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君王世系
- 格式:xls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2
01唐叔虞—02晋侯燮—03晋武侯—04晋成侯—05晋厉侯—06晋靖侯—07晋僖侯—08晋献侯┬09晋穆侯┬11晋文侯┐└10晋殇叔└曲沃桓叔┐│┌————————————————————————————————————————————————┘││┌————————————————————————————————————————————————┘│└12晋昭侯—13晋孝侯—14晋鄂侯┬15晋哀侯—16晋小子侯│└17晋侯愍└曲沃庄伯—18晋武公—19晋献公┬20晋君奚齐├21晋君悼子├22晋惠公—23晋怀公└24晋文公┬25晋襄公┬26晋灵公│└捷(桓叔)—谈(惠伯)—30晋悼公—31晋平公—32晋昭公┐└27晋成公—28晋景公—29晋厉公│┌—————————————————————————————————————————————————┘├33晋顷公—34晋定公—35晋出公└雍(戴子)—忌—36晋哀公—37晋幽公—38晋烈公—39晋孝公—40晋静公晋唐叔虞姬虞 (前1042年--前???)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晋侯燮姬燮 (前???--前???)晋武侯姬宁族 (前???--前???)晋成侯姬服人 (前???--前???)晋厉侯姬福 (前???--前859年)晋靖侯姬宜臼 (前858年--前841年) 18年晋厘侯姬司徒 (前840年--前823年) 18年晋献侯姬籍 (前822年--前812年) 11年晋穆侯姬费王 (前811年--前785年) 27年晋殇叔姬殇 (前784年--前781年) 4年晋文侯姬仇 (前780年--前746年) 35年晋昭侯姬伯 (前745年--前740年) 6年晋孝侯姬平 (前739年--前724年) 16年晋鄂侯姬却 (前723年--前718年) 6年晋哀侯姬光 (前717年--前709年) 9年晋小子侯姬小子 (前708年--前705年) 4年晋缗侯姬缗 (前704年--前679年) 26年曲沃桓叔姬成师 (前744年--前731年) 14年曲沃庄公姬鳝 (前730年--前716年) 15年曲沃武公(晋武公) 姬称 (前715年--前677年) 39年晋献公姬诡诸 (前676年--前651年) 26年晋惠公姬夷吾 (前650年--前637年) 14年晋怀公姬圉 (前637年--前637年) 1年晋文公姬重耳 (前636年--前628年) 9年春秋霸主之中原霸主晋襄公姬欢 (前627年--前621年) 7年晋灵公姬夷皋 (前620年--前607年) 14年晋成公姬黑肩 (前606年--前600年) 7年晋景公姬据 (前599年--前581年) 19年晋厉公姬寿曼 (前580年--前573年) 8年晋悼公姬周 (前572年--前558年) 15年晋平公姬彪 (前557年--前532年) 26年晋昭公姬夷 (前531年--前526年) 6年晋顷公姬弃疾 (前525年--前512年) 14年晋定公姬午 (前511年--前475年) 37年晋出公姬凿 (前474年--前452年) 23年晋哀公姬骄 (前451年--前434年) 18年晋幽公姬柳 (前433年--前416年) 18年晋烈公姬止 (前415年--前389年) 27年晋孝公姬欣 (前388年--前357年) 32年晋静公姬俱酒 (前356年--前349年) 8年注:公元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开始处于分裂时期.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封号公爵,曲沃武公改号为晋武公. 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家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战国时代从此开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正式瓜分晋国土地建立国家.公元前349年,韩,赵两国瓜分晋国都城,弑杀晋静公,晋国自此灭亡.。
晋国国君世系表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
叔虞之⼦燮始称为晋,是为晋侯。
晋侯之⼦宁族⽴,是为武侯。
武侯之⼦服⼈⽴,是为成侯。
成侯之⼦福⽴,是为厉侯。
厉侯之⼦宜⾅⽴,是为靖侯。
靖侯以后,纪年可推;靖侯以前,⽆其年数。
公元前840年,靖侯卒。
