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50.77 KB
- 文档页数:13
瑕疵证据的界定问题作者:吕升运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4期[摘要]对瑕疵证据进行明确的界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要做到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瑕疵证据的内涵,就需要理顺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之间的核心区别,厘清瑕疵证据自身的基本特征。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构成瑕疵证据,首先,要根据现行立法关于瑕疵证据的正面规定来认定;其次,可以根据现行立法有关侦查行为操作程序的规定进行反向推断;最后,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来做有利于被追诉人的裁断。
[关键词]瑕疵证据;非法证据;人权保障;违法取证行为[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4-0044-03[收稿日期]2013-05-26[作者简介]吕升运,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一、引言2010年6月13日,两院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分别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在证据学上提出了“瑕疵证据”这一具有重要理论创新意义的概念。
该概念提出后,一方面在理论上产生了如何界定瑕疵证据内涵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也就必然要求解决如何认定某一证据是否属于瑕疵证据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解决瑕疵证据的外延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就现实状况来看,瑕疵证据提出后,学术界和实务界人士在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这两个概念的运用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混用的现象。
在理论研究中,非法证据的外延飘忽不定,对于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到底是并列关系还是种属关系很多研究者语焉不详。
在司法实务中也一样,二者经常被混同,在实践中尤为突出的现象是将非法证据视为瑕疵证据而允许侦查机关一再补正或者做出合理解释。
然而,无论是误将瑕疵证据认定为非法证据而直接予以排除,还是将非法证据视为瑕疵证据而允许侦查机关一再补正或者做出合理解释后使用,都会在实践中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后果。
刑事诉讼中取证地点不合法的证人证言效力辩析最高人民法院编的《经济犯罪审判指导》20XX年第1辑上刊登了被告人王怀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的裁判文书,该案一审判决书上反映了被告人的辩护律师提出,该案中的侦查人员对证人的询问几乎全部是在宾馆或者招待所进行的,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和“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7条的规定,取证地点不合法,不能排除证人提供证言时基于恐惧心理,为了迎合办案人员指证犯罪的需要说了假话。
意即这些证人证言都不足采信,不能认定被告人构成受贿罪。
然而,法院最终并未采纳律师的意见,而且还以受贿罪对被告人处以极刑,二审也维持了原判,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了二审裁定,被告人已经被执行死刑。
同样是在中国,同样是适用相同的法律,在一些法院系统的刑事审判中,对取证地点不合法的证人证言,却剥夺其证据资格,否定其证据效力,彻底予以排除其适用。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切实保障刑事案件办案质量的通知》(法 [20XX]196号),该通知要求公、检、法三家在刑事诉讼中要“严格依照规定收集、审查、认定证据,避免出现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
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绝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该规定进一步郑重地强调了在刑事诉讼中排除非法证据的要求,但对瑕疵证据如何处理未作规定。
那么,取证地点不合法的证人证言是属于非法证据,还是属于瑕疵证据呢?在刑事诉讼中该不该彻底予以排除?这些问题带给我们极大的困惑,本文试从证据效力的角度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内涵及表现形式“非法”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不合法”,依此理解非法证据就是指不合法的证据。
中国《诉讼法大辞典》中将“非法证据”释义为“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的或者违反诉讼程序取得的证据资料”。
瑕疵证据的概念特点
瑕疵证据是指存在缺陷的证据,这些缺陷可能是由于收集、记录或证明过程中出现的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合法的情况导致的。
以下是瑕疵证据的特点:
1. 不完整性:瑕疵证据可能是在收集过程中遗漏了某些信息或细节,导致证据不完整。
例如,证人的证言中遗漏了一些关键情节,或者物证的照片不清晰或缺失。
2. 合法性缺陷:证据的合法性是要求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和收集程序。
如果证据不符合这些要求,则可能被认为是非法证据。
瑕疵证据可能存在合法性缺陷,例如,证据的收集违反了宪法或其他法律规定,或者证据的取得方式不合法。
3. 可靠性问题:由于瑕疵证据可能存在不完整或不合法的缺陷,这可能导致证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在法庭上,如果证据存在瑕疵,可能会被对方律师攻击,认为该证据不可信或不足以采信。
4. 关联性不强:瑕疵证据可能与案件事实有一定的联系,但由于其存在的缺陷,这种联系可能不够强或不够直接。
如果证据的关联性不强,那么该证据对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瑕疵证据是指存在缺陷的证据,这些缺陷可能影响证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从而影响其可靠性以及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
