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与研究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929.66 KB
- 文档页数:4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案探究摘要:本文通过详尽的案例探究,旨在探讨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病例对象是一位曾在精神病院接受过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通过对其进行长期的社区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支持、艺术治疗、职业培训、社会融入等多方面的援助,使其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且在社区中逐渐建立了自我认同感和社会支持网络。
我们的探究表明,社会工作可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增进其康复。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探究;康复治疗;社会融入Introduction: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通常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和康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人文关怀的专业,其在介入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该领域,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职业培训、艺术治疗、社区融入等一系列的服务来援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提高其自我认同感和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增进其康复。
Research Object:本文以一位曾在精神病院接受过治疗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探究对象,在其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长期的社区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
Case Study:病例对象是一位41岁的男性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接受了多种治疗手段。
起首,心理支持是关键的一环。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病人进行面谈,援助他缓解情绪,探究心里世界,增加生活乐趣和信心。
其次,艺术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益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手段,社会工作者以工艺、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关注患者的情绪和信心。
第三,职业培训是为患者提供自我进步和获得经济收入的机会。
社区工作者援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职业选择,通过传授工作技能,提高其自信心和工作能力。
最后,社区融入是为了援助患者建立支持网络,增强社交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来缓解症状。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综合性管理方式,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它通过综合性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服务,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病情。
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个案管理模式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由于病情的反复和长期的治疗,很多患者存在治疗依从性较低的问题。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定期回访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症状。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等问题,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康复指导和培训,帮助患者学会独立生活和社交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往往需要承担很大的照顾负担,而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减轻家庭的负担,促进患者的康复。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减少复发。
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持续的跟踪服务,个案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并及时应对复发的情况,促进患者的长期康复。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负担,还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并减少了复发的风险。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个案管理模式,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2000字】。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一、病因及病理学研究1.1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精神疾病。
基于早年的遗传学研究结果曾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包括多个微效基因突变,近几年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有了更重要的发现,几项GWAS研究已经从700多个基因中筛查出近百个与精神分裂症可能关联的易感基因。
美国精神疾病全基因组研究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汇总了来自19个国家60个研究所的遗传学数据,发现五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还共享着同样的致病基因(跨疾病易感基因)[3]。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可能包括多个常见微效基因突变和少数高效能罕见基因变异,罕见基因变异可能占到约20%的贡献。
这些发现让研究者非常兴奋,并且希望能够继续发现抗精神病药的遗传学靶点。
未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除了在研究方法上要不断改进,而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寻找疾病致病基因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如2013年Ripke等[4]从21,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出22个变异在全基因组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将样本量扩大到35,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7,000名健康对照,PGC的目标研究样本是100,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未来跨国多中心的合作非常必要。
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标语:“精神分裂症:一个最后揭示的现实(Schizophrenia genetics---a reality at last)” [5],反映出未来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挑战。
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精神分裂症可以解释为是个体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适应障碍” [6]。
虽然说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遗传度,但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如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在城市环境中成长、使用毒品或大麻、经受过早年创伤,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期损伤或产伤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等。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一直是精神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长期的关注和支持,个案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康复方式。
个案管理模式通过全面的评估、个性化的治疗和长期的跟踪服务,可以有效地帮助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现康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并结合具体的个案分析进行讨论。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密切的协作与跟踪服务,全面支持患者的康复。
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个案管理模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全面的评估,帮助医生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长期的跟踪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近年来,个案管理模式在精神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研究表明,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一项由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支持的研究发现,采用个案管理模式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率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式。
