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输入与外语习得_王玉晓
- 格式:pdf
- 大小:281.29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1.引言语言输入输出假说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通过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不同形式和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活动。
本文将首先对语言输入输出假说进行介绍,然后结合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实际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2.语言输入输出假说的基本概念语言输入输出假说是斯蒂芬·克拉什的学生威廉·斯万所提出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输入和输出是学习语言的两个重要途径。
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在听力和阅读的过程中接受外语信息的过程,语言输出是指学习者在口语和写作的过程中表达外语信息的过程。
语言输入输出假说认为,语言输入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通过接触大量的外语信息,学习者可以逐渐习得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
而语言输出则是巩固和应用语言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口语和写作的实践,学习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语言输入输出假说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听力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难度的英语听力材料,帮助他们扩大语言输入的范围。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听力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输出练习,通过模仿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听说结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听力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表达,实现语言输入输出的有机结合。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话题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形式多样的口语教学活动,为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入机会。
教师还可以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料来进行口语输入的教学,让学生在接触地道的英语口语的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输入研究综述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输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的研究,总结了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并将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对今后此类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二语习得;输入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second lanuae acquisition,简称sla),近年来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分支。
早期的二语习得研究专门指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与外语习得(forein lanuae acquisition/fla)研究是相区别的。
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已被用来泛指除第一语言学习以外的任何语言学习,包括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学习。
[1]笔者讨论的二语习得包括第二语言(含外语),而输入(input)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有关输入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一、综述在二语习得范畴内,研究者们对输入概念的界定各有侧重。
r. ellis的定义是讲母语者或二语者对其他二语者所说的语言。
[2]他的定义只有口头输入,没有包含书面输入。
richards等人认为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接受到的并能作为其学习对象的语言。
[3]该定义比较全面。
国内学者给出的输入定义和richards等人的接近[47],兼顾口头输入和书面输入,这也是本文采用的输入概念。
最初的输入概念是coder在“学习者的错误的意义”一文中作为一个理论话题提出来的。
[8]最早引起语言学界重视的是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他提出了“可理解输入”(prehensive input)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基本公式是“i+1”。
“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部分。
[9]krashen和terrell随后又论述了“输入假说”有四个方面的含义:(1)可理解的输入理论与习得(acquisition),而不是与学得(learnin)有关;(2)习得是通过理解稍微超出已有的语言知识而完成的,需要借助于语境和非语言信息;(3)当交际成功时,当输入得以理解时,也自然就有了可理解性输入;(4)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逐渐显现出来的。
“输入、输出”理论与外语教学关键词:外语教学;“输入输出”理论;实践一、输入、输出的概念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外语学习中值得倡导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听与说、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而我们很少考虑哪一个更为重要。
其实,外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外语输出能力。
为此目的,学习者首先应该对所学语言有一个足够的输入,大量地接触目标语言,广泛地阅读语言材料,充分地听到真实的交际语言,通过听觉或视觉感知语言材料,通过听读理解语言信息。
耳濡目染,学习者就会不知不觉地将所听到和看到的大量语言信息贮入大脑。
在新的输出环境中,贮入的语言材料再经他们大脑的处理加工,重新组织,就可以输出,用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那么语言的输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交际活动就无从谈起。
如果语言输入不充足,语言输出也会不充足,使言语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此外,如果输入的方法不当,或者只是采用一种输入方式,那同样会给输出带来不利,最终影响输出能力的培养。
总之,对于缺乏自然环境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来说,必须把语言输入当做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头等大事来抓。
因为足够的语言输入和掌握正确的输入方法乃是培养学习者熟练进行语言输出的必要条件。
根据Krashen输入语假设理论,学生学习外语应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即输入语,然后通过具体的交际情况和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也会自然实现。
他认为,这是第二语言与外语习得的唯一途径。
这与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然后再进行交际的方法大相径庭。
输入语假设认为外语习得只有通过理解信息才能完成。
输入语假设中的理解性输入是指稍为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大量反复出现的输入语。
即通过理解含有略高于现阶段语言能力的语言,就可习得新的语言结构。
当交际成功时,即输入可理解时,新的语言结构自动进入现阶段的语言能力范围。
浅析语言输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作者:徐红梅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的向前推进与发展,二语习得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家之间频繁交流后的一种产物,语言输入理论作为当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体系内部的一个关键理论,已经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当前在输入理论方面前人有着哪些具体的分析结果与研究成果,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前辈克拉申所提出的“输入假设”这一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为输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言输入二语习得输入假设紧密联系【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社科类重点项目《语言美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Z148C)。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65-01输入指的是,学习者在自身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听到、接收到,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作为学习对象的一种语言内容。
而二语习得指的则是,学习者在应用语言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一门第二语言得到的提高的过程。
然而,二语习得能够得以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学习二语习得的人们获得了一定的语言输入。
一、二语习得假说理论的分类(一)输入假说输入假说这一概念主要是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提出来的,是当时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与理论内容。
输入假说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假设。
第一种,是习得与学得的假设;第二种,是自然顺序假设;第三种,是监察假设;第四种,是输入假设;最后一种即第五种,是情感过滤假设。
其中,输入假设是语言输入假设的核心内容与部分,主要指的是一种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学习者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该是占据了大部分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有一些知识是学习者尚未详细掌握的,这些未知的知识便对学习者形成了一种新的挑战,而这个理论最终被定义为“i+1”理论。