因此,在法律程序中,对于瑕疵证据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作为合法和可靠的证据来使用。
浅议瑕疵证据摘要:“瑕疵证据”概念的提出具有理论上的突破性,促进了证据分类的合理性,是中国司法实践的需要,有利于实务中界定和排除“非法证据”,是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理性权衡,而司法实践中“瑕疵证据”规则既可能被误用致使打击犯罪的实质正义难以实现又可能被滥用助长侦查本位主义而使得程序正义难以得到保障。
关键词:瑕疵证据;非法证据;实质正义一、瑕疵证据的概念2010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两者合称“两个《证据规定》”)。
“两个《证据规定》”率先确立了“瑕疵证据”的概念,从而实现了证据分类方法的突破,实现了从传统的“合法证据”和“非法证据”的两分法到“合法证据”、“瑕疵证据”和“无证据能力的证据”三分法的理论创新。
所谓“合法证据”,是指完全符合法定要件,具有证据能力,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所谓“无证据能力的证据”,是指欠缺合法证据的构成要素而自始不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所谓“瑕疵证据”,是指存在“瑕疵”或“缺陷”,证据能力待定的证据。
瑕疵证据的本质特征在于其违法情节的轻微性。
因为这种违法情节的轻微性,使得瑕疵证据具有法政策上的可容忍性,即只要能够通过“修补”(补正)或“稀释”(合理解释),消弭其违法性瑕疵,即可挽救该证据,使其具备证据能力。
瑕疵证据最终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取决于其瑕疵是否得到补正或合理解释:若能得到补正或合理解释,则该证据即具有证据能力,旋而转化为合法证据;若无法予以补正或合理解释,该证据即不具有证据能力,旋即归入无证据能力的证据行列。
二、确立瑕疵证据的科学性和正当性简述“瑕疵证据”概念的提出,从证据能力的角度将证据区分为三种类型:“合法证据”、“瑕疵证据”和“无证据能力的证据”。
其中“瑕疵证据”更准确的名称实为“证据能力待定的证据”。
前文在引出“瑕疵证据”概念时已强调了其对证据分类的理论突破性,这种进步性在于其促进了证据分类的合理性,修正了“两分法”逻辑分类上的错误。
瑕疵证据种类包括哪些?凡是不符合法定程序收集的,在取证上面有瑕疵的书证、物证及证人证言等都可以被认为是瑕疵证据,所以说瑕疵证据种类还是比较多的。
同非法证据一样,瑕疵证据也是通过不合法的手段获得的,只是在违法程度、法律后果等方面要比非法证据轻些。
那么▲瑕疵证据种类通常包括哪些?瑕疵证据如何认定?小编就此整理了有关法律知识,通过下文给大家做个详细解答。
▲一、瑕疵证据通常有哪些?瑕疵证据是指不符合法定程序所收集的,在取证程序上存有瑕疵的物证、书证,也包括在取证程序上存有瑕疵的证人证言、讯问笔录等言词证据。
对于瑕疵证据的处理,应贯彻“先补救后排除”的原则,主要是采用补正、合理解释等方式,使其具有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对于不能补救的,也应当予以排除。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六十六条规定,补正是指对取证程序上的非实质性瑕疵进行补救,合理解释是指对取证程序的瑕疵作出符合常理及逻辑的解释。
▲二、瑕疵证据如何界定?证据作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证明案件情况的客观事实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属性: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广义的瑕疵证据是指事实本身在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方面中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瑕疵缺陷,也就是说证据或者在内容上存在缺陷、或者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缺陷、或者在收集程序等方面存在违法情形。
狭义的瑕疵证据是指具备了客观性、关联性但在合法性要件方面存在瑕疵的证据。
具体而言仅指在收集和提供的程序或方式上不合法的证据、收集和提供的主体不合法的证据。
本文在此所要探讨的仅限于狭义上的瑕疵证据,即指相关司法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或用其他一切违法的方法收集、提供的含有违法特征和残缺因素的证据。
▲三、认定瑕疵证据的必备条件瑕疵证据作为证据的一个类别,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留下各种痕迹,或者在进行犯罪活动时为周围人所目睹、感知。
这些因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产生的痕迹以及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公司诉讼理由是什么?关于审查刑事证据的基本要求和瑕疵证据处理原则的探析陶红郑延薇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否准确,是决定刑事案件能否办成铁案的关键。
可以说,追求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统一是刑事司法的灵魂,真实再现案件事实,是确保案件质量的根本保证。
从确保案件质量、追求司法公正的大前提出发,如何通过审查刑事证据、处理瑕疵证据,从而准确的认定案件事实,已成为当前刑事审判亟待探讨和规范的命题。
一、审查刑事证据、处理瑕疵证据的基本原则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有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辩证说法。
法律事实是依据现有的证据所反映的事实,民事审判中的《证据规则》所追求的就是法律事实的认定,这是由民事审判调整民商事法律权益的业务性质决定的,诉讼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而刑事审判所追求的应该是客观事实,也就是事实真象,如果公诉人或被告人承担了举证不能的责任,就会造成冤案或放纵犯罪的不可挽回的后果,给刑事审判事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从这一点来看,在审查刑事证据以及处理瑕疵证据的过程中,就要以追求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统一,以尽力挖掘事实真象为出发点,将再现客观事实作为审查证据的基本原则。