一些临床观察也发现,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再入院次数,降低医疗成本,对于患者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我们将结合一个具体的个案进行分析。
张先生,60岁,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曾多次住院治疗。
在接受个案管理模式的治疗后,他的康复效果显著。
个案管理团队通过全面的评估,发现张先生的病情比较稳定,但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他们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定期的药物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
个案管理团队实现了跨学科的团队协作,为张先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护理的个案探讨》一、疾病概述精神障碍是一类复杂的疾病,涵盖了多种不同的精神疾病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认知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能力。
精神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社区护理在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帮助患者在社区环境中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许多精神障碍具有遗传倾向。
研究表明,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与特定的基因变异有关。
家族中有精神障碍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然而,遗传因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通常需要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1. 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抑郁症与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有关;精神分裂症可能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
2.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发现,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额叶、颞叶等脑区的体积减小、神经连接异常等。
(三)心理社会因素1. 生活事件: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婚姻破裂等可能引发精神障碍。
长期的压力、挫折和不良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 性格特点:某些性格特点如敏感、多疑、内向、孤僻等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精神障碍。
3. 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环境如贫困、歧视、暴力等可能对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支持不足也会增加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一)精神分裂症1. 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等)、妄想(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等)、思维形式障碍(如思维破裂、思维散漫等)、行为紊乱(如紧张性兴奋、冲动行为等)。
2. 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意志减退、社交退缩等。
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行为失常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传统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但随着精神卫生服务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以回归社区,接受个案管理服务。
个案管理是一种个性化、全面的治疗方法,通过为患者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心理支持、社会参与等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区生活。
本文将探讨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个案管理的定义与特点个案管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全面的医疗服务。
其特点包括:1. 个性化个案管理将患者视作独立的个体,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
2. 多学科合作个案管理需要医生、社工、心理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服务。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全面的关怀和支持。
3. 长期性个案管理并非短期的治疗,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持续的关怀和服务,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并重返社会。
2. 心理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个案管理师除了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外,还会进行心理支持工作,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建立积极心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能够更好地与疾病进行斗争,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3. 社会参与社会脱离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个案管理师会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如志愿者工作、社交活动等。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患者能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减缓疾病对其生活的影响。
三、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从实际的临床实践来看,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个案管理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化治疗。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严重精神疾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
种以个体为中心,强调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性康复服务、促进信息共享和互动合作的管理
模式。
该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
本文将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首先,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该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个性
化的康复计划,并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同时,个案管理模式还能够协调多学科、多专业的医疗资源,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
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这种精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其次,个案管理模式对患者的康复也有积极的作用。
该模式着重关注患者康复过程中
的心理、社会、职业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例如,个案管理模式能够协调
康复师、职业治疗师、社工等多种康复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提升其
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该模式还能够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帮助其
解决心理问题,调整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个案管理模式促进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互动合作。
该模式强调患者和医务人
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建立患者信任医护人员的关系,保证患者对治疗方案和康复计
划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建立互信、共享信息和互相支持的关系,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更好
地协作,实现顺利的康复过程。
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案管理是一种结构化、系统性的服务模式,它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协助,并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庭间建立稳定的治疗关系。
在社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个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首先,个案管理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治疗服务。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
长期治疗,但由于治疗过程的复杂性和漫长性,患者容易出现治疗中断的情况。
个案管理
服务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治疗平台,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不仅跟进治疗计划,还能从病情稳定
