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崩漏都是气血失调惹的祸[热荐]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崩漏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崩漏的简介*二、崩漏的原因*三、崩漏的危害*四、崩漏的高发人群*五、崩漏的预防方法崩漏的简介崩漏,中医病名。
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
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崩漏的原因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崩漏的危害月经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月经崩漏病起、来势迅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崩漏危害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气短喘促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崩漏,邪毒感染由于出血时间较长,崩漏危害易感受邪毒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黏,色黄味臭等。
崩漏的高发人群女性是崩漏的高发人群。
女性如果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都容易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崩漏。
崩漏的预防方法1、注重身体保健食物营养科学,多食用新鲜蔬果,注意补充蛋白质;工作张弛有度,切勿过度劳累;精神乐观开朗,减轻思想压力,保证睡眠时间。
2、采用药物止血选择黄体酮(加速子宫内膜脱落)或苯甲酸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并辅之以云南白药、安络血、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效果不错。
3、调节生理机能已烯雌酚等雌激素,20日内,每日口服0.5-1克,并与第16日起到第20日止,每日肌肉注射黄体酮20克。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简介
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症的特征
崩漏症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过多或过少出血的病症。
崩漏
症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量异常、经期延长或缩短、痛经等。
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中医认为崩漏症是由于阴虚、阳亢、气滞等病理变化引起的,
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1. 阴虚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者,可选择具有滋阴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熟地黄、当归、白芍等。
2. 阳亢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色红、质厚者,可选择具有清热降阳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黄莲、知母、玄参等。
3. 气滞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可选择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川芎、香附、桃仁等。
饮食调理
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合理调节饮食也非常重要。
建议遵循
以下原则:
- 补充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
- 调节气血: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血作用的食材,如猪肝、红糖、黑豆等。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酒精等,可加重病情。
总结
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包括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辨证类型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并注意合理调节饮食,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崩漏如何治疗和调养【病因病理】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的严重紊乱才能诊断本病,即指狭义崩漏。
2.与月经过多、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和月经中期出血等月经失调进行鉴别,主要从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的特点进行鉴别。
3.如发现漏下不止,有时腹痛,有时无腹痛,需与胎漏鉴别,胎漏者也有月经后期,伴阴道少量滴血或流血,有的有恶心泛呕,厌食,有的无早孕反应症状。
检查尿或血妊娠试验或B超可予鉴别。
如上述症状伴剧烈下腹部疼痛者,警惕宫外孕。
需严密观察。
【辩证分型】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血多色淡,质清稀,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肢冷汗多,面色苍白。
舌淡胖,脉细弱欲绝,血压偏低或低于正常。