二、审查刑事证据应具备的理念司法公正落实到刑事审判中,就应该是“不枉不纵”,将刑事案件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因为绝大部分刑事判决的执行是不可挽回的,不能逆转的,这就要求刑事法官在认定事实的过程中要慎之又慎,对刑事证据的审查要精准。
在审查证据过程中,刑事审判法官应当树立以下证据理念:一是对于任何证据均应存有“质疑”的理念。
任何待定证据均存在着不确定性,所有的定案证据均应排除合理怀疑,审查证据中去伪存真,精准地认定案件事实。
二是对所有待定证据均应平等审查的理念。
对于待定证据,无论它的来源和出处如何,都应平等地受到审查。
法官应以无罪推定的原则,平等地审查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不能重控方证据,轻辩方证据,更不能先人为主,偏听偏信,以免定案事实出现偏差。
刑事案件中的瑕疵证据及其补正思考刑事案件中,由于办案人员自身理念、水平、素质及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大量的证据存在瑕疵,各地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对瑕疵证据性质的认定及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同时据以定案的瑕疵证据受到律师及媒体的诟病,对于证据的认定和适用不规范也是造成冤假错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像“张氏叔侄案”、“呼格吉勒图案”等的出现,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也使法律权威受到挑战。
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两个证据》),在我国被称作瑕疵证据的都是侦查人员在进行搜集证据时一些轻微的程序上的违法,不影响司法公正获得的证据。
通过与非法证据进行对比可能更加容易辨清瑕疵证据的概念:非法证据是使用刑讯逼供等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式获得的证据,可以得出非法证据的违法程度比瑕疵证据的更深的结论。
瑕疵证据有三个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和轻微违法性。
瑕疵证据虽然和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它也來源于客观事实,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
控微违法性体现在证据能力上,它的效力处于待定状态,这些证据不会对相关人员的权利造成严重损害,也不会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但它并不像合法证据那样当然的具有证据能力,但是如果对瑕疵证据直接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会增加司法机关收集证据的难度。
造成瑕疵证据的原因各式各样,并不是所有的瑕疵都可进行补正的,若有些瑕疵证据经过司法补正后,没有消除瑕疵仍不符合合法证据的标准,这类证据应该被归纳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瑕疵证据产生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侦查人员业务基础不扎实、办案工作不严谨,违反法定程序要求取证,导致取得的证据存在程序或实体上的瑕疵。
或者在调查工作中取证盲目,不能按照犯罪构成要件针对性地取证,抓不住办案重点,取证不完整、不及时,固定证据不到位,甚至造成证据毁损、灭失。
二是执法理念存在偏差,对法律理解欠全面、欠妥当,收集证据过于片面,过度重视或只采集有罪、罪重证据,而将法律明文规定同时收集无罪、罪轻证据的义务弃之不顾。
非法证据排除与瑕疵证据完善刍议作者:郭正元周家华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确立了我国强制排除与裁量排除相结合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行非法言辞证据强制排除的同时,允许对瑕疵证据进行补正。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非法证据排除与瑕疵证据的完善,对推动公诉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法证据;瑕疵证据;排除规则;补正规则证据审查是审查起诉工作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对证据的正确审查判断,才能有效指控犯罪;在审查证据过程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及瑕疵证据的完善是重中之重。
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就非法证据排除涉及的有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状《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共同确立了我国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共同承担排除非法证据义务,强制排除与裁量排除相结合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强制排除与裁量排除相结合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对非法证据根据非法取证行为的违法程度、主观过错程度、受侵害利益的性质与程度、非法取证行为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综合其他情况不宜排除等加以区分的进行排除,部分取证程序严重违法、主观过错较大、严重侵犯人权的非法证据采取强制排除,而对于部分存在程序瑕疵、违法程度较轻或者是不宜排除的采取裁量排除,裁量排除中允许对非法证据进行补正,转化为合法证据。
(二)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征1.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种强制排除与裁量排除相结合的排除规则。
通过两个证据规则及新刑诉法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证据根据综合取证手段、违法程度、侵权后果等有所区分。
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所取得的非法言辞证据都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是一种强制排除规则;又如物证、书证的取得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对于物证、书证是否严重影响司法公正、是否排除则是可裁量的,采取的是裁量排除。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界定标准肖中华;曹波【摘要】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运用中,“非法证据”的界定是当然前提。
