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和四大洋 课件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17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现在我们就开始大洲之行。
练习: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
亚
欧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指出世
界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找
出白令海峡和台湾海峡; 找出世界最大的半岛——阿
拉
伯半岛。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
地共
分为七个大洲。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来。
2、七大洲
师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
洲、
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师:哪些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以什么为界?
读 2.6 和 2.7 图,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亚欧两洲是连在一起的,它们的分界是乌拉尔山
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
亚洲位于东部,欧洲位
于
西部,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
以
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把
地中海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
之
地”。
课
堂
巩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读 2.6 图思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
球?哪
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学生回答: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
在东半球,
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大洋洲大陆部分在。
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教案(人教版)导入:奥运会的会旗为什么是五环呢?毛泽东诗句为什么是“敢下五洋捉鳖”,而不是四洋?题目: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结构包括:主要包括课前和课堂两部分.以课堂教学程序为线索,重点说说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一、课前系统部分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第二课时, 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是今后将要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我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确定的本节标准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我的理解是: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次序、分布特点、界线名称.运用地图说出大陆、岛屿、半岛等名称,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喜欢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快乐学习,但在学习方法、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形成一定的地理素养.4.教学目标:5.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难点: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为此我除了使用课件外,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三个微视频、两个flash填图和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运用百度进行搜索等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巧妙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6.设计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改变学习方式 ,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扩大知识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二、课堂系统部分:1、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时间都去哪儿》,结合时事,呈现抒情的音和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在空间上有个初步感知,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和热情.2、学习新课板块一:观看微课《探访海陆家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和海峡.并在地图上进行判别,学以致用.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1)读一读: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反馈、总结,教师及时给予学法指导.(2)议一议:通过读图观察,组织学生认知七大洲半球、海陆位置,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印象,体现地理学科特点.(3)做一做:填图活动:利用flash制作填图题,让学生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拼图活动:利用flash制作拼图游戏.让学生根据轮廓判断大洲,依据位置进行拼图训练.其功效上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拼图活动.(4)画一画:通过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特征,让学生知道大多呈现三角形,我用直动画形式演示《三笔画世界》,让学生模仿画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简图,优秀作品通过展示平台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信心和技能.通过以上读图、填图、拼图、绘图活动,由浅入深,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重、难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感到其乐无穷,提高教学效果.3.拓展训练:我设计了《有事问度娘》活动:第一题通过百度网页搜索,知道除了四大洋,还有五大洋等其他划分方式.第二题,《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是通过百度电子地图查询,了解亚洲、中国、龙井不同层次区域的地理位置.意图让学生养成从网络获得信息的习惯和技能,对祖国对家乡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4.课堂小结: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适时向学生渗透珍爱地球,保护家园的理念.最后为大家送一首歌《站在北京看大洲》.这是我用流行歌曲的《站在草原望北京》改编的微课,意图使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愉快结束学习,又通过歌词和画面进一步巩固所学地理知识,为学生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5.板书设计:一是突出知识体系. 二是突出学法指导.6.教学反思:(1)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是学习方式发生转变.(2)本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很好.但个别同学还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新模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公开课《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七大洲的名称、轮廓、面积顺序、分布特征、位置、分界线(主要掌握亚欧、亚非、南北美洲)。
1、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的名称;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迁移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七大洲看似规律的分布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三、教学难点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读图讲解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谈话法等五、教具准备地球仪、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投影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宣传画)大家有没有见过这幅图,觉得眼熟吗?细心的同学也许已经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过这样的巨幅图片。
这是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宣传画之一,名叫亚太城市一家亲。
大家看三件体恤上画了什么?(七大洲)。
其实,随着各城市间联系的加强,参加峰会的城市并不局限于亚洲太平洋地区。
例如有“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法国的“图卢兹”——重庆的友好城市之一,美国的“西雅图”等。
这些城市分别在哪些大洲呢?各大洲的位置怎样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七大洲和四大洋。
名称、轮廓(几何)、位置【指导读书】首先让我带领大家来一次大洲之旅,逐一认识这七个大洲。
这需要同学们先读P29的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看看各大洲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
同时对照图2.6“大洲和大洋分布图”或者屏幕上的东西半球图,记一记各大洲的轮廓和简单的位置。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学生阅读及观察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1、看名字由来;2、看大洲轮廓;3、看大洲的基本位置][老师从东西半球图点击入大洲轮廓图引导学生答名称,联想轮廓,又返回到东西半球图读出其大致位置。
(先看轮廓说名字或先说名字让学生选大洲轮廓)]【问题抢答】说名字,描轮廓,找位置这是用东西半球表示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首先回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和东经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