试论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语言输入输出假说的概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文章还探讨了相关研究,并对语言输入输出假说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结论部分提出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策略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关联、有效性验证、策略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言输入输出假说是由斯蒂芬·克拉申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接受输入并产生输出来实现的。
在语言学习中,输入指的是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信息,包括听力和阅读;输出则是学习者产生的语言表达,包括口语和写作。
据此假说,语言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接收和产生语言信息,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理解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对于语言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授,忽视了语言输入输出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弱,无法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研究如何有效应用语言输入输出假说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了解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言习得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之间的关联,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为相关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语言学习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如何通过接受和输出语言来提高语言能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念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王 玉 闫 冰摘 要:“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既明确输入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也强调了输出对语言学习者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该理念为指导,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的定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提出建议。
关键词:“输出驱动—输入促成” 理念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课程设置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11-00642008年,文秋芳教授在泰勒课程论的基础上提出:“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
它的核心思想是:和输入相比,输出对语言学习者有更大的驱动力。
之后,她在“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Output-Driven,Input-Enabled Hypothesis),既强调输出对学习者的驱动作用,也指出输入在外语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输入的作用,就要根据输出的需要具体细化输入的内容。
从该理念出现伊始,就已经有研究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对它予以关注,如“能力本位、输出驱动与英语专业课程群建设”“基于输出驱动的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设置研究”等。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独立学院的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拟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
一、独立学院应有一套适用于自身的课程体系独立学院需要设置一套适用于自身的课程体系是由其学校定位决定的。
教育部在2014年度工作要点中表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其必须有一套不同于母体高校的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创新型人才或者复合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应该走向跨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要求其不能照搬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
试论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研究方法上,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主要是指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接触和模仿语言输入,再通过输出语言来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这一假说对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语言输入和输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听力能力不足、口语表达不流利的问题。
研究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究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
语言学习者需要通过输入和输出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而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输入,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方面表现欠佳。
研究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可以为改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深入研究语言输入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影响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生对不同语言输入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材料和口语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质量,使他们更好地吸收和运用英语知识。
通过对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教学理论,还能为实际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口语听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2000字】2. 正文2.1 语言输入输出假说语言输入输出假说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接受和理解输入材料来增加语言知识,然后通过输出来加深对语言结构和用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理论。
这一假说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斯蒂芬·克拉舍(Stephen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
[收稿日期]2005-06-08[作者简介]王玉晓(1978 )女,汉族,河南淇县人,安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论语言输入与外语习得王玉晓(安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安阳455000)[摘 要]语言输入对外语习得的重要性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在国内外语言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Kr ashen 的 语言输入假设 。
本文主要以这一假设为理论根据,阐述了外语教学中语言输入的意义和如何进行语言输入。
[关键词]语言输入;外语教学;外语习得[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05)04-0102-021 语言输入理论外语教学和外语习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语料及其有关知识的输入。
外语学习是 以学习者接受目的语语言输入为起点,通过各种类型的运用目的语的活动,内化该语言体系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
外语学习需要输入,否则外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年来西方在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各种理论,其中较有影响的是Krashen 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K rashen 的 语言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习得具有两种途径:一是潜意识的知觉的过程;二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过程。
外语习得是通过大量的、直接的语言输入而形成的。
K rashen 所提到的语言输入主要指学习者接触到的潜在目的语言材料,也是指周围环境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的各种信息。
K rashen 认为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 可理解性输入(co m -prehensible input),这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学习者的理想学习环境必须是可理解性的。
包含着已知的语言成分(i)。
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i+1)。
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i)有选择地接受新的知识(i+1)从而获得语言能力。
K rashen 的语言输入理论触及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对外语教学和学习颇有启发。
2 语言输入的意义2.1 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基本条件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 吸收(加工重建、记忆) 输出(说、写、译)的过程。
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听觉和视觉大量感知语言材料,并反复操练,对其输入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内化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最后让学生将贮入的语言材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况下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只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才能为大脑提供适合加工处理的语言材料。