非法证据并非是任一证据合法性要件欠缺的广义非法证据,而专指取证主体通过严重非法的手段或者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式所获取的证据材料。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两类,两类非法证据在实际判断中虽存在差异,但都应围绕取证手段的非法性展开,分别考察取证手段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以及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准确界定刑事非法证据的范围。
%In the real application of the exclusive rule of criminal illegal evidence,the definition of illegal evidence is certainly the precondition.The illegal evidence is not the generalized illegal evidence which lacks of any legal elements of evidence,but the evidence obtained through serious illegal methods or by the way of in-fringement of citizens’basic rights.In China,the criminal illegal evidence includes two types of the illegal ver-bal evidence and the illegal object evidence.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judgment,the definition of both types of illegal evidence should be around the illegally obtained methods for evidences.Estima-ting whether the obtained methods violate the provisions of law and the order of severity of violation respectively contributes to defining the scope of the criminal illegal evidences accurately.【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非法证据;非法言词证据;非法实物证据;界定标准【作者】肖中华;曹波【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13“证据乃现代刑事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的核心,证据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刑事诉讼制度的整体水平和运行效果”,非法证据排除是对有关证据的证据资格(即证据能力)的否定,是刑事诉讼中极为严厉的程序性制裁措施,其带给我国整个刑事司法系统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
刑事诉讼法证据瑕疵补正方式有哪些?修正错误。
所谓“修正错误”,主要适用于那些在笔录上遗漏重要内容或者遗漏有关人员签名的情形,如讯问人没有签名、笔录填写的讯问时间有误等情形,通过一定方式修正该错误。
法律证据因为搜集的过程不够全面或者客观,往往会出现瑕疵。
证据的瑕疵会影响其在法庭审判的法律效力和判决的公正性。
很多人不知道法律证据一旦出现瑕疵应该怎么办。
到底刑事诉讼法证据瑕疵补正方式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相关的法律知识。
一、瑕疵证据之界定标准两个《证据规定》和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之余,提出了瑕疵证据补正规则。
通过对两个《证据规定》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证据种类已不再简单地划分为合法证据和非法证据,而是细化为合法证据、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
所谓“瑕疵证据”,是指在法定证据要件上存在轻微违法情节(俗称“瑕疵”或“缺陷”)的证据[②]。
瑕疵证据属于证据能力待定的证据,其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取决于其瑕疵能否得到补正或合理解释:若能得到补正或合理解释,则该证据具有证据能力,可继续在后续程序中使用;若无法予以补正或合理解释,该证据则不具有证据能力,不得在后续程序中使用。
虽然《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列举了瑕疵证据的形式,但在实践中面对的案件千差万别,通过这种列举的方式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瑕疵证据。
所以准确地界定瑕疵证据的标准,对于司法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瑕疵证据的界定标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主要是证据采集程序和方式上的违法,未违背法律原则和禁止性规定。
通过对两个《证据规定》规定的瑕疵证据的情形来看,瑕疵证据大多是侦查人员在制作相关证据笔录时存在技术性缺陷的证据,如缺少侦查人员的签名、遗漏询问的时间、地点等重要内容,以及在程序步骤、方式、时间、地点等方面违规的情况下收集的证据。
一般来说,瑕疵证据违反的情节较为轻微,主要是程序和方式上的轻微违法,未违背重大的诉讼原则,也未违反法律设置的禁止性规范。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介绍与使用-比较法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释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自于英美法,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
当今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大都制定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它通常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行为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审判中采纳的规则。
