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产-美国迈阿密滨海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4
旅游地产成功案例一、导言旅游业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蓬勃发展。
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需求的增长,旅游地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个旅游地产成功案例,包括项目的规划和执行,以及最终的成功因素。
二、典型案例1:迪士尼乐园迪士尼乐园是全球最知名的旅游地产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主题、精心设计的景点和高质量的服务而闻名。
迪士尼乐园的成功得益于其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独特体验的追求。
首先,迪士尼乐园注重每个细节,从大型设施到小型装饰,都精心打磨,以创造一个完美的环境。
其次,迪士尼乐园创建了多个主题区域,每个主题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
例如,迪士尼乐园的“童话城堡”和“明日世界”等景点,带给游客们不同的体验。
最重要的是,迪士尼乐园提供了出色的服务,包括友好热情的员工、高质量的餐饮和住宿设施。
这种关注细节和客户体验的精神,使得迪士尼乐园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三、典型案例2:海南亚龙湾海南亚龙湾是中国旅游地产领域的典范之一。
该项目位于海南岛,占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了多个高档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商业区和综合体育设施。
海南亚龙湾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位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美丽的沙滩和温暖的气候。
这使得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阳光海滩度假,尤其受到国内外高端旅游者的欢迎。
其次,海南亚龙湾提供了世界一流的酒店和度假村设施。
这些设施配备了豪华客房、高品质餐饮和各种娱乐设施,确保每位游客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最后,海南亚龙湾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该项目一直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它鼓励游客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四、典型案例3:迈阿密南海滩迈阿密南海滩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该项目以其美丽的沙滩、繁华的城市和多样化的文化而闻名。
迈阿密南海滩的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它位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迷人的风景使得游客流连忘返。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一)美国巴尔的摩港前言:城市滨水区是滨水城市最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研究和借鉴国际城市滨水区开发成功案例,有助于我国滨水城市的经济发展。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振兴,焕发城市中心的活力,北美率先发起了城市滨水地区重建和再开发运动,并逐渐蔓延到欧洲。
到1980年代,城市滨水区复兴运动几乎遍及全球,本文以巴尔的摩内港复兴项目为例,以系列文章形式探讨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实践。
一、巴尔的摩港开发历程巴尔的摩内港(Inner Harbor)位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自18世纪以来一直是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工业港口,也是巴尔的摩的城市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巴尔的摩与美国其他大多数工业城市一样,遭受到了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发展困境。
重工业的衰退大大降低了港口的重要性,同时随着港口的集装箱化和深水化,大吨位货轮开始抛弃狭窄的内港转而停泊下游海港码头,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巴尔的摩服务的内港区逐渐被弃置。
中产阶级开始向郊区迁移,市中心及其周围开始衰落。
建筑的空置率达到了25%,而且部分地方还在持续上升。
在1952—1957年这短短五年时间里,市中心房产的评估价值就下降了10%。
到了1950年代末期,随着城市税收的持续减少,市中心已完全衰落,曾经充满活力的码头、店铺、工厂和仓库彻底没落,成为无人问津的城市垃圾。
1956年,巴尔的摩市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并授权该委员会策划启动城市更新的开发项目,该委员会随即着手组织编制市中心的总体规划。
经过30年的开发改造,转变为能够吸引城市上万游客和造访者的胜地,其改建工程无论是在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城市形象提升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堪称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典范。
其后的悉尼达令港和威尔士的卡迪夫湾更新改造都可以从中直接找到巴尔的摩内港的影子。
巴尔的摩内港的复兴计划萌芽于1950年代,为扭转市中心衰败的局面,该市商会成立了私募基金委员会,为制定和实施市中心复兴计划筹措资金。
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成功开发案例分享(二)美国迈阿密旅游度假区一、迈阿密城市发展概况迈阿密(Miami)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第二大城市,位于佛罗里达半岛比斯坎湾。
迈阿密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在金融、商业、媒体、娱乐、艺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文化的大熔炉,受庞大的拉丁美洲族群和加勒比海岛国居民的影响很大,与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在文化和语言上关系密切,因此有时还被称为'美洲的首都'。
