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八上第四章第二节电流的测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19.71 KB
- 文档页数:3
电流的测量创新设计本节课采用了让学生先做实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留意学生的错误。
因为出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资源,它充分的暴露了学生的前概念、惯有的思维或者是生活经验,因此错误中往往包含着学生很多的智慧。
只有充分暴露了错误,从根源上找问题,才能杜绝错误。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②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③了解电流大小的测量工具——电流表④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测电流⑤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2.能力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②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严谨的科学态度3学情分析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有关刻度的读法和串、并联电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于电表量程的选择以前没有接触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师生交流活动,学生学会量程选择、刻度盘的正确读数和接线柱的正确连接。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流表使用与读数教学难点:①电流的形成;②电流成因与正确读数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实验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路图的知识,现在大家按照任务单中的任务一的要求,让电灯泡亮起来。
(现在开始动手,看那一组最先准确的完成。
)学生:动手接电路活动2【导入】电流的形成、方向师:闭合开关,灯立即会亮,这是为什么呢?生:电路通了;有电流通过电灯……师:是的,是电流把能量从电源输送到了电灯上。
问题:那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电流的形成)电流是由于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自然界中的自由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很早以前科学家就认为电流是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的。
并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路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人们知道金属导线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移动产生的,那么电子的移动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会怎样呢?请听电流的自述。
初中电流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认识电流表,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电流的单位及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难点:电流表的读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动玩具、电灯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和作用。
2. 提问: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电流有大小之分吗?二、探究电流的强弱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2.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学习电流的单位及换算1. 介绍电流的基本单位——安培(A),以及常用的单位——毫安(mA)和微安(μA)。
2. 讲解电流单位的换算关系:1A = 1000mA,1mA = 1000μA。
四、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 介绍电流表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示范电流表的使用步骤,如连接电路、调整指针等。
五、电流表的读数方法1. 讲解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 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六、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测量方法。
七、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强调电流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并理解电流的单位及换算。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电流的强弱与用电器的关系。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1. 电流表及其使用说明书。
2. 电路实验器材:干电池、开关、小灯泡、导线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
2.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流的知识。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4[课前预习]1.如何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2.电流表如何接线,读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电流是如何样形成的2、明白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使学生明白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4、记住并明白得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二、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适应。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安培的简介,培养和教育学生刻苦用心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流概念的建立、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实物接线和读数。
[教学安排]1课时[教具] 学生器材:每组电池一节,小灯泡二个,电键一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一、电流的产生新课导入:设问:我们在进行连接小电灯的实验时,发觉合上开关后,小电灯就会发光,这是什么缘故呢?生: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追问:那电流是如何产生的?——视频展现(导体中的电荷)结论: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
概念引出:电流—电流强度符号:I单位:主单位:安培 简称:安 符号: A常用单位:毫安(mA ) 微安(μA )换算:讲述:安培的故事——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
二、电流表看个认真:观看电流表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电流表的【外观结构】刻度:指针:符号:A调零螺旋:“负”接线柱:“正”接线柱:两个接口记一记:认真观看你桌子上的电流表刻度,把大小量程、一大格、一小格的电流值填入表中。
量程(A)一大格(A) 一小格 (A)大量程小量程测一测:试按图所示连接导线,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再加一节电池,观看灯的亮度变化,测出电流大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量程,试触法2.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3.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 “-”接线柱流出。
4.绝对不承诺不通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截了当连到电源两极.摸索:假如违反以上注意事项,结果会如何样?课外拓展——电流的应用:测谎仪[课堂小结]写一写:请设计一份关于电流表的说明书,说明书内容要求有【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产地】【产品用途】【外观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板书设计]第二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强度来表示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并用字母I来表示。
4.2 电流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如果你家要安装一个用电量较大的电器(如大功率空调),往往要考虑进户的电表是否够容量,布线时需要用多粗的电线。
考虑这些问题的主要依据是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大小。
故了解电流的大小至关重要。
一、电流强度比较用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做电源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两种情况下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电流的概念和单位导体中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的多少,用字母I表示。
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
电流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μA。
1安(A)=103毫安(mA) 1毫安(mA)= 103微安(μA)安德烈·玛丽·安培——法国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安培在电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
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用安培作为电流的单位。
不同的用电器工作电流是不同的,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也不相同。