非法者,本为非法取得之意;排除者,初指非法证据不得在刑事审判中采纳为不利于被告的证据,后扩大到包括在审前程序中不得以非法取得的证据为根据签发逮捕证和搜查证等司法行为,以及被告方可以法院未排除非法证据为由进行上诉和请求最高法院审查案件。
1.1 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瑕疵证据:是指在法定证据要件上存在轻微违法情节(俗称瑕疵或缺陷)的证据。
瑕疵证据属于证据能力待定的证据,其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取决于其瑕疵能否得到补正或合理解释:若能得到补正或合理解释,则该证据即具有证据能力,可继续在后续程序中使用;若无法予以补正或合理解释,该证据即不具有证据能力,不得在后续程序中继续使用。
瑕疵证据有别于非法证据(1)在性质上,非法证据系取证程序重大违法,且以侵犯公民宪法性基本权利的方式获取的证据;而瑕疵证据虽然亦系违反法定程序而取得,但却并非重大违法,尤其是并未侵犯公民的宪法性基本。
(2)在效力上,非法证据一经查证属实,应从程序上予以排除,且不得经转化或重新取证而继续使用;而瑕疵证据虽然因证据能力待定而不得直接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使用,但却可以经由补正或合理解释后继续使用。
2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介绍2.1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的特点:①仅限于取证程序违法。
②是以宪法修正案为根据的。
③以震慑理论为基础,目的是为了预防法律实施官员(主要是警察)的非法行为。
④违宪获得的证据的排除规则只限于刑事诉讼。
⑤实行自动排除,也即强制排除。
⑥不仅排除违宪证据本身,而且排除毒树之果。
2.2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的根据2.2.1 只有违宪行为才应受到排除的制裁当证据因为取证程序违法而被排除时,诉讼中可利用的证据必然减少,虽然被排除的证据有可能是真实的。
证据核心视角下刑事指控体系构建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摘要】从侦查、起诉到审判,整个刑事诉讼活动都围绕着证据展开.法官依据证据来认定事实进而作出裁判,检察机关能否精准指控犯罪的关键在于证据是否充分.检察机关应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并从理论层面上和实践层面上进行分析和阐述.从理论层面上,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应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把握审查起诉标准,重点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口供证据补强规则进行了分析,对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进行了剖析.从实践层面上,从强化庭审前对证据的审查和加强庭审过程中对证据的掌控力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期刊名称】《天津法学》【年(卷),期】2018(034)002【总页数】6页(P90-95)【关键词】证据;刑事指控;证据裁判规则【作者】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作者单位】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检察院,天津30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5.3近些年,冤错案件屡屡发生,“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受到了诟病,“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走上了司法改革的历史舞台。
法官认定案件事实和作出裁判依据的必须是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以审判为中心”必然对证据审查和认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如果说“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以庭审为中心,那么其实质是以证据为核心。
检察机关构建刑事指控体系必须围绕着强化证据展开,以回应“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
正是在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而如何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成为检察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证据裁判规则要求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证据必须同时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必须经过法庭的质证。
单⼀证据形式瑕疵时,如何确定其证明⼒及分配举证责任单⼀证据形式瑕疵时,如何确定其证明⼒及分配举证责任【案情】2005年,被告肖某因经营⼀⾕壳烧砖窑场,陆续从胡某某购买⾕壳,后经结算,被告⽋陈某⾕壳款6500元,并于2005年3⽉15⽇写下书⾯⽋条⼀张,因多次催收,被告未给付,因此,原告⼀纸诉状将肖某起诉⾄法院,要求肖某给付⾕壳款计⼈民币6500元。
原告向法庭出⽰了⼀张被告写的⽋条,⽋条内容清楚,但属⽤透明胶拼接⽽成,有明显的撕扯痕迹。
庭审中,被告辨称购买原告⾕壳属实,但已如数给付货款,不存在⽋款的事实,且付款后已将⽋条撕毁,原告现将撕毁的⽋条拼接后再⾏起诉,属恶意诉讼,应予驳回。
原告对拼接⽋条的解释为:被告并未付款,因被告⼈品差,是原告出⽰⽋条向被告催款,被告不还款反⽽撕毁证据的前提下,原告只好捡回撕毁的⽋条进⾏拼接后起诉。
【分歧】针对该案中单⼀瑕疵证据的效⼒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存在三种观点:第⼀种观点认为:原告胡某提供的证据被告对其真实性、关联性予以认可,被告肖某认可从原告处购买了⾕壳并⽋款的事实,原告的单⼀证据可以证明原告的主张,被告主张已还款,对其辨称的证明责任应由被告举证证明,因未能举证证实,故应⽀持原告的主张。
第⼆种观点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在形式上虽存在瑕疵,形式瑕疵不构成对单⼀证据证明⼒的影响,故应⽀持原告的诉求。