2.气血两虚突然暴崩出血,色淡质稀,怕冷自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
舌淡,脉细弱。
3.脾肾两虚经血紊乱,经量多或淋漓,色淡清稀,乏力纳少,腰膝软酸。
苔薄,舌淡,脉细弱而沉。
4.肝肾阴虚崩漏日久,血色鲜红,潮热口干,手足心热,头晕腰酸。
舌红,脉细数。
5.血热妄行经血或崩或漏,色紫红稠,烦热口渴,下腹胀痛,尿黄便秘。
苔黄糙,舌红,脉弦数或滑数。
6.气滞血瘀崩漏日久,色紫有块,下腹胀痛拒按,血下痛减。
舌紫暗,边有瘀斑。
脉弦细或涩。
【分型治疗】1.暴崩致脱治法:益气回阳救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味。
野山人参3克(另煎)熟附片9克煅龙骨30克(先)煅牡蛎30克(先煎)黄芪60克炮姜5克云南白药2克(吞服)加减:舌红伤阴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9克,去附片;阳回后加阿胶12克(烊冲)。
中医治疗崩漏中医治疗崩漏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并发症(1)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
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检查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崩漏的病因: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崩漏常见的治疗方法:⑴止血① 孕酮类药物:黄体酮20mg/日,肌注3天;安宫黄体酮8—16mg/日、妇宁片4-8mg/日或妇康片② 雌激素制剂:己烯雌酚2mg,每6-8小时1次,血止后3天递减1/3量,维持量O.5mg/日,至血止后20天。
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n氓,每6—8小时肌注1次,递减法同上,血止后改用口服己烯雌酚。
适用于急性大出血而有明显贫血的青春期功血患者。
③ 其他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等,但效果不理想,故仅作为止血的辅助措施。
⑵ 调整月经周期血止后应用。
①人工周期治疗见月经稀发。
②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一般用口服避孕药,服法同避孕,适用于生育年龄而无生育要求者。
③孕激素治疗:下次出血前1—2天或见血后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3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妇摩片等。
用于更年期功血,连用3个周期。
⑶恢复排卵功能是治疗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罗米酚见月经频发。
②三苯氧胺见月经频发。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每次5000-10000IU,隔日肌拄1次,共2次。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于月经中期连续脉冲式给药,每天5mg,共3天。
⑷ 诱导闭经对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用甲基睾丸素5-10mg/日,或棉酚类药抑制子宫内膜,使月经渐少直至闭经。
⑸子宫切除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崩漏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都清楚的掌握了吧,在患上了崩漏这类疾病以后,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掌握好疾病的症状,及时到医院采取相关治疗的办法,患者们在生活中尽量有愉快,乐观的心态,保证身体的健康,祝大家早日康复。
【热门推荐】妇女崩漏,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妇女崩漏是一种妇科疾病,它对女性的伤害很大,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那么妇女崩漏如何治疗呢?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吧。
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1、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妇女崩漏是一种妇科疾病,它对女性的伤害很大,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那么妇女崩漏如何治疗呢?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吧。
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1、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2、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妇女崩漏如何治疗?治疗方一:安本固冲方【材料及用法】党参、艾叶炭、白术、炙甘草、茯苓各10g,黄芪、山药各30g,女贞子50g,旱莲草、赤石脂、补骨脂各25g,山茱萸、鹿角霜各15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培补冲任,固经止血。
治疗方二:扶脾止崩汤【材料及用法】太子参15g,黄芪15g,当归5g,白术、白芍药各10g,仙鹤草15g,茯苓10g,青皮6g,阿胶(单包,烊化)10g,血余炭10g,艾叶炭10g,炮姜5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扶阳,以还其旧。
治疗方三:健脾清热汤【材料及用法】生地黄、熟地黄各10g,白术、白芍药各10g,焦山栀子10g,牡丹皮10g,侧柏炭10g,黄柏5g,仙鹤草15g,紫珠草10g,茯苓10g,青皮10g。