电流强度的应用人体本身大约每秒有一个微弱的脉冲电流传遍心肌,用以触发、控制心跳。
这些微电流也会经身体组织传到皮肤。
用专门的仪器可以探测到这些电流,将其放大后,就可在显示屏上看到表示心脏正常与否的心电图。
其实人体的许多部位都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例如,对人脑不同程度的刺激事件,会使人脑产生不同形式的脑电流,探测并放大这些脑电流就能对人脑的思维或者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并作出推测或判断。
据此原理,人们发明了测谎仪。
人体对来自外界不同强度的电流也有不同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能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约为1毫安,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0毫安以上时,人就有生命危险了。
二、电流的测量通过某一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的亮度会越大。
但是,根据灯的亮度并不能确定流过的电流的具体数据。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测量流过一个电路的电流值呢?我们可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值。
第2节电流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使学生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4.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流概念的建立、电流表的使用方法;难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实物接线和读数。
三、教具学生器材:每组电池一节、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一只。
四、教学过程(一)电流的产生新课导入:师:(实验展示)同学们请看实验,当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生: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追问:那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结论: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
师:我们把水流动的方向规定为水流的方向。
那么,电流的方向可以怎样规定呢?生:分析电流的运动方向,得到电流的方向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荷的移动方向的关系。
结论: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
师:(实验展示)生:上台用手指指出真实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电子移动的方向,并让同学评判。
师:(实验展示)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池,闭合开关,小灯泡变亮。
追问:你认为灯泡的亮度与通过电流的大小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生:两次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不一样,灯泡亮时通过的电流大,灯泡暗时通过的电流小。
概念引出:电流—电流强度。
符号:I单位:主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讲述:安培的故事——培养刻苦的学习习惯。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
问:人们是怎样知道这些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的呢?学生:用仪器测量(电流表)。
(二)电流表看个仔细:观察电流表。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电流表的外观结构:刻度、指针、调零螺旋、“负”接线柱、“正”接线柱活动一:仔细观察你桌子上的电流表的刻度,把最大量程、最小量程、一大格、一小格的电流值记录下来。
活动二:连接导线,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
电流的测量【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
2、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3、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
4、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测电流。
5、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安培计测电流并可熟练测电路电流。
【课前准备:】电流表、电池组、灯泡、开关、导线若干(4个学生一组)【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美不美,一旦停电,又会如何?教师:前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路图的知识,现在大家能否按照任务单中的任务一的要求,让电灯泡亮起来。
现在开始动手,看那一组最先准确的完成。
学生:动手接电路教师:给予真诚的肯定(为本节课的师生情感的交流打下一个小基础)二、新课学习:(一)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教师: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播放电流的录像教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按:出示答案)<板书>教师:播放电流的录像教师: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按:出示答案)<板书>按:科学规定的电流方向。
媒体投影:读图教师: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电流方向:金属导体内电子移动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
<板书>教师:是因为在接通电源后,金属导线、灯丝等内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能由电源的负极方向沿导线朝电源的正极方向移动。
从而形成电流,电流能不断地把电源中的能量从正极出发带到用电器(小灯泡)上,使小灯泡持续发光。
(二)电流的大小教师:在刚才接好的电路中再接入一节干电池,试试小灯泡还能正常发光吗?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比较两次实验中小灯泡的亮度,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第二次比第一次亮教师:两次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是因为两次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不一样,有强弱区别”教师:在科学里把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我们用I来表示,像以往我们认识的物理量一样电流强度也有自己的单位,为了纪念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在电磁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简称安,符号为A。
电流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电流的定义和单位,并能理解其意义。
2.理解和掌握电流的单位和单位换算,了解人的安全电流。
3.知道电流表的符号和用途,正确掌握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方法和使用规则。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具备电学实验的初步技能。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精神;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作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干电池【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流的概念与单位,电流表的正确使用难点:电流的单位换算、正确使用电流表【教学过程】一、引入实验一:比较用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做电源时,小灯泡的发光有什么不同?结论: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越大,小灯泡越亮引出电流强度的定义及电流的符号、单位、单位换算二、新课视频介绍电流的强度,利用水龙头的放水特点,引出:(一)电流强度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的多少。
2.符号:I3.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4.单位换算:1安(A)= 103毫安(mA)1毫安(mA)=103微安(μA)练一练:1.0.5A= 500 mA= 5×105µA2.104 µA=10-2A=10 mA3.200 mA = 0.2A= 2×105µA5.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不同的用电器工作电流是不同的。
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也不相同。
6.人体中的微电流①心肌脉冲电流(应用:心电图)②脑电流(应用:测谎仪)7.人体通过电流时人体感觉和反应:1mA开始有麻感。
10mA以上时,人就有生命危险了。
(安全用电、标志)(二)电流的测量从小灯泡的亮度能够定性的知道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但并不能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具体数值。
引出电流表的使用。
1.测量电流的大小的仪器:电流表2.电流表的符号:3.电流表的构造:外观结构:指针、符号、表盘、调零螺旋、“正、负”接线柱4.电流表的读数:①首先判断电流表所接的量程②根据量程确定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的电流值③眼睛应该正视表盘上的刻度值,估读一位④最终示数由大格读数和小格读数之和练一练:(1)读数(2)指针在同一刻度处,大小量程的读数值有什么关系?大量程的读数值为小量程的读数值的5倍5.电流表使用不当,容易烧坏。
《电流的测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电流的测量”。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电流的测量是电学基础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读数方法以及电流的测量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电流的测量实验。