经过理解、吸收,最后才有语言输出,形成语言习得。
语言输入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在交际过程中,不同性别、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涉及的话题范围有很大差异。
大量的输入可提供多样范围的选择,有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社会角色去吸收重组。
通过自觉而高质量的输入,可以提高学习者对学习责任的敏感性,为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与环境。
许多高校聘请外教讲授听说等课程,目的就为了增加语言输入,因为外教是非常活跃的语言输入来源。
2.2 大量语言输入有助于减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母语时时在起作用。
母语负迁移是指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母语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映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的消极的影响。
使第二语言的获得所需时间或精力增加,阻碍外语学习的顺利进行,影响对外语知识的正确掌握。
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英语和汉语无论在语音、词汇、语序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语言的输入,使丰富而标准的现代外语占据学习者的大脑,使学习者无条件地接受外语知识,并通过使用达到自动化,可抵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增加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面影响。
2.3 削弱 石化 现象(fossilization)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象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地提高,而处在一种停滞徘徊状态。
根据Selimker 的观点,学习者石化现象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i)错误石化,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并被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反复出现;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初期不注意准确性,有些错误就会石化,如冠词的添加、复数的使用等。
(ii)语言能力石化,即语音、句法结构及词汇方面的石化。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将目的语简化以便交流,而停止进一步的学习。
大量的、高质量的语言输入使学习者有机会接受正确的、最优化的语言或接触自然的或接近自然的目的语环境,能使学习者注重语言学习的准确性,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防止错误石化,弱化102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语言能力石化现象。
3 如何加强语言输入3.1 可理解性输入对学生语言进行语言输入,Kr ashen 认为是从 i+1 这样的一个大致形式出发, i 指的是学生现有的外语水平, i+1 指的是学习者外语学习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1 指的是现有水平和下一阶段之间的差距。
即应略高于学生的已知语言水平。
强调可理解性输入,输入量应视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语习得的一个根本的途径就是理解所输入内容。
根据Ausubel 的认知同化理论(Co gnitive Assimilat ion T heor y),可理解性输入指的是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关的输入。
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现有的所有的知识内容和结构。
学习者接触到新的语言材料时,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现有水平和相关语境的帮助下理解其中所含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对学习者来说,重复容易的材料是必要的,但重复多了又极其枯燥、收效甚微。
太难的语言材料难以让大多数学习者突破障碍,也不会有太好的收效。
输入的语言应该是准确的、规范的,具有示范性和典型性,便于学生了解其特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模仿、套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2 拓展语言输入的途径教材和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语言输入来源。
语言课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知识。
教师讲解语法及词汇知识,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最优化输入,是学习者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对初学者来说,利用好教材和课堂时间尤为重要。
然而学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靠学习者在课外主动寻找机会练习外语(L ee,1988)。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不会只把目光盯在书本上,他们会通过大量的输入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兴趣,以求更大的进步。
除教材和教师外,外语期刊杂志及外语广播电视等媒体也是很好的语言输入来源。
教师要鼓励学生看外语原著、收听、收看原版电影等,这些原版资料提供的英美国家的语音语调,英语语境与情景很形象、更直接,更能深刻地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是很好的输入来源。
3.3 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近20年来,西方语言学家与心理学家对语言学习的研究表明,诸多影响外语习得的因素都与学习者本人有关,其中情感因素尤为突出,对外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情感障碍和焦虑。
情感障碍越多,进入学习者大脑中的语言习得就越少。
外语学习的焦虑会对学习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语言习得。
K rashen 认为,语言习得在焦虑为零的情况下最有成效。
而 态度作为一种情感因素,它对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最终达到的成功程度是极为重要的。
(戴炜栋,1994)那么,教师在进行语言输入时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态度,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排除情感障碍和反作用,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输入环境,把学生的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鼓励和信任,都会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使之产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动机。
3.4 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外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把握好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Allrig ht 指出: 仅有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足以产生外语习得,语言输入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和交际机会相结合促进输出,语言习得才能真正有效。
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得到保证。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在强调大量输入的同时也要强调输出,进行实践。
若没有足够的输出条件,即使学生输入的信息达到足够的量,知识也将永远停留在 知 的阶段。
人类学习语言决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
在 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主体。
这种教学模式既注重教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传授(输入),又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输出)。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各个阶段的语言交流活动,从中吸取知识,培养技能。
语言的大量输入和有效输出间的平衡也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语言输入的机会和途径,同时引导、协助学生完成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4 小结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依赖语言输入的质与量。
只有加大输入的数量,提高输入的质量,才能为外语学习者进行知识重建、吸收并最后输出接近本族语水平的话语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1]Krashen.S.D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New York:Long -man,1985.[2]王小宁.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假说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1).[3]尤其达.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1,(6).[4]王大伟. 输入 新论[J]外语界,1997,(4).[5]文卫平,朱玉明.外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6]王洪月,任恋奎.输入假设的认知界定[J].中国英语教学,2004,(4).Emphasize Language Input,Promote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WANG Yu -xiao(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Anyang T eachers College,Anyang Henan,455000)Abstract:T 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put for foreig n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widely accepted.Among all the theor ies ,K rashen s Input Hy pothesi s is by far t he most influential.Based on this hypothesis,this essay elabo 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 -put and how to input in foreign lang uage teaching.Key words:L anguage input;for eign languag e teaching;for eign languag e acquisition(责任编校:张致)103第4期 王玉晓:论语言输入与外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