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知道权的差异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一些现象。

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4.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

5.根据具体问题,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能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的概念,并能根据所收集或提供的信息熟练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

2.能利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对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之间区别的要求定位;

2.对加权平均数的定位。

3.根据具体问题,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能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四、学情分析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而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评判,其中“平均水平”是最为常用的一个评判指标,本章通过实际背景,引入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以让学生获取一定的评判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注重教学素材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科学性。可以组织一些调查或文献检索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议一议等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统一性。

4.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数据,注重其他课程资源(如信息技术、媒体)的开发与利用。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尝试让学生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处理数据。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同学合作交流的

情况等。

2、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

3、提倡运用定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七、课时安排:

八、作业设计

教学文本