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热敏灸--陈日新
- 格式:ppt
- 大小:15.85 MB
- 文档页数:24
热敏灸的研究概况作者:黄秀娟冉妮周建伟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0年第06期【摘要】热敏灸是一项源于经典并运用于临床的创新性疗法,文章通过翻阅经典,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5-2019公开发表的热敏灸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热敏灸疗法优于传统艾灸疗法,且使用范围广泛,适宜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癌症术后等,且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的主治作用不仅能温经散寒、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且具有更安全、简便及无副作用的特点,值得推广。
但目前对经典的挖掘、对热敏灸操作过程、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仍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热敏灸;经典;创新【中图分类号】R2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1-0046-04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From Classics to ClinicsHUANG Xiujuan1 RAN Ni2 ZHOU Jianwei3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China;2.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China;3.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41,ChinaAbstract: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is an innovative therapy originated from classics and applied in clinic.By browsing classics and reviewing clinical literature,certain literature about heat sensitivemoxibustion published from 2015 to 2019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oxibustion , It is commonly used in diseases of bone and joint psthology, digestive system, nervous system,urinary system,respiratory system, skin diseases, dermatology ,gynaopath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ostoperative cancer and so on, those were had a better effect. The function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can not only warming channel for dispelling cold, tonifying qi andpreventing exhaustion, health care and disease precautions, but also has a more safe,simple and no side effect,and worthy recommending.However, explore the classics, the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heat sensitive, experimental study and mechanism, further researching is still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and it needs more further studies.Key words: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Classics; Innovation熱敏灸是陈日新对于传统灸疗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源于《内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全新灸疗理论指导下的艾灸新疗法。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技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热敏灸简介一、腧穴热敏现象(一)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二)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三)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四)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五)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六)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以上灸疗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现象,这些已热敏的腧穴称为热敏腧穴。
二、腧穴热敏的探查腧穴热敏化探查是激发感传、开通经络、防病治病的第一步。
临床研究表明,探查腧穴热敏化必须在深刻认识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艾灸材料,采用正确的艾灸方式。
(一)灸材选择腧穴热敏的特性研究及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证实,这类新型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故选择纯艾条作为腧穴热敏探查的灸材。
(二)探查准备1、环境保持诊室安静,可适当运用轻柔的音乐。
诊室的温度保持在20℃~30℃。
2、灸态(1)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态,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肉,均匀呼吸,思想集中,体会艾灸时的感觉。
(2)医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不断询问患者在艾灸探查过程中的感觉,随时调整艾灸的手法与位置。
(三)探查部位腧穴热敏是疾病在体表的特殊反应,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机体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理变化。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不同疾病的腧穴热敏的出现部位是不同的,颈椎病的腧穴热敏高发部位见下述。
(四)腧穴热敏的判别腧穴热敏化是根据施灸部位对艾条悬灸的灸感反应来判别的。
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腧穴热敏化在探查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灸感反应,只要出现以下一种以上(含一种)灸感反应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三、热敏灸剂量掌握最佳施灸剂量,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防止不良反应。
1(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33004;2.江灸量分析,认为灸感是影响艾灸疗效最稳定性为临床上解决疑难杂症提供新途径、室性早搏的本质是由于心室肌提前除极化,任何导致心室肌除极化都可成为其发病原因。
依据调查[1]显示,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1%~4%。
临床症状以心悸、胸闷、脉搏偶有停搏动感为主,少数可引发乏力、气促、出汗、头晕甚至诱发心绞痛发作。
辅助检查主要依赖12导联普通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上主要以药物[2]抗心律失常,然药物本身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多种毒副作用,故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同时,消融术又具有严格的适应症,术后复发率较高。
笔者有幸参与运用热敏灸疗法诊治一例室性早搏患者,受益颇多,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每天不断变化,现将其总结如下。
1…个案临证资料患者潘某,女,48岁,反复心慌、胸闷7年,加重半年于2018年3月29日就诊。
现病史:患者缘于7年前甲状腺切除后,出现胸痛、胸闷,心悸不适,时常感背部有牵扯痛,晚上可因心慌、胸闷而憋醒,变天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稍有缓解。
遂自行前往多家医院就诊,皆建议行早搏消融术,因患者及家人对西药、手术均有抵触感,而拒绝西医手段治疗。
辅助检查示: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律71bpm,心搏数为102 971个;室性早搏有28 316个,有28 316个单发性室早,有1 057阵室性二联律和363阵室性三联律,有4个室性逸搏;最慢心率52bpm,最快心律108bpm。
诊断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时呈二联律、三联律);室性逸搏”。
后症状反复且进行性加重,遂今于我院接受热敏灸疗法治。
刻诊:神志清,精神差,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胸闷、胸痛、心慌、乏力感明显,偶感背部有牵拉痛,平素怕冷,易汗出,寐差,纳可,二便调,舌质稍暗、苔白厚,脉细涩。
中医诊断:心悸(心阳不足);西医诊断:室性早搏。
嘱患者艾灸半小时前喝500mL温水后,予以热敏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