公元前841年,靖侯⼦司徒⽴,是为釐侯。
公元前822年,釐侯⼦籍⽴,是为献侯。
公元前811年,献侯⼦费王⽴,是为穆侯。
公元前784年,穆侯弟殇叔⾃⽴,穆侯⼦仇出奔。
公元前780年,穆侯⼦仇⽴,是为⽂侯。
公元前745年,⽂侯⼦伯⽴,是为昭侯。
公元前739年,昭侯⼦平⽴,是为孝侯。
公元前723年,孝侯⼦郄⽴,是为鄂侯。
公元前717年,鄂侯⼦光⽴,是为哀侯。
公元前710年,哀侯⼦⼩⼦⽴,是为⼩⼦侯。
公元前706年,哀侯弟缗⽴,是为晋侯。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是为武公。
公元前676年,武公⼦诡诸⽴,是为献公。
公元前650年,献公幼⼦奚齐⽴,时仅两⽉。
同年,献公幼⼦卓⼦⽴,时仅⽉余。
同年,献公次⼦夷吾⽴,是为惠公。
公元前637年,惠公⼦圉⽴,是为怀公。
公元前636年,献公长⼦重⽿⽴,是为⽂公。
公元前627年,⽂公⼦驩⽴,是为襄公。
公元前620年,襄公⼦夷皋⽴,是为灵公。
公元前607年,襄公弟臂⽴,是为成公。
公元前599年,成公⼦据⽴,是为景公。
公元前580年,景公⼦寿曼⽴,是为厉公。
公元前572年,厉公⼦周⽴,是为悼公。
公元前557年,悼公⼦彪⽴,是为平公。
公元前531年,平公⼦夷⽴,是为昭公。
公元前525年,昭公⼦去疾⽴,是为顷公。
公元前511年,顷公⼦午⽴,是为定公。
公元前477年,定公⼦凿⽴,是为出公。
公元前460年,昭公曾孙骄⽴,是为哀公。
公元前442年,哀公⼦柳⽴,是为幽公。
公元前427年,幽公⼦⽌⽴,是为烈公。
公元前400年,烈公⼦颀⽴,是为孝公。
公元前383年,孝公⼦俱酒⽴,是为静公。
公元前381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静公迁为家⼈,晋绝不祀!。
晋朝世系图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第7代司马懿┬司马师晋景帝├司马昭晋文帝┬司马炎晋武帝┬司马轨毗陵悼王││├司马景城阳怀王││├司马祗东海冲王││├司马该新都怀王││├司马谟汝阴哀王││├司马恢渤海殇王││├司马衷晋惠帝─司马遹愍怀太子││├司马宪城阳殇王││├司马裕始平哀王││├司马遐清河康王││├司马颖成都王││├司马炽晋怀帝││├司马柬秦献王││├司马玮楚隐王││├司马允淮南忠壮王││├司马乂长沙王││├司马晏吴孝王┬司马祥次子│││├司马邺三子晋愍帝│││├司马固四子济南王│││└司马衍五子济阴王││└司马演代哀王│├司马攸齐献王│├司马兆城阳哀王│├司马定国辽东悼惠王│├司马广德广汉殇王│├司马鉴乐安平王│├司马机燕王│├司马永祚│└司马延祚乐平王├司马亮汝南文成王├司马伷琅邪武王┬司马觐琅邪恭王┬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绍长子晋明帝┬司马衍晋成帝┬司马丕晋哀帝│││││└司马奕晋废帝││││└司马岳晋康帝─司马聃晋穆帝│││├司马裒次子琅邪孝王│││├司马冲三子东海哀王│││├司马晞四子武陵威王│││├司马焕五子琅邪悼王│││└司马昱六子晋简文帝┬司马道生思世子│││├司马曜晋孝武帝┬司马德宗晋安帝││││└司马德文晋恭帝│││└司马道子会稽文孝王││└司马浑东安王│├司马澹武陵庄王│├司马繇东安王│└司马漼淮陵元王├司马京清惠亭侯├司马干平原王├司马骏扶风武王├司马肜梁孝王└司马伦赵王西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东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晋朝皇帝世系一览表公元280年,西晋司马炎灭亡东吴,天下再次一统,结束了混乱的时代。
西晋都城洛阳,266年-316年,国祚51年。
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共统一中原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
后经历八王之乱,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西晋共经历5位帝王,不包括3位追封帝王。
3位追封帝王,均为权倾一时的人物,能够左右时局,掌握大权。
5位正式帝王里面,仅有开国皇帝司马炎掌权最久,为25年,且因为病重而亡,其他4位帝王均无善后。
其中司马衷有先天性缺陷,为痴呆;司马伦则是以下犯上,擅自称帝,后战败还位于司马衷;另外2帝均为刘聪所杀(刘聪为十六国汉赵皇帝)。
从权力来源看,首先是奠基人司马懿为主,他是京兆府尹的儿子,拥有相对的政治资源。