到更好地控制药物的副作用做到全面的照顾,这有助于患者保持持续的治疗,降低治疗中
断的风险。
其次,个案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医疗史、个人情况、社会关系和家庭状况,医护人员在个案管理过程中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需求,制定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推进疾病的治疗进展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疾病的危害和可能的治疗方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配合医生实现
治疗目标。
最后,个案管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
个案管理强化患者的社会支持
网络,并且建立家庭和治疗师之间联系,让患者知道他们感到理解和支持。
社区护士和社
工人员致力于帮助患者获得他们所需的社会资源,这有助于患者恢复原来的生活方式并帮
助他们获得职业技能等,以便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它能够确保患者得
到连续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帮助患者适应社会,促进患者的康复。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摘要】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个体化的服务和关怀,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该模式的特点包括综合性、连续性和协作性,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具体应用中,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和住院次数。
在康复过程中,个案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减少社会负担。
为了有效实施个案管理模式,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包括明晰的责任分工和有效的沟通机制。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至关重要,未来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和探索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管理模式、康复、应用、特点、优势、作用、重要性、实施策略、住院、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表现出严重的认知和情绪障碍,对现实世界产生错觉和幻觉,导致他们难以正常社会交往和工作。
患者的自理能力通常较差,需要持续监护和生活技能培训。
患者常常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缺乏正常的社会支持和亲情支持。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医疗治疗,也包括康复训练和社会支持。
个案管理模式的出现为满足患者的多元化康复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1.2 个案管理模式介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而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个案管理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管理方法,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全面关注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实现康复目标。
个案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个性化、综合化和连续性的服务。
通过建立患者与医疗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康复服务,提高康复效果。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以临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个案管理护理;精神分裂症;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47-02Application of case management nursing model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ase management nursing model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ase management nursing mode,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score,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ase management care model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results in go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to clinical treatment complianc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Case management nursing; Schizophrenia; Application effect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认知功能减退、自知力低,临床服药依从性较差,很难做到遵医嘱服药[1]。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具体运用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行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依从率分别为86.84%、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能改善其社会功能,提升依从性。
标签: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模式;个案管理护理模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根据平行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
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8~68岁,平均(43.62±3.06)岁,病程1~8年,平均(4.68±0.48)年;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齡18~69岁,平均(43.70±3.11)岁,病程1~8年,平均(4.61±0.4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营造良好住院环境、口头或纸质材料宣教、基础护理等。
研究组则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内容包括:①成立个案管理护理小组:成立专业个案管理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包括精神科主治医师、护士等。
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护理知识、技能及个案管理护理流程等方面培训,使其熟练掌握。
②评估:患者入院后,小组全面收集其个人信息、病历资料等,做出系统评估,如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
③计划:根据资料评估结果,制定个案护理计划,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作息、饮食、功能恢复等,并详细列出护理流程、费用等。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精神卫生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医院环境中,面临着康复难度大、复发率高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社会融入和自主生活,个案管理模式逐渐成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应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以及个案管理模式对他们康复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应用个案管理是一种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和康复的模式,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以团队合作为手段,以全程干预为特点。
个案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化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身体、社会等各方面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多学科团队合作,由医生、护士、社工、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共同制定、实施和跟踪治疗计划;全程干预,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都进行干预和跟踪,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关怀和治疗;医患合作,通过医患双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实现社会融入。
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尤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最。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病情复杂,康复难度大,常需长期住院治疗,这就需要一个更为个性化和全面的治疗模式,而个案管理模式正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
二、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1. 病情复杂: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多样,常伴有幻觉、妄想、情绪不稳等症状,需要精心的治疗和管理。
2. 康复难度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难度大,病情易反复,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跟踪。
