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异物麻醉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597.50 KB
- 文档页数:15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一.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学特点1.鼻孔小,是6个月内的主要呼吸通道;2.舌相对大,喉相对小,位置高;3.会厌短,常呈Q形或U形;4.环状软骨是小儿喉的最狭窄处;5. 3个月以下婴儿的气管短,平均长度仅5.7cm;6.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在4〜6岁时达最大形状;7.头大,颈短;8.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9.面罩通气容易胃扩张,易反流误吸、FRC、肺顺应性易下降;10.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麻醉的加深,维持上呼吸道开放的肌肉逐渐松弛,咽气道易塌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11.小儿呼吸道开放活动的调节。
二.面罩通气1.选择适合于小儿面部形状、死腔量最小的面罩透明面罩:最常用,小儿不易惊恐,可观察患儿口鼻部情况;Rendell-Baker面罩:形状符合小儿的面部轮廓,无效腔量较小,但没有充气密闭圈;Laerdal面罩:质地柔软的硅橡胶面罩,密闭性较好,能进行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
2.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①正确放置面罩:②手法:3.面罩通气时的监测—监测呼吸音或呼吸运动—监测P ET CO2波形—监测呼吸囊的运动4.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小儿常选用Guedel和Berman 口咽通气道。
注意点:小山口咽遇省It• M就民* K.UI口后是,通»mui> 口唱通,单在插入口咽通气道前应达满意的麻醉深度;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三.气管内插管1 .插管前器械和物品准备 气管插管基本器械的准备预氧和通气器械1 .麻醉机或通气装置的准备2 .准备小、中、大号面罩3 .准备小、中、大号口咽和鼻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及相关物品4 .准备小、中、大三根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5 .准备柔韧的插管芯(大小各一)6 .准备润滑剂(最好含局麻药)7 .喷雾器(含局麻药)8 .准备注气注射器喉镜操作相关设备9 .打开吸引器,并连续硬质10 .插管钳11 .光源正常的1#、2#、3#Miller 喉镜片,新生儿应准备直喉镜片12 .置病人头部呈“嗅物位”的枕头或薄垫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的物品13 .胶布(布质或丝质为好,不用纸质)或固定带14 .牙垫(大、小)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所需的器械15 .听诊器16 . P ET CO 2监测仪17 .脉搏氧饱和度仪2 .喉镜检查① 保持头的正确位置:6岁以下小儿头置于水平位,以头圈固定,由于这种年龄组小 儿喉头位置高,如有必要可在环状软骨上加压,以更好地暴露声门。
小儿麻醉气道管理指南一、前期准备1.医护人员应熟悉相关手术类型的气道管理要求和步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评估小儿的气道难度及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措施。
3.准备麻醉气道设备和药品,确保其完整、清洁和正常工作。
二、气道评估1.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评估气道的解剖结构、大小、可通气性和易堵塞程度等。
2.评估小儿是否存在气道畸形、狭窄、感染等情况,以及与麻醉相关的困难气道因素,如反射性喉痉挛、喉水肿等。
三、预防性气道管理1.对于预计气道通气困难的小儿,应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法,如使用面罩通气或喉罩通气等。
2.在进行气道管理前,将小儿卧位调整至适合操作的位置,如头后仰位或侧卧位等。
3.保持小儿的唾液和呕吐物通畅,预防气道梗阻。
四、无创通气1.对于需要长时间麻醉或间断性通气的小儿,可以考虑无创通气,如面罩通气、喉罩通气等。
2.选择合适的面罩或喉罩尺寸,确保与小儿面部的密合度,避免漏气和气道堵塞。
3.监测小儿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通气压力和支持水平。
五、有创气道管理1.对于预估气道困难的小儿,应及时建立有创气道,如经口插管、经鼻插管或经气管切开等。
2.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和类型,确保与小儿气道的适配性和通气效果。
3.进行气管内插管或导管固定,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口腔插管。
六、气道并发症管理1.密切监测小儿的呼吸、循环、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气道并发症。
2.对于气道堵塞、胃胀气、误纳胃内容物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气道吸引或排空。
七、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1.在麻醉复苏期,及时评估小儿的气道功能和保护能力,采取有效的气道管理措施,如拍背、口咽抽吸等。
2.确保小儿的唾液和异物排出通畅,避免气道阻塞。
3.在麻醉复苏期结束后,及时拔除插管或导管,保证小儿的自主呼吸。
总结:小儿麻醉气道管理指南是为了确保小儿麻醉过程中气道的畅通和管理,保障小儿的安全和有效手术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一、麻醉气道即麻醉时向患者提供连续通气的管道。
1. 对于无前病史的健康小儿,常用的气道是经嘴部、鼻部介入的简单支气管插管或者口咽插管。
2. 如果小儿有上呼吸道感染,建议使用口咽插管,这样降低了感染的危险。
3. 如果小儿合并胸外科手术,应考虑吸气期经支气管插管。
4. 对于特殊情况如颌面畸形、对插管不太友好,或者涉及头颈部操作等,需要异物检查性麻醉时,应考虑经鼻腔介入的管路,包括在小儿面罩下直接进行经鼻腔气管插管或者鼻腔和口咽的结合。