100剂,水煎服,日1剂。
【功效】健脾清热。
治疗方四:健脾祛淤汤【材料及用法】当归10g,白芍药10g,,熟地黄10g,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五灵脂10g,蒲黄10g,茜草10g,香附子10g,茯苓10g,青皮6g,甘草2g。
《中医妇科学》-崩漏的学问(不可盲目止血)我记得有一位小姑娘之前曾来找过我看病,去年她曾在我这里治疗痛经,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她最近又来找我了,说她在本月的排卵期出现了异常的出血情况,而且血色很深。
她感到非常害怕,赶紧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她没有大问题,医生给她开了一盒止血药,她吃了几天却发现出血越来越多,才想起来来找我看看。
我要求她把吃的止血药拿给我看看,但是她没有带来,只给我看了照片。
一看那个止血药的配方,我大概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虽然我不记得这个止血药的名字,但我知道它的配方包括了地黄炭和地榆炭等成分。
我问她最近有没有吃过冷的东西,她说她最近吃了很多水果和酸奶。
我看了看她的舌头,发现它呈暗青色,同时她的脉搏也很沉紧。
根据这些症状,我可以确定她的寒凝冲脉血不归经。
只要清除掉胞宫冲脉的寒气,血就会自然回归脉中。
《素问·痿论》:“是谓夺精,此为病名,妇人下血,名为崩。
”-(出处:《素问·痿论》)注释:夺精指肾精亏虚,妇女因先天之气弱,后天之气易于外泄,故容易形成崩漏之证《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虚则崩,阳虚则漏。
”-(出处:《素问·生气通天论》第四章)注释:本段经文讲述阴阳失衡导致崩漏之证的形成,阴虚则出现崩,阳虚则出现漏,因此治疗崩漏之证需要调整阴阳平衡我给她开了一个方子:阿胶、艾叶炭、当归、白芍、仙鹤草、地榆等,我让她回去喝七天。
她只喝了三天,就跑回来告诉我她的出血情况已经好了。
我提醒她,如果再吃冷的东西,下次可能还会出现痛经。
她保证再也不会这样了。
现在很多人面对崩漏出血,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这是血热外溢的表现。
其实这种陋习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地辨证。
崩漏之证虚实寒热变化无穷,其中以寒热最为关键,纯寒纯热寒热夹杂都是很常见的。
如果医生连寒热都判断错误的话,就会让崩漏加重,带来更多的伤害。
浅谈崩漏的辨治三法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景岳全书》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由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
”在临床上我们从“虚、热、瘀”三个方面对崩漏进行辨治,浅谈如下。
1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素体亏虚,阴阳失调,易复感外邪或为情志所伤,血气不能内荣脏腑,致脏腑俱虚,冲任之气不能约制经血而见崩漏,其病因多种多样,现归纳如下。
1.1 脾肾亏虚,冲任不固1.1.1 脾肾气虚《傅青主女科》记载“经水出诸肾”,唐荣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脾不摄血,是以崩溃”,由此观之,脾肾盛衰关乎崩漏之根本。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崩中漏下侯》指出“冲任之脉起于胞中内,位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制约经血,故淋漓不断”,也就是说过劳损耗肾精是崩中漏下的直接原因,而肾精的充足与否关乎冲任的气机。
欧阳氏[1]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肾虚失封藏,冲任气血不固,且因虚致瘀,虚、瘀皆可生热,热可动血、耗血,且经血收热煎熬则瘀结更甚。
陈氏[2]亦认为功血的病位在胞宫冲任所主,肾虚是致病之本,其余客邪均属于标。
此外,妇女本为血体,若脾胃损伤较甚,气血生化无源,则脏腑失养,而致各项功能失调。
所以李东垣有“妇人血崩多与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之论。
1.1.2 气血两虚《妇人大全良方·崩漏下血不止论》指出“妇人崩中者,又脏腑损伤,冲任血气俱虚故也”。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之运化全赖肾阳温煦,若肾元不足,气血化生无力,又值经血非时而下,久治不愈多会气随血脱,导致气血两虚。
杨氏[3]指出气血两虚通常是崩漏失血后的结果,而非崩漏原发病因。
陈氏[4]也认为重症崩漏日久,耗血必耗气,常见气阴两虚之侯。
1.2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热有虚、实之别,《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是热扰冲任的常见证型,多见于素体阴虚阳盛之人,如《女科经纶·崩带门》摘张子和“阴脉不足,阳脉有余,数则内崩血下流”。
崩漏是什么引起的引起崩漏的原因竟是这几种
崩漏是很多青春期女性和更年期女性人群中经常会出现的
状况,严重的危害着女性的健康。
那么崩漏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其实崩漏的引发原因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系的,血热妄行就是其中的一种。
传统医学所说的崩漏是泛指女性非月经期阴道出血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血量出现大的变化。
一般而言,血流如注者为“崩”,血液淋漓者为“漏”。
从理论上说,女性自产生月经到绝经的几十年的时间内,都可能发生崩漏,但以青春期和更年期两个时间段的发生率最高。
该病对女性健康危害很大,甚至可能造成不育。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子宫功能性出血,妇科炎症或肿瘤等引发的出血现象,都可以称为“崩漏”。