第三种观点认为:原告提供了被告所写的⽋款条,完成了⼀部分举证责任,但原告提供的证据在形式上存在瑕疵,该单⼀证据在证明⼒上存在效⼒不⾜,对此原告应补正证据,以消除由此对单⼀瑕疵证据证明⼒带来的负⾯影响,只有这样,原告的举证责任才可认定为已经充分,只有原告举证责任完成之后,举证责任才转移分配给被告承担,否则应认定原告举证不充分,应由原告来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评析】该案争议焦点实质是对单⼀证据形式瑕疵时的认定及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原告应对单⼀证据承担完整的证明责任。
非法证据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非法证据的界定标准是不符合法定形式或取得的程序违法而不具有可采性。
例如非法搜查、扣押的物品,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法取得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的供述、陈述和证言都算非法证据,法院在庭审过程中,首先要排除非法证据。
▲一、非法证据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非法证据是指因不符合法定形式或取得的程序违法而
不具有可采性的证据材料。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主要是指:
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7种证据以外的证据形式;
2、法定人员以外的人非法收取的证据材料。
例如,商
场保安人员主持的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
3、非经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例如非法搜查、扣
押的物品,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法取得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的供述、陈述和
证言;
4、未经法定程序在法庭上出示并查证属实的证据材料。
▲二、非法证据排查程序是怎样的?
1、程序启动。
在法庭调查过程中,被告人有权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2、法庭初步审查
程序启动后,法庭应当进行审查。
合议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没有疑问的,可以直接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对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则由公诉人对取证的合法性举证。
3、控方证明
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
我国瑕疵证据运用现状及现有立法分析瑕疵证据仅指证据收集程序轻微违法,仅侵害了被追诉人的一些程序性的权利,这种违法取证行为仅仅导致证据欠缺形式上的要件,并不改变证据的属性和本来的特征,没有侵犯其实体权利,也不会导致审判不公正。
一、瑕疵证据类型(一)取证程序有轻微瑕疵的言辞证据收集程序和方式有轻微瑕疵的言辞证据,包括笔录没有填写询问人、记录人、法定代理人姓名或者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或者填写有误的;询问证人、被害人的地点不符合规定的;笔录没有记录告知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内容的或者首次讯问没有告知被询问人诉讼权利内容的;讯问人没有签名的等。
(二)有瑕疵的实物证据即便取证程序有明显违法、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也给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后可以使用的可能。
据规定涉及的实物证据主要包括物证、书证,由于实物证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证明力强,而且不易重复取得,因此对涉嫌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采取的是有限排除的方式,除了对实物证据内容的真实性有疑问应予以排除外,对于物证、书证的取得即便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也给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后适用的可能。
例如,收集调取的物证、书证,在勘验、检查笔录,搜查笔录,提取笔录,扣押清单上没有侦查人员、物品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物品特征、数量、质量、名称等注明不详的;收集调取物证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无复制时间、无被收集、调取人(单位)签名(盖章)的;物证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没有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说明或者说明中无签名的;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存在其他瑕疵的等。
二、检察机关对瑕疵证据的运用现状检察机关整个审查起诉的过程,就是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过程。
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审查、证据运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错误的、片面的认识和倾向,直接影响审查起诉的准确性,影响到案件的正确认定和处理,从而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刑事中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区别刑诉法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也对瑕疵证据补正规则予以明确。
一、什么是非法证据非法证据主要是指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
二、什么是瑕疵证据瑕疵证据是指不符合法定程序所收集的,在取证程序上存有瑕疵的物证、书证,也包括在取证程序上存有瑕疵的证人证言、讯问笔录等言词证据。
由于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违反了法律对收集证据的规定,都欠缺证据的合法性要件等,往往难以区分,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困扰。