其次是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均为一代枭雄,但都未能喧宾夺主,自立为帝。
从帝位继承来看,司马炎成为皇帝,他是司马昭的嫡长子,而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没有儿子。
后代皇帝均为司马炎的子嗣,除司马伦外。
东晋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共经历11位皇帝,享国103年。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从东晋的势力范围可以看出,天下再次四分五裂,东晋长期的偏安统治,疆域大体上局限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南。
东晋时代,内部经常四分五裂,大臣掌权。
11位皇帝中,司马睿为开国皇帝,但执政仅6年,且大权旁落。
自323年-365年之后的5位皇帝更是英年早逝,平均年龄不到25岁,可见政治相当混乱。
另外有两帝因大权旁落忧愤而死,有两帝被人杀害。
从血缘关系来看待东晋皇帝,可见存在兄终弟及的情况,出现了两次,其他皇帝基本都是顺位登基,现存的上任皇帝的嫡长子。
但在连续经历了帝王英年早逝后,皇帝大权又被权臣恒温掌握,东晋此后再无皇帝掌权。
恒楚插曲在公元403年,恒温的小儿子自立为帝,建立了恒楚政权,废黜了东晋皇帝,谥号武悼皇帝。
晋国君主世系简介晋国君主世系图晋国,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始封君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
晋是重要的封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称霸时间最长的一个。
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曲沃)。
晋景公时迁都新田,称之为新绛。
因为两周之交内部出现过晋与曲沃的长期分裂,以及晋献公时的骊姬之乱,使晋国有别于春秋其他国家,其国内没有公族。
晋灵公时,晋的卿大夫势力开始壮大,成公即位后,封异姓卿大夫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渐成为晋国政权的主导力量。
晋平公以后,六卿的实力凌驾于国君之上,形成了六卿执政。
晋定公时,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卿族的平衡被打破。
到晋出公时,魏氏、韩氏反戈一击联合赵氏灭掉最强大的知氏,晋国名存实亡。
终于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三家分晋被视为战国时期的开始,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将此事作为开篇。
晋国君主1.唐叔虞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又称晋唐叔虞。
周武王第三子,周成王之弟。
周成王少年时对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
前1106年,周成王时,唐人作乱,周公灭唐。
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子燮继位后改其国号曰晋。
2.晋侯燮晋侯燮,姬姓,名燮,一作燮父,唐叔虞之子,西周诸侯国晋国第二任君主。
晋侯燮在父亲唐叔虞去世后继位,在位期间改国号唐为晋。
晋侯燮去世后,其子晋武侯宁族继位。
晋侯燮和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
周康王分此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
春秋时的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3.晋武侯晋武侯,姬姓,名宁族,晋侯燮之子,西周诸侯国晋国第三任君主。
晋武侯继承其父晋侯燮之位,武侯去世后,其子晋成侯服人继位。
晋国世卿家族兴亡史说明:晋定公以后的国君世系存在两种说法,一为《史记》,二为《竹书纪年》,本文采用《竹书纪年》的记载。