如果参照我国传统医学的观点,认为是身体过度的劳累,心理的巨大压力,或者是
不科学的进食或性交等原因造成了崩漏现象。
具体说有以下几类原因:
1.血热妄行:身体虚火太旺,或心情不舒畅所致。
2.气滞血瘀:肝脏功能不佳,使得身体的气血淤积,使得血液不能正常的循环。
经血大量流出得不到遏制,同时,又没有新鲜血液的回流来补充。
3.暴崩致脱:长期的身体出血,使内脏处于严重的虚弱状态。
4.气血两虚:此为长期崩漏出血过多所致,血流过多元气大伤,身体十分虚弱。
5.脾肾两虚:因为饮食不科学或过于劳累导致的脾胃和肾脏
都十分虚弱。
6.肝肾阴虚:血液流失过多,肝肾皆虚弱不堪,身体元气大伤。
浅谈崩漏的辨治三法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景岳全书》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由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
”在临床上我们从“虚、热、瘀”三个方面对崩漏进行辨治,浅谈如下。
1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素体亏虚,阴阳失调,易复感外邪或为情志所伤,血气不能内荣脏腑,致脏腑俱虚,冲任之气不能约制经血而见崩漏,其病因多种多样,现归纳如下。
1.1 脾肾亏虚,冲任不固1.1.1 脾肾气虚《傅青主女科》记载“经水出诸肾”,唐荣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脾不摄血,是以崩溃”,由此观之,脾肾盛衰关乎崩漏之根本。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崩中漏下侯》指出“冲任之脉起于胞中内,位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制约经血,故淋漓不断”,也就是说过劳损耗肾精是崩中漏下的直接原因,而肾精的充足与否关乎冲任的气机。
欧阳氏[1]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肾虚失封藏,冲任气血不固,且因虚致瘀,虚、瘀皆可生热,热可动血、耗血,且经血收热煎熬则瘀结更甚。
陈氏[2]亦认为功血的病位在胞宫冲任所主,肾虚是致病之本,其余客邪均属于标。
此外,妇女本为血体,若脾胃损伤较甚,气血生化无源,则脏腑失养,而致各项功能失调。
所以李东垣有“妇人血崩多与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之论。
1.1.2 气血两虚《妇人大全良方·崩漏下血不止论》指出“妇人崩中者,又脏腑损伤,冲任血气俱虚故也”。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之运化全赖肾阳温煦,若肾元不足,气血化生无力,又值经血非时而下,久治不愈多会气随血脱,导致气血两虚。
杨氏[3]指出气血两虚通常是崩漏失血后的结果,而非崩漏原发病因。
陈氏[4]也认为重症崩漏日久,耗血必耗气,常见气阴两虚之侯。
1.2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热有虚、实之别,《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是热扰冲任的常见证型,多见于素体阴虚阳盛之人,如《女科经纶·崩带门》摘张子和“阴脉不足,阳脉有余,数则内崩血下流”。
崩漏治不好?原来都是气血在做怪!崩漏属女科常见病,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暴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对于崩漏之治,观古今医家之论,多主张急则治标,尤于明代方约之提出塞流、澄源、复旧以降,遂为后世医家所遵循。
现行高等院校《妇科学》诸版教材皆沿用此法,并将塞流放于首位,即当即用止血之法,以救其急。
然就临床而言,诸多崩漏患者,首用止血之法,血非但不止,反如泉涌,愈治愈烈。
笔者阅读《傅青主女科》中有关治疗崩漏的论述,深感青主先生的用心之深,他反对那种一见血就用收涩止血之品的做法,而是强调气与血相伍,气血并调,补血不忘疏肝,活血兼顾理气,这样的辩证思路及用药规律,往往让我们茅塞顿开,对指导临证遣方用药大有裨益。
1气药与补血药相伍先生特别重视气血扶正学说,最擅用人参、白术、黄芪补气,当归、熟地补血。
崩漏虽属血证,却不能单纯重于治血而忽视治气。
先生言:“血崩而至于黑暗昏晕,则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
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
”血为有形之物,已崩之血不易速生;而气为无形之物,易随血耗散但又易于迅发,故在暴崩之际,以补气为先,以免元气衰败于顷刻之间,显得更有意义。
另一方面,气赖血充,不补其气,无以摄血,但不补其血,则无以化气,先生亦言“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所以在补气的同时,须兼顾补血。
正如黄绳武教授所言:“气血两补,俾阳复始能壮气摄血,血生始能配气涵阳。
如是循环来复,方可渐趋正常。
”先生治崩之方,如固本止崩汤治血崩昏暗、加减当归补血汤治年老血崩、固气汤治少妇血崩、引精止血汤治交感出血、清海丸治血海太热血崩、固气填精汤治行房小产、救败求生汤治产后血崩等,无不体现气血双补之妙。
同是气血双补,不同病因、不同生理时期的崩漏,治疗又各有特点。
女子崩漏,月经淋漓不净的中医辨证论治。
每一次阅读,收获不仅仅健康,还有人生领悟!提起崩漏,很多人会一头雾水,生活中甚至有不少女性将其和月经不调混为一谈,所谓“崩漏”是以非行经期无规律出血为特征的妇科疾病,又叫宫血。
其中,来势急,血量多的称为崩;来势缓,血量少、淋漓不尽的称为漏;若经期延淋漓不尽长达2周以上者,也为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崩和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
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有崩漏之症的女子多气血两虚,有月经不调、白带异常、面色萎黄或苍白、色斑、体虚乏力等症。
《傅青主女科》对女子崩漏之症的见解中医认为,崩漏的原因不外乎血热、劳损、阴虚、气郁、血瘀等肝、脾、肾三经损伤,而使冲任不固崩漏而下。