迈阿密是滨海城市,也是运输业和商业中心,海滨旅游胜地。
市区面积88平方公里。
市区沿比斯坎湾延伸19.2公里,宽13公里。
16世纪西班牙人在此发现有2000年历史的印第安村庄。
1821年归属美国。
1896年设市,修建铁路,疏浚港口,建起皇家帕姆饭店,旅游业兴起。
之后城市迅速发展。
迈阿密国际机场辟有国内外航线60余条。
道奇岛等地建有大型客运码头,已替代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客运港。
市区与郊区间有高架铁路连接。
旅游业为经济支柱。
全市有豪华旅馆400多家,可同时接待 20万游客。
市区建有大型邮轮港、游艇港、水族馆、海洋公园、费尔柴尔德热带公园等滨海旅游设施,是美国最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之一。
二、迈阿密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初)建城之初。
1896年4月15日,佛罗里达东海岸到迈阿密铁路开通,这为迈阿密带来了大量游客、移民,商人、投机者、技工等,为这个小城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也为迈阿密之后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7月28日迈阿密建市。
建市时全市仅有344人,1910年已增加至5471人。
由于刚刚建市,虽然坐拥区位、环境、资源等多重优势,但城市并未有明确具体的发展定位。
第二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旅游型城市确立。
外部环境改善,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契机。
政府积极推动发行债券集资兴建城市配套,增强旅游吸引力,免征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增强移民等多重力量推动下,城市迎来重大转折, 旅游型城市确立。
转载:以佛罗里达为例分析滨海城市群旅游开发模式(2012-04-02 09:26:10)转载▼标签:分类:旅游开发旅游开发咨询旅游开发管理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投资开发旅游佛罗里达州是美国本土最南部的一个州。
包括佛罗里达半岛、西北部濒墨西哥湾狭长地带及南部近海珊瑚岛礁。
面积15.2万平方千米。
人口1300.34万(1990)。
城市人口约占84.3%。
海岸线长1.35万千米(墨西哥湾沿岸8200千米,大西洋岸5300千米),仅次于阿拉斯加州,居全美第二。
佛罗里达州每年接待游客人数位居美国第二,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
它每年吸引4000多万名游客,其中大约有700万为国际游客。
旅游业是佛罗里达州最大的产业。
美国佛罗里达州是全球顶级的旅游度假胜地,拥有灿烂明媚的阳光,无与伦比的海滩,首屈一指的购物体验以及举世闻名的风光,由于经济发展历史、旅游市场定位、旅游项目开发以及开发初期的房地产泡沫都和海南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学习佛罗里达的发展模式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良好的城市竞合关系城市之间的群体组合优势明显,空间上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目的地,同时,也发挥了一定的聚散功能。
州内的奥兰多主题公园之都、梅里特岛肯尼迪航天中心、棕榈滩旅游度假天堂、迈阿密国际空港门户、南端原生态海岛等各具特色的代表城市和景点,共同组成佛罗里达州丰富多样的旅游业态和完善的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产业结构。
各城市都有不同特色的主打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等各类旅游产品,众多农场开展的农业旅游,一大批大型企业开展的工业旅游,世界著名大学开展的校园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
2、中心城市的主导与带动作用20世纪50-60年代,佛罗里达因其阳光地带的吸引物在银发市场名声大振,尤其以迈阿密和东南部的其他地区最为出名。
许多游客甚至就在那里定居下来,结果使佛罗里达州成为美国退休居民比例最高的州。
20世纪70-80年代,旅游发展的中心转移到佛罗里达州的中心地区——围绕奥兰多一带。
国际案例深度分析澳大利亚Gold Coast(黄金海岸)黄金海岸简介——借鉴:面向客源的度假产品设计黄金海岸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离该州首府布里斯班相距80公里。
该区域占地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0公里。
该旅游目的地向北横跨Beenleigh和South Stradbroke Island,向南到达Cabarita和Kingscliff,向西到达亚热带雨林密集区Beaudesert。
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水温为22摄氏度。
黄金海岸城是澳大利亚第六大城市。
截至2005年7月,居民人数总计为482,566人。
预计到2021年,居住人口将达到700000之多。
这里是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地区,拥有国内最大的免税店和购物中心,拥有最大规模的专业化救生员服务体拥有南半球最大的主题公园聚集地,拥有最大规模的专业化救生员服务体系。
这里拥有世界上残存的最大的亚热带雨林和10万公顷的自然保留区以及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国家公园。
该地区处于世界最前沿的八大产业为:造船业、创意产业和电影产业、环境产业、食品、体育、信息技术、教育、健康产业。
19世纪末,布里斯班的居民喜欢到这里来享受海水浴,从而揭开本地区发展的历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是美军和澳军的军事基地。
在年代晚期,该地区被命名为“黄金海岸”。
二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晚期,该地区被命名为黄金海岸。
二战后的50年代,房地产经济繁荣,度假公寓、商场越来越多。
该区域有2个政府机构,Gold Coast City and Tweed Shire Council项目名称位置内容目标游客市场Infinity Surfers Infinity8——主题公园和主题吸引物(无限世界)Surfers Paradise是由20多个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能给人多种感觉的环境组合而成的超凡世界,游客在这种多感觉的环境中能体验到独特的特技效果、大气的声场效果、迷人的音乐和感觉所有道路通向“无限”的错觉。
创意地产案例——迈阿密艺术城市复兴运动克雷格·罗宾斯“用博览会复兴城市文艺”每年11月,美国东南部弗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城都有一种艺术气氛发酵酝酿:各地飞来的私人飞机在迈阿密机场纷纷降落,街上挤满了豪华房车,高档酒店的套房被订购一空,一场狂欢就要开始了。