晋国诸家族列表1,先氏家族历代宗主先轸→先且居→先克→先榖2,狐氏家族历代宗主狐突→狐偃→狐射姑3,胥氏家族历代宗主胥臣→胥甲→胥克→胥童4,郤氏家族历代宗主郤芮→郤成子郤缺→郤献子郤克→郤昭子郤至5,栾氏家族历代宗主栾贞子栾枝→栾盾→栾武子栾书→栾桓子栾黡→栾怀子栾盈6,范氏家族历代宗主士蒍→士缺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范宣子士匄→范献子士鞅→范昭子士吉射7,中行氏家族历代宗主中行桓子荀林父→中行宣子荀庚→中行献子荀偃→中行穆子荀吴→中行文子荀寅8,祁氏历代宗主祁奚→祁午→祁盈9,羊舌氏历代宗主羊舌职→羊舌赤→羊舌我10,智氏家族历代宗主智庄子荀首→智武子荀罃→智悼子荀盈→智文子荀跞→智宣子荀申→智襄子荀瑶11,赵氏家族历代宗主(止于受封为诸侯)赵成子赵衰→赵宣子赵盾→赵庄子赵朔→赵文子赵武→赵景子赵成→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无恤→赵献子赵浣→赵烈侯赵籍12,韩氏家族历代宗主(止于受封为诸侯)韩献子韩厥→韩宣子韩起→韩贞子→韩简子韩不信→韩庄子韩庚→韩康子韩虎→韩武子韩启章→韩景侯韩虔13,魏氏家族历代宗主(止于受封为诸侯)魏武子魏犨→魏悼子→魏昭子魏绛→魏献子魏舒→魏简子魏取→魏襄子魏曼多→魏桓子魏驹→魏文侯魏斯晋国诸家族兴亡录晋文公(在位九年)四年(前633年)冬,蒐于被庐,作三军。
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五年(前632年)二月,郤縠卒,使先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
四月,晋败楚于城濮。
冬,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九年(前628年),文公卒,太子襄公立。
晋襄公(在位七年)元年(前627年)四月,纳先轸言,伐秦,败秦于崤。
八月,伐狄,败狄于箕,先轸赴死。
使先且居将中军。
纳胥臣言,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未有军行。
司马防,生八子:朗、懿、孚、馗、恂、进、通、敏司马朗,无子,以孚子望过继。
司马孚,封安平献王,生九子:邕、望、辅、翼、晃、瓖、珪、衡、景司马邕,追辅国将军。
生崇、隆、承司马崇,早夭。
司马隆,以平阳亭侯继安平王,无子,国除。
司马望,过继给伯父朗,封义阳成王,生四子:弈、洪、整、楙司马弈,早亡,生奇。
司马奇,继义阳王,后贬三纵亭侯,再封棘阳王。
司马洪,过继给叔父司马遗,封河间平王,生威、混。
司马威,继河间王,后改封章武王,后因司马奇被贬,改继义阳王。
后被杀。
司马混,历任散骑常侍,后继河间王。
生滔。
司马滔继承新蔡王司马确,后继章武王。
生休、珍。
司马休继章武王,后战死。
司马珍继章武王。
无子,河间王钦之子范继珍嗣。
司马范继章武王,生秀。
司马秀继章武王,后谋反被杀,国除。
司马整,兄弈死后,为世子,封清泉侯,早亡于其父,追赠随县王,生迈。
司马迈,继随县王,后益为随郡王。
司马楙,封东平王,改封竟陵王。
后死于乱兵。
司马辅,封渤海王,后迁太原王,生弘。
司马弘继太原王,后改封中丘王,生铄。
司马铄继中丘王。
司马翼,早亡,以邕子承过继。
司马承,封南宫县王,生祐司马祐,继南宫县王。
司马晃,封下邳献王,生裒、绰司马裒,早亡。
司马绰,另封良城县王。
以司马辅之子韡继嗣。
司马韡,继良城县王,早亡,生韶。
司马韶,继良城县王。
司马瓖,封太原王,生颙。
司马颙,继太原王,后迁封河间王。
司马珪,封高阳元王,无子,以司马辅之子司马缉继嗣。
司马缉,继高阳王,无子,以司马颙之子司马讼继嗣。
司马讼,封真定县侯。
司马衡,封常山孝王,无子,以司马邕之子司马殷继嗣。
司马景,封沛王,生韬。
司马韬,继沛王。
司马馗,魏东武城侯,生权、泰司马权,封彭城王,生植。
司马植继嗣,后为元王,生释。
司马释继嗣,后为康王,后坐奔苏峻伏诛。
生紘。
司马紘继嗣。
生玄、俊司马玄继嗣,生弘之司马弘之继嗣,生邵之司马邵之继嗣。
司马俊,过继高密王司马略,封恭王,生纯之司马纯之继嗣,生恢之司马恢之继嗣。
晋代皇帝(司马)
庙号谥号姓名在世时间年号在位时间帝陵高祖宣帝懿179年-251年高原陵世宗景帝师208年-255年峻平陵太祖文帝昭211年-265年崇阳陵世祖武帝炎236年—290年泰始咸宁太康太熙265年-290年峻阳陵
孝惠帝衷259年—307年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
永安建武永兴光熙
290年-307年太阳陵
孝怀帝炽284年—313年永嘉307年-313年遇弑