3. 长期住院: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需长期住院治疗,长期的医院生活使他们逐渐丧失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
以上就是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个案管理模式来帮助他们康复治疗的原因。
三、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1. 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和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每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满足每个患者的特殊需求,更好地帮助他们康复。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住院治疗。
在传统的治疗模式下,患者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随着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本文将通过分析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探讨该模式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一、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连续的、个性化的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精神疾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个案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
该模式的特点包括多学科合作、个性化治疗方案、连续性护理和康复服务等。
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治疗方案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和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通过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提高康复的成功率。
2. 多学科合作个案管理模式强调多学科的合作,包括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
他们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定期进行讨论和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专业的治疗。
3. 连续性护理个案管理模式下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得到更加连续和全面的护理服务。
不仅在医院期间能够得到持续的治疗,出院后也能够得到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疗机构的持续跟进护理。
持续性护理有助于避免患者的病情反复和紧急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
4. 康复服务个案管理模式下的患者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康复服务,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职业康复、家庭支持等。
这些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是指通过个案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协调多学科、全程贯穿的康复护理模式。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每个患者的康复需求也不尽相同。
个案管理模式通过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能够为患者提供专门定制的康复护理方案,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供全程贯穿的护理服务。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措施和护理干预。
个案管理模式能够确保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能够持续接受到全面的康复服务和指导,避免漏掉任何一个环节,提高康复效果。
个案管理模式注重协调多学科的护理团队。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等。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将各个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确保康复护理方案的统一和连贯,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个案管理模式还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学会应对症状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个案管理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和控制自己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龙源期刊网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操松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临床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35例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33例应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
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社会心理、症状和不良反应、动力与体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个案管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经长期护理实践验证其临床护理效果较以往传统护理模式,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囊括的模式包括:代理人模式、临床个案管理和康复训练模式,以及主动社区服务模式[1]。
为了控制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病情发展,
巩固疗效,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替代传统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临床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35例患者中19例男,16例女;年龄范围19~52岁,均龄(43.7±10.3)岁;病程。
·综述·国内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与研究现状张伟波 朱益 陆怡 蔡军【摘要】 20世纪60年代,社区个案管理模式为适应新时代背景应运而生,因其独特的多学科团队的科学照顾模式,各个国家及地区越来越重视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有效实施,且不同的个案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个案管理模式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得以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并在各地方试点实施,意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个案管理模式。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个案管理; 社区康复doi:10.3969/j.issn.1009‐6574.2016.02.024Applicationandresearchstatusofcasemanagementmodelofschizophreniainthedomesticcommunity ZHANGWei‐bo,ZHUYi,LUYi,etal. ShanghaiMentalHealthCenter,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30,China【Keywords】 Schizophrenia; Casemanagement; 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
据WHO估计,全球约有4.5亿精神疾病患者,其中仅精神分裂症就多达5000多万人[1]。
在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为13.47‰,全国约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多万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达900万人[2]。
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多反复、病程多迁延。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31%~82.1%[3-5],在没有坚持维持治疗的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60%~70%,2年复发率约为90%[6]。
50%~67%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终结局较差,遗留精神残疾[7-9]。
该疾病的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直接导致患者及其家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直接原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此外,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为18%~21%[10],所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甚至严重社会治安问题更是有目共睹。
因此,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不仅是科学需要攻克的医学问题,也是突出的社会问题。
