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51
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探险活动应掌握的科学知识、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一些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学习探险家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坚毅的品质。
3、多角度正确认识探险活动。
4、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活动重点:1、讲故事“我知道的探险家”。
2、讨论“探险活动面面观”。
3、写作“探险活动之我见”。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活动一:讲述“探险家的故事”。
提出要求:发言要求:⑴声音要响亮,语言要流畅。
⑵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
发言提纲:我们是(登山、极地、航天)小组的成员,我们搜集了(人名)等探险家的资料。
经我们小组研究讨论,一致推荐(人名)的故事给大家,因为他(概述探险事迹),表现(探险精神),这种精神(在什么方面)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
例:1、希拉里——登上珠峰第一人(1953年)他对记者说:“我想危险是普遍存在于登山、航海等诸如此类的事中,这里有巨大挑战。
毫无疑问,你做任何事都会存在错误,但只要你坚持,等到你成功的那天,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敢于向困难挑战,执著追求的探险精神)2、题目:李致新、王勇峰——“登山双子星”在11年时间里,他们一起,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壮举。
1988年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1988年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1992年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海拔6193米1995年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1997年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1998年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海拔5895米1999年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追求人生的境界和高度的探险精神)3、余纯顺:余纯顺徒步走中国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活动目标: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认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探险精神。
活动设想:探险,历来都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人类的探险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了解探险,明白探险的意义对于学生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在活动中,尽量地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兴趣,想法设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益。
教师先以“铁塔尼号”沉船故事和电影再现的内容引入,然后多媒体展示几组人类向自然进军探险,超越自然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接着请学生讲述故事,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紧接着展开一个探险知识竞赛,让学生对探险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
再由本单元的的几篇有关探险的文章引出“七嘴八舌说探险”这一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最后,组织“野外生存模拟招聘”,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探险,锻炼学生意志品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探险”话题,积极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兴趣,然后自然导入学生写作训练这一环节。
学生可以把所写的文章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小组进行评论,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进行全班交流评论。
课前准备:1、学生上网搜索有关探险的资料,诸如古今中外的探险家、著名的探险故事、富有影响的探险收获等等。
2、“模拟招聘会”成员组的确定,招聘的方案的拟订。
活动时间:四课时(包括作文一节、评讲一节)活动过程一、导入二、我心中的探险家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心中的探险英雄。
(教师指导学生对同学的讲演作点评。
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探险活动应掌握的科学知识、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一些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学习探险家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坚毅的品质。
3.多角度正确认识探险活动。
4.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讲故事“我知道的探险家”。
2.讨论“探险活动面面观”。
3.写作“探险活动之我见”。
教学时间:3课时课前准备:教师:1.设计活动计划。
2.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组开会讨论计划、安排任务。
学生:搜集并整理古今中外探险家的典型故事及有关人类探险活动的图片、光盘、录像资料、与探险活动有关的知识(地理、气象、人文、发展等)(全体学生参与)。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共两周。
1.教师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组开会,宣读活动计划,语文活动组讨论、修订计划、安排分工。
时间为一天。
2.把活动计划传达给全体学生。
故事会和讨论会的主持人准备串词,评委制定评比内容及评比细则。
时间为三天。
3.全体学生准备(可以由小组长负责督促、检查、落实)。
时间为10天。
第二阶段──实施共3课时,分段进行,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补充。
1.“我知道的探险家”故事会。
a.讲故事。
讲故事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组选出的代表,另一部分是由抽签决定的讲故事人员,分组计分。
b.人类探险活动资料展示。
2.“探险活动面面观”讨论会。
第三阶段──总结1.公布评比结果(由语文课外活动组负责)故事会:“讲故事明星奖”“最感人情节奖”“声情并茂奖”“勇于表现奖”“团体协作奖”等。
资料展示:“图文并茂奖”“最佳设计奖”“最珍贵资料奖”“最丰富资料奖”2.个人总结。
自己在活动中所表现的态度。
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的程度。
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提高。
3.教师总结。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a.活动收获。
对探险活动有了正确、全面的认识。
提高了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处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学会了辩证地、多元化地看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