孝愍帝邺300年-318年建兴313年—316年遇弑中宗元帝睿276年—323年建武太兴永昌317年-323年建平陵肃宗明帝绍299年—325年太宁323年-325年武平陵显宗成帝衍321年—342年咸和咸康325年-342年兴平陵康帝岳322年—344年建元342年-344年崇平陵孝宗穆帝聃343年—361年永和升平344年-361年永平陵哀帝丕341年—365年隆和兴宁361年-365年安平陵废帝海西公奕342年—386年太和365年-371年被废太宗简文帝昱320年—372年咸安371年-372年高平陵烈宗孝武帝曜362年—396年宁康太元372年-396年隆平陵安帝德宗382年—418年隆安元兴义熙396年-418年休平陵
恭帝德文386年—421年元熙418年-420年冲平陵。
晋国君主世系表晋国君主世系表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
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
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名存实亡。
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彻底灭亡。
称号姓名在位时间(西周时期)唐叔虞姬虞晋侯燮姬燮晋武侯姬宁族晋成侯姬服人晋厉侯姬福晋靖侯姬宜臼前858年—前841年晋釐侯姬司徒前840年—前823年晋献侯姬籍前822年—前812年晋穆侯姬弗生前811年—前785年晋殇叔姬殇前784年—前781年(春秋前期)晋文侯姬仇前780年—前746年晋昭侯姬伯前745年—前740年晋孝侯姬平前739年—前724年晋鄂侯姬郤前723年—前718年晋哀侯姬光前717年—前709年晋小子侯姬小子前708年—前705年晋侯缗姬缗前704年—前678年晋武公姬称前677年(春秋中期)晋献公姬诡诸前676年—前651年晋惠公姬夷吾前650年—前637年晋怀公姬圉前637年晋文公姬重耳前636年—前628年晋襄公姬欢前627年—前621年晋灵公姬夷皋前620年—前607年晋成公姬黑臀前606年—前600年晋景公姬据前599年—前581年晋厉公姬寿曼前580年—前573年晋悼公姬周前572年—前558年(春秋后期)晋平公姬彪前557年—前532年晋昭公姬夷前531年—前526年晋顷公姬弃疾前525年—前512年晋定公姬午前511年—前475年晋出公姬凿前474年—前452年(战国时期)晋哀公姬骄前451年—前434年晋幽公姬柳前433年—前416年晋烈公姬止前415年—前389年晋孝公姬颀前388年—前357年晋静公姬俱酒前356年—前349年。
诸侯争霸时代晋国历任君王晋国(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49年),国君姬姓,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号初为‘唐’,晋国第二任君主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的国都见诸于史的先后有唐、翼、绛、新绛等名字。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包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北部、西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
姬叔虞,字子于,晋国首任君王。
其父是西周首任王周武王姬发,其兄是二任王周成王姬诵,其母就是姜太公的女儿邑姜。
《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了周成王用桐叶封弟的故事:当周成王还是个孩子时,由周公摄政。
此时唐国(今山西翼城西部)发生动乱,周公遂率兵讨伐,消灭了原有的唐国政权。
于是,周成王在与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削成圭的样子递给叔虞,并说用这个东西分封叔虞。
史官史佚看到后,便请成王选择吉日,分给叔虞封国。
成王说那是说着玩不能当真的,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
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于是,周成王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因此又被称之为唐叔虞。
当时的唐国地处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其局势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