三、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区别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对证据合法性加以证明的责任,如何正确区分两者界限,对于准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在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证据”到底是非法证据还是瑕疵证据,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判断和区分。
1、侵犯的法益不同非法证据是以刑讯逼供、暴力、威胁以及冻饿晒烤等精神折磨的方式为手段,通过直接侵犯公民宪法性基本权利特别是人身权而获得的。
因此该违法取证行为既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也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严重违背了国家对人权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
而瑕疵证据多属程序性违法而非实质性瑕疵,如在制作证据笔录时出现的瑕疵。
这种取证行为一般不直接侵犯公民基本权利,通常不会与程序正义产生严重抵触,也不损害实体公正,因而其侵犯的法益要远远小于非法证据。
2、证据的真实性不同非法证据由于是侦查人员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等方法,迫使被讯(询)问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疼痛或痛苦、恐惧等情况下作出的供述,严重剥夺了其陈述的自愿性,极有可能是背离案件事实真相的虚假供述。
因证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一旦被采信极易造成事实认定错误导致冤假错案发生。
而瑕疵证据的取得尽管存在违法情形,但只是程序性违法,如侦查人员遗漏了在勘验、检查笔录上签名等,一般不会因程序上瑕疵而改变证据内容,不会对证据本身的真实性、客观性产生实质性影响。
因而非法证据的真实性要明显小于瑕疵证据。
3、违法程度不同非法证据强调的是取证方法的非法性,主要表现为以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等法律明令禁止的方法,以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式去获取证据。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其既违反刑事程序法,也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刑讯逼供罪。
而瑕疵证据则表现为取证程序的违法性,虽然侦查人员的行为违法,可能对办理案件的公正性造成损害,但经补正后不会严重影响司法公正。
因而相对于非法证据,瑕疵证据的违法程度要轻微得多。
4、法律后果不同非法证据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严重违背司法理念,违反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其造成的后果无法通过事后补救得以修复,因而不具有可逆性和可补救性,不存在补正或合理解释的可能,其自始不具有证明能力,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经发现应当一律排除。
而瑕疵证据虽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但如通过补正,其原有的证据合法性瑕疵得以消除,就具备了证据资格,具有了证据的法律效力,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
只有不能补正或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时,才予以排除。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经过补正的瑕疵证据都能作为证据使用,对于那些虽然经过补正,但仍无法排除虚假证据可能的,也应当予以排除。
5、适用规则不同非法证据适用强制排除规则,因其严重违背国家人权保障价值理念,助长侦查机关违法取证行为,容易导致冤假错案,严重损害司法公正,无论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都必须绝对排除,一律不得作为证据使用,没有任何自由裁量的余地。
而瑕疵证据则适用补正规则,因其欠缺证据合法性要件,其证明能力处于待定状态,应当给予侦查机关补正机会。
如经重新取证、补充完善等补救措施,或作出符合常理及逻辑的解释,最终能修复取证程序上的瑕疵,其就可转化为合法证据,就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只有在补正不能的情况下,才予以排除。
来源:(刑事中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区别/ss/489668.html)诉讼知识.相关法律知识∙收回扣不承认能立案吗/ss/662740.html∙刑事诉讼辩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ss/662739.html∙刑事拘留逮捕以后如果可以取保候审多久会放出来/ss/662738.html∙护士过失犯罪能保释吗/ss/662737.html∙委托辩护是指什么,委托辩护的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ss/662736.html∙死刑复核发回重审是什么意思/ss/662735.html∙监外执行和保外就医的区别是什么/ss/662734.html∙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意义是什么/ss/662733.html∙侦查阶段律师如何会见在押犯罪者/ss/662732.html∙刑事自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时效/ss/662731.html∙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限究竟有多长时间/ss/662730.html∙治安案件立案期限不得超过多久/ss/662729.html∙取保候审后判缓刑几率大吗/ss/662728.html∙经济纠纷被拘留属于犯罪记录吗/ss/662727.html∙对刑事拘留决定不服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诉讼/ss/662726.html∙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常用引用法律条款/ss/662725.html∙执行阶段发现判决书有错误怎么办/ss/662724.html∙公开审判制度的内涵及适用范围/ss/662723.html∙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能否申请强制执行/ss/662722.html∙被害人在判决前能否要求返还被捕地/ss/662721.html∙刑事判决有哪些判决应当如何宣告/ss/662720.html∙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ss/662719.html∙对申请回避权滥用怎么应对/ss/662718.html∙判决书出来怎么执行 /ss/662717.html ∙遗弃罪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ss/662716.html∙取保候审申请人有哪些/ss/662715.html∙取保候审保证金金额是多少/ss/662714.html∙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及范围有哪些/ss/662713.html∙什么是庭前证据交换 /ss/662712.html ∙刑事拘留期间能做行政复议吗/ss/662711.html∙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包含哪些流程2018最新/ss/662710.html∙刑事犯罪是什么意思 /ss/662709.html ∙毁林开荒刑事立案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ss/662708.html∙网络攻击保释金多少钱/ss/662707.html∙刑事诉讼中的第一审程序/ss/662706.html∙立案后下个程序是什么,立案有期限限制吗/ss/662705.html∙判决书和裁定书的区别有哪些/ss/662704.html∙监视居住与管制的区别是什么/ss/662703.html∙刑事案件审理程序有什么法律规定2018(2018) /ss/662702.html∙监视居住6个月就自动解除吗/ss/662701.html∙轻伤可以不用刑事拘留吗/ss/662700.html∙偷1万元能保释吗 /ss/662699.html ∙法院什么情况下有权批准逮捕/ss/662698.html∙接到判决书后该怎么执行/ss/662697.html∙检察院不支持抗诉怎么办/ss/662696.html∙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有哪些,级别管辖注意哪些问题/ss/662695.html∙检察院要再侦查,法院说要延期审理,这种故意拖延合法吗/ss/662694.html∙刑事判决的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ss/662693.html∙二审刑事案件审理期限/ss/662692.html∙被错误拘留、逮捕、判刑人员的工资支付/ss/662691.html∙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法定事由/ss/662690.html∙公安立案后多久结案 /ss/662689.html ∙刑附民判决书怎么申请执行/ss/662688.html∙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是如何规定(2018)的/ss/662687.html∙醉驾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ss/662686.html∙取保候审的最新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ss/662685.html∙检察院把案子退回公安怎么处理/ss/662684.html∙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不服如何申请复议/ss/662683.html∙庭外保释需要多少钱 /ss/662682.html ∙死刑复核刑事裁定书范本/ss/662681.html∙刑事拘留所可以取保吗/ss/662680.html∙中院判决书对方不接怎么执行/ss/662679.html∙保释当天能出来吗 /ss/662678.html ∙强制清算需要股东申请吗/ss/662677.html∙诉讼时效期间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ss/662676.html∙对一般侦查羁押期限是怎么规定(2018)的/ss/662675.html∙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怎么办/ss/662674.html∙什么是相对不起诉,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的条件是什么/ss/662673.html∙当事人不可以申请回避的人员/ss/662672.html∙保释需要担保人吗,嫖娼要谁来保释/ss/662671.html∙刑事批捕后不起诉的条件有哪些/ss/662670.html∙起诉上诉申诉的区别 /ss/662669.html ∙人民检察院批捕的条件是什么/ss/662668.html∙民事辩护词范文 /ss/662667.html∙非法证据排除刑事判决书/ss/662666.html∙刑事诉讼法中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是什么/ss/662665.html∙监外执行的条件有哪些/ss/662664.html∙检察院再审抗诉程序都有哪些内容/ss/662663.html∙行政拘留处罚单签字与不签字区别/ss/662662.html∙网络被骗多少金额公安机关才立案/ss/662661.html∙附条件逮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ss/662660.html∙受贿罪免于刑事处罚的情节有哪些/ss/662659.html∙刑事拘留不逮捕后面怎么处理/ss/662658.html∙刑事自诉书范本 /ss/662657.html∙刑事诉讼代理人和公诉人的区别/ss/662656.html∙劳动争议诉讼上诉书范文/ss/662655.html∙对公民实施逮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ss/662654.html∙开庭时间一般几个小时/ss/662653.html∙刑事辩护豁免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ss/662652.html∙打群架拘留十五天保释需要多少钱/ss/662651.html∙人民检察院能否与当事人申请对调解书进行抗诉/ss/662650.html∙公安局取保候审的程序/ss/662649.html∙致人重伤多少钱保释 /ss/662648.html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事证明标准(2018年)的适用 /ss/662647.html∙公安机关向检察院申请批捕的程序/ss/662646.html∙保释单交了多久能放人/ss/662645.html∙取保候审后还会逮捕吗/ss/662644.html∙取保候审怎么解除,如何办理解除取保候审/ss/662643.html∙去拘留所探视可以带哪些东西给亲属/ss/662642.html∙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是多久/ss/66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