二、呼吸管理1. 插管后新鲜气体混入:当插管完成后,必须注意每隔几分钟混入一次新鲜气体,以预防可能的紫外线损伤,最常见的气体是氧气。
2. 气道压力控制:为了预防插管和持续气管导管(CTT)低灌肺、气道受病毒、细菌或抗生素损耗等病情,以及预防氣死亡,应适当调整潮气量和正隆管压,一般插管牵引压力为0-20cm 左右,使用低潮气量(不低于4-6ml/kg)维持最佳呼吸状况。
3. 呼吸管理:调节麻醉中身体气体稳定性,各种支持性呼吸治疗是必须的,包括必要时行持续正压通气(CPAP)、非插管性正向压交换机(NIPPV)等。
三、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避免把插管深入及入喉过深,尤其是牙列高的婴儿;2. 支气管导管的插入时,应尽量避外免受紫外线的影响;3. 插管前每位婴儿应想得到头面超声检查或CT检查,以增加插管成功率;4. 插管和拔管时应有锚定,以防止口咽或气管深处出血;5. 插管时应配合头面部和血气检查,对消化道灌洗物等异物要及时清除;6. 气道的安全可用红外线辅助照射和相应的监护器官检测;7. 呼吸管理时应分析病情,选择合适的支持性病护;8. 合适抗菌素使用基于抗菌观念,预防气道感染;9. 应熟悉成人及小儿应用气道管理设备的操作原理,建立合理的气道安全系统;10. 如果出现不同症状,应及时拔管予以确定治疗。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21〕左云霞,冯春,刘金柱,李天佐〔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李文献〔共同执笔人〕,李丽伟,李梅,连庆泉,吴震〔共同执笔人〕,张旭,张诗海,张溪英,金立民,胡智勇,蔡一榕,裴凌一、定义所有自口或鼻开场至声门及声门以下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都可以称之为气道异物〔airway foreign body〕。
异物位置对于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气道异物按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鼻腔异物(nasal foreign body);②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supraglottic foreign body) ;③声门下及气管异物(subglottic and tracheal foreign body);④支气管异物(bronchial foreign body)。
狭义的气道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
此外,按照化学性质可将气道异物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异物。
有机类异物以花生、葵花籽、西瓜子等植物种子多见,无机类异物那么常见玩具配件、纽扣、笔套等[1-4]。
按异物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异物,患者自身来源或承受手术时产生的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内源性异物,而由口鼻误入的外界异物为外源性异物。
医源性异物是指在医院内实施诊断、手术、治疗等技术操作时造成的气道异物,常见的有患者脱落的牙齿、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配件等。
二、流行病学临床上的“气道异物〞一般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1-4]。
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
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3,4],但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相似[5]。
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 2%~1%[4,6],美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为3.4%[7]。
麻醉科中的气道管理与通气技巧麻醉科是一门关键性的医学专业,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而气道管理与通气技巧,则是在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讨论麻醉科中的气道管理与通气技巧,旨在提供全面而准确的知识指导。
一、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麻醉患者而言,维持通畅的气道是基本保障。
合理的气道管理可以避免气道阻塞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的稳定。
因此,在任何一次麻醉过程中,气道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气道评估与选择在进行气道管理之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式。
气道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头颈部外形与颈椎活动度的评估:这一步骤有助于判断患者的气道是否异常,如气道梗阻等。
2. 齿颌关系和口腔牙齿状况的评估:口腔畸形或牙缺失可能对气道管理产生挑战。
3. 结合气道评估评分(Mallampati评分):通过观察患者的口腔、扁桃体、软腭等部位的可视度,评估气道通畅程度。
基于气道评估的结果,麻醉医生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气道管理方式:1. 自主通气:适用于患者气道通畅,无呼吸困难的情况。
2. 面罩通气:通过给予患者氧气和麻醉药物来维持通气。
适用于一些较短时间和较简单手术的麻醉。
3. 喉罩通气:喉罩是一种可插入到口咽部的通气装置,适用于一些需要术中保持通气以及较长时间的麻醉。
4. 气管插管:手术中需要维持呼吸支持和保证术后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可选择气管插管。
三、通气技巧在气道管理之后,麻醉医生还需要掌握合适的通气技巧,以确保患者的通气情况良好。
1. 正确认识通气目标:正常通气的目标是保持适当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维持动脉气血分压的稳定。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通气参数。