二、学习目标1. 理解电流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学会使用电流表进行简单的电流测量实验。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电流概念的理解程度、电流表的读数准确性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电流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描述是否准确、清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电学知识,引出电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电流测量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5.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电流概念及电流表读数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电流表的读数练习、简单的电流测量实验报告等。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需按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需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反思:学生需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电流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够正确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2. 教学难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引出电流的概念。
2. 讲解电流的测量方法:介绍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讲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电流的测量方法。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学习了电流的概念,掌握了电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教学拓展1. 讨论电流表的量程和精度:引导学生了解电流表的量程和精度,以及如何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流表。
2. 介绍其他测量电流的方法:如磁电式电流表、霍尔效应电流表等,让学生了解电流测量的多种方式。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个测量电路电流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让学生结合实验数据,绘制电流-时间图象,分析电流的变化规律。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编写实验报告,总结电流的测量方法和实验结果。
2. 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电流测量装置。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电流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情况。
初中物理(电流的测量)教案初中物理(电流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方法,明确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2.在认识电流表的过程中,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3.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流表的使用。
(难点)正确使用电流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在使用不通用电器时,电流的大小是否相同。
学生答复不同后,教师追问:各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有大小不同,那么如何测量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电流表的使用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各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有大小不同,那么如何测量呢教师讲解:电流的大小可以用电流表测量。
教师展示实验室电流表,学生观察电流表的根本构造情况。
结合学生的观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电流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电流表有几个接线柱接线柱上标着的符号和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电流表有3个接线柱,两红一黑。
“-〞表示负极;“0.6〞表示量程为0-0.6A;“3〞表示量程为0-3A。
)(3)电流表有几个量程对应不同量程刻度盘上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电流表有两个量程,量程为0-0.6A的分度值是0.02A;量程为0-3A的分度值是0.1A。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电流表使用说明书,教师巡视指导。
之后教师提问学生电流表使用步骤。
教师补充并说明考前须知。
之后教师讲授电流表读数方法。
2.练习使用电流表教师组织学生商量:在电路中,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学生商量后,得到步骤:1.先连接电路,将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接入电路,之后确认电流表量程,先选用0-3A的量程,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对电流表进行“校零〞,再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假设电流表示数小于0.6A,换用0-0.6A的量程,再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三)稳固提高教师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图片,学生推断电路图连接正误。
(四)小结作业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课后习题第4题。
四、板书设计(电流的测量)辩论题目及解析一、试触时指针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参考答案)试触时主要看指针的偏转情况:(1)不偏转可能是电路断路,也可能是电流表已经损坏。
同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个性发展研究
【练习】3安=______毫安=_______微安;
15毫安=______微安=______安;
400微安=______毫安=______安。
【识表】了解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如:普通家用白炽灯约0.1A~0.3A;晶体管收音机约0.01A~0.1A;晶体管电视机约0.1A~0.3A;普通家用空调机约4A~8A。
三、电流的测量
【引入】不同的电路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样测量电流呢?--使用电流表
【实验】图4-16
--实验中,灯的亮度随着电池的增多而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大。
但是,根据灯的亮度并不能确定流过灯的电流的具体数值。
我们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
2、使用电流表时都有哪些要求?
1).接入电路前
(1)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
因此,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2)正确选择量程。
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量程,被测电流超过量程时,电流表会损坏。
实验室里使用的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
当使用0~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
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
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
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2).联入电路时
(1)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3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
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1)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2)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3)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4)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应根据情况给予改正后,才能正式接通电源。
4).读数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中点,然后读数”。
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指针相邻两个标度值分别为0和0.2A,其中点值为0.1A,指针所指的值是0.1A过两小格,每小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14A。
这种方法为“中点助读”,可有效地防止读错数据。
四、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理解
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在串联的电路中,不论电流表连入电路的位置如何,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因此,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即:I=I2=I3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如图2所示的并联电路中,在这一电路中,干路如同总水管,两并联支路如同两分支水管,在相同的时间内,总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两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反之,两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总水管中的水流量。
因此,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即:I总=I1+I2
小结反思
情况反馈○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