血热: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脾虚: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治疗崩漏,一般是先止血,尔后澄源、复旧,这是治疗出血较重的法则。
如出血势缓则须止血、澄源同时进行,然后复旧。
傅山先生集先贤所见,将崩漏分为昏暗、老年、少妇、交感、闪跌、郁结、血海太热七类,每类均作详细论治,标本兼顾,创不朽之良方,堪为医家称道。
道虎壁王氏女科自创净血方专治崩漏,收效明显道虎壁王氏妇科在傅山先生的理论基础上,经过数代人的摸索,对崩漏的治疗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妇科崩漏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妇科疾病的种类很多,妇科崩漏算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崩漏的出现意味着患者的身体状况出了很大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妇科崩漏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妇科崩漏的原因是什么1.肾气不足肾气对于女性来说十分重要,如果存在肾气不足的情况,不仅肾脏会受到极大的损伤,还会引起妇科疾病。
据了解,很多女性之所以会出现崩漏,都是因为肾气不足。
2.阴虚火旺如果女性的身体长期存在阴虚火旺的现象,很容易就会出现经血非时妄,如果长时间失血过多,会导致虚火旺盛,进而形成崩漏。
3.瘀血阻滞女性的情绪如果长时间消极悲观,就会导致气血郁滞。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女性在生完孩子后,肚子里的淤血没能完全排出体内,引起了瘀阻经脉,也会导致崩漏。
4.气虚忧思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会让患者没有食欲,最终脾胃被严重损伤,诱发崩漏。
妇科崩漏有哪些并发症1.崩漏会导致贫血患上崩漏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不规则出血,部分严重的患者出血量会比较大,容易导致贫血,这也是为什么有部分女性面色苍白、唇色淡白,还时常感到头晕目眩、精神倦怠的主要原因。
2.患上崩漏很容易虚脱以为长时间出血过多,患者很容易就会感到虚脱,主要表现为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等,同时伴有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等严重现象,有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抢救才能脱离危险。
3.崩漏还会导致邪毒感染不少崩漏的女性患者都有下腹疼痛、腰部酸疼和白带稠粘的症状,这是因为邪毒入侵引起的一系列不适。
妇科崩漏者应该吃什么比较好1、首先芝麻粥先炒荨麻根,陈皮,去渣汁,米饭和薏仁粥后,临沭加少许盐。
分为2份,每日禁食热食。
冷却血液,止血,涂层,适用于血热子宫溢血,妊娠胎动血尿,血便等血栓性疾病。
2、红米栖息粥取熟地黄,洗净煎炒,红米加水煮,煮沸后加入煮沸的糖;煮粥。
每日早晚斋戒热食。
热和液体,凉血止血。
适用于血热,流血,消化道出血等,也可用于晚期发热,低热,高热,或高热不适,口干渴等。
雷师兄说:月经来了就不走,是得了崩漏,1中成药,下个月
规律起来!
大家好,我是雷师兄,跟我学养生,健康又轻松。
点击视频查看老师解读
▼
天气热了大街上随处可见大长腿的美女,可是有些美女小腿都不敢露,不是怕冷,而是小腿上的皮肤干燥像鱼鳞片一样,夏天还好点,特别是到冬天,更严重。
用了很多润肤的产品也不好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中医上称肌肤甲错,又称“肌若鱼鳞,通常是体内有瘀血的一种表现。
这样的人往往血液循环不好,血液不能够充分的透过毛细血管供养体表,这样一来体表缺乏营养滋润,皮肤就会干就会龟JUN裂.这时候单纯的用一些滋润的护肤品也只能解决一下表面问题。
所以皮肤干需要从里面补水来解决。
补水的话,首先要保证津液不外泄,平时可以喝点乌梅汤。
乌梅汤之前讲过了,烟熏乌梅20克.无籽山楂20克.三年陈皮6克.甘草10克,煮水喝。
既然有淤血的表现可以搭配一些清下焦淤血的桂枝茯苓丸,这是一个中成药,药房一般可以买到。
当然用之前一定要找医生辩证来用。
点击下边“小程序”就可以订购了
回复“健康”获取健康小秘籍。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月经崩漏都是气血失调惹的祸[热荐]
月经崩漏,这是女性经常看见的词语,其实月经崩漏属于妇科疾病的一种,女性患上此病之后,往往会失血过多,导致气血虚、面色苍白等情况。
此病的出现和月经是有一定的联系,对于患者来说,似乎不太了解月经崩漏的病因,其实,中医认为月经崩漏的病因比较复杂,最常见的就是气血失调。
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气病可及血,血病也可及气,故气血失调表现为气血亏虚或气滞血瘀,反映在经、带、胎、产各种病态之中。
如血热妄行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
如气血失调又可出现月经失调、崩漏、闭经、梅核气、癓瘕等。
气机失调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这一基本运动形式失常的病理变化。
一般地说,气机失调病机可概括为气滞(气的运行流通障碍)、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过强)、气闭(气的外出受阻)、气脱(气不内守而散脱于外)等方面。
1、瘀血阻滞崩漏:
情志内伤,冲任气血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以致瘀阻经脉,新血不得归经而妄行,从而导致月经崩漏。
2、气虚不摄崩漏:
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虚下陷,统血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月经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