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在王都镐京举行盛大的册封仪式典礼上,成王封赠叔虞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沽洗之钟等名贵器物,而这些器物大多是战利品。
近年在山西曲沃县曲村西周晋国遗址出土的幂孳方鼎,可能就是武王克商时,掠去的殷器而又转赠给叔虞的。
成王赐叔虞怀姓九宗、职官五正等异姓贵族人口,助他去组织新政权。
唐叔虞来到唐都翼(即今山西翼城县西24公里处)后,开始统治这个方圆不过百十里的小国。
他按照‘启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既定国策,鼓励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兴办水利,使得唐国民众逐步过上安定生活。
后来,唐国附近原有的许多戎狄部落也都先后归附。
就这样,唐国的疆土日渐扩大,在邻国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数年之后,唐叔虞治理唐国的政绩已是斐然可观,田地上麦谷植株高大丰硕,处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晋国历代君王简考晋国(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
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
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
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
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唐叔虞姬虞出生在位不详周武王子周成王弟,姬姓,晋氏,名虞 ,晋国第一位国君.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
一天,周成王和虞作游戏,周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送给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
”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虞为诸侯。
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
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
”晋侯燮姬燮出生在位不详叔虞子,姬姓,晋氏,名燮,又名燮父,晋国第二位国君。
晋国在晋侯燮前称唐国,晋侯燮即位前后才改国号为晋。
此国号一直沿用六百余年。
晋武侯姬宁族出生在位不详侯燮子,姬姓,名宁族,铭文作曼期、曼旗,晋国第三位国君。
晋武侯曾因随周王出巡并受周王赏赐而为其父晋公燮父宗室作器《晋公奠铭文》。
晋成侯姬服人出生在位不详武侯子,姬姓,名服人,晋国第四位国君。
晋厉侯姬福出生在位不详成侯子,姬姓,名福,晋国第五位国君。
晋靖侯姬宜臼公元前858年—公元前841年在位在位18年厉侯子,姬姓,名宜臼,晋国第六位国君。
春秋霸主——晋国(韩国始祖)君王世系
唐叔虞①1唐叔虞姬虞
2晋侯燮姬燮
晋侯燮②3晋武侯姬宁族
4晋成侯姬服人晋武侯宁族③5晋厉侯姬福
6晋靖侯姬宜臼晋成侯服人④7晉釐侯(晋僖侯
姬司徒
8晋献侯姬籍(姬苏)晋厉侯福⑤9晋穆侯姬费王
10殇叔——
晋靖侯宜臼⑥11晋文侯姬仇
12晋昭侯姬伯
晉釐侯(晋僖侯)司徒⑦13晋孝侯姬平
14晋鄂侯姬郄
晋献侯籍/苏⑧15晋哀侯姬光
16晋小子侯——
晋穆侯费王⑨殇叔⑩17晋侯缗姬缗
18晋武公曲沃武公(姬称)子晋文侯仇(11)曲沃桓叔成师19晋献公姬诡诸
20晋惠公姬夷吾晋昭侯伯(12)曲沃庄伯鳝21晋怀公姬圉
22晋文公姬重耳
23晋襄公姬驩
24晋灵公姬夷皋
25晋成公姬黑臀
26晋景公姬獳/据
晋小子侯(16)申生
(22)/晋国称霸晋惠公夷吾(20)奚齐卓子
骊姬
之乱
27晋厉公姬寿曼
28晋悼公姬周晋怀公圉(21)29晋平公姬彪
30晋昭公姬夷
31晋顷公姬弃疾
32晋定公姬午
33晋出公姬凿
楚庄王称霸
34晋哀公姬骄
寿曼(27)35晋幽公姬柳
36晋烈公姬止
37晋孝公姬颀
38晋静公姬俱酒 晋昭公夷(30)/
晋定公午(32)忌
晋出公凿(33)晋哀公骄(34)
晋幽公柳(35)
晋烈公止(36)/
三家分晋
晋孝公颀(37)/
封为端氏
晋静公俱酒(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