2. 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通常情况下,可选择控制通气模式或辅助通气模式。
控制通气模式适用于需要确切控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患者,而辅助通气模式适用于患者自主呼吸能力较好的情况。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目录一、目的二、小儿气道解剖特点三、气道器具及使用方法四、通气装置及通气模式五、小儿困难气道处理原则和方法一、目的在已报道的麻醉相关并发症中,新生儿和婴幼儿、急诊手术以及合并呼吸问题(气道上梗阻、意外拔管、困难插管)等仍是高危因素。
气道和呼吸管理仍是小儿麻醉主要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小儿麻醉科医师必须了解与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合适的器械设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患儿手术麻醉的安全。
二、小儿气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1、头、颈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全,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即使施行椎管内麻醉,若体位不当也可引发呼吸道阻塞。
2、鼻鼻孔较狭窄,是6个月内小儿的主要呼吸通道,分泌物、黏膜水肿、血液或者不适宜的面罩导致鼻道阻塞,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3、舌、咽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易患增殖体肥大和扁桃体炎。
4、喉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颈3~4平面,气管插管时可压喉头以便暴露喉部。
婴儿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挡住视线,造成声门显露困难,通常用直喉镜片将会厌挑起易暴露声门。
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呈漏斗形(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即声门下区),软骨柔软,声带及黏膜柔嫩,易发生喉水肿。
当导管通过声门遇有阻力时,不能过度用力,而应改用细一号导管,以免损伤气管,导致气道狭窄。
5、气管新生儿总气管长度约 4~5cm,内径 4~5mm,气管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
气管分叉位置较高,新生儿位于 3~4 胸椎(成人在第 5 胸椎下缘)。
3 岁以下小儿双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成角基本相等,与成人相比,行气管内插管导管插入过深或异物进入时,进入左或右侧主支气管的几率接近。
6、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肺泡数只相当于成人的8%,单位体重的肺泡表面积为成人的 1/3,但其代谢率约为成人的两倍,因此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气道异物是指误吸或吸入口咽部或呼吸道内无法自行排出的异物,能导致机体窒息甚至死亡。
气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治疗方法,需要在侵入呼吸道的异物造成机体窒息之前尽快进行。
本文将介绍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中相关内容。
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1.成人气道异物取出术成人气道异物取出术需要使用全身麻醉。
无论使用哪种麻醉药物,都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目前可供选择的麻醉药物包括以下几种:•硬膜外麻醉:适用于需要较强麻醉效果的情况,但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简单的气道异物取出,但不适用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手术的情况。
•深度麻醉: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情况,但需要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总的来说,麻醉方式的选择应该按照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手术所需时间等因素进行。
2.儿童气道异物取出术对于儿童,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选择麻醉药物时,应该考虑到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局部浸润麻醉反应较强,深度麻醉对儿童的风险比较高。
因此,一般会采用氧气和芬太尼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麻醉效果。
此外,还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科医生来操作。
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手术方式1.口咽部异物取出术对于口咽部异物取出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
麻醉药物可以通过喷雾或其他途径进行,其剂量需要按照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
手术操作者需将患者头部后仰,用器械直接将异物取出。
2.气管内容异物取出术对于较深部的气道异物取出术,需要采用全身麻醉。
手术者将支气管镜引入气道,通过器械进行操作来取出异物。
3.介入性取出术介入性取出术是指通过导管等介入性手术器械来取出气道异物。
这种方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一般需要采用成人全身麻醉。
麻醉操作的安全措施进行气道异物取出术,需要对麻醉操作进行一定的安全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1.检查患者前往麻醉手术前的身体状态、过敏史和相关疾病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