此开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一)赵氏宗主叔带是赵国的先祖。
叔带是周幽王的大臣,为周宣王驾车的大臣奄父的儿子,因为周幽王无道,叔带离开宗周镐京到晋国去,做晋文侯的臣子,在晋国始建赵氏。
自叔带以下,赵氏越来越兴旺,五世而至赵夙(中间几世不明)。
赵夙,是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公明之子。
祖先是周天子的卿士赵城造父,因以赵为氏。
【周】赵国君主世系表
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
前403年,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前260年赵孝成王时,由于君王昏庸,赵国势力衰弱。
秦国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龁为副将,用计使赵国换掉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在长平之战中40万赵军投降。
而白起怕降军造反而把全部士卒坑杀,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前222年代王降秦,赵国亡。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赵烈侯
赵籍
前408年—前400年赵武公
前399年—前387年赵敬侯
赵章
前386年—前375年赵成侯
赵种
前374年—前350年赵肃侯
赵语
前349年—前326年赵武灵王
赵雍
前325年—前299年赵惠文王
赵何
前298年—前266年赵孝成王
赵丹
前265年—前245年赵悼襄王
赵偃
前244年—前236年赵幽缪王
赵迁
前235年—前228年
代王嘉
赵嘉
前227年—前222年。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吴(?——前473)齐(前1046——前378)鲁(前1046——前256)燕(前1046——前222)燕召公姬奭→1燕侯克└2燕侯旨→3燕侯舞→4燕侯憲→5燕侯和→□→□→□→6燕惠侯→7燕釐侯姬莊→8燕頃侯→9燕哀侯→10燕鄭侯→11燕穆侯→12燕宣侯→13燕桓侯→14燕莊公→15燕襄公→(以下至文公親子關係不詳)16燕前桓公17燕宣公18燕昭公19燕武公20燕前文公21燕懿公→22燕惠公(以下至簡公親子關係不詳)23燕悼公24燕共公25燕平公26燕孝公(43年) 27燕成公28燕閔公29燕簡公姬戴30燕後桓公→31燕後文公→32燕易王→33燕王噲姬噲→34燕昭王姬職→35燕惠王→36燕武成王→37燕孝王→38燕王喜姬喜蔡(前1046——前447)曹(前1046——前487)陈(前1046——前478)杞(前1046——前445)侯爵01东楼公→02西楼公→03题公→04谋娶公(24,721-698)→05武公(47,前697-651/前679-633)→06靖公(23,前650-628/前632-前610)→07共公(8,前627-620/前609-602)→08惠公(18,前619-602)→09成公(德公)(18,601-584) →弟10桓公姑容(17,前583-567)→11孝公匄(17,前566-550)→弟12文公益姑(14,前549-536)→弟13平公郁(18,前535-518)→14悼公成(12,前517-506)→15隐公乞(1,前505)→弟16釐公(僖公)遂(,19,前504-485/前505—487)→17湣公维(愍公) (16,前484-469/前486—471)→弟18哀公阏路(湣公弟,10,前468-459/前470—461)→侄19出公敕(12,前458-447/前460—449)→20简公春(1,前446-445)楚(前1042——前223)晋(前1042——前369)卫(前1020——前209)宋(前1020——前286)秦(前891——前206)郑(前806——前375)田齐(前672——前224)赵(前661——前221)魏(前661——前224)韩(前661——前229)越国(前1888~前110)越(前1888~前232)一份完整的越王世系(六)西汉时期:61闽越王无诸前202.2—前192.2(复国)前202定都东冶(福建福州)63南海王织前195.3—前178.5(分封)前195定都南武(福建武平)62瓯越王摇前192.5—前185.9(复国)前192定都东瓯(浙江温州鹿城)64闽越王獏前192.2—前176 前192迁都崇安(福建武夷山)65瓯越王昭襄前185.9—前176(某:前185—155)66闽越王前176—前163(被杀)67瓯越王建前176—前16368闽越王甲前163—前155(被杀)69瓯越王贞复前163—前138.7(阵亡) (贞复:前185—前168)70闽越王郢前155—前135.9(被杀) 前155迁都东冶(福建福州)71瓯越王望前138.7—9(降汉)(望:前168—前138)72 越繇王丑前135.9—前120(分封) 前135定都繇(福建将乐)73 东越武帝余善前135.9—前110.初(称帝/被杀) 前135定两都崇安(武夷山)/东冶(福州)74 越繇王居股前120—前110.初(降汉)越国前后一千七百七十八年,总共七十四位国王,建立了十六个都城,四次危亡,四次复国,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周】赵国君主世系表
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
前403年,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前260年赵孝成王时,由于君王昏庸,赵国势力衰弱。
秦国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龁为副将,用计使赵国换掉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在长平之战中40万赵军投降。
而白起怕降军造反而把全部士卒坑杀,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前222年代王降秦,赵国亡。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赵烈侯
赵籍
前408年—前400年赵武公
前399年—前387年赵敬侯
赵章
前386年—前375年赵成侯
赵种
前374年—前350年赵肃侯
赵语
前349年—前326年赵武灵王
赵雍
前325年—前299年赵惠文王
赵何
前298年—前266年赵孝成王
赵丹
前265年—前245年赵悼襄王
赵偃
前244年—前236年赵幽缪王
赵迁
前235年—前228年
代王嘉
赵嘉
前227年—前2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