12月1日,每年一届的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将在收藏家与艺术爱好者的等待中开幕。
去年,艺术博览会热烈的气氛持续了4天,迎来了世界各地36000名参观者,1100名媒体记者,现场交易额达7百万美金。
以黄金海岸迷人风光和发达的商业、金融业闻名于世的迈阿密城,五年前开始举办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后,已成了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重镇。
而这个年轻的艺术博览会也在短短的五年间跃升为美国四大艺术博览会之一,其排名仅在曼哈顿The Armory Show、洛杉机艺术博览会和芝加哥艺术市场集会之后。
而在十年以前,与迈阿密发生联系的“艺术家”,人们所能想到的,大概只有史泰龙和范思哲。
游客们从世界各地赶来购买的是T恤和鞋子,而非名画。
在不久以前,迈阿密还仅是一个用来休闲度假的,消费生活方式的市场,而不是艺术品市场。
“迈阿密的文艺复兴者”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克雷格·罗宾斯(Craig Robins),这位成功的地产商人、收藏家,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的组织者。
这个穿着绘着个性设计图案T恤和便鞋的男人,被视为迈阿密最成功的地产商,甚至被美国的媒体称为“迈阿密的复兴者”。
尽管这个身份对于42岁的他来说太过年轻。
“不管你是否相信,著名的‘黄金海岸’曾是一片被遗弃的荒原。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房产世家的罗宾斯从法律学校毕业,准备投资一些产业,他选择了迈阿密的南海岸。
“我以很低的价钱买下这片荒废的土地,决心让它恢复昔日的繁荣。
当时人们觉得,将这些破败老建筑修复成人性化的社区是异想天开,然而我和我的团队坚持,要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和创意,将这些历史建筑保存下来。
事实证明我们成功了。
“新城市主义”及其在社区营造中的实践----以美国滨海城(Seaside)为例论文导读:本文对“新城市主义”的原则、设计理念以及开发模式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美国滨海城(Seaside)的营造实践过程的分析研究,让我们加深了对“新城市主义”的理解与认识;对其理念与实践经验有选择的吸收,将对我们今后进行的城市设计与规划以及社区营造等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滨海城(Seaside),社区营造实践一、“新城市主义”基本概念和原则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急速扩展,以低密度平房和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近郊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塞、空气污染、土地浪费、内城破坏等问题并使邻里观念淡薄。
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新城市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
1993年的“新城市主义大会”抨击了1933年的雅典宣言,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
新城市主义者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原则:社区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公众价值比私人价值更重要的原则。
首先,邻里中心应当由公共场所来界定,由地方的公共设施和啇业设施为之活跃氛围;其次,每个街区都应当有不同的住房类型和土地使用方式,足够的灵活性是为了便于有需要时能很容易地改变功能;再者,土地使用模式、街道布局和密度都应当有助于使步行、骑自行车、使用公共交通成为代替私人机动化交通方式的选择;还有,建筑物不应被看作是独立于周围环境的摆设,它们应当与街道、公园、绿地、庭院和其它开放空间保持一致,并为空间限定作出贡献。
免费论文参考网。
二、“新城市主义”主要设计理念与开发模式(一)设计理念“新城市主义”独特的设计理念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
邻里、分区和廊道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其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空间和内涵适当的用地功能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功能化和艺术化的廊道。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十)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前言:城市滨水区是滨水城市最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研究和借鉴国际城市滨水区开发成功案例,有助于我国滨水城市的经济发展。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振兴,焕发城市中心的活力,北美率先发起了城市滨水地区重建和再开发运动,并逐渐蔓延到欧洲和亚洲。
到1980年代,城市滨水区复兴运动几乎遍及全球,本文以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项目为例,以系列文章形式探讨城市滨水休闲区的开发与实践。
旧金山渔人码头,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东北海岸,由沿岸一字排开的多个码头和近海水域组成,它最初只是一个运输木材的小码头,后来逐渐成为渔民出海停泊的地方。
有了成群出海的渔民,就有了为他们服务的商店,又因为水产丰富,海鲜餐馆也渐渐多了起来。
新建的码头陆续出现,最终连成了片,这里也成为渔民和市民们交易消费的商业场所。
然而随着商港和渔港的外迁,渔人码头作为渔业交易中心的价值在下降,但渔人码头并没有就此沉寂,反而迎来了新生,这里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水文条件,码头基本功能还在。
这地方原来是个渔业交易的码头,同时大片区也是一个工业区,随着码头渔业的没落以后,慢慢在转型,在码头后半部分是酒店区,在整个沿海岸线可以看到39号34号,35号,功能都变了,都往旅游商业上靠,原有的工业厂房,也纷纷转型,都往旅游商业服务上靠,也纷纷转型,但建筑体本身是有一个再利用,原来的啤酒厂,罐头厂,巧克力厂,转型为有特色的购物中心,停泊在码头上的船只,有些是退役的军舰,有些是游船,现在也变成观光的题材,所以整个一个大环境,是利用了原来码头上的沉淀的素材,做的一个再度开发和利用。
渔船走了,私人游艇,运动帆船和旅游快艇来了,出海的人并没有消失,只是目的由捕鱼变成了运动、游览、休闲和体验。
新的消费人群需要新的商业配套,码头原有的仓库餐厅被保留下来,给新业态提供了空间,而老建筑的历史价值和韵味也是商家可以发挥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