近几十年来,个案管理作为精神疾病全程干预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盛行,由一个多学科的个案管理服务团队为社区患者提供长期连续、全面综合和 基金项目:上海卫生系统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3SY012);上海卫生计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2015ZB0405);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GWⅣ-6);上海市卫计委青年科研项目(20124Y189);宝山区科委课题(14-E-41);宝山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SZK-2014-A08[02])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张伟波、朱益、蔡军);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陆怡) 通讯作者:蔡军 Email:caijun533@smmail.cn个体化的优质精神卫生服务,对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稳定社会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11]。
各类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重点防治的对象。
在我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干预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将国内外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模式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个案管理的定义澳大利亚和美国个案管理协会制定的枟个案管理实践标准枠对个案管理的定义是:个案管理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包括评估、规划、引导、协调、评价和服务倡导,通过沟通交流,合理选择可用资源,以满足患者全面综合的健康需求,需要通过沟通和可用的资源,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成本效益[12-13]。
美国护理协会将个案管理定义为:一种灵活的、系统合作性的方法,提供给特定人群并协调其医疗护理的服务[14]。
我国国家卫计委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版)枠对个案管理的定义为:个案管理指对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经济状况和心理社会功能特点与需求,通过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功能损害或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阶段性治疗方案,以及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措施(也称“个案管理计划”)并实施,以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得到恢复,帮助患者重返社会生活[15]。
也有学者将个案管理定义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参与的服务方式,为高成本的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持续、协调的服务,包括标准化地应用各种资源,提供·202·JournalofNeuroscienceandMentalHealth,2016,Vol.16,No.2连续性的医疗照护计划,持续不断地监测,以达成预定目标[16]。
尽管国内外对个案管理的定义不完全一致,但其内涵基本相同:通过评估需求,针对需求制订全面的个体服务计划,通过多学科团队实施个体服务计划,提供综合性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监督评价服务,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效果评估。
可见,个案管理服务模式注重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协调,强调充分合作,共同应对问题,旨在使患者所接受的精神卫生服务更加全面、协调、连续和高效。
2 个案管理模式的起源与发展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主要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的“去机构化运动”,当时急剧关闭大量的大型精神病院、缩减床位,大量的慢性精神病患被转移至社区,在日间医院或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接受社区照顾服务[17]。
但是由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各种社区服务脱节,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社会需求,导致了诸如社区歧视和排斥,一些患者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患者犯罪增多,再入院率急剧上升等一系列问题[18-21]。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和需求,20世纪70年代末,个案管理作为一种基于社区的协调性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其目的是避免各种社区服务的脱节,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22-23]。
由于各国和各地区文化、社会经济以及资源等因素存在差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个案管理已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模式。
(1)经纪人模式:这是最早的精神疾病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员在患者和各种服务提供者之间起到衔接作用。
该模式的功能主要为:需求评估、制定计划、联络服务、监测和倡导[24]。
个案管理员并非临床医生,不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这也是该模式的局限性[25]。
(2)临床个案管理模式:该模式中个案管理员不仅起到联结服务的作用,还要以临床医生的角色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
Kanter[26]认为临床个案管理员的服务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最初阶段(约定、评估、计划);②环境干预(联结社区服务资源、与家庭和服务供方进行咨商讨论、社会支持系统的维持和扩展、与医生和医院的合作);③患者干预(间歇的个体心理治疗、独立生活技能训练、心理教育);④患者—环境干预(危机干预、监测)。
(3)优势个案管理模式:传统的个案管理模式往往从病理角度出发,过分强调精神疾病所带来的缺陷和功能损害,而忽视了患者的个人才能,而优势个案管理模式则比较关注患者的才能和社区支持。
Rapp[27]将优势个案管理模式的原则归纳为:①有精神疾病的人是可以康复及改变生活的,他们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改变;②聚焦于个体优势而不是病症;③在康复过程中将患者作为主导;④社区是资源的绿洲;⑤工作的主要地点是在社区,而不是在办公室;⑥个案管理员与患者建立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
(4)康复个案管理模式[28]:该模式开始强调康复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康复个案管理模式也认为,个案管理服务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愿望和目标,而非专业角度所定义的康复目标,这一点与优势模式类似。
(5)密集型个案管理模式[29]:该模式是在主动式社区治疗(ACT)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ACT模式主要由精神科医生、护士、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以及个案管理员组成,各自分工不同,因此也被称为基于团队式服务的个案管理模式[30]。
但密集型个案管理模式强调小工作量(通常要求服务对象少于20名)和高强度的投入,个案管理员通常除了承担个案管理服务职责以外,还是治疗师,可以直接提供服务。
3 我国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的实施程序国内学者借鉴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的个案管理实施理念和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了一套可供参考的实施程序[31]:(1)成立社区个案管理服务团队:示范点的建立由社区精防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精神康复师、精神科医师和护士等组成多学科的个案管理服务团队,其他大多数地区则以精防医师和精防护士为主,吸收社会工作者、心理卫生人员、基层民政干事、民警、助残员、居委会干部等相关人员参与患者个案管理。
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工合作。
(2)建立关系:个案管理员是既为专业又为朋友的关系———专业友谊关系,既不同于专业的权威角色也不同于纯友谊的关系,与患者、家属接触,取得信任,建立合作联盟。
(3)评估现状:在“专业友谊”的前提下进行评估,全面收集患者信息,找出患者精神康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围绕精神健康、躯体健康、日常生活技能、社会关系、工作与休闲、家庭与社区支持系统等七个方面进行。
(4)明确问题:根据评估的情况明确主要问题是提供各项服务的依据。
在不同的阶段,主要问题可能不同,每次评估后,设定的主要问题不能太多,不宜超过3个。
(5)制定个体服务计划:包括医疗计划和康复计划。
由个案管理员和患者共同制定,引导患者列出优先事项,自我决定目前最想要做的事、亟须解决的问题,制定日程安排,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形成个体化服务计划。
通常,目标计划的制定应当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达到的、及时的,同时要注意将大目标分解成较小、可完成的目标。
(6)确定成功指标:制定几个切合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客观指标来检验康复的效果。
(7)采取的策略: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社会康复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个案管理中提供便捷、及时的康复措施。
如技能训练(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和重返社会技能程式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干预(个体·302·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年第16卷第2期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家庭心理干预)。
(8)制定进度表:根据精神疾病的特点,个体服务计划要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
根据患者的特点,确定检查时间表,个体计划制定后,每月